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一路行来越是往南,韩正山就越能感觉到海汉影响力的强大,而所见的这些隶属海汉的贸易港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完成度也越高。比如眼前铜锣湾海岸的这片港区,可不单单只是几个客货运码头而已,海岸线上依地势而建的大片居住区表明了至少有数以千计的常住人口在这里生活。目力所及的地方并没有看到大片的农田或是种植园,这就说明本地的收入来源极有可能是依靠着往来船只带来的海上贸易,以及相应而生的中介、劳务、仓储、住宿、餐饮等各种服务业,而这样以贸易为中心的社会分工状况在大明绝对是不多见的景象。
包括韩正山在内的移民们在这里得到了更多的行动自由,他们被组织起来分批上岸参观本地的港口运作,并由官方领队的解说中更多地了解到这里的现状。这里日渐成熟的贸易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相关制度规章,使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广州城外珠江码头的作用,成为广东沿海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处贸易港。
其实即便没有相应的解说,明眼人从港区的繁华程度也不难推想出海汉经营此地所投入的资源有多大,而海汉对于贸易的重视和依赖程度,都是大明地方官府无法效仿的。
韩正山自杭州来,对于这样的状况有着更为切身的认识,杭州在浙江的地位与广州类似,都担当着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角色,但海汉在舟山开埠建港之后,浙江沿海贸易的中心便逐渐由杭州转移到了杭州湾之外的舟山岛上,这几乎就是广东这边贸易中心转移过程的翻版。两地情况有所差异的是,海汉人在浙江的立足时间尚短,舟山贸易港的影响力暂时也还比较有限,而广东这边是海汉经营了数年的大本营,香港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也不是舟山目前可以比拟的对象。
虽然韩正山从未去过广州,但从领队的介绍和自己当下所见的状况来看,也不难推测出海汉是如何通过经营自家的港口来逐步从广州夺取贸易份额——同样的手段,他们已经在浙江施展了一年多的时间,韩正山多少也有些了解。广东官府要想改变这种资源外流的状况,大概也只有采取闭关锁国的手段,禁止海汉在广东地区开展任何形式的贸易,并且得将海汉彻底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才行。
广东官府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海汉在浙江立足未稳的时候,就已经让官府无法招架,今年更是直接打到了杭州城下,逼着浙江布政使王畿签订了城下之盟,向海汉开放了浙江境内的通商权。浙江尚且如此,作为海汉传统地盘的两广地区自然就不用多说了,这边地方官府被海汉渗透的程度,只会比浙江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有人想尝试用暴力手段将海汉拒止在外,只怕下场会比浙江那几位出头的仁兄还要更惨,光是来自广东官场内部的压力大概就足以让其丢官卸任了。
韩正山在参观过程中注意到本地维持公共秩序的并非前几站所见的海汉兵,而是身着黑衣,腰别木棍,头戴藤盔的青壮男子。按照领队的介绍,这些人被称为“警察”,其职责范围倒是与韩正山过去的差事差不多。
韩正山看了一阵,忍不住向领队发问道:“这些人只带根木棍,若是凶徒持有利刃,岂不是要吃大亏?”
那领队看了韩正山一眼,还是很耐心地给他解释道:“这你可就看走眼了,你看他们胸前挂着的铜哨,出事时可吹响引附近同伴来增援,腰间那牛皮小包里放的是精钢手铐,用来锁住拿下的犯人。带队的警官还配有连发火铳,一颗弹丸便可在几丈外取人性命。若是自以为会点功夫,靠着刀枪棍棒就能在海汉地界为所欲为,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几年想来发财的各路好汉也不是没有,还没见有谁能顺利得手脱身的,没死的也全都关进苦役营里去了!再说这里还驻有海汉陆军,什么场面应付不了!”
韩正山听到“苦役营”这三个字不免心中一震,他现在虽然已经被划为待分配的移民,但先前在苦役营里度过的日子却还历历在目,一听到别人提及这个话题还是难免有些敏感。在舟山苦役营里敲了近一个月的石子之后,他可不想再回到那个环境之中了。
从澎湖运来的移民,最终有近三百人留在了这个港口,但其中仍然没有韩正山的名字。这就意味着他要继续随移民船向南行进,而最终的目的地可能会如他先前所预料的那样,是在远离大明的南海某地。不过韩正山此时已经不愿再去细想那些不确定的未来,至少从已经到过的这几处海汉港口来看,生活条件再怎么差也要比苦役营里好多了。
移民船队在香港休息了一天两夜,再次启程出发的时候,船队里又增加了一艘运兵船和一艘探索级战船,都是换防回三亚轮休的部队。而离开香港之后,船上的戒严也进一步开禁,移民们每天都能分批到甲板上透气活动,每次放风的时长也由过去的一炷香左右增加到了一个时辰起步。
在出发后的第二天,船长终于向众人宣布了下一站的目的地——海汉国的国都三亚。这个消息让移民们都不禁发出了惊叹之声,他们一路上已经逐渐见识到了海汉国力的强大之处,对于这个海洋国度和未来的生活都是充满了期待,如今竟然有机会去到海汉国的国都,自然不免大为兴奋。不过也有类似韩正山这样的知情者,早就知道海汉国所谓的国土其实是强占了隶属两广的琼州岛,只是这边的官府与海汉勾结一起,将相关的状况一直隐瞒不报。
本书首发创世中文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这一路行来越是往南,韩正山就越能感觉到海汉影响力的强大,而所见的这些隶属海汉的贸易港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完成度也越高。比如眼前铜锣湾海岸的这片港区,可不单单只是几个客货运码头而已,海岸线上依地势而建的大片居住区表明了至少有数以千计的常住人口在这里生活。目力所及的地方并没有看到大片的农田或是种植园,这就说明本地的收入来源极有可能是依靠着往来船只带来的海上贸易,以及相应而生的中介、劳务、仓储、住宿、餐饮等各种服务业,而这样以贸易为中心的社会分工状况在大明绝对是不多见的景象。
包括韩正山在内的移民们在这里得到了更多的行动自由,他们被组织起来分批上岸参观本地的港口运作,并由官方领队的解说中更多地了解到这里的现状。这里日渐成熟的贸易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相关制度规章,使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广州城外珠江码头的作用,成为广东沿海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处贸易港。
其实即便没有相应的解说,明眼人从港区的繁华程度也不难推想出海汉经营此地所投入的资源有多大,而海汉对于贸易的重视和依赖程度,都是大明地方官府无法效仿的。
韩正山自杭州来,对于这样的状况有着更为切身的认识,杭州在浙江的地位与广州类似,都担当着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角色,但海汉在舟山开埠建港之后,浙江沿海贸易的中心便逐渐由杭州转移到了杭州湾之外的舟山岛上,这几乎就是广东这边贸易中心转移过程的翻版。两地情况有所差异的是,海汉人在浙江的立足时间尚短,舟山贸易港的影响力暂时也还比较有限,而广东这边是海汉经营了数年的大本营,香港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也不是舟山目前可以比拟的对象。
虽然韩正山从未去过广州,但从领队的介绍和自己当下所见的状况来看,也不难推测出海汉是如何通过经营自家的港口来逐步从广州夺取贸易份额——同样的手段,他们已经在浙江施展了一年多的时间,韩正山多少也有些了解。广东官府要想改变这种资源外流的状况,大概也只有采取闭关锁国的手段,禁止海汉在广东地区开展任何形式的贸易,并且得将海汉彻底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才行。
广东官府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海汉在浙江立足未稳的时候,就已经让官府无法招架,今年更是直接打到了杭州城下,逼着浙江布政使王畿签订了城下之盟,向海汉开放了浙江境内的通商权。浙江尚且如此,作为海汉传统地盘的两广地区自然就不用多说了,这边地方官府被海汉渗透的程度,只会比浙江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有人想尝试用暴力手段将海汉拒止在外,只怕下场会比浙江那几位出头的仁兄还要更惨,光是来自广东官场内部的压力大概就足以让其丢官卸任了。
韩正山在参观过程中注意到本地维持公共秩序的并非前几站所见的海汉兵,而是身着黑衣,腰别木棍,头戴藤盔的青壮男子。按照领队的介绍,这些人被称为“警察”,其职责范围倒是与韩正山过去的差事差不多。
韩正山看了一阵,忍不住向领队发问道:“这些人只带根木棍,若是凶徒持有利刃,岂不是要吃大亏?”
那领队看了韩正山一眼,还是很耐心地给他解释道:“这你可就看走眼了,你看他们胸前挂着的铜哨,出事时可吹响引附近同伴来增援,腰间那牛皮小包里放的是精钢手铐,用来锁住拿下的犯人。带队的警官还配有连发火铳,一颗弹丸便可在几丈外取人性命。若是自以为会点功夫,靠着刀枪棍棒就能在海汉地界为所欲为,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几年想来发财的各路好汉也不是没有,还没见有谁能顺利得手脱身的,没死的也全都关进苦役营里去了!再说这里还驻有海汉陆军,什么场面应付不了!”
韩正山听到“苦役营”这三个字不免心中一震,他现在虽然已经被划为待分配的移民,但先前在苦役营里度过的日子却还历历在目,一听到别人提及这个话题还是难免有些敏感。在舟山苦役营里敲了近一个月的石子之后,他可不想再回到那个环境之中了。
从澎湖运来的移民,最终有近三百人留在了这个港口,但其中仍然没有韩正山的名字。这就意味着他要继续随移民船向南行进,而最终的目的地可能会如他先前所预料的那样,是在远离大明的南海某地。不过韩正山此时已经不愿再去细想那些不确定的未来,至少从已经到过的这几处海汉港口来看,生活条件再怎么差也要比苦役营里好多了。
移民船队在香港休息了一天两夜,再次启程出发的时候,船队里又增加了一艘运兵船和一艘探索级战船,都是换防回三亚轮休的部队。而离开香港之后,船上的戒严也进一步开禁,移民们每天都能分批到甲板上透气活动,每次放风的时长也由过去的一炷香左右增加到了一个时辰起步。
在出发后的第二天,船长终于向众人宣布了下一站的目的地——海汉国的国都三亚。这个消息让移民们都不禁发出了惊叹之声,他们一路上已经逐渐见识到了海汉国力的强大之处,对于这个海洋国度和未来的生活都是充满了期待,如今竟然有机会去到海汉国的国都,自然不免大为兴奋。不过也有类似韩正山这样的知情者,早就知道海汉国所谓的国土其实是强占了隶属两广的琼州岛,只是这边的官府与海汉勾结一起,将相关的状况一直隐瞒不报。
(本章完)
这一路行来越是往南,韩正山就越能感觉到海汉影响力的强大,而所见的这些隶属海汉的贸易港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完成度也越高。比如眼前铜锣湾海岸的这片港区,可不单单只是几个客货运码头而已,海岸线上依地势而建的大片居住区表明了至少有数以千计的常住人口在这里生活。目力所及的地方并没有看到大片的农田或是种植园,这就说明本地的收入来源极有可能是依靠着往来船只带来的海上贸易,以及相应而生的中介、劳务、仓储、住宿、餐饮等各种服务业,而这样以贸易为中心的社会分工状况在大明绝对是不多见的景象。
包括韩正山在内的移民们在这里得到了更多的行动自由,他们被组织起来分批上岸参观本地的港口运作,并由官方领队的解说中更多地了解到这里的现状。这里日渐成熟的贸易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相关制度规章,使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广州城外珠江码头的作用,成为广东沿海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处贸易港。
其实即便没有相应的解说,明眼人从港区的繁华程度也不难推想出海汉经营此地所投入的资源有多大,而海汉对于贸易的重视和依赖程度,都是大明地方官府无法效仿的。
韩正山自杭州来,对于这样的状况有着更为切身的认识,杭州在浙江的地位与广州类似,都担当着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角色,但海汉在舟山开埠建港之后,浙江沿海贸易的中心便逐渐由杭州转移到了杭州湾之外的舟山岛上,这几乎就是广东这边贸易中心转移过程的翻版。两地情况有所差异的是,海汉人在浙江的立足时间尚短,舟山贸易港的影响力暂时也还比较有限,而广东这边是海汉经营了数年的大本营,香港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也不是舟山目前可以比拟的对象。
虽然韩正山从未去过广州,但从领队的介绍和自己当下所见的状况来看,也不难推测出海汉是如何通过经营自家的港口来逐步从广州夺取贸易份额——同样的手段,他们已经在浙江施展了一年多的时间,韩正山多少也有些了解。广东官府要想改变这种资源外流的状况,大概也只有采取闭关锁国的手段,禁止海汉在广东地区开展任何形式的贸易,并且得将海汉彻底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才行。
广东官府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海汉在浙江立足未稳的时候,就已经让官府无法招架,今年更是直接打到了杭州城下,逼着浙江布政使王畿签订了城下之盟,向海汉开放了浙江境内的通商权。浙江尚且如此,作为海汉传统地盘的两广地区自然就不用多说了,这边地方官府被海汉渗透的程度,只会比浙江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有人想尝试用暴力手段将海汉拒止在外,只怕下场会比浙江那几位出头的仁兄还要更惨,光是来自广东官场内部的压力大概就足以让其丢官卸任了。
韩正山在参观过程中注意到本地维持公共秩序的并非前几站所见的海汉兵,而是身着黑衣,腰别木棍,头戴藤盔的青壮男子。按照领队的介绍,这些人被称为“警察”,其职责范围倒是与韩正山过去的差事差不多。
韩正山看了一阵,忍不住向领队发问道:“这些人只带根木棍,若是凶徒持有利刃,岂不是要吃大亏?”
那领队看了韩正山一眼,还是很耐心地给他解释道:“这你可就看走眼了,你看他们胸前挂着的铜哨,出事时可吹响引附近同伴来增援,腰间那牛皮小包里放的是精钢手铐,用来锁住拿下的犯人。带队的警官还配有连发火铳,一颗弹丸便可在几丈外取人性命。若是自以为会点功夫,靠着刀枪棍棒就能在海汉地界为所欲为,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几年想来发财的各路好汉也不是没有,还没见有谁能顺利得手脱身的,没死的也全都关进苦役营里去了!再说这里还驻有海汉陆军,什么场面应付不了!”
韩正山听到“苦役营”这三个字不免心中一震,他现在虽然已经被划为待分配的移民,但先前在苦役营里度过的日子却还历历在目,一听到别人提及这个话题还是难免有些敏感。在舟山苦役营里敲了近一个月的石子之后,他可不想再回到那个环境之中了。
从澎湖运来的移民,最终有近三百人留在了这个港口,但其中仍然没有韩正山的名字。这就意味着他要继续随移民船向南行进,而最终的目的地可能会如他先前所预料的那样,是在远离大明的南海某地。不过韩正山此时已经不愿再去细想那些不确定的未来,至少从已经到过的这几处海汉港口来看,生活条件再怎么差也要比苦役营里好多了。
移民船队在香港休息了一天两夜,再次启程出发的时候,船队里又增加了一艘运兵船和一艘探索级战船,都是换防回三亚轮休的部队。而离开香港之后,船上的戒严也进一步开禁,移民们每天都能分批到甲板上透气活动,每次放风的时长也由过去的一炷香左右增加到了一个时辰起步。
在出发后的第二天,船长终于向众人宣布了下一站的目的地——海汉国的国都三亚。这个消息让移民们都不禁发出了惊叹之声,他们一路上已经逐渐见识到了海汉国力的强大之处,对于这个海洋国度和未来的生活都是充满了期待,如今竟然有机会去到海汉国的国都,自然不免大为兴奋。不过也有类似韩正山这样的知情者,早就知道海汉国所谓的国土其实是强占了隶属两广的琼州岛,只是这边的官府与海汉勾结一起,将相关的状况一直隐瞒不报。
本书首发创世中文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这一路行来越是往南,韩正山就越能感觉到海汉影响力的强大,而所见的这些隶属海汉的贸易港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完成度也越高。比如眼前铜锣湾海岸的这片港区,可不单单只是几个客货运码头而已,海岸线上依地势而建的大片居住区表明了至少有数以千计的常住人口在这里生活。目力所及的地方并没有看到大片的农田或是种植园,这就说明本地的收入来源极有可能是依靠着往来船只带来的海上贸易,以及相应而生的中介、劳务、仓储、住宿、餐饮等各种服务业,而这样以贸易为中心的社会分工状况在大明绝对是不多见的景象。
包括韩正山在内的移民们在这里得到了更多的行动自由,他们被组织起来分批上岸参观本地的港口运作,并由官方领队的解说中更多地了解到这里的现状。这里日渐成熟的贸易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相关制度规章,使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广州城外珠江码头的作用,成为广东沿海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处贸易港。
其实即便没有相应的解说,明眼人从港区的繁华程度也不难推想出海汉经营此地所投入的资源有多大,而海汉对于贸易的重视和依赖程度,都是大明地方官府无法效仿的。
韩正山自杭州来,对于这样的状况有着更为切身的认识,杭州在浙江的地位与广州类似,都担当着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角色,但海汉在舟山开埠建港之后,浙江沿海贸易的中心便逐渐由杭州转移到了杭州湾之外的舟山岛上,这几乎就是广东这边贸易中心转移过程的翻版。两地情况有所差异的是,海汉人在浙江的立足时间尚短,舟山贸易港的影响力暂时也还比较有限,而广东这边是海汉经营了数年的大本营,香港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也不是舟山目前可以比拟的对象。
虽然韩正山从未去过广州,但从领队的介绍和自己当下所见的状况来看,也不难推测出海汉是如何通过经营自家的港口来逐步从广州夺取贸易份额——同样的手段,他们已经在浙江施展了一年多的时间,韩正山多少也有些了解。广东官府要想改变这种资源外流的状况,大概也只有采取闭关锁国的手段,禁止海汉在广东地区开展任何形式的贸易,并且得将海汉彻底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才行。
广东官府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海汉在浙江立足未稳的时候,就已经让官府无法招架,今年更是直接打到了杭州城下,逼着浙江布政使王畿签订了城下之盟,向海汉开放了浙江境内的通商权。浙江尚且如此,作为海汉传统地盘的两广地区自然就不用多说了,这边地方官府被海汉渗透的程度,只会比浙江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有人想尝试用暴力手段将海汉拒止在外,只怕下场会比浙江那几位出头的仁兄还要更惨,光是来自广东官场内部的压力大概就足以让其丢官卸任了。
韩正山在参观过程中注意到本地维持公共秩序的并非前几站所见的海汉兵,而是身着黑衣,腰别木棍,头戴藤盔的青壮男子。按照领队的介绍,这些人被称为“警察”,其职责范围倒是与韩正山过去的差事差不多。
韩正山看了一阵,忍不住向领队发问道:“这些人只带根木棍,若是凶徒持有利刃,岂不是要吃大亏?”
那领队看了韩正山一眼,还是很耐心地给他解释道:“这你可就看走眼了,你看他们胸前挂着的铜哨,出事时可吹响引附近同伴来增援,腰间那牛皮小包里放的是精钢手铐,用来锁住拿下的犯人。带队的警官还配有连发火铳,一颗弹丸便可在几丈外取人性命。若是自以为会点功夫,靠着刀枪棍棒就能在海汉地界为所欲为,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几年想来发财的各路好汉也不是没有,还没见有谁能顺利得手脱身的,没死的也全都关进苦役营里去了!再说这里还驻有海汉陆军,什么场面应付不了!”
韩正山听到“苦役营”这三个字不免心中一震,他现在虽然已经被划为待分配的移民,但先前在苦役营里度过的日子却还历历在目,一听到别人提及这个话题还是难免有些敏感。在舟山苦役营里敲了近一个月的石子之后,他可不想再回到那个环境之中了。
从澎湖运来的移民,最终有近三百人留在了这个港口,但其中仍然没有韩正山的名字。这就意味着他要继续随移民船向南行进,而最终的目的地可能会如他先前所预料的那样,是在远离大明的南海某地。不过韩正山此时已经不愿再去细想那些不确定的未来,至少从已经到过的这几处海汉港口来看,生活条件再怎么差也要比苦役营里好多了。
移民船队在香港休息了一天两夜,再次启程出发的时候,船队里又增加了一艘运兵船和一艘探索级战船,都是换防回三亚轮休的部队。而离开香港之后,船上的戒严也进一步开禁,移民们每天都能分批到甲板上透气活动,每次放风的时长也由过去的一炷香左右增加到了一个时辰起步。
在出发后的第二天,船长终于向众人宣布了下一站的目的地——海汉国的国都三亚。这个消息让移民们都不禁发出了惊叹之声,他们一路上已经逐渐见识到了海汉国力的强大之处,对于这个海洋国度和未来的生活都是充满了期待,如今竟然有机会去到海汉国的国都,自然不免大为兴奋。不过也有类似韩正山这样的知情者,早就知道海汉国所谓的国土其实是强占了隶属两广的琼州岛,只是这边的官府与海汉勾结一起,将相关的状况一直隐瞒不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