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新的追求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个世界的天气仿佛也在配合曾凡。
他把水渠和新水车建好的第二天,就开始下起了大雪,按照曾凡去年的经验,这一场雪短时间内不会停了。
好在他在房间内已经储存了充足的物资,可以专心的闭关修炼,或者说是冶炼了。
外面漫天飞雪,气温迅速降到零度以下,十三株无籽瓜没有辜负曾凡的期待,依然能正常的开花结果,加上他一年来的大量储存,过冬不用担心口粮了。
说来也奇怪,曾凡吃着香甜无比,能完全替代其他食物的无籽瓜,附近的动物们偏偏毫不感兴趣。
他来之前没有动物吃无籽瓜,他来之后更没有动物敢碰了,老虎见了他都得退避三舍,别的动物已经默认了他这片区域的老大地位。
过去的无籽瓜脱落到地上,慢慢的就会腐烂掉,今年曾凡定期采摘,让它们达到了最大产量。
除去他吃掉的以外,山洞里还储存了上千个,柜子里都装满了。
这种瓜即便是落在地上也很不容易腐烂,储存在干燥的木箱中,曾凡放的最长的有大半年时间,仍然没有腐烂的迹象,吃进肚里也没有感觉效果减退,依然能一个顶一天。
可惜他的微观感应还差些火候,不能通过感应分析无籽瓜的全部营养成分,至少对他来说,这种无籽瓜比王母娘娘的蟠桃更有价值。
几个月的时间里,曾凡仍然坚持每天到小木屋蒸桑拿,进行伐毛洗髓,对体内十大系统的理想化改造也初步完成。
当然,也是在他当前认知情况下的理想化改造,作为一个人类的身体,他觉得已经臻于完美状态了。
在这个世界里,他的实际年龄可能五六十岁,但是生理年龄仍然处于青壮年巅峰期,所有身体组织器官,都在理想状态,没有任何衰老的迹象。
在不需要巨大体力消耗的时候,曾凡的新陈代谢可以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以延缓身体的衰老进程。
从修炼的角度来看,曾凡知道自己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只是对于如何修炼,他还有点拿不定主意。
佛家更注重精神的修炼,对身体修炼并不重视,他内心更认可道家性命双修的观点,通过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修炼,达到身心的和谐与提升。
但是道家的众多流派和修炼功法众说纷纭,让他有点无所适从,至少他看过的那些公开的典籍里面,没有让他完全信服的功法。
思考再三,曾凡决定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慢慢摸索,他又没有名师指点,与其完全相信书上的东西,不如自己研究。
道藏里面的许多内容也是牵强附会的居多,道教里面那些名目繁多的神仙,在他看来大多都是无中生有,假托神仙之名留下的书籍,自然也就没那么靠谱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书都不靠谱,至少《道德经》、《南华经》、《黄庭经》、《周易参同契》、《抱朴子》等书中体现的思想,他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对他的影响也很大。
其中《黄庭经》关于内丹的阐述,主张调和精、气、神,达到身心的和谐,今天看来仍然很有指导意义。
《周易参同契》成书于东汉时期,详细阐述了用汞和铅提炼还丹的方法,可能是最早的化学研究了,尽管得出的结论在今天看来很可笑,但是至少表现出古人认真钻研的态度,这本书也成为道教外丹派的开山之作,对后世影响巨大。
几本书都成书于魏晋之前,作者都确有其人,具体修炼方法不论,在思想方面对道教乃至整个华夏文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曾凡愿意借鉴其中的思想理论,古人的研究精神也值得他学习,修炼功法就不打算深入研究了。
思想上他更认同内丹派,在这几本书以外,后世众多道家人物中,因为金庸的小说名扬天下的王重阳,张三丰都是内丹流派中的重要人物,也都是史上确有其人,留下了众多论述和修炼传承。
两人的很多论述曾凡都看过,金庸小说虽然替他们扬名,实际上却是把他们的成就降低了档次。
王重阳以内丹修炼为基础,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出家修行;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成立了全真教,在他去世后,他的弟子们将全真教发扬光大,成为北方道教中流砥柱。
在修行方式上,王重阳主张出家投庵,创立了道士出家住观的教团形式。庵既是房舍,也是组织机构,可以为修行人提供生存的基础条件,当身体有所依仗支援,心灵便会渐得安定,气与神亦会因此和合畅顺,才更方便进入真道。
王重阳认为凡人修行,必须戒除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不能走旁门左道,也不需要刻意的打坐、学道,饿了照常吃饭,困了就睡觉,只需屏除杂念,心中清净,自自然然就是修行。
张三丰生活年代晚于王重阳,曾经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短暂出世为官,后来丁忧弃官归隐,数年后离家远行,游历各地名山古刹,寻仙防道三十多年,直到六十七岁,入终南山修炼,拜火龙真人为师,才算是入门,后来游历到武当山,据说调神九载而道成。
这些典籍的记载只能当做参考,但是明代早期几位皇帝确实很重视张三丰,朱元璋和朱棣以及后辈皇帝多次派人到武当山寻访,想请他出山指点,都一无所获,给的封号一次比一次大,从真人、真君到天尊,再到佛菩萨,上的尊号一次比一次长。
张三丰的生平事迹,很多不同地方的典籍方志记载都有冲突,但是张三丰留下的《打坐歌》、《玄要篇》、《无根树》等着述确实存在,在修炼思想上与王重阳的全真功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难说没有受到全真教影响。
两位先贤的许多观点曾凡都非常认同,至于修炼功法,没人指点,不得其门而入,他也并不是很在意。
对所谓的成仙证真,曾凡并没有太多向往,毕竟从小受过多年的唯物主义教育,从骨子里就不相信鬼神的存在。
他修炼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因为他在两个世界来回穿越的奇特经历,对世界的构成本质有了更大的探索欲望。
古人修炼大多是追求长生不老,可是真正长生不老的人都只存在于传说之中,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
根据现有的医学理论,假如能弄清楚基因组和干细胞的实际工作原理,人类是真的有可能做到长生不老。
曾凡的感应能力经过这段时间的修炼,在微观感应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展,他已经能在微观上感知到线粒体和细胞核内部结构,观察基因双螺旋的复制和蛋白质生产的过程。
他相信假以时日,完全搞明白其中原理后,长生不老或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尽管追求长生不老不是他的主要目的,可是生命更长久,更健康,也可以让他更从容的探索世界的奥秘。
再长久的生命,也终究会有消亡的一天,在时间面前,一切生命都只是过客。
可是曾凡却发现,他的感应能力是个例外,在蛮荒世界停留几天,几十天,甚至几十年,对应现实世界,都只是很短的瞬间。
整个世界的时间,仿佛都可以为他停留,这明显不符合以往的认知,其中一定有某种他没有搞明白的规律。
过去他一直没有深入思考过其中的原理,现在思考到修炼的方向,他觉得有必要深究一下。
两个世界仿佛是唯心的,以曾凡为中心而存在,这样的观点似乎更符合他的经历,可是他内心却并不认同。
他觉得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在世界观方面,他更认可道家的观点,倾向于混沌系统,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唯物唯心能那么清晰划分。
现有的唯物论和唯心论或许都是盲人摸象,只看到世界的一个侧面,都不是世界的全部。
这个世界的天气仿佛也在配合曾凡。
他把水渠和新水车建好的第二天,就开始下起了大雪,按照曾凡去年的经验,这一场雪短时间内不会停了。
好在他在房间内已经储存了充足的物资,可以专心的闭关修炼,或者说是冶炼了。
外面漫天飞雪,气温迅速降到零度以下,十三株无籽瓜没有辜负曾凡的期待,依然能正常的开花结果,加上他一年来的大量储存,过冬不用担心口粮了。
说来也奇怪,曾凡吃着香甜无比,能完全替代其他食物的无籽瓜,附近的动物们偏偏毫不感兴趣。
他来之前没有动物吃无籽瓜,他来之后更没有动物敢碰了,老虎见了他都得退避三舍,别的动物已经默认了他这片区域的老大地位。
过去的无籽瓜脱落到地上,慢慢的就会腐烂掉,今年曾凡定期采摘,让它们达到了最大产量。
除去他吃掉的以外,山洞里还储存了上千个,柜子里都装满了。
这种瓜即便是落在地上也很不容易腐烂,储存在干燥的木箱中,曾凡放的最长的有大半年时间,仍然没有腐烂的迹象,吃进肚里也没有感觉效果减退,依然能一个顶一天。
可惜他的微观感应还差些火候,不能通过感应分析无籽瓜的全部营养成分,至少对他来说,这种无籽瓜比王母娘娘的蟠桃更有价值。
几个月的时间里,曾凡仍然坚持每天到小木屋蒸桑拿,进行伐毛洗髓,对体内十大系统的理想化改造也初步完成。
当然,也是在他当前认知情况下的理想化改造,作为一个人类的身体,他觉得已经臻于完美状态了。
在这个世界里,他的实际年龄可能五六十岁,但是生理年龄仍然处于青壮年巅峰期,所有身体组织器官,都在理想状态,没有任何衰老的迹象。
在不需要巨大体力消耗的时候,曾凡的新陈代谢可以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以延缓身体的衰老进程。
从修炼的角度来看,曾凡知道自己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只是对于如何修炼,他还有点拿不定主意。
佛家更注重精神的修炼,对身体修炼并不重视,他内心更认可道家性命双修的观点,通过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修炼,达到身心的和谐与提升。
但是道家的众多流派和修炼功法众说纷纭,让他有点无所适从,至少他看过的那些公开的典籍里面,没有让他完全信服的功法。
思考再三,曾凡决定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慢慢摸索,他又没有名师指点,与其完全相信书上的东西,不如自己研究。
道藏里面的许多内容也是牵强附会的居多,道教里面那些名目繁多的神仙,在他看来大多都是无中生有,假托神仙之名留下的书籍,自然也就没那么靠谱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书都不靠谱,至少《道德经》、《南华经》、《黄庭经》、《周易参同契》、《抱朴子》等书中体现的思想,他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对他的影响也很大。
其中《黄庭经》关于内丹的阐述,主张调和精、气、神,达到身心的和谐,今天看来仍然很有指导意义。
《周易参同契》成书于东汉时期,详细阐述了用汞和铅提炼还丹的方法,可能是最早的化学研究了,尽管得出的结论在今天看来很可笑,但是至少表现出古人认真钻研的态度,这本书也成为道教外丹派的开山之作,对后世影响巨大。
几本书都成书于魏晋之前,作者都确有其人,具体修炼方法不论,在思想方面对道教乃至整个华夏文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曾凡愿意借鉴其中的思想理论,古人的研究精神也值得他学习,修炼功法就不打算深入研究了。
思想上他更认同内丹派,在这几本书以外,后世众多道家人物中,因为金庸的小说名扬天下的王重阳,张三丰都是内丹流派中的重要人物,也都是史上确有其人,留下了众多论述和修炼传承。
两人的很多论述曾凡都看过,金庸小说虽然替他们扬名,实际上却是把他们的成就降低了档次。
王重阳以内丹修炼为基础,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出家修行;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成立了全真教,在他去世后,他的弟子们将全真教发扬光大,成为北方道教中流砥柱。
在修行方式上,王重阳主张出家投庵,创立了道士出家住观的教团形式。庵既是房舍,也是组织机构,可以为修行人提供生存的基础条件,当身体有所依仗支援,心灵便会渐得安定,气与神亦会因此和合畅顺,才更方便进入真道。
王重阳认为凡人修行,必须戒除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不能走旁门左道,也不需要刻意的打坐、学道,饿了照常吃饭,困了就睡觉,只需屏除杂念,心中清净,自自然然就是修行。
张三丰生活年代晚于王重阳,曾经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短暂出世为官,后来丁忧弃官归隐,数年后离家远行,游历各地名山古刹,寻仙防道三十多年,直到六十七岁,入终南山修炼,拜火龙真人为师,才算是入门,后来游历到武当山,据说调神九载而道成。
这些典籍的记载只能当做参考,但是明代早期几位皇帝确实很重视张三丰,朱元璋和朱棣以及后辈皇帝多次派人到武当山寻访,想请他出山指点,都一无所获,给的封号一次比一次大,从真人、真君到天尊,再到佛菩萨,上的尊号一次比一次长。
张三丰的生平事迹,很多不同地方的典籍方志记载都有冲突,但是张三丰留下的《打坐歌》、《玄要篇》、《无根树》等着述确实存在,在修炼思想上与王重阳的全真功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难说没有受到全真教影响。
两位先贤的许多观点曾凡都非常认同,至于修炼功法,没人指点,不得其门而入,他也并不是很在意。
对所谓的成仙证真,曾凡并没有太多向往,毕竟从小受过多年的唯物主义教育,从骨子里就不相信鬼神的存在。
他修炼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因为他在两个世界来回穿越的奇特经历,对世界的构成本质有了更大的探索欲望。
古人修炼大多是追求长生不老,可是真正长生不老的人都只存在于传说之中,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
根据现有的医学理论,假如能弄清楚基因组和干细胞的实际工作原理,人类是真的有可能做到长生不老。
曾凡的感应能力经过这段时间的修炼,在微观感应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展,他已经能在微观上感知到线粒体和细胞核内部结构,观察基因双螺旋的复制和蛋白质生产的过程。
他相信假以时日,完全搞明白其中原理后,长生不老或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尽管追求长生不老不是他的主要目的,可是生命更长久,更健康,也可以让他更从容的探索世界的奥秘。
再长久的生命,也终究会有消亡的一天,在时间面前,一切生命都只是过客。
可是曾凡却发现,他的感应能力是个例外,在蛮荒世界停留几天,几十天,甚至几十年,对应现实世界,都只是很短的瞬间。
整个世界的时间,仿佛都可以为他停留,这明显不符合以往的认知,其中一定有某种他没有搞明白的规律。
过去他一直没有深入思考过其中的原理,现在思考到修炼的方向,他觉得有必要深究一下。
两个世界仿佛是唯心的,以曾凡为中心而存在,这样的观点似乎更符合他的经历,可是他内心却并不认同。
他觉得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在世界观方面,他更认可道家的观点,倾向于混沌系统,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唯物唯心能那么清晰划分。
现有的唯物论和唯心论或许都是盲人摸象,只看到世界的一个侧面,都不是世界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