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个法子其实不用朱子安指点,岳仕宗早就在这么做了。根据过往的经验,报纸是在海汉搜集情报信息必不可少的渠道,也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手段。
所以海汉市面上只要是在公开发行的报纸,不管是官办还是民办,岳仕宗都会买回去读一读。遇到内容比较重要的时候,他还会多买几份用快马加急送回京城。
但海汉在南京附近突然实施的军事行动毫无征兆,并没有往常大动作之前通过报纸引导舆论的吹风环节,对此朱子安也没有给出什么合理的解释。
岳仕宗翻来覆去询问半天,见从朱子安口中也问不出更多的消息,只能悻悻告辞。
在岳仕宗看来,朱子安虽然已经在海汉混到了一官半职,但他所能接触到的信息层面显然也不高,特别是海汉对大明的种种盘算,他显然是被排除了在“知情者”之外,接触海汉高层的次数可能还没岳仕宗自己多。
照这么说来,与其指望朱子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倒是真不如好好研究代表海汉官方意志的报纸了。
这次岳仕宗没有等上太久,就在之后发行的《海汉时报》上看到了一篇值得琢磨的文章。
这篇文章并不在醒目的头版上,只是放在了第三版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篇幅也不算太长,但内容却是与岳仕宗近期的关注点密切相关。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参军报国无上光荣秋季征兵新规一览》,内容便是介绍今年即将开始的秋季征兵活动。
由于海汉给予军人的待遇极高,加上海汉军战无不胜的金字招牌,因而适龄青壮的参军热情一向非常高。
特别是成长于海汉双色旗下的年轻一代,对于海汉的认同和归属感都非常强烈,许多年轻人都将从军视作人生目标之一,因而近年来报名参军十分踊跃,人数往往是大大超过了部队所需。
每年安排在春秋两季进行的征兵活动,一般都会根据往年的报名情况设置明确的数量限制,保持不超过三成的通过率,以便军方从报名群体中择优录取,同时有效控制军队的总体规模。
而限制海汉军扩招兵员的原因,主要还是受军费预算拖累。海汉所奉行的精兵路线,更讲求部队的实际战斗力而非编制规模,无论是军人待遇还是武器装备,投入都要比同时代的军队大得多。
按照这样的高标准,即便是以海汉的富庶程度,也难以支撑起过于庞大的军队规模。因而过往的军队扩编,往往只是以部分地区的驻军编制升级为主,极少会在每年两次征兵活动中进行大范围的扩招。
不过今年的秋季征兵活动,似乎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文章中明确指出,今年在各地进行的征兵活动将放宽最终入选人数的限制,并将在新兵训练结束后,视各地驻军实际情况,由国防部给予新的部队编制。
简而言之,这就是要进行扩军了,只是说法比较婉转而已。以岳仕宗的学问见识,当然不难从中看出海汉的真实意图。
不过这扩军的规模会有多大,从这篇文章中却难以窥见端倪。岳仕宗对往年的征兵数据所知极少,也无从作出推断。
岳仕宗接着往下看,文中竟然还明确指出了今年要增加征兵规模的地区,与大明接壤的北方大区、东海大区、两广大区,赫然都在其中。
还有位于遥远海外的吕宋大区、星岛大区、北美大区,也都是榜上有名。这么算下来,就已经占到海汉目前实控地区的八成以上了,仅有海南、台湾、福建,以及一些位于别国境内的海外飞地,没有被列入这一名单当中。
对于没被列入的地区,岳仕宗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原由。海南是海汉起家之地,又有三亚这个旧都,地位十分特殊,征兵规模是根据当地驻军的需求单独制定,并不受此影响。
台湾岛上的人口规模,甚至比不了海峡对面的漳泉福三州中任意一地,总共这么点人口,能提供的兵源本就不多,设不设限差别不大。
至于福建,控制征兵规模显然是对许家的一种钳制,这也早就是执委会与许家之间达成的一种默契了。
而那些位于周边其他国家境内的海外飞地,大概也是为了避免影响国际关系,才会有意对征兵这种敏感活动加以限制。不然在人家家门口公开大举征兵,那恐怕很难不产生误会。
但即便如此,岳仕宗也已经开始背后冒冷汗了。如此大范围地扩大征兵规模,当然不会是海汉军费多得没地方用了,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海汉准备要爆兵大干一场了。
至于目标是谁,岳仕宗不敢再细想下去。因为无论怎么算,与海汉竞争了三十年的大明都不可能被排除在外。
从海汉近期的行动,以及执委会高层的表态来看,大明甚至极有可能会被排在打击目标的首位。
岳仕宗缓缓放下报纸,站起身来望向窗外,天边乌云滚滚,就如同他此时的心情一样压抑。
如何化解这场危机,岳仕宗认为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只是实施起来极为不易。
如果能激起海汉民间的反战情绪,或许能够迟滞其大规模征兵的计划,进而将战争爆发的时间延后。
只是海汉军常胜不败,战功显赫,三十年间涌现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其光辉形象早就如执委会一样牢不可破。海汉有无数人将参军打仗视作建功立业的捷径,对外好战是一贯风气,就连拿笔杆子的文人都恨不得海汉军把四面八方全部打下来,并入自家的版图。
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要激起反战情绪又谈何容易,除非是海汉军在战场上连吃了若干个损失惨重的大败仗。
不过明军若是能有击败海汉军的实力,那倒也不用他岳仕宗在这里发愁了。
这条路显然是走不通的,岳仕宗很快放弃了这个念头,转而琢磨起另外的办法——如果能让海汉转移目标,让大明的顺位往后稍一稍,是不是可以让这场危机的到来延后一些。
只是这天下虽大,去哪里能为海汉寻一个替代大明的目标呢?
这个法子其实不用朱子安指点,岳仕宗早就在这么做了。根据过往的经验,报纸是在海汉搜集情报信息必不可少的渠道,也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手段。
所以海汉市面上只要是在公开发行的报纸,不管是官办还是民办,岳仕宗都会买回去读一读。遇到内容比较重要的时候,他还会多买几份用快马加急送回京城。
但海汉在南京附近突然实施的军事行动毫无征兆,并没有往常大动作之前通过报纸引导舆论的吹风环节,对此朱子安也没有给出什么合理的解释。
岳仕宗翻来覆去询问半天,见从朱子安口中也问不出更多的消息,只能悻悻告辞。
在岳仕宗看来,朱子安虽然已经在海汉混到了一官半职,但他所能接触到的信息层面显然也不高,特别是海汉对大明的种种盘算,他显然是被排除了在“知情者”之外,接触海汉高层的次数可能还没岳仕宗自己多。
照这么说来,与其指望朱子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倒是真不如好好研究代表海汉官方意志的报纸了。
这次岳仕宗没有等上太久,就在之后发行的《海汉时报》上看到了一篇值得琢磨的文章。
这篇文章并不在醒目的头版上,只是放在了第三版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篇幅也不算太长,但内容却是与岳仕宗近期的关注点密切相关。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参军报国无上光荣秋季征兵新规一览》,内容便是介绍今年即将开始的秋季征兵活动。
由于海汉给予军人的待遇极高,加上海汉军战无不胜的金字招牌,因而适龄青壮的参军热情一向非常高。
特别是成长于海汉双色旗下的年轻一代,对于海汉的认同和归属感都非常强烈,许多年轻人都将从军视作人生目标之一,因而近年来报名参军十分踊跃,人数往往是大大超过了部队所需。
每年安排在春秋两季进行的征兵活动,一般都会根据往年的报名情况设置明确的数量限制,保持不超过三成的通过率,以便军方从报名群体中择优录取,同时有效控制军队的总体规模。
而限制海汉军扩招兵员的原因,主要还是受军费预算拖累。海汉所奉行的精兵路线,更讲求部队的实际战斗力而非编制规模,无论是军人待遇还是武器装备,投入都要比同时代的军队大得多。
按照这样的高标准,即便是以海汉的富庶程度,也难以支撑起过于庞大的军队规模。因而过往的军队扩编,往往只是以部分地区的驻军编制升级为主,极少会在每年两次征兵活动中进行大范围的扩招。
不过今年的秋季征兵活动,似乎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文章中明确指出,今年在各地进行的征兵活动将放宽最终入选人数的限制,并将在新兵训练结束后,视各地驻军实际情况,由国防部给予新的部队编制。
简而言之,这就是要进行扩军了,只是说法比较婉转而已。以岳仕宗的学问见识,当然不难从中看出海汉的真实意图。
不过这扩军的规模会有多大,从这篇文章中却难以窥见端倪。岳仕宗对往年的征兵数据所知极少,也无从作出推断。
岳仕宗接着往下看,文中竟然还明确指出了今年要增加征兵规模的地区,与大明接壤的北方大区、东海大区、两广大区,赫然都在其中。
还有位于遥远海外的吕宋大区、星岛大区、北美大区,也都是榜上有名。这么算下来,就已经占到海汉目前实控地区的八成以上了,仅有海南、台湾、福建,以及一些位于别国境内的海外飞地,没有被列入这一名单当中。
对于没被列入的地区,岳仕宗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原由。海南是海汉起家之地,又有三亚这个旧都,地位十分特殊,征兵规模是根据当地驻军的需求单独制定,并不受此影响。
台湾岛上的人口规模,甚至比不了海峡对面的漳泉福三州中任意一地,总共这么点人口,能提供的兵源本就不多,设不设限差别不大。
至于福建,控制征兵规模显然是对许家的一种钳制,这也早就是执委会与许家之间达成的一种默契了。
而那些位于周边其他国家境内的海外飞地,大概也是为了避免影响国际关系,才会有意对征兵这种敏感活动加以限制。不然在人家家门口公开大举征兵,那恐怕很难不产生误会。
但即便如此,岳仕宗也已经开始背后冒冷汗了。如此大范围地扩大征兵规模,当然不会是海汉军费多得没地方用了,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海汉准备要爆兵大干一场了。
至于目标是谁,岳仕宗不敢再细想下去。因为无论怎么算,与海汉竞争了三十年的大明都不可能被排除在外。
从海汉近期的行动,以及执委会高层的表态来看,大明甚至极有可能会被排在打击目标的首位。
岳仕宗缓缓放下报纸,站起身来望向窗外,天边乌云滚滚,就如同他此时的心情一样压抑。
如何化解这场危机,岳仕宗认为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只是实施起来极为不易。
如果能激起海汉民间的反战情绪,或许能够迟滞其大规模征兵的计划,进而将战争爆发的时间延后。
只是海汉军常胜不败,战功显赫,三十年间涌现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其光辉形象早就如执委会一样牢不可破。海汉有无数人将参军打仗视作建功立业的捷径,对外好战是一贯风气,就连拿笔杆子的文人都恨不得海汉军把四面八方全部打下来,并入自家的版图。
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要激起反战情绪又谈何容易,除非是海汉军在战场上连吃了若干个损失惨重的大败仗。
不过明军若是能有击败海汉军的实力,那倒也不用他岳仕宗在这里发愁了。
这条路显然是走不通的,岳仕宗很快放弃了这个念头,转而琢磨起另外的办法——如果能让海汉转移目标,让大明的顺位往后稍一稍,是不是可以让这场危机的到来延后一些。
只是这天下虽大,去哪里能为海汉寻一个替代大明的目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