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几乎都快被他自己给拔光了,一脸的焦躁在大炮的雨棚外面转悠,也不管雨水浇湿了他的衣甲,一直默不作声的在朝着预设战场方向观望着,现如今当篝火突然间纷纷点亮的时候,黄生强一甩湿漉漉的披风,狂笑了一声便猴子一般的蹿回到了雨棚之下,大吼道“点火发炮!自由开火!……”
    其实炮营的这些炮,在天黑之前的时候,便已经由炮手们实现进行了预瞄,并且装填好了炮弹,不过是为了防潮,还没有将炮膛内包裹火药的油纸捅破,插上鹅毛管的药引子罢了!基本上每门炮都已经设定好了炮击的位置,基本上把那一带都纳入到了他们炮击的范围之中,只待命令一下,他们便可以发炮了,根本连瞄准都不需要。
    炮手随即扑到大炮旁边,用锥子一下捅破了炮膛尾部的药包,瞬间插入了一根装满了火药的鹅毛管,另一边有炮手马上便点燃了火把,接着便被黄生强一把夺过去捣在了火门上面。
    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炮阵上便腾起了一团耀眼的火光,一颗炮弹当即便呼啸着飞了出去,直接砸向了暴露在火光之中的官兵人群之中,随即在这门炮的带领下,其余的大炮也都纷纷吼了起来,整个炮阵如同开锅了一般,炮口的闪光可以说是此起彼伏,照的炮阵也是一片通亮,各式炮弹夹杂在雨中便朝着官军打了过去。
    一切都是预先设定好的,而孙传庭和吴三桂也确确实实的按照刑天军的预设,一头撞入了这个陷阱之中,为了轻装,这一次官军连橹车都没有推,只携带者一些盾牌,所以面对着落下来的炮弹,他们除了被掀飞之外,便只能四散奔逃了。
    而这个时候一队队刑天军的部卒们也开始在各自军将们的指挥之下,进入到了预设阵地之中,火铳手们依旧是轮番上前,开始对着战场上的那些被火光照亮的官兵们发射了起来,不过因为雨势的原因,这种齐射显得弱了许多,许多火铳手扳下机括之后,却并未能发火,只有少部分的火铳手成功的打响了燧发枪,使得他们的火力也虚弱了许多,一些第一枪没有打响的兵卒,赶紧扳开机头,急速来了第二次发射,又有少量火铳击发,使得铳声也没有往常那样显得整齐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一排排的铳声鸣响之后,还是让官兵们大惊失措,在他们看来,这种鬼天气之下,鸟铳是根本不可能再用了,可是阻路的刑天军却还是打响了“鸟铳”,这便真是见鬼了,和铳弹制造出来的杀伤相比,这种心理的震撼感更是让官兵们无法承受,许多官兵铳声一响,他们便立即如同惊弓之鸟一般的掉头便跑,使得本来就混乱不堪的队阵更是乱成了一塌糊涂。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官军都彻底乱套了,孙传庭虽然在队阵之中,拼尽了全力想要稳住局面,继续督军突围,可是这个时候他的军令已经下达不下去了,传令的兵卒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就无法有效的将军令传达给军将们,军将们这会儿也被裹在乱军之中,如同巨浪中的扁舟,只能随波逐流,所以整个官军在这个时候,已经失去了指挥。
    有的官兵不信邪,誓死要冲出去,便发足朝着刑天军的阵列攻了过去,而有的官兵不知道这时候该朝什么地方冲,便跟没头苍蝇一般的乱转,更有大批官军四散奔逃,根本顾不得方向了,两圈下来,北都找不着了,跑的战场上到处都是,甚至有人干脆掉头朝回跑,先跑回大营再说,也比被人踩死在乱军之中强。
    最终两军还是发生了短兵相接,刑天军的兵卒们早已是在雨中列阵,严阵以待了,而且这个时候他们也已经不再隐藏行踪,点燃了灯球火把,照亮了战场,每个人的胳膊上还都系上了一块白布,以此来分辨敌我,这已经是肖天健用惯的办法了,黑暗之中,也只有这种白色稍微有点光线便能看清楚,他们的衣甲这个时候,在黑暗之中,根本就无法分辨出敌我双方,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误伤。
    可是官军那边不明就里,孙传庭也没有提前想到这一点,两军一交手,他们的官兵便乱了阵脚,惊恐之中觉得身边的人都是敌人,有些人承受不住心理压力,干脆就疯了一般的挥舞着刀枪朝身边的人招呼,也不管是自己人还是敌人了,一旦有人受到攻击,便马上会进行反击,所以在和刑天军交手之后,更多的官军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跟谁进行拼杀,只是在机械的徒劳的挥舞着武器,攻击着出现在他们身边的任何活动的目标,要么将人家砍翻,要么就被人家砍翻,说的更形象一点的话,这已经不是在发动突围了,而是已经将他们的混乱发展成为了营啸,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已经不可能再控制得住这些疯狂的官兵了。
    这一战可以说是一直乱到了天亮,才算是渐渐的稳定了下来,这场雨也在下半夜的时候渐渐的停了下来,战场上一夜之间,喊杀声惨嚎声却从未停止过,许多官兵并没有受伤,但是却也累的筋疲力尽自己瘫软在了地上,整个包围圈之内,到处都遍布着官军的尸体还有活着的官兵,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但是硝烟味到这个时候已经彻底消散了,炮阵在发炮之后没多长时间,便被肖天健喝令停止发炮了,因为再发炮除了多杀点人之外,已经没有了任何作用,官军在黑夜之中已经彻底溃乱,他们要做的只是守好各处的防线,不要让部分官兵趁乱透围逃脱也就够了。
    其实这一晚两军的正面白刃战进行的并不算是多惨烈,最初的时候有部分凶悍的官兵还发动了绝命的突击,试图杀透重围逃出去,但是他们以没有组织的形式发动的攻击,虽然凶悍,但是却实质上没有什么攻击力,面对着结阵的刑天军的阵列,他们零星的冲锋,只不过是送死罢了,即便刑天军不开枪射杀他们,仅凭着成排的长枪,他们也只有饮恨倒在刑天军的阵列之前,更多的时候其实是官兵之间在进行自相残杀罢了,大批官兵可以说根本就不是死在刑天军的手中,完全都是他们自己的袍泽动手将他们杀掉的。
    这种情况之下,即便是肖天健知道这一仗已经赢了,可是也不敢冒然派兵进入战场,只能爱莫能助的在外围看着官军自行拼杀,期间倒是喊过几次,让他们立即丢下兵器投降,可是因为大多数官兵神经都太过紧张了,一些人即便是想丢了家伙投降,但是刚放下家伙便被人砍翻在地,吓得剩下的人也不敢丢家伙了,只能继续和身边的人“战斗”至死方休。
    天亮之后,大批活下来的官兵们这才渐渐的从疯狂之中恢复了过来,相互之间大喊着不要杀了,自己人,如此一来才算是渐渐的消停了下来,但是一停下来他们便一起都累趴下了,东倒西歪的躺的到处都是。
    地面上早就变成了泽国了,被大批人马踩成了烂泥塘,但是泥水确实血红色的,一些土坑里面还浸泡着死人。
    仗到这会儿已经不用再打了,经过这一夜的混乱之后,官军已经没有任何人还有战斗力了,更没有人愿意继续抵抗下去了,肖天健这个时候才下令麾下的兵将开始鱼贯进入战场清场,指定一大块区域将还活着的官兵收拢到一起,然后才开始收拾剩下的伤亡的官兵,重伤者替他们结束痛苦,轻伤者扶下去救治,既然承诺了战俘政策,那么就要执行。
    肖天健特意吩咐所有人要留意两个人的行踪,一个是督师孙传庭,另外一个就是辽东总兵吴三桂,这么混乱了一晚上,万马军中谁也不知道这两个人在哪儿,连活着的官兵都没人知道他们的下落,只能等待清理战场之后再说了。
    整个战场清理用了两天时间,才算是将战场打扫完毕,这一次孙传庭率领过来的四万多官军,除了最初在合围的时候,漏网跑掉了大致几千人之外,其余的基本上全部都被歼灭在了这里,战后统计下来,生擒两万六千余人,杀掉的和他们自相残杀的官兵有数千人之多,缴获的辎重器甲就不用详说了,总之孙传庭和吴三桂带来的多少,便都尽数丢在了这里,成了刑天军的战利品。
    至于肖天健关注的孙传庭和吴三桂在第二天的时候也找到了他们的下落,孙传庭在标营家丁的护卫下,杀出了混乱中心,试图突围出去,但是却被罗立所部的兵将堵住去路,厮杀一场之后,全军覆没,孙传庭也受伤被俘,本来以孙传庭的个性,到了这种时候,他是绝不会苟活下去的,仗打成这样,孙传庭根本无法接受,突围又彻底失败,这一仗可以说是败的太惨太惨了!
    所以孙传庭受伤之后眼看突围无望,于是便举起宝剑试图自杀,但是却被两个家丁给夺去了他的宝剑,不待孙传庭挣扎继续寻死,便被蜂拥而至刑天军的兵将给抓住,不过当时情况很是混乱,孙传庭被手下人换上了一身兵校的衣甲,被刑天军抓住之后当场没有被辨认出来,于是便混在降兵之中被送到了外面,以至于战后众人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战场之中,所以一时间没有找到他,直到战事结束第二天上午,孙传庭寻死不成,也不甘于就这么冒充小卒,于是在战俘之中才自己报出了他的身份,这才被刑天军的兵将单独看押了起来。
    第一百八十一章 “名将”陨落
    孙传庭虽然自杀未遂最终被刑天军生擒活捉了,但是作为另一个重要人物吴三桂就没那么好命了,他们突围的行踪在篝火点燃之后也就是没多长时间里,吴三桂便在乱军之中挨了一炮,连人带马都被当场轰杀,而他的尸体在乱军之中,愣是被踩入到了泥汤之中,还是后来刑天军押着俘虏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有人无意间在泥水里面发现了他的甲胄与众不同,显然是只有朝廷重将才能穿戴的精钢山文铠,这才在泥水里面挖出了他的尸身,抬到河边清洗了一番之后,又找来了不少官兵俘虏来对这具尸体辨认,好不容易这些俘虏之中才有人认出了这就是吴三桂的尸体。
    可怜吴三桂的官途正是亨通的时候,却死在了这个不起眼的金堤河畔,而且死的很惨,一条大腿都被炮弹打断,乱军阵中不知所踪了,尸体更是被踩得血肉模糊,如果不是抓住了他两个家丁的话,一般人根本都无法分辨出这就是吴三桂的尸体。
    肖天健在确认了吴三桂已死之后,这才放心了下来,心里面感觉怪怪的,毕竟这家伙在后世的时候名气非常大,他很是想见见活着的这家伙,可是前些日子两军对峙之中,始终肖天健都没有机会看到这个吴三桂,等他亲眼见到吴三桂的尸体的时候,也基本上已经看不出他长的到底是什么德行了。
    不过有一点他可以确认下来了,这个历史上汉人的超级大汉j,终于没有了机会当汉j了,而建奴也少了一个得力的助力,那么这是否也意味着今后对付建奴的时候,要轻松多了呢?肖天健倒是很期待这样的结果。
    不过反过来说,肖天健等于也成全了吴三桂一个忠义之身,让他死了不用担负着汉j之名而遗臭万年了,而是可以在史上写下他为大明尽忠,死的很是壮烈,起码像他历史上那样死掉的话,只能说他死的轻如鸿毛,可是现在他的死,虽然不能说重于泰山,可是起码比起历史上的死,要重上许多。
    但是估摸着死去的吴三桂肯定不喜欢这样的结局,忠义对他来说,也许什么都不算,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可惜的是没有人知道他死前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想什么了。
    但是考虑了一下之后,肖天健还是下令将吴三桂的尸体擦拭干净,又令工匠为他做了一条假腿,拼在了他残缺不全的尸体上面,又命人为他做了一个厚实的棺材,将其尸体收殓了起来,选了一个清净干燥的高处,将他给埋了下去,并且立了一个石碑给他,算是给他身后之事了一个交代,如果吴家今后有后人的话,那么也好来祭扫一下他。
    肖天健忽然间又想起了吴三桂的儿子,那个吴应熊,鹿鼎记上这家伙被金庸给阉掉了,肯定不是真实的事情,但不知这会儿吴应熊已经出生了没有,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吴应熊的人生轨迹肯定是彻底的改变了,今后历史上还会不会记载下他的名字,就很难说了,想到这里,肖天健摇头笑了起来,考虑了一下之后,决定去看看那个在他心目中很重要的人物。
    肖天健缓步走入到了一个干干净净的兵帐之中,挥挥手让近卫都退出了帐子,然后默默的看着躺在帐中一张行军床上的那个人。
    床上躺着的这个中年人,此人相貌堂堂,甚至可以说是白白净净显得很是斯文,脸上也没有什么戾气,很符合这个时代士人的气质,只是脸色苍白的有点过头,显然是失血过多造成的,皮肤还稍稍有些泛出一种不健康的蜡黄铯。
    这个人在肖天健走入军帐的时候,睁开了眼睛,淡淡的朝着肖天健看了一眼,然后像是没事人一般的上下打量了一番肖天健,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
    “孙大人,在下便是肖天健,也就是你们常说的刑天贼贼酋肖刑天!久闻孙大人的大名,今日才得以相见,肖某这厢有礼了!”肖天健看罢了孙传庭之后,见到他已经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并且身上的伤包扎的很是妥当之后,这才满意的抱拳对孙传庭说道。
    孙传庭冷笑了一声道“肖将军太客气了吧!倒是孙某早就久闻过肖将军的大名了,只是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见到肖将军!肖将军这会儿一定是非常得意吧!”
    孙传庭身上有着一种特有的孤傲,虽然现在已经沦为了肖天健的阶下囚,但是却依旧是不卑不亢,不见他露出丝毫的颓废感,反倒是显得很是平静。
    这一点肖天健对孙传庭很有点佩服,摇头道“得意谈不上!但是却有一种很悲哀的感觉!”说罢之后,肖天健便随便的拉了一把小马扎,坐在了孙传庭的床边,像是探望朋友一般的淡淡的看着孙传庭,丝毫没有流露出半点兴奋高兴的神色。
    肖天健的回答很让孙传庭感到诧异,本来他以为肖天健见到他之后,肯定会非常得意,毕竟他乃是朝廷重臣,是一个总督,能抓住他这样的高官,肖天健一定会非常得意,可是没想到肖天健却说感到悲哀。
    于是孙传庭倒是对肖天健有点刮目相看了,从外表上看,肖天健生的是高大威猛,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五大三粗,整个一个饱受风霜的武夫,但是从他的举止上看,此人却又不似是一个粗人,反倒是身上流露出一种非常不同于常人的特质,让人有点看不透他,同时一眼见到他之后,便又不能轻视于他,另外从肖天健的眼中,他也看出肖天健乃是一个机智之人,甚至有一丝丝读书人的气质还隐藏在他魁梧的外表之下,总之这种气质很是独特,是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一种混合型的气质。
    而且孙传庭也看出来,肖天健也并非是个暴戾之人,谈吐和举手投足之间,都很自然,而且脸上这会儿也没有流露出什么杀气,于是孙传庭对肖天健问道“不知肖将军此话何讲?悲哀?肖将军优势为谁悲哀?难道是为本官悲哀吗?”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不算劝降
    肖天健摇头道“孙大人莫要多想,肖某绝非是嘲讽孙大人您!肖某觉得悲哀的是那些在此战之中战死沙场的两军将士!本来他们不该死的!他们都是正值壮年,不管做什么,只要做事,总是于国于民都是出力的时候!可是却在这里,倒在相互之间的屠刀之下!”
    “哼!肖将军说的好听!哈哈!可笑呀!如果不是你起兵造反的话,那么又如何会有这么多人死在这里呢?这些年来,死在你手中的官军恐怕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了吧!肖将军作出一副这么悲天悯人的样子,又是给谁看呢?可笑之至!”孙传庭听到这里之后,立即便冷下了脸,冷哼一声之后带着嘲讽的语气对肖天健说道。
    “呵呵!孙大人说的好!想来孙大人能一步步的走到这等地步,被当今皇帝委以重任,当上入晋的督师,肯定不是笨人!而且孙大人也在陕西当过巡抚,那么难道孙大人就真的不知道我们这种人为何要造反吗?不管现在我造反为了什么,当初我肖某又为何要提着脑袋带着几个弟兄揭竿而起呢?这难道还要我肖某解释给孙大人听吗?”肖天健丝毫不以为意,淡淡一笑对孙传庭反问到。
    孙传庭没想到肖天健气度如此好,居然没有生气,更没有暴怒,却这样反问于他,对于肖天健的这个问题,他身为当今朝廷的重臣,其实比谁都清楚大明王朝闹到这一步是因为什么,天灾不假,但是苛政却更是造成天下大乱的原因,根子却还是在大明这三百年来留下的顽疾,大部分文官不思为国出谋划策,只知道捞钱捞钱再捞钱,争权争权再争权,更多的时候都在内斗,几个人才真正的为这大明天下考虑呀!
    就算是先前皇上最信任的那个杨嗣昌,更多的时候,也都是在排除异己,争权夺利,皇上几次想要对商贾收税,来满足大明财政需要,减轻一点点对普通老百姓的盘剥,可是朝中文臣几乎异口同声的抵制,使得此事无法推行,只能连连加征辽饷、练饷、剿饷,闹得本来就连连遭灾的百姓,根本无法维生,造反?其实孙传庭也非常清楚他们为什么造反,不就是为了活下去吗?
    各地的官员也都贪墨的厉害,什么银两火耗、淋尖踢斗花样翻新的盘剥百姓,当官的各个可以说都捞的盆满钵满,迎来送去之间,更是耗费无度,老百姓不反的话也算是怪了。
    可是这话他孙传庭身为朝廷重臣,以前却是不敢说,也绝对不能说的,只能用一些方式来侧面的点出来朝廷一些弊政,但是最终朝廷却并未有所改变抑或是对他提出来的一些建议进行采纳,现如今肖天健不咸不淡的反问他,倒是让孙传庭觉得没法解释,这种事怎么都没法自圆其说的。
    于是孙传庭有点恼怒,但是还是坚持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今皇上即便是有百般不是,但是也算是勤勉,天灾难以避免,而且外侮当头,朝廷也有苦衷,像肖天健这样,总之造反就是不对。
    “哈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朱家天下难道从开天辟地之时就是他们朱家的不成?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不过是让你们这些人效忠于他朱家王朝的借口罢了!难道孙大人你也这么认为吗?哼哼!
    想当初太祖朱元璋起兵反元之前,不也是最最普通的农民出身吗?他讨过饭、当过和尚,可是不照样得了天下吗?命中注定之事,孙大人就不要自欺欺人了!我肖某非宿命论者,只知道一句话说的对,这天下有德者居之!
    当今朝廷无德无能,外不能御外侮于外,内不能安民于内,把大好的汉家天下折腾到眼下的这等模样,这便是他们的气数已尽!怨不得我肖某人起兵造反了!
    既然他朱由检治理不好这天下,那么我肖某人不介意替他接过这副担子,来还天下百姓一个安生立命之所,来保护我汉家子民不受外侮所欺!
    孙大人,你是聪明人,我也懒得劝你太多,你自己想想看吧!该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是跟着朱家王朝殉葬,还是今后留下有用之身为百姓谋一番福祉,都在你一念之间,你若是选择为这朱家王朝殉葬,而获取一个忠臣之名的话,我真是就要小看你孙传庭了!
    你是个好官,我听说过很多有关你的事情,你知道体恤百姓疾苦,同时也是一个会用兵会治国之人,你在陕西屯田耕种安民的事情,我也都知道,如果不是天下大势所趋的话,你很可能最起码还给陕西百姓一个安稳的日子,所以你活着比你死了,对这天下的百姓更有用!
    如果你非要迂腐到为了所谓的名节,就一定要为朝廷殉节的话,我成全你好了!但是我肖某历来都不杀好官,你虽说这些年杀了不少的义军,也和我为敌,但是毕竟是敌我之间的关系,我不计较,所以我不杀你!
    你要非死不可的话,说不好听一点,我肖某上吊给绳,喝药给瓶,跳河没盖,随你便是,要是你想自刎,可以,我这便给你刀子便是!可是你自己也想清楚了,你这么死了值不值得!
    今日肖某只说这么多,该何去何从孙大人自己想吧!想好了这里有侍卫,让他们通知肖某便是了!告辞了!“
    说罢之后肖天健便站起身,一抖披风大踏步的转身便走出了孙传庭的帐子,在外面大声吩咐道“照顾好孙大人,他是个好官,但是不要多管他,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了!要死要活悉听尊便!有何吩咐的话,你们立即报知本帅便是!走了!该咱们歇歇了!”
    说话间肖天健的声音便渐渐远去,孙传庭躺在床上有点发愣,既感到十分恼火,又有些为肖天健最后的那些话感到可笑,本来他早就打定主意了,找机会便马上自杀,已死殉节,他也考虑到肖天健可能会来劝降他,毕竟他一旦投降的话,对朝廷上下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所以他在肖天健来之前,压根就没有想过投降的事情,他身为大明重臣,绝不能身侍二主,所以唯有以死明志,保全住他忠臣的名声。
    可是肖天健在来了之后,说的话并不多,根本也没有真正的劝他投降,只是隐晦的指出他可以留下有用之身,今后为天下的百姓做事,至于他要死的话,就随便去死,什么上吊给绳、喝药给瓶……这话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着实让人听了觉得哭笑不得。
    孙传庭看着肖天健离去的帐帘处,不由得有点发愣,现在他死是没问题了,肖天健吩咐过了,他想怎么死都成,爱死不死!没人管他,但是他死的话,又突然觉得不甘心,因为肖天健这个家伙,居然说他一旦自杀的话,便瞧不起他,凭什么呀!他效忠大明有什么错,为什么瞧不起他呢?
    孙传庭居然被肖天健撂下的这句话给堵住了,一时间躺在床上有点犯晕,不知道该如何决断了,脑子里面满满的都是死还是不死的问题,肖天健给他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个念头,那就是不死,于是死和不死这两个矛盾的心情便开始在他脑子里面争斗了起来,一会儿死志占据上风,压住了生的欲望,一会儿生的欲望又压倒了死志,把孙传庭折腾的是筋疲力尽,最后干脆闭上眼睛不想了,先睡一觉,等他养足了精神之后再考虑这个问题,这些天来他也实在是累坏了,连续几天几乎都没有合眼,现如今败了,也被抓了,反倒是觉得轻松了许多,不用再考虑太多了,所以不一会儿的时间孙传庭便酣然睡熟了过去。
    人这东西自杀的时候是需要冲动的,一旦冲动过去,想要再提起来,除非这个人是严重抑郁症,否则的话,都很难再下决心去死,孙传庭是个正常人,所以也会受此常识所困,等他呼呼的睡了一天一夜再醒来之后,脑子里面的那个死志已经变得开始弱化了许多。
    最终孙传庭还是没有自杀殉节,而是哀叹了一声之后,让人通知肖天健,眼下他既不想死,但是也不可能为他肖天健做事,问肖天健如何处置他,如果他愿意留着他孙传庭养活他白吃饭的话,他也无所谓,他要看看肖天健怎么来夺取这个天下。
    于是肖天健听罢之后哈哈大笑了一番,也不再去多探望孙传庭了,直接下令道“这个孙传庭是个有点意思的人!不错!只要他不死就成!铁头,你安排一下,弄辆舒服点的大车,找医官陪护他,把他送到汝州去吧!哪儿有个人能说动他出来给我做事的!哈哈!”
    于是两天之后,孙传庭便被一队近卫护送着被抬上了一辆很是舒服的大车,由两个医士照料着他,吱吱呀呀的上路,朝着汝州而去。
    第一百八十三章 皇帝乞讨
    对于此战结束之后,肖天健也没放过趁机造势的机会,立即便将此战的结果公告天下,于是朝廷不用派人打探,便很快得知了孙传庭兵败被俘、吴三桂死于乱军之中的消息。
    消息一出,京师巨震,无论是崇祯还有朝臣们,都惊慌失措了起来,这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朝廷为了这一次调动辽东军南下进剿刑天军,捏着鼻子和建奴议和,已经是招致大明上下的怨愤了,可是这么做的结果,却是不但没有剿灭刑天军,就连又一个督臣孙传庭也被刑天军给生擒了去,各路人马更是损失惨重,辽东重将吴三桂也战亡于阳谷县,其麾下精锐官军也基本上全军覆没,连带着这一年来孙传庭好不容易拉起来的那些保定官军,也基本上消耗殆尽。
    另外白广恩麾下的人马同样也损失巨大,麾下的人马损失超过五成以上,即便是剩下的官兵也都满心凄惶,基本上也算是彻底丧失了战斗力。
    这次南下的数路官军,这个时候也仅剩下了杨国柱和马科两路人马实力尚存,于是朝廷之中又是一片大哗,有些当官的首先想到的不是接下来这种乱局该怎么办,而是首先便考虑到的是追究谁的责任的问题,于是纷纷上书弹劾,有人弹劾孙传庭身为督臣却对贼情视察,以至于使朝廷好不容易凑出的大军兵败,也有人弹劾马科、白广恩等人,总之要找人背这个黑锅才行,更有人直接弹劾陈新甲,说其调动兵马无方,误判贼情,使得孙传庭兵败被俘。
    总之当官的是不会说自己有责任的,谁干活就是谁的错,要拉几个人出来背这个黑锅,而崇祯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可奈何,最终只能捡软柿子捏了,王朴兵败实力大损,于是将其先行贬窜,接着孙传庭战败被俘,生死不明,这个黑锅正好孙传庭来背,于是下旨夺孙传庭的官职,一撸到底贬为庶民。
    还有白广恩眼下的兵将也基本上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且在前往顺德府询问战况的人收受了马科的贿赂之后,于是便指摘白广恩兵败,乃是他孤军冒进所致,于是崇祯大怒之下,下旨夺去白广恩总兵之职,但是暂时还令其领兵戴罪立功。
    至于朝臣们重点弹劾的对象陈新甲,这一次崇祯也懒得保他了,因为这一次他下旨令孙传庭驰援济宁,本来孙传庭是有顾虑的,觉得很可能刑天贼的计谋,可是陈新甲却认为刑天贼攻打济宁是真,结果使得他这个“明君”最终受其所惑,下旨令孙传庭驰援济宁,最终导致孙传庭和吴三桂在阳谷县遇伏,全军覆没。
    所以陈新甲在这件事上确实有责任,而且朝野之间为了这件事,又将和建奴议和的事情联系在一起,骂陈新甲为国贼,两件事加在一起,如果崇祯再不作出一点举动的话,那么也无法跟朝野交代,于是崇祯只得下旨革去了陈新甲兵部尚书之职,同时下旨将其逮问追究他的责任,但是却并没有立即将他处斩。
    但是抓谁贬谁,现在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的是在孙传庭兵败之后,朝廷好不容易调入关内的大军已经没有了继续进剿刑天军的能力了,更让崇祯担心的是眼下京辅已经没有多少官军坐镇了,一旦刑天贼趁此机会,挟大胜之威,趁势北上攻打京师的话,又该怎么办,难道继续将关外的官军调入关内御守吗?
    这么做显然是不行的,刑天贼确实有亡大明之心,可是不见得建奴就没有这等心思,崇祯虽然迫于无奈和建奴议和,但是却很清楚建奴并不是好东西,眼下之所以跟大明议和,是有他们的打算的,如果他继续从关外撤兵的话,挡住了刑天贼,那么一旦建奴趁此机会又撕破脸破关南下的话,他照样也要玩儿完。
    所以继续调兵入关是肯定行不通的,于是崇祯考虑再三之后,只能下旨令马科和杨国柱分驻于广平府、宣大一带御敌,改攻势为守势,不再派他们南下去进剿刑天军了,眼下说什么都没用,还是先能收住多少地盘就守住多少地盘的好,至于剿贼这件事,崇祯有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大明江山能混到什么时候就算什么时候吧!
    这个时候崇祯还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杨嗣昌已死,陈新甲又被逮问,他的中枢就没了几个可以给他出谋划策的辅臣了,于是崇祯思量再三之后,决定启用傅宗龙为兵部尚书,接替陈新甲的位子。
    于是傅宗龙这才立即走马上任,开始接替了陈新甲继续做事,可是傅宗龙对于眼下的局势,也只能说是一筹莫展,时下朝廷可以说是要兵没兵要将没将,财政更是因为刚刚一败之后,空虚的厉害,户部的府库之中可以说能跑老鼠了,要招兵买马总是要花钱吧!可是没钱又如何能招兵买马呢?
    对于傅宗龙提出的编练新军的想法,崇祯也是支持的,毕竟要守住他的大明江山,没兵没马守个屁呀!可是要招买兵马的话,就要花钱,现如今崇祯刚刚将内帑银拨出去了三十万两,内帑银已经快要见底了,这钱又从何处出呢?
    继续指望丁启睿那边从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地调吧!丁启睿说的明白,为了抵御刑天贼攻打南直隶,他那边已经是刮地三尺,能弄的钱他都收集了起来,部分转运到了京师,另一部分则在南直隶招买兵马打造器甲兵械还有战船之用,现如今根本已经是拿不出钱了。
    可怜崇祯身为皇帝,这会儿却为了钱的问题,愁得一夜间又白了好多头发,最终刚刚走马上任的傅宗龙提议,让朝中勋贵还有大臣们捐饷助军,其实大家都明白,大明的勋贵朝臣们不敢说每个人都富可敌国,但是却家家户户都不算清贫,真正清贫的官几乎要绝迹了,特别是那些皇亲国戚们,谁家不是富得流油呀!每个人只要拿出一部分钱来,单在京师之中,划拉出来个几百万两银子,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傅宗龙说的明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时候如果这些人还不拿出来钱的话,那么一旦等着京师被刑天贼抑或是建奴攻下,岂会便宜了他们这些大明的勋贵权臣们呢?
    于是崇祯听罢之后深以为然,也顾不上他是什么九五之尊,放下脸来,立即便召集皇亲国戚还有大臣们商量这件事,亲自劝说他们都拿出一些钱来,给朝廷助饷所用,招买新的兵马,对刑天贼进行进剿,不但是对于这些人崇祯想要他们拿钱,就连内臣太监们,崇祯也知道这帮家伙们收受的贿赂非常多,各个都很是有钱,也想让他们拿钱出来。
    一个国家到了这个时候,还真是非常悲哀,国家财政已经没能力应付眼下的局面了,要靠着臣子们捐饷来维持一个国家的运转,这个国家也基本上就到了存亡的危急之中了。
    但是当崇祯提出让这些人捐饷的时候,却发现事情远不是他想的那样简单,这帮人压根就没想过自己拿钱给大明招兵买马用,现如今朝廷不但不发钱给他们,反倒要他们从口袋里面掏钱出来,给大明用,于是各个都成了缩头乌龟,说什么都不肯拿钱出来。
    太监们倒是因为要跟着崇祯混饭吃,这个时候皇上开口了,他们不能不拿出一点钱来表示表示,于是大太监王永祚、王德化、曹化纯各自出了五万两银子,而太监之中王之心最有钱,可是却不愿意拿出来,只捐出了一万两银子。
    崇祯想要岳父周皇后的老爹周奎做个表率,拿出来十万八万两银子,给其他人做作样子,号召更多人捐饷,可是周奎这个家伙视财如命,死活不肯出钱,一口便回绝了崇祯的提议,说他根本没钱可拿,最后还是他女儿周皇后在宫中,拼凑起来了两万两银子偷偷给她老爹,让他老爹拿出来充数,可是这个周奎倒好,两万两银子到手之后,却不舍得交出去,最后咬着牙才拿了一万两银子出来,这么一倒手,崇祯这位老丈人不但一文钱没出,还倒赚了一万两银子进账。
    连皇帝的岳父都不肯拿钱出来,那么也就不用指望其他人会慷慨解囊了,所以朝野上下那些当官的,集体哭穷,各个好像都已经揭不开锅了一般,摆出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架势,总之皇帝讨饭也不行,说没钱就是没钱,总之是有钱也不肯拿出来!如此折腾了半个月下来,崇祯也只在京师之中募集起来了几十万两银子,加上他又从内帑之中拨出的五万两银子,还是根本就不够用。
    就在崇祯忙着找钱继续招兵买马的时候,太原那边又一次传来了一个噩耗,太原府在四月初七这一天,终于失守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丁督师的反扑
    就在肖天健暗中调集兵马在大名府一带到处给孙传庭?br />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夫人逃跑,总裁派人封锁整个城市 红尘大乾 夫人她不装了,癫起来谁都怕 撩完大佬之后我跑了,但没跑成! 夫君独宠绿茶?我嫁权臣灭他全家 暗恋成真!独占神明 诛魔录1鬼魅妖花 小公主被读心,朝堂后宫蹭瓜吃 穿越七零,大佬携灵泉空间养俩崽 九阳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