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李渊和李世民的艰难,明军反击蔚山城!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忽必烈这条弹幕发出来,历朝历代皇帝的心情都有些微妙。
【汉高祖刘邦:小忽啊,难道不是咱们华夏皇帝和倭寇有仇吗?】
你小子怎么比我们还激动呢?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汉高祖,你可以叫我小忽必烈或者小孛儿只斤,但叫小忽是不对的。】
【汉高祖刘邦:知道了小忽,你还没回答朕的问题呢。】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朕也是华夏皇帝啊,看到杀倭寇叫好有什么问题呢?】
【汉高祖刘邦:那不行,你得改个华夏名字,不然你怎么好意思的?】
大元世界之中,忽必烈陷入沉思。
“改个华夏名字?”
“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
但……改什么名好呢?
首先肯定得改姓。
第一个想到的当然就是“元”。
大元王朝嘛。
但,历史上已经有一个异族建立的国家,他们的皇帝就改姓为“元”。
北魏皇族,拓跋氏!
忽必烈要是也把孛儿只斤氏改成“元”氏,总感觉有点拾人牙慧的意思在里面?
忽必烈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之中。
金幕上,历朝皇帝的弹幕还在发送着。
【秦始皇嬴政:这个李舜臣,虽然是个朝鲜异族将领,但为了国家屡次出生入死创造奇迹,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物。】
秦始皇的话得到了许多皇帝的认同。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不管是华夏人,朝鲜人,还是别的国家的什么人。
真正的英雄豪杰,一定是会得到所有人敬佩的。
【唐太宗李世民:坦白说,我觉得李舜臣这种作战方式不太好。朝鲜的力量太弱了,他每次都身先士卒,说不定哪天就要死在战场上了。】
【宋太祖赵匡胤:这话说的,你李世民不也喜欢身先士卒吗,你怎么没死?】
【唐太宗李世民:唉,说给你这个军事白痴听你也不懂,毕竟是没金幕帮助连燕云十六州都收不回来的废物王朝开国皇帝。】
这条弹幕直接把赵匡胤给弄得沉默了。
贞观世界之中,李治好奇地开口。
“父皇您身先士卒的时候,难道就不担心会死吗?”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
“朕也是人,是人就会恐惧,就会怕死,朕又何德何能可以例外?”
“但是……”
李世民顿了顿,缓缓开口。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就是要豁出去干,才能成功!”
李世民三千铁骑破窦建德,玄武门悍然宫变,渭水之盟孤身和颉利可汗议和。
哪一项,不是甘冒奇险?
换做是寻常人,坐在李世民那个位置上,在不知道历史将来走向如何的情况下,真的敢做出同样的决定吗?
但,李世民做了。
而且,成功了!
所以,李世民才是大唐最强悍的唐太宗,是华夏的千古大帝!
李治细细品味着自家父皇的这番话。
从这番话里,李治感觉到了李世民的惊天豪气。
更感觉到了另外一种东西。
原来,父皇在拼命之前,心中也并非稳操胜券的。
原来,父皇在很多次历史的关键节点,也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李治默默地想着,心中对于帝王之道又有了自己新的理解。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倭军南撤之后,明军和朝鲜联军不断发动追击。】
【但由于明军数量过少,又需要分兵去收复各座城池,又是冰天雪地的寒冬。】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在倭军的南撤过程中双方虽然爆发了多次小规模的战斗,但伤亡数量基本都在一百以下。】
【最终,倭军左右两军的主力都安全地撤回了朝鲜南部一直被倭国占据的四道之地。】
画面一转,回到了大明皇宫之中。
朱翊钧走下马车,抬头看了一眼天空飘扬而下的雪花,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冷战,咕哝一声。
“最近怎么一年比一年更冷了?真是奇哉怪也。”
朱翊钧很快就来到了暖阁。
这座暖阁的墙壁做了特殊处理,还有从外面燃烧而来的暖气。
每到冬天,朱翊钧除了去向自家老娘李太后请安之外,其他时间是绝对不会离开暖阁一步的。
暖阁外面的大堂上,几名大臣已经在此等待。
首辅赵志皋躬身道:
“陛下,各地兵马都已经集结完毕,正在北上中。”
“预计十一月就可陆续进入朝鲜,对倭寇发动反攻。”
朱翊钧闻言,脸色顿时好了不少,点了点头。
“这还差不多。”
“告诉邢阶,这一次朕的最低要求是把所有倭人都赶出朝鲜。”
“如果他做不到的话,这个兵部尚书他也别当了!”
赵志皋忙道:
“谨遵陛下旨意。”
朱翊钧嗯了一声,道:
“今天天气太冷了,尔等办公也不用太久,早点回家吧。”
朱翊钧对内阁大学士们还是比较客气的。
原本正常的大明皇帝处理政务,是上朝接触文武百官商议国家大政,然后由内阁这边出具体方略,司礼监进行审核批准,再发内阁由六部执行。
但现在朱翊钧是直接跳过了朝会这一步,自行决定国家大政,直接命内阁交六部实行。
换言之,除了几位内阁大学士以及司礼监大太监之外,其他朝廷之中的文武百官就全部被排除出了国家的权力中心。
这也是为何文武百官对朱翊钧极为不满的原因。
朱翊钧剥夺了他们参与国家大政的权利!
其实所有人都很清楚,这是叛逆的朱翊钧对文武百官的报复。
你们不是喜欢天天喊着立朱常洛,干涉大明最核心的皇权继承人位置吗?
那朕就直接一步到位,把你们参与国政的权力给剥夺了!
朱翊钧本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就会让文武百官们退让。
但他或许忘记了,同样的事情,他爷爷嘉靖也做过。
嘉靖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
文武百官妥协了吗?
并没有。
由于隆庆皇帝死得早(才执政六年),如今万历二十五年,距离嘉靖时代也就才过了三十一年。
许多当年在嘉靖时代年轻充满志气,对嘉靖皇帝极为不满的官员,如今都还在任职呢。
他们当年没惯着嘉靖,如今又怎么可能惯着朱翊钧?
打发走了几名内阁大学士,朱翊钧习惯性地拿起奏折开始批阅。
还没翻几本,就在某本奏折的最后看到了这么一句话。
“……臣以为,皇太子之事,乃大明国本也。”
“当早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请陛下三思。”
朱翊钧勃然大怒,直接将这份奏折丢了出去,对着张鲸等司礼监大太监破口大骂。
“朕不是告诉过你们了吗?”
“所有关于立太子的奏折一律留中,丢去御膳房烧了,怎么还有这种东西送到朕面前来!”
张鲸等人也是汗流浃背,直接跪下来连连告罪。
“陛下,此人太狡猾了,他故意长篇累牍的说一些地方上的事情,在最后才提了两句皇太子册立之事。”
“奴婢也是一时不察,被他蒙骗了啊。”
朱翊钧怒气冲冲地开口。
“让东厂和锦衣卫好好查一下这个混账东西,让他在诏狱里好好反省反省!”
“好了,你们现在都给朕滚出去!”
很快,暖阁之中就只剩下朱翊钧一个人。
朱翊钧表情逐渐变得狰狞起来,喃喃自语。
“你们都逼朕是吧?”
“你们都以为朕会屈服?”
“不,朕不会。”
“只要你们还在逼朕,朕就永远不上朝。”
“永远不让你们参与到国家大事之中,永远!”
朱翊钧怨毒的声音,在暖阁中回荡着。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唐初世界之中,坐在太子位置上的李世民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这个朱翊钧,怎么说也是大明正牌的皇帝,从小经历过最正统的皇家教育,怎么都登基二十五年了还这么不成熟呢?”
李世民是真的费解。
他自己,十八岁就开始追随父亲李渊打江山了。
二十八岁的时候,不但征服了全天下,而且还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朱翊钧呢?
登基十岁,万历二十五年就是三十五岁。
在李世民看来,三十五岁的朱翊钧,甚至都没有十八岁的自己成熟!
如果朱翊钧是那种普通老百姓的孩子,那其实也没啥。
普通人家的孩子,父母没见识,又穷。
孩子长大了,只能靠自己在社会上拼搏。
所有的人生经验,都只能在一次次吃亏之中慢慢累积。
可朱翊钧不是啊。
朱翊钧从小就被立为皇太子,没有任何兄弟可以挑战他的位置,没有任何夺嫡之争的狗血剧情。
有一心盯着他学习进度的母亲。
有当世,乃至整个明朝最出色的大臣张居正来当他的老师。
这样的人生,怎么看都应该是一个明君模版才对。
他怎么会变成这种样子呢?
李渊看着费解的李世民,哈哈地笑了起来。
“世民啊,你想想朕的身世。”
“其实朕的童年,和朱翊钧比起来的话,也算是有些相似的。”
李世民闻言,心中不由一动。
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跟随北周开国太祖宇文泰一起并肩作战,建立了关陇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
宇文泰论功行赏,将李虎册封为唐国公,柱国大将军,也就是“八柱国”之一。
李虎死后,他的儿子李昞同样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和柱国大将军的官职,依旧还是“八柱国”之一。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李渊长大成年之后,也会顺利继承唐国公的爵位和柱国大将军的官职,稳居八柱国之位。
但意外偏偏就发生了。
李渊七岁的时候,老爹李昞死了!
这下子,事情就尴尬了。
一个七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像自家老爹、祖父一样,参与到国政大事之中呢?
于是,七岁李渊虽然依旧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但柱国大将军的官职自然是没他什么事了。
李世民想到这里,也是不由好奇道:
“父皇,在祖父去世,您没成年之前,咱们李家的日子恐怕不好过吧?”
李渊闻言,顿时哈哈地笑了起来。
“何止是不好过?”
“朕和你说,官场上讲究的就是一个人走茶凉。”
“朕继承爵位七岁,成年二十岁,中间这十三年啊,黄花菜都凉了不知道多少遍喽!”
“这朱翊钧童年时代好歹还是个皇帝呢,朕呢?什么都不是!”
“呵呵,若不是朕的外公独孤信,还有那位姨丈……”
李渊说到这里,摇了摇头,心中满是感慨。
那些年的李家,从一个北周的顶级豪门逐步坠落,变成二流,乃至三流家族。
作为李家名义上的家主,李渊却因为没有成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这种童年的煎熬和压力,比朱翊钧大了何止一百倍?
李渊说到这,露出几分自得。
“但朕,挺过来了!”
“朕不但挺过了那些年家族衰落带来的各种磨难,还建立了大唐,还教出了你这样的千古大帝!”
“朱翊钧呢?只不过是老师和母亲严厉了一些,就叛逆成这种样子。”
“三十五岁了,还幼稚地和朝臣斗气。”
“呵呵,难怪会上盘点视频,确实是废物一个。”
李世民闻言,也是大为赞同。
“父皇说得太对了,朱翊钧其实也并非没有才能。”
“但他的心性实在是太过脆弱,这终究让他无法成为那种传颂后世的明君。”
李渊摇了摇头,嗤笑道:
“有才能的人,朕这辈子见过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但大部分人,最终也不过是个伤仲永的结局。”
“嗯,你哥哥建成,何尝不是如此?”
李世民闻言,不由有些尴尬。
毕竟金幕都剧透玄武门事变了……
李世民干咳一声,赶忙道:
“请父皇放心,儿臣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大哥和弟弟,还有侄儿们。”
李渊笑了笑,洒然道:
“你大哥和弟弟,注定是要幽禁一生,这是他们生在帝王家却成为失败者的宿命,朕也无可奈何。”
“但你如果真能好好对待他们的儿子,朕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李世民正色道:
“父皇放心吧,儿臣的心性您难道还不清楚?”
李渊闻言,沉默片刻,缓缓点头。
“是啊,你比起朱翊钧还有你大哥,不但才能远超他们,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性!”
“世民啊,正是因为你的心性如此的强韧,你才能成为千古大帝。”
“甚至,就连朕这个父亲,在心性上都不如你啊。”
听着李渊的感慨和赞叹,李世民心中难免自得的同时,却涌现出了另外一个想法。
“父皇这么夸我,该不会只是为了让我将来登基之后,尽可能地对大哥、弟弟和侄子们好一点吧……”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万历二十五年十一月,大明各地集结而来的兵马终于陆续进入辽东。】
【当月二十九日,朱翊钧委任的明军最高指挥官,御倭经略、兵部尚书邢阶抵达汉城,召开了军事会议。】
邢阶坐在最上首,左右两边分别是杨镐和麻贵。
邢阶缓缓开口。
“此次,陛下给我们的任务底线是把所有的倭人全部驱逐出朝鲜!”
“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杀伤倭军,扬大明国威!”
“对了,大明水师不日也即将北上,支援朝鲜水师在海上作战。”
听到邢阶的话,杨镐和麻贵在欣喜之余,心中也不由多了几分压力。
皇帝陛下的性情大家都是知道的。
要是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那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将来的仕途绝对是到头了!
【经过仔细的商议后,明军决定兵分三路,南下作战。】
【三路明军兵马总计四万九千人,将一路扫荡各路之地,最终在蔚山城会合。】
【夺取蔚山这个地理上至关重要的据点后,在南下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清扫半岛南部的敌人,最后合围釜山,彻底歼灭和驱逐所有倭寇!】
邢阶安排完三路大军的人选和任务之后,表情严肃地看着杨镐和麻贵。
“两位,本官需要坐镇汉城,你们两人就负责领兵吧。”
“具体作战事宜,由你二人和众将商议为准。”
“若有争议,以八百里加急速报本官裁决!”
杨镐和麻贵对视一眼,齐声应是。
【邢阶的这个安排,充满了大明文官惯用的制衡和稳妥。】
【但。他并不知道,也正是这个安排,给大明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埋下了一颗大雷。】
画面一转,已经到了蔚山城。
此时的蔚山城,那座原先属于朝鲜的城池已经被拆除了一大半。
在原先蔚山城的东南处,倭军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一座新城。
由于新城是十月份撤兵之后才修建的,至今不过两个月的时间,主体结构虽已基本搭建完毕,但还有大量细节的地方没有完成。
【十二月二十三日,拂晓。】
刚刚亮起来的天色下,一支三百人的明军正在悄无声息地前进着。
这支明军的首领不是别人,正是李成梁的五儿子,曾经在上一次大明抗倭战争中大放异彩饿李如梅。
明军的准备工作非常细致,每一匹战马都戴着口笼,就连战马的四蹄都用布包起来。
昨夜刚刚下了雪,早晨显得异常寒冷。
又是刚刚天亮,大部分倭军都还在被窝之中睡觉。
李如梅抬头看了一眼已经近在咫尺的蔚山城外城。
这座外城和内城是相互分离的,属于蔚山城外围的一个军事要塞。
根据大明的情报来看,倭国人把这里称为兵营城。
李如梅放眼望去,竟然没有在城头发现任何一个了望哨。
这位大明将军忍不住一声轻笑。
“这些倭人,是真够麻痹大意的。”
不过这也正符合李如梅的心意。
他对着周围的部下们点了点头。
“进攻!”
李如梅一声令下,三百明军立刻冲了上去。
几个明军的勇士搭起人梯,迅速翻上了城墙。
只不过一两分钟的时间,军营城的城门就被打开了。
李如梅策马进入军营城中。
直到这个时候,这座城池里的倭军依旧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这让李如梅都有些惊讶了。
“这些倭人,就这么怕冷?”
李如梅环首四顾,发现在这座城池之中一共有三处不同的营地。
他随意选择了其中一处,就带着麾下的三百明军冲了过去。
直到明军冲入这一处军营之中,里面一些刚刚起床的倭军士兵们才发现了明军的到来。
他们惊慌失措地叫着,有些当场逃命,有些下意识地找地方躲避,还有一些则挥舞着兵器冲上来。
冲上来的这些倭军士兵,几乎是瞬间就被三百明军骑兵给杀光了。
明军在营地之中四处奔驰,见人就杀。
许多倭军还在睡梦之中,就稀里糊涂地被送去见了阎王。
只不过短短几分钟,这一处营地就被屠戮一空。
李如梅立刻率领部下追赶着溃逃的倭军,杀入隔壁的另外一处营地之中。
这第二处营地的倭军将领,名叫阿曾沼元秀。
隔壁营地突然传来的厮杀声让阿曾沼元秀提起警惕,正在紧张地召集兵马。
然而他还没把睡梦中的部下召集完毕,李如梅已经杀了过来!
阿曾沼元秀见势不妙,一声大吼。
“全部都跟我上,挡住他们,等待友军的支援!”
说着,阿曾沼元秀第一个迎了上去。
李如梅一声冷笑。
“就你?”
两人策马,错身而过。
阿曾沼元秀身体颤抖了一下,当场落马栽倒。
砰的一声,他的首级脱离身躯,咕噜噜地滚了出去。
在阿曾沼元秀的身后,他那些刚刚组织起阵型的倭军部下见状瞬间傻眼。
两秒钟后,所有倭军一哄而散,四处逃亡。
李如梅又杀了一通,并未恋战,马不停蹄地冲上了城中的第三处,也是最后一处营地。
他要用最快的时间,把这里的所有倭军都击溃!
第三处倭军营地中的将领,名叫冷泉元满,年纪将近六十岁,两鬓斑白,但看起来颇为那种年老武林高手的气势。
在得知其他两路友军已经溃败之后,刚刚起床的冷泉元满并没有慌乱。
还穿着睡衣,已经来不及更换战甲的他,立刻将两把腰刀插在腰间,随后又拎起一把长刀冲了出去。
正好就在此时,一马当先的李如梅也冲入了冷泉元满的营地。
双方目光交集的一瞬间,冷泉元满立刻拔出一把腰刀,用力对着李如梅投掷而去。
腰刀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瞬间就来到了李如梅的面前!
忽必烈这条弹幕发出来,历朝历代皇帝的心情都有些微妙。
【汉高祖刘邦:小忽啊,难道不是咱们华夏皇帝和倭寇有仇吗?】
你小子怎么比我们还激动呢?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汉高祖,你可以叫我小忽必烈或者小孛儿只斤,但叫小忽是不对的。】
【汉高祖刘邦:知道了小忽,你还没回答朕的问题呢。】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朕也是华夏皇帝啊,看到杀倭寇叫好有什么问题呢?】
【汉高祖刘邦:那不行,你得改个华夏名字,不然你怎么好意思的?】
大元世界之中,忽必烈陷入沉思。
“改个华夏名字?”
“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
但……改什么名好呢?
首先肯定得改姓。
第一个想到的当然就是“元”。
大元王朝嘛。
但,历史上已经有一个异族建立的国家,他们的皇帝就改姓为“元”。
北魏皇族,拓跋氏!
忽必烈要是也把孛儿只斤氏改成“元”氏,总感觉有点拾人牙慧的意思在里面?
忽必烈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之中。
金幕上,历朝皇帝的弹幕还在发送着。
【秦始皇嬴政:这个李舜臣,虽然是个朝鲜异族将领,但为了国家屡次出生入死创造奇迹,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物。】
秦始皇的话得到了许多皇帝的认同。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不管是华夏人,朝鲜人,还是别的国家的什么人。
真正的英雄豪杰,一定是会得到所有人敬佩的。
【唐太宗李世民:坦白说,我觉得李舜臣这种作战方式不太好。朝鲜的力量太弱了,他每次都身先士卒,说不定哪天就要死在战场上了。】
【宋太祖赵匡胤:这话说的,你李世民不也喜欢身先士卒吗,你怎么没死?】
【唐太宗李世民:唉,说给你这个军事白痴听你也不懂,毕竟是没金幕帮助连燕云十六州都收不回来的废物王朝开国皇帝。】
这条弹幕直接把赵匡胤给弄得沉默了。
贞观世界之中,李治好奇地开口。
“父皇您身先士卒的时候,难道就不担心会死吗?”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
“朕也是人,是人就会恐惧,就会怕死,朕又何德何能可以例外?”
“但是……”
李世民顿了顿,缓缓开口。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就是要豁出去干,才能成功!”
李世民三千铁骑破窦建德,玄武门悍然宫变,渭水之盟孤身和颉利可汗议和。
哪一项,不是甘冒奇险?
换做是寻常人,坐在李世民那个位置上,在不知道历史将来走向如何的情况下,真的敢做出同样的决定吗?
但,李世民做了。
而且,成功了!
所以,李世民才是大唐最强悍的唐太宗,是华夏的千古大帝!
李治细细品味着自家父皇的这番话。
从这番话里,李治感觉到了李世民的惊天豪气。
更感觉到了另外一种东西。
原来,父皇在拼命之前,心中也并非稳操胜券的。
原来,父皇在很多次历史的关键节点,也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李治默默地想着,心中对于帝王之道又有了自己新的理解。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倭军南撤之后,明军和朝鲜联军不断发动追击。】
【但由于明军数量过少,又需要分兵去收复各座城池,又是冰天雪地的寒冬。】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在倭军的南撤过程中双方虽然爆发了多次小规模的战斗,但伤亡数量基本都在一百以下。】
【最终,倭军左右两军的主力都安全地撤回了朝鲜南部一直被倭国占据的四道之地。】
画面一转,回到了大明皇宫之中。
朱翊钧走下马车,抬头看了一眼天空飘扬而下的雪花,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冷战,咕哝一声。
“最近怎么一年比一年更冷了?真是奇哉怪也。”
朱翊钧很快就来到了暖阁。
这座暖阁的墙壁做了特殊处理,还有从外面燃烧而来的暖气。
每到冬天,朱翊钧除了去向自家老娘李太后请安之外,其他时间是绝对不会离开暖阁一步的。
暖阁外面的大堂上,几名大臣已经在此等待。
首辅赵志皋躬身道:
“陛下,各地兵马都已经集结完毕,正在北上中。”
“预计十一月就可陆续进入朝鲜,对倭寇发动反攻。”
朱翊钧闻言,脸色顿时好了不少,点了点头。
“这还差不多。”
“告诉邢阶,这一次朕的最低要求是把所有倭人都赶出朝鲜。”
“如果他做不到的话,这个兵部尚书他也别当了!”
赵志皋忙道:
“谨遵陛下旨意。”
朱翊钧嗯了一声,道:
“今天天气太冷了,尔等办公也不用太久,早点回家吧。”
朱翊钧对内阁大学士们还是比较客气的。
原本正常的大明皇帝处理政务,是上朝接触文武百官商议国家大政,然后由内阁这边出具体方略,司礼监进行审核批准,再发内阁由六部执行。
但现在朱翊钧是直接跳过了朝会这一步,自行决定国家大政,直接命内阁交六部实行。
换言之,除了几位内阁大学士以及司礼监大太监之外,其他朝廷之中的文武百官就全部被排除出了国家的权力中心。
这也是为何文武百官对朱翊钧极为不满的原因。
朱翊钧剥夺了他们参与国家大政的权利!
其实所有人都很清楚,这是叛逆的朱翊钧对文武百官的报复。
你们不是喜欢天天喊着立朱常洛,干涉大明最核心的皇权继承人位置吗?
那朕就直接一步到位,把你们参与国政的权力给剥夺了!
朱翊钧本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就会让文武百官们退让。
但他或许忘记了,同样的事情,他爷爷嘉靖也做过。
嘉靖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
文武百官妥协了吗?
并没有。
由于隆庆皇帝死得早(才执政六年),如今万历二十五年,距离嘉靖时代也就才过了三十一年。
许多当年在嘉靖时代年轻充满志气,对嘉靖皇帝极为不满的官员,如今都还在任职呢。
他们当年没惯着嘉靖,如今又怎么可能惯着朱翊钧?
打发走了几名内阁大学士,朱翊钧习惯性地拿起奏折开始批阅。
还没翻几本,就在某本奏折的最后看到了这么一句话。
“……臣以为,皇太子之事,乃大明国本也。”
“当早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请陛下三思。”
朱翊钧勃然大怒,直接将这份奏折丢了出去,对着张鲸等司礼监大太监破口大骂。
“朕不是告诉过你们了吗?”
“所有关于立太子的奏折一律留中,丢去御膳房烧了,怎么还有这种东西送到朕面前来!”
张鲸等人也是汗流浃背,直接跪下来连连告罪。
“陛下,此人太狡猾了,他故意长篇累牍的说一些地方上的事情,在最后才提了两句皇太子册立之事。”
“奴婢也是一时不察,被他蒙骗了啊。”
朱翊钧怒气冲冲地开口。
“让东厂和锦衣卫好好查一下这个混账东西,让他在诏狱里好好反省反省!”
“好了,你们现在都给朕滚出去!”
很快,暖阁之中就只剩下朱翊钧一个人。
朱翊钧表情逐渐变得狰狞起来,喃喃自语。
“你们都逼朕是吧?”
“你们都以为朕会屈服?”
“不,朕不会。”
“只要你们还在逼朕,朕就永远不上朝。”
“永远不让你们参与到国家大事之中,永远!”
朱翊钧怨毒的声音,在暖阁中回荡着。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唐初世界之中,坐在太子位置上的李世民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这个朱翊钧,怎么说也是大明正牌的皇帝,从小经历过最正统的皇家教育,怎么都登基二十五年了还这么不成熟呢?”
李世民是真的费解。
他自己,十八岁就开始追随父亲李渊打江山了。
二十八岁的时候,不但征服了全天下,而且还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朱翊钧呢?
登基十岁,万历二十五年就是三十五岁。
在李世民看来,三十五岁的朱翊钧,甚至都没有十八岁的自己成熟!
如果朱翊钧是那种普通老百姓的孩子,那其实也没啥。
普通人家的孩子,父母没见识,又穷。
孩子长大了,只能靠自己在社会上拼搏。
所有的人生经验,都只能在一次次吃亏之中慢慢累积。
可朱翊钧不是啊。
朱翊钧从小就被立为皇太子,没有任何兄弟可以挑战他的位置,没有任何夺嫡之争的狗血剧情。
有一心盯着他学习进度的母亲。
有当世,乃至整个明朝最出色的大臣张居正来当他的老师。
这样的人生,怎么看都应该是一个明君模版才对。
他怎么会变成这种样子呢?
李渊看着费解的李世民,哈哈地笑了起来。
“世民啊,你想想朕的身世。”
“其实朕的童年,和朱翊钧比起来的话,也算是有些相似的。”
李世民闻言,心中不由一动。
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跟随北周开国太祖宇文泰一起并肩作战,建立了关陇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
宇文泰论功行赏,将李虎册封为唐国公,柱国大将军,也就是“八柱国”之一。
李虎死后,他的儿子李昞同样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和柱国大将军的官职,依旧还是“八柱国”之一。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李渊长大成年之后,也会顺利继承唐国公的爵位和柱国大将军的官职,稳居八柱国之位。
但意外偏偏就发生了。
李渊七岁的时候,老爹李昞死了!
这下子,事情就尴尬了。
一个七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像自家老爹、祖父一样,参与到国政大事之中呢?
于是,七岁李渊虽然依旧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但柱国大将军的官职自然是没他什么事了。
李世民想到这里,也是不由好奇道:
“父皇,在祖父去世,您没成年之前,咱们李家的日子恐怕不好过吧?”
李渊闻言,顿时哈哈地笑了起来。
“何止是不好过?”
“朕和你说,官场上讲究的就是一个人走茶凉。”
“朕继承爵位七岁,成年二十岁,中间这十三年啊,黄花菜都凉了不知道多少遍喽!”
“这朱翊钧童年时代好歹还是个皇帝呢,朕呢?什么都不是!”
“呵呵,若不是朕的外公独孤信,还有那位姨丈……”
李渊说到这里,摇了摇头,心中满是感慨。
那些年的李家,从一个北周的顶级豪门逐步坠落,变成二流,乃至三流家族。
作为李家名义上的家主,李渊却因为没有成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这种童年的煎熬和压力,比朱翊钧大了何止一百倍?
李渊说到这,露出几分自得。
“但朕,挺过来了!”
“朕不但挺过了那些年家族衰落带来的各种磨难,还建立了大唐,还教出了你这样的千古大帝!”
“朱翊钧呢?只不过是老师和母亲严厉了一些,就叛逆成这种样子。”
“三十五岁了,还幼稚地和朝臣斗气。”
“呵呵,难怪会上盘点视频,确实是废物一个。”
李世民闻言,也是大为赞同。
“父皇说得太对了,朱翊钧其实也并非没有才能。”
“但他的心性实在是太过脆弱,这终究让他无法成为那种传颂后世的明君。”
李渊摇了摇头,嗤笑道:
“有才能的人,朕这辈子见过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但大部分人,最终也不过是个伤仲永的结局。”
“嗯,你哥哥建成,何尝不是如此?”
李世民闻言,不由有些尴尬。
毕竟金幕都剧透玄武门事变了……
李世民干咳一声,赶忙道:
“请父皇放心,儿臣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大哥和弟弟,还有侄儿们。”
李渊笑了笑,洒然道:
“你大哥和弟弟,注定是要幽禁一生,这是他们生在帝王家却成为失败者的宿命,朕也无可奈何。”
“但你如果真能好好对待他们的儿子,朕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李世民正色道:
“父皇放心吧,儿臣的心性您难道还不清楚?”
李渊闻言,沉默片刻,缓缓点头。
“是啊,你比起朱翊钧还有你大哥,不但才能远超他们,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性!”
“世民啊,正是因为你的心性如此的强韧,你才能成为千古大帝。”
“甚至,就连朕这个父亲,在心性上都不如你啊。”
听着李渊的感慨和赞叹,李世民心中难免自得的同时,却涌现出了另外一个想法。
“父皇这么夸我,该不会只是为了让我将来登基之后,尽可能地对大哥、弟弟和侄子们好一点吧……”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万历二十五年十一月,大明各地集结而来的兵马终于陆续进入辽东。】
【当月二十九日,朱翊钧委任的明军最高指挥官,御倭经略、兵部尚书邢阶抵达汉城,召开了军事会议。】
邢阶坐在最上首,左右两边分别是杨镐和麻贵。
邢阶缓缓开口。
“此次,陛下给我们的任务底线是把所有的倭人全部驱逐出朝鲜!”
“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杀伤倭军,扬大明国威!”
“对了,大明水师不日也即将北上,支援朝鲜水师在海上作战。”
听到邢阶的话,杨镐和麻贵在欣喜之余,心中也不由多了几分压力。
皇帝陛下的性情大家都是知道的。
要是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那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将来的仕途绝对是到头了!
【经过仔细的商议后,明军决定兵分三路,南下作战。】
【三路明军兵马总计四万九千人,将一路扫荡各路之地,最终在蔚山城会合。】
【夺取蔚山这个地理上至关重要的据点后,在南下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清扫半岛南部的敌人,最后合围釜山,彻底歼灭和驱逐所有倭寇!】
邢阶安排完三路大军的人选和任务之后,表情严肃地看着杨镐和麻贵。
“两位,本官需要坐镇汉城,你们两人就负责领兵吧。”
“具体作战事宜,由你二人和众将商议为准。”
“若有争议,以八百里加急速报本官裁决!”
杨镐和麻贵对视一眼,齐声应是。
【邢阶的这个安排,充满了大明文官惯用的制衡和稳妥。】
【但。他并不知道,也正是这个安排,给大明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埋下了一颗大雷。】
画面一转,已经到了蔚山城。
此时的蔚山城,那座原先属于朝鲜的城池已经被拆除了一大半。
在原先蔚山城的东南处,倭军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一座新城。
由于新城是十月份撤兵之后才修建的,至今不过两个月的时间,主体结构虽已基本搭建完毕,但还有大量细节的地方没有完成。
【十二月二十三日,拂晓。】
刚刚亮起来的天色下,一支三百人的明军正在悄无声息地前进着。
这支明军的首领不是别人,正是李成梁的五儿子,曾经在上一次大明抗倭战争中大放异彩饿李如梅。
明军的准备工作非常细致,每一匹战马都戴着口笼,就连战马的四蹄都用布包起来。
昨夜刚刚下了雪,早晨显得异常寒冷。
又是刚刚天亮,大部分倭军都还在被窝之中睡觉。
李如梅抬头看了一眼已经近在咫尺的蔚山城外城。
这座外城和内城是相互分离的,属于蔚山城外围的一个军事要塞。
根据大明的情报来看,倭国人把这里称为兵营城。
李如梅放眼望去,竟然没有在城头发现任何一个了望哨。
这位大明将军忍不住一声轻笑。
“这些倭人,是真够麻痹大意的。”
不过这也正符合李如梅的心意。
他对着周围的部下们点了点头。
“进攻!”
李如梅一声令下,三百明军立刻冲了上去。
几个明军的勇士搭起人梯,迅速翻上了城墙。
只不过一两分钟的时间,军营城的城门就被打开了。
李如梅策马进入军营城中。
直到这个时候,这座城池里的倭军依旧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这让李如梅都有些惊讶了。
“这些倭人,就这么怕冷?”
李如梅环首四顾,发现在这座城池之中一共有三处不同的营地。
他随意选择了其中一处,就带着麾下的三百明军冲了过去。
直到明军冲入这一处军营之中,里面一些刚刚起床的倭军士兵们才发现了明军的到来。
他们惊慌失措地叫着,有些当场逃命,有些下意识地找地方躲避,还有一些则挥舞着兵器冲上来。
冲上来的这些倭军士兵,几乎是瞬间就被三百明军骑兵给杀光了。
明军在营地之中四处奔驰,见人就杀。
许多倭军还在睡梦之中,就稀里糊涂地被送去见了阎王。
只不过短短几分钟,这一处营地就被屠戮一空。
李如梅立刻率领部下追赶着溃逃的倭军,杀入隔壁的另外一处营地之中。
这第二处营地的倭军将领,名叫阿曾沼元秀。
隔壁营地突然传来的厮杀声让阿曾沼元秀提起警惕,正在紧张地召集兵马。
然而他还没把睡梦中的部下召集完毕,李如梅已经杀了过来!
阿曾沼元秀见势不妙,一声大吼。
“全部都跟我上,挡住他们,等待友军的支援!”
说着,阿曾沼元秀第一个迎了上去。
李如梅一声冷笑。
“就你?”
两人策马,错身而过。
阿曾沼元秀身体颤抖了一下,当场落马栽倒。
砰的一声,他的首级脱离身躯,咕噜噜地滚了出去。
在阿曾沼元秀的身后,他那些刚刚组织起阵型的倭军部下见状瞬间傻眼。
两秒钟后,所有倭军一哄而散,四处逃亡。
李如梅又杀了一通,并未恋战,马不停蹄地冲上了城中的第三处,也是最后一处营地。
他要用最快的时间,把这里的所有倭军都击溃!
第三处倭军营地中的将领,名叫冷泉元满,年纪将近六十岁,两鬓斑白,但看起来颇为那种年老武林高手的气势。
在得知其他两路友军已经溃败之后,刚刚起床的冷泉元满并没有慌乱。
还穿着睡衣,已经来不及更换战甲的他,立刻将两把腰刀插在腰间,随后又拎起一把长刀冲了出去。
正好就在此时,一马当先的李如梅也冲入了冷泉元满的营地。
双方目光交集的一瞬间,冷泉元满立刻拔出一把腰刀,用力对着李如梅投掷而去。
腰刀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瞬间就来到了李如梅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