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赵构纵容秦桧到了极点,武则天召见李隆基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金军南下之后,无数前线的急报飞速汇聚到了临安小朝廷,来到了赵构和秦桧这对君臣的面前。
“汴京被占领!”
“西京被占领!”
“东京出现敌人!”
“长安府被金人占领!”
“之前金国割让的河南各地,九成已经被金军重新占领!”
听着这一条条的消息,赵构和秦桧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无论这对君臣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金军南下开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到这个地步,再怎么样也没办法掩耳盗铃,一叶障目了。
大宋之前因为议和而做出的种种努力,至此正式宣告破产。
这种国家大政方针上的超级失误,当然得有人负责!
既然是主和派力推的议和,自然就得由主和派的领袖来负责。
主和派的领袖是谁?
非常不巧,正好就是皇帝赵构和左相秦桧。
赵构当然不可能负责。
只见他轻咳一声,正色道:
“夷狄禽兽,不知信义,无足怪者。”
“但河南士大夫不能守节,至于投拜金国,丢地失土,风俗如此,极为可忧。”
轻轻松松两句话,赵构就把肩膀上的责任丢给了那些被金国攻陷的州郡官员。
即便是秦桧这种奸相,在听到赵构这番话之后,心中也不免觉得荒谬。
想要守住城池,最最基本的前提是,得有兵!
赵构作为皇帝,三令五申岳飞、韩世忠等人不得北上。
河南各地州县只有官员没有军队,这怎么守?
更何况河南各地州县的官员都是那些用金钱买官,压榨百姓的贪官污吏。
这种时候指望贪官污吏们和城池共存亡,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秦桧自然不可能反对赵构的话,连连点头道:
“陛下所言极是,实在是赵鼎、张浚等人为相时余毒未清,致有今日。”
赵构嗯了一声,对着秦桧道:
“爱卿速速下去准备抗金事宜吧。”
秦桧魂不守舍,无比惧怕地离开行宫。
事实非常明显,赵构不肯承担责任,也只有秦桧来承担这个责任了。
承担责任的后果,就是罢相!
这对秦桧而言,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好在随着李光的去职,以及这段时间秦桧在赵构支持下不遗余力地打击主战派势力,整个御史台早已经全都是秦桧的党羽。
秦桧不需要担心御史上奏章弹劾,然后自己只能被迫上奏章请辞,等待赵构审判的恶劣情形。
但就算没有御史弹劾也好,朝堂之中的压力是必然存在的。
赵构作为皇帝,也的确能利用这种压力,随时名正言顺地罢免秦桧相位。
利剑高悬啊。
秦桧觉得不能坐以待毙,火速召集了党羽们商议对策。
很快,秦桧的心腹,掌管御史台的御史中丞王次翁就急匆匆地入宫求见赵构,给秦桧开脱。
“大宋过去一段时间虽然以和议为主,但岳飞、韩世忠等诸将依旧戒备森严。”
“金虏虽败盟,过错却不在大宋。若事有小变就更替相位,则后来者未必贤于前人。”
“臣以为赵鼎、张浚之流余毒,不可不戒。”
赵构闻言,自然知道王次翁是在帮秦桧说话。
这是秦桧的一次试探。
依照眼下的情况,赵构只要在王次翁面前大骂一番秦桧,秦桧也就只能无可奈何地上表请辞了。
毕竟秦桧没有兵权。
岳飞、韩世忠、张俊等大将,都绝对不介意奉赵构之命勤王,除掉秦桧。
甚至都不需要在外领兵的大将们回来勤王,掌控临安兵权的杨沂中同样对赵构也是死心塌地!
赵构想干掉秦桧,轻而易举。
但赵构并没有这么做。
他和颜悦色地对着王次翁点头道:
“爱卿此言,甚得朕心。”
“大宋的和议之前就处理得很好嘛,没必要随便更换宰相,反而给朕徒增困扰。”
王次翁这才放心,告辞之后回去禀报秦桧。
秦桧听完放心了一点,却还是决定再试探一次。
于是他又找来了另外一名党羽,给事中冯檝。
“冯兄,帮我一把,我保你和你儿子一生荣华富贵!”
翌日,冯檝也凭借给事中的官职之便,入宫求见赵构。
“陛下,如今战乱再起,臣以为前左相张浚乃是最适合处理这种局面之人。”
“不如陛下启用张浚为都督,指挥各路大将作战?”
赵构一听,顿时打了一个激灵。
赵鼎也就算了,毕竟还有过主和的时候。
张浚?这家伙可是满脑子的主战,恨不得立刻打到金国中都去。
若是真用了张浚,那么赵构过去两年来任用秦桧疯狂打压主战派的努力,岂不是全部都化为乌有?
赵构立刻严词拒绝:
“宁至覆国,朕亦不用此人!”
冯檝一听,顿时放心。
但表面上,冯檝却极力推荐张浚,贬低秦桧。
直到赵构气得拍桌大骂,将冯檝斥退。
冯檝离开之后,就去见了秦桧,一五一十地禀明情况,然后道:
“秦相公,此番我推荐张浚,陛下必然恶我至极。”
“还请秦相公主动将我免官,到我老家四川泸州作为知州。”
秦桧听完冯檝禀报,知道赵构绝对不会用张浚,也是彻底安心。
赵鼎?赵鼎那个家伙假清高,在主和方面压根不如秦桧一根。
赵构不可能用赵鼎而不用秦桧。
至于吕颐浩、朱胜非、李纲等前任宰相,这两年也已经先后死去。
只要能排除张浚复起的可能性,秦桧就高枕无忧!
秦桧长出一口气,握住冯檝的手,感动道:
“冯兄请放心,我马上就让吏部下文,委任你为泸州知州。”
“还有你的儿子,下届科举定然能中进士。”
“嗯,三甲可能过于显眼,我让你儿子中个第五名!”
冯檝自然是千恩万谢地回家,收拾行李,过几天就去泸州高高兴兴的当知州了。
【赵构既然极力主和,那么秦桧就是他能找到的最佳人选,故而赵构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秦桧罢相的。】
【但赵构也因此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河,宰相明明在军国大事上犯下大错却能安然无恙,这是以往历届宰相都没有能获得的恩宠。】
【秦桧借此不但渡过了危机,甚至还在南宋臣民中确立了“秦相公绝不会被罢黜”的地位,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威望。】
【把国家大事办砸了,地位反而比以前更加稳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秦桧纵然能保住左相之位,但无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御史言官们虽然都是秦桧的党羽,不敢弹劾秦桧,却不代表其他官员没这个胆量。
自从金军南下开启战争后,各地官员对秦桧的弹劾奏章就此起彼伏。
秦桧地位虽然稳如泰山,但这种抨击依旧让秦桧颇为狼狈,只能召集心腹们再度问计。
众人一时间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沉默。
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尴尬了。
极力向金人求和,各种下跪接旨,口称江南藩臣。
最后求来的却是金人南下开战,啪啪打脸。
这让人怎么圆?
稍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这特么根本就圆不了!
但不得不说,有些人在逢迎媚上方面是有本事的。
一个之前籍籍无名的官员突然开口,给秦桧念了一句话:
“秦相公可曾听闻《尚书》之中有一句话?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秦桧作为正儿八经不作弊考上科举的进士,自然是饱读诗书。
闻言心中顿时一动,看向此人。
原来是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张嵲。
都到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候了,秦桧自然也不会去摆什么左相的臭架子,立刻询问道:
“张大人,此言何意啊?”
张嵲嘿嘿一笑,道:
“正所谓天下之事,各随时节,不可拘泥。先前相公与金虏讲和者,乃时当讲和也。”
“如今金虏既然败盟,则过错在彼,我大宋不得不应,亦是时当如此耳。”
“既都是天时,相公又有何过错呢?”
秦桧受到张嵲话语的启发,顿时大喜过望,一拍大腿:
“言之有理,我明白了!”
【秦桧旋即上奏章给赵构,声明“臣前赞议和,今请伐虏,皆是主善为师也。”“臣愿先至建康,诏谕各路将帅同力诏讨金虏,陛下可相次劳军,如汉高祖故事。”】
【然而,秦桧着急忙慌的上奏,却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不但将“德无常师”这句伊尹告太甲的警句说成是伊尹告诫商汤,更把《论语》中周任所说的“陈力就列”讲成是“孔圣人之言”。】
【这种引用经典的低级错误,在大宋诸多熟读儒家经典的士大夫中自然引为笑谈,甚至有人在秘书省外墙壁上写下“周任为孔圣,太甲作成汤”的大字报嘲讽秦桧。】
【秦桧一怒之下,竟将整个秘书省所有官员统统罢黜。】
【然而这种对于士大夫而言属于“文盲不懂装懂”的笑话却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南宋士林,成为秦桧终生被人耻笑的笑柄。】
【但不管怎么说,经过这番闹剧之后,南宋朝廷赵构、秦桧君臣的确在被迫的情况下向各地大将发出旨意,要求“诏讨金虏”。】
【这所谓的诏讨原本只不过是这对君臣粉饰门面给自己装点的遮羞布,却偏偏给了一位早就已经等待北伐的南宋大将绝佳良机。】
鄂州府中,岳飞先是拍案而起,大骂秦桧文盲误国。
但马上岳飞就回过神来,双目中露出夺目精光。
“朝廷终于允许诏讨金虏,北伐的时机到了!”
武周世界。
武则天坐在大殿中,注视着眼前的金幕,哼了一声。
“废物!”
说完,武则天将目光落在了李隆基的身上。
“听说你小子给长平出了不少歪点子?”
李隆基收起之前在长平面前那玩世不恭的表情,坦然道:
“回陛下的话,孙臣并非出的歪点子,而是在帮助姑姑为大周更好地做出贡献。”
“若是陛下不信,尽可派人调查清楚真相便是。”
武则天呵呵一笑,花白的头发微微颤动着,平静道:
“不愧是能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呢,都被朕软禁了这么多年,看起来还是很精神的嘛。”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道:
“孙臣其实并不确定金幕之中那个唐玄宗就是我本人,但坦白说,若是有杨玉环这般美女陪伴左右,的确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武则天冷笑道:
“你们李家的男人,就这么喜欢至亲的媳妇?还真是同一种德性!”
“难怪都说脏唐臭汉,你们姓李的心都脏!”
李世民娶了老弟李元吉的遗孀杨氏,李治娶了老爹李世民的小妾武则天,李隆基娶了自己儿子的正妻杨玉环。
大唐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朝代,大唐皇帝们的表现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引领潮流。
当然,硬要说的话,曾经是大唐皇后的武则天也不知道给李世民和李治这对父子戴了多少顶绿帽,她本身也为“脏唐”这个评价增色不少。
李隆基面不改色,点头道:
“陛下所言极是,大唐的血脉可能是有一些问题。”
武则天有些好奇地开口道:
“朕骂的就是你们姓李的,你怎么没有一点表情波动?”
李隆基正色道:
“陛下骂的是姓李的,和我武隆基有什么关系?”
一直站在旁边安静听着的上官婉儿闻言都愣住了。
诚然,武则天在称帝建立大周后,的确是把李旦、李显两个儿子的名字都改成武旦、武显。
作为孙子的李隆基也的确在当时就改名为武隆基。
但在所有人的心中,李旦、李显、李隆基其实一直都姓李,改姓武只不过是暂时的。
李隆基痛快地承认自己是武隆基,在上官婉儿耳中听来……就很怪。
武则天也觉得很怪。
她注视着李隆基,过了好一会才失笑道:
“朕现在算是明白,为何长平玩不过你了。”
李隆基一本正经地开口道:
“那是历史上的事情,陛下。如今历史已经被金幕改变了,孙臣这辈子考虑的只能是如何更好地效忠姑姑,为大周添砖加瓦。”
武则天哼了一声,看了一眼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立刻带着诸多旁边的女官、宫人退下,大殿中只剩下武则天和李隆基两人。
李隆基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眼自己和武则天的距离。
按照双方之间的年纪差距,李隆基直接冲上去,一拳应该就能放倒武则天,两三拳就能将武则天活活打死。
但这个念头只是在李隆基脑海中转了一下就立刻消失了。
他可不觉得自家这位老祖母坐了几十年皇位,连这点预防措施都没有。
据说宫里可是有许多哑巴、被阉割过的昆仑奴,武艺高强忠心耿耿!
武则天冷冷地开口道:
“你能骗得了别人,却骗不过朕。”
“长平在历史上玩不过你,现在不也一样被你玩得团团转?”
这一刻,武则天双目闪烁精芒,浑身上下散发着威势。
她不再是一名耄耋之年的老者,而是宰制了大周数十年的开国女皇帝!
李隆基异常镇定,表情严肃地开口道:
“皇太女也是君,君要求孙臣献计,孙臣难道可以不献?”
“事到如今,孙臣为了活命,为了改善处境而献计,难道对皇祖母来说都是不可容忍的罪行了吗?”
武则天冷笑道:
“你还知道朕是你的皇祖母?那你历史上为何要发动神龙政变!”
李隆基露出无奈表情,道:
“神龙政变明明是张柬之联合伯父、父亲、姑姑他们发动的,和孙臣有什么关系呢?”
“在历史上,孙臣的确是斗垮了姑姑不假,但孙臣什么时候和皇祖母您作对过呢?”
“孙臣或许是个败家子,但非我之过,实不能认,还请皇祖母明鉴。”
说完,李隆基单膝下跪,等候武则天的裁决。
大殿中陷入沉默,只有金幕播放的视频字幕声在不断地回荡着。
武则天突然注意到,李隆基似乎并不仅仅在等待着她的裁决,同时还在专心致志地聆听着金幕中传出来的每一句话!
武则天吐出一口气,冷冷道:
“滚回去。”
然后,李隆基就真的趴在地上,缓缓转圈滚着离开了这座大殿。
直到出了殿门口,李隆基才站了起来,拍掉身上的泥土,对着面前表情古怪的上官婉儿点了点头,笑道:
“有劳了。”
上官婉儿沉默下来,带着李隆基回到了那处冷宫。
就在上官婉儿转身离开的时候,李隆基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皇祖母应该活不了多久了,对吧?”
上官婉儿脚步一顿,没有开口,继续前行。
一只手突然抓住了上官婉儿的肩膀,用力一扳。
下一秒钟,上官婉儿的娇躯就不由自主地落入李隆基的怀中。
李隆基看着怀中佳人惊怒的俏脸,轻声一笑:
“你和皇祖母有血海深仇,所有人都知道你不可能替皇祖母真心实意的效力。”
“所以,你究竟在为谁办事?”
上官婉儿用力一推,将李隆基推出数步。
她冷冷地看了一眼李隆基,转身就走。
李隆基目送上官婉儿离去,嘴角微微上翘。
“有点意思。”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金军南下之后,无数前线的急报飞速汇聚到了临安小朝廷,来到了赵构和秦桧这对君臣的面前。
“汴京被占领!”
“西京被占领!”
“东京出现敌人!”
“长安府被金人占领!”
“之前金国割让的河南各地,九成已经被金军重新占领!”
听着这一条条的消息,赵构和秦桧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无论这对君臣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金军南下开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到这个地步,再怎么样也没办法掩耳盗铃,一叶障目了。
大宋之前因为议和而做出的种种努力,至此正式宣告破产。
这种国家大政方针上的超级失误,当然得有人负责!
既然是主和派力推的议和,自然就得由主和派的领袖来负责。
主和派的领袖是谁?
非常不巧,正好就是皇帝赵构和左相秦桧。
赵构当然不可能负责。
只见他轻咳一声,正色道:
“夷狄禽兽,不知信义,无足怪者。”
“但河南士大夫不能守节,至于投拜金国,丢地失土,风俗如此,极为可忧。”
轻轻松松两句话,赵构就把肩膀上的责任丢给了那些被金国攻陷的州郡官员。
即便是秦桧这种奸相,在听到赵构这番话之后,心中也不免觉得荒谬。
想要守住城池,最最基本的前提是,得有兵!
赵构作为皇帝,三令五申岳飞、韩世忠等人不得北上。
河南各地州县只有官员没有军队,这怎么守?
更何况河南各地州县的官员都是那些用金钱买官,压榨百姓的贪官污吏。
这种时候指望贪官污吏们和城池共存亡,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秦桧自然不可能反对赵构的话,连连点头道:
“陛下所言极是,实在是赵鼎、张浚等人为相时余毒未清,致有今日。”
赵构嗯了一声,对着秦桧道:
“爱卿速速下去准备抗金事宜吧。”
秦桧魂不守舍,无比惧怕地离开行宫。
事实非常明显,赵构不肯承担责任,也只有秦桧来承担这个责任了。
承担责任的后果,就是罢相!
这对秦桧而言,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好在随着李光的去职,以及这段时间秦桧在赵构支持下不遗余力地打击主战派势力,整个御史台早已经全都是秦桧的党羽。
秦桧不需要担心御史上奏章弹劾,然后自己只能被迫上奏章请辞,等待赵构审判的恶劣情形。
但就算没有御史弹劾也好,朝堂之中的压力是必然存在的。
赵构作为皇帝,也的确能利用这种压力,随时名正言顺地罢免秦桧相位。
利剑高悬啊。
秦桧觉得不能坐以待毙,火速召集了党羽们商议对策。
很快,秦桧的心腹,掌管御史台的御史中丞王次翁就急匆匆地入宫求见赵构,给秦桧开脱。
“大宋过去一段时间虽然以和议为主,但岳飞、韩世忠等诸将依旧戒备森严。”
“金虏虽败盟,过错却不在大宋。若事有小变就更替相位,则后来者未必贤于前人。”
“臣以为赵鼎、张浚之流余毒,不可不戒。”
赵构闻言,自然知道王次翁是在帮秦桧说话。
这是秦桧的一次试探。
依照眼下的情况,赵构只要在王次翁面前大骂一番秦桧,秦桧也就只能无可奈何地上表请辞了。
毕竟秦桧没有兵权。
岳飞、韩世忠、张俊等大将,都绝对不介意奉赵构之命勤王,除掉秦桧。
甚至都不需要在外领兵的大将们回来勤王,掌控临安兵权的杨沂中同样对赵构也是死心塌地!
赵构想干掉秦桧,轻而易举。
但赵构并没有这么做。
他和颜悦色地对着王次翁点头道:
“爱卿此言,甚得朕心。”
“大宋的和议之前就处理得很好嘛,没必要随便更换宰相,反而给朕徒增困扰。”
王次翁这才放心,告辞之后回去禀报秦桧。
秦桧听完放心了一点,却还是决定再试探一次。
于是他又找来了另外一名党羽,给事中冯檝。
“冯兄,帮我一把,我保你和你儿子一生荣华富贵!”
翌日,冯檝也凭借给事中的官职之便,入宫求见赵构。
“陛下,如今战乱再起,臣以为前左相张浚乃是最适合处理这种局面之人。”
“不如陛下启用张浚为都督,指挥各路大将作战?”
赵构一听,顿时打了一个激灵。
赵鼎也就算了,毕竟还有过主和的时候。
张浚?这家伙可是满脑子的主战,恨不得立刻打到金国中都去。
若是真用了张浚,那么赵构过去两年来任用秦桧疯狂打压主战派的努力,岂不是全部都化为乌有?
赵构立刻严词拒绝:
“宁至覆国,朕亦不用此人!”
冯檝一听,顿时放心。
但表面上,冯檝却极力推荐张浚,贬低秦桧。
直到赵构气得拍桌大骂,将冯檝斥退。
冯檝离开之后,就去见了秦桧,一五一十地禀明情况,然后道:
“秦相公,此番我推荐张浚,陛下必然恶我至极。”
“还请秦相公主动将我免官,到我老家四川泸州作为知州。”
秦桧听完冯檝禀报,知道赵构绝对不会用张浚,也是彻底安心。
赵鼎?赵鼎那个家伙假清高,在主和方面压根不如秦桧一根。
赵构不可能用赵鼎而不用秦桧。
至于吕颐浩、朱胜非、李纲等前任宰相,这两年也已经先后死去。
只要能排除张浚复起的可能性,秦桧就高枕无忧!
秦桧长出一口气,握住冯檝的手,感动道:
“冯兄请放心,我马上就让吏部下文,委任你为泸州知州。”
“还有你的儿子,下届科举定然能中进士。”
“嗯,三甲可能过于显眼,我让你儿子中个第五名!”
冯檝自然是千恩万谢地回家,收拾行李,过几天就去泸州高高兴兴的当知州了。
【赵构既然极力主和,那么秦桧就是他能找到的最佳人选,故而赵构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秦桧罢相的。】
【但赵构也因此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河,宰相明明在军国大事上犯下大错却能安然无恙,这是以往历届宰相都没有能获得的恩宠。】
【秦桧借此不但渡过了危机,甚至还在南宋臣民中确立了“秦相公绝不会被罢黜”的地位,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威望。】
【把国家大事办砸了,地位反而比以前更加稳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秦桧纵然能保住左相之位,但无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御史言官们虽然都是秦桧的党羽,不敢弹劾秦桧,却不代表其他官员没这个胆量。
自从金军南下开启战争后,各地官员对秦桧的弹劾奏章就此起彼伏。
秦桧地位虽然稳如泰山,但这种抨击依旧让秦桧颇为狼狈,只能召集心腹们再度问计。
众人一时间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沉默。
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尴尬了。
极力向金人求和,各种下跪接旨,口称江南藩臣。
最后求来的却是金人南下开战,啪啪打脸。
这让人怎么圆?
稍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这特么根本就圆不了!
但不得不说,有些人在逢迎媚上方面是有本事的。
一个之前籍籍无名的官员突然开口,给秦桧念了一句话:
“秦相公可曾听闻《尚书》之中有一句话?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秦桧作为正儿八经不作弊考上科举的进士,自然是饱读诗书。
闻言心中顿时一动,看向此人。
原来是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张嵲。
都到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候了,秦桧自然也不会去摆什么左相的臭架子,立刻询问道:
“张大人,此言何意啊?”
张嵲嘿嘿一笑,道:
“正所谓天下之事,各随时节,不可拘泥。先前相公与金虏讲和者,乃时当讲和也。”
“如今金虏既然败盟,则过错在彼,我大宋不得不应,亦是时当如此耳。”
“既都是天时,相公又有何过错呢?”
秦桧受到张嵲话语的启发,顿时大喜过望,一拍大腿:
“言之有理,我明白了!”
【秦桧旋即上奏章给赵构,声明“臣前赞议和,今请伐虏,皆是主善为师也。”“臣愿先至建康,诏谕各路将帅同力诏讨金虏,陛下可相次劳军,如汉高祖故事。”】
【然而,秦桧着急忙慌的上奏,却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不但将“德无常师”这句伊尹告太甲的警句说成是伊尹告诫商汤,更把《论语》中周任所说的“陈力就列”讲成是“孔圣人之言”。】
【这种引用经典的低级错误,在大宋诸多熟读儒家经典的士大夫中自然引为笑谈,甚至有人在秘书省外墙壁上写下“周任为孔圣,太甲作成汤”的大字报嘲讽秦桧。】
【秦桧一怒之下,竟将整个秘书省所有官员统统罢黜。】
【然而这种对于士大夫而言属于“文盲不懂装懂”的笑话却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南宋士林,成为秦桧终生被人耻笑的笑柄。】
【但不管怎么说,经过这番闹剧之后,南宋朝廷赵构、秦桧君臣的确在被迫的情况下向各地大将发出旨意,要求“诏讨金虏”。】
【这所谓的诏讨原本只不过是这对君臣粉饰门面给自己装点的遮羞布,却偏偏给了一位早就已经等待北伐的南宋大将绝佳良机。】
鄂州府中,岳飞先是拍案而起,大骂秦桧文盲误国。
但马上岳飞就回过神来,双目中露出夺目精光。
“朝廷终于允许诏讨金虏,北伐的时机到了!”
武周世界。
武则天坐在大殿中,注视着眼前的金幕,哼了一声。
“废物!”
说完,武则天将目光落在了李隆基的身上。
“听说你小子给长平出了不少歪点子?”
李隆基收起之前在长平面前那玩世不恭的表情,坦然道:
“回陛下的话,孙臣并非出的歪点子,而是在帮助姑姑为大周更好地做出贡献。”
“若是陛下不信,尽可派人调查清楚真相便是。”
武则天呵呵一笑,花白的头发微微颤动着,平静道:
“不愧是能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呢,都被朕软禁了这么多年,看起来还是很精神的嘛。”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道:
“孙臣其实并不确定金幕之中那个唐玄宗就是我本人,但坦白说,若是有杨玉环这般美女陪伴左右,的确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武则天冷笑道:
“你们李家的男人,就这么喜欢至亲的媳妇?还真是同一种德性!”
“难怪都说脏唐臭汉,你们姓李的心都脏!”
李世民娶了老弟李元吉的遗孀杨氏,李治娶了老爹李世民的小妾武则天,李隆基娶了自己儿子的正妻杨玉环。
大唐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朝代,大唐皇帝们的表现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引领潮流。
当然,硬要说的话,曾经是大唐皇后的武则天也不知道给李世民和李治这对父子戴了多少顶绿帽,她本身也为“脏唐”这个评价增色不少。
李隆基面不改色,点头道:
“陛下所言极是,大唐的血脉可能是有一些问题。”
武则天有些好奇地开口道:
“朕骂的就是你们姓李的,你怎么没有一点表情波动?”
李隆基正色道:
“陛下骂的是姓李的,和我武隆基有什么关系?”
一直站在旁边安静听着的上官婉儿闻言都愣住了。
诚然,武则天在称帝建立大周后,的确是把李旦、李显两个儿子的名字都改成武旦、武显。
作为孙子的李隆基也的确在当时就改名为武隆基。
但在所有人的心中,李旦、李显、李隆基其实一直都姓李,改姓武只不过是暂时的。
李隆基痛快地承认自己是武隆基,在上官婉儿耳中听来……就很怪。
武则天也觉得很怪。
她注视着李隆基,过了好一会才失笑道:
“朕现在算是明白,为何长平玩不过你了。”
李隆基一本正经地开口道:
“那是历史上的事情,陛下。如今历史已经被金幕改变了,孙臣这辈子考虑的只能是如何更好地效忠姑姑,为大周添砖加瓦。”
武则天哼了一声,看了一眼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立刻带着诸多旁边的女官、宫人退下,大殿中只剩下武则天和李隆基两人。
李隆基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眼自己和武则天的距离。
按照双方之间的年纪差距,李隆基直接冲上去,一拳应该就能放倒武则天,两三拳就能将武则天活活打死。
但这个念头只是在李隆基脑海中转了一下就立刻消失了。
他可不觉得自家这位老祖母坐了几十年皇位,连这点预防措施都没有。
据说宫里可是有许多哑巴、被阉割过的昆仑奴,武艺高强忠心耿耿!
武则天冷冷地开口道:
“你能骗得了别人,却骗不过朕。”
“长平在历史上玩不过你,现在不也一样被你玩得团团转?”
这一刻,武则天双目闪烁精芒,浑身上下散发着威势。
她不再是一名耄耋之年的老者,而是宰制了大周数十年的开国女皇帝!
李隆基异常镇定,表情严肃地开口道:
“皇太女也是君,君要求孙臣献计,孙臣难道可以不献?”
“事到如今,孙臣为了活命,为了改善处境而献计,难道对皇祖母来说都是不可容忍的罪行了吗?”
武则天冷笑道:
“你还知道朕是你的皇祖母?那你历史上为何要发动神龙政变!”
李隆基露出无奈表情,道:
“神龙政变明明是张柬之联合伯父、父亲、姑姑他们发动的,和孙臣有什么关系呢?”
“在历史上,孙臣的确是斗垮了姑姑不假,但孙臣什么时候和皇祖母您作对过呢?”
“孙臣或许是个败家子,但非我之过,实不能认,还请皇祖母明鉴。”
说完,李隆基单膝下跪,等候武则天的裁决。
大殿中陷入沉默,只有金幕播放的视频字幕声在不断地回荡着。
武则天突然注意到,李隆基似乎并不仅仅在等待着她的裁决,同时还在专心致志地聆听着金幕中传出来的每一句话!
武则天吐出一口气,冷冷道:
“滚回去。”
然后,李隆基就真的趴在地上,缓缓转圈滚着离开了这座大殿。
直到出了殿门口,李隆基才站了起来,拍掉身上的泥土,对着面前表情古怪的上官婉儿点了点头,笑道:
“有劳了。”
上官婉儿沉默下来,带着李隆基回到了那处冷宫。
就在上官婉儿转身离开的时候,李隆基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皇祖母应该活不了多久了,对吧?”
上官婉儿脚步一顿,没有开口,继续前行。
一只手突然抓住了上官婉儿的肩膀,用力一扳。
下一秒钟,上官婉儿的娇躯就不由自主地落入李隆基的怀中。
李隆基看着怀中佳人惊怒的俏脸,轻声一笑:
“你和皇祖母有血海深仇,所有人都知道你不可能替皇祖母真心实意的效力。”
“所以,你究竟在为谁办事?”
上官婉儿用力一推,将李隆基推出数步。
她冷冷地看了一眼李隆基,转身就走。
李隆基目送上官婉儿离去,嘴角微微上翘。
“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