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86章 地荒
有了许由在处理相关事宜,张鹿安还是非常放心的。
张鹿安带着张喜和容令漳等人继续坐船一路逆行而上,向着霍丘方向驶去。
许久未曾返回霍丘老家的张鹿安,一路上的心情非常沉痛,从淮阴到霍丘之间的六百多里水路,过了洪泽湖以后,淮河两岸竟然再也没有了任何生机可言,淮河航道两边的河床都裸露在外,船只只能尽可能行驶在河中央,否则就很容易搁浅。
“唉,真想不到今年竟然如此干旱,这都六月天了,竟然还没有下雨,之前在淮阴,听一个固始的船帮说道,上游已经三个月几乎未曾下雨了,长此以往,该如何是好啊。”
张喜也是愁容满面。
“这里还是淮河岸边,还是有一定的水源的,问题是流寇的祸害太严重了,两岸的百姓要么死伤惨重,要么被流寇掳走,除了少有的几个县城还有少量的居民外,旷野之地几乎没有任何人迹可言。如此一来,导致无人修建水利设施,只会加重干旱带来的影响。官府不作为,老百姓为了生存,都逃荒去了,干旱越来越严重,然后就会带来饥荒,老百姓更加活不下去,只会选择铤而走险,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但愿正阳关那边会好一些。”
张鹿安分析道,正阳关是张家最初的基地之一,有自己的大表哥容令彩在主持农事,想必会比其他地方好很多。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点是张鹿安先入为主的一种希望。
“是的,我大哥不爱讲话,但是唯独对农业生产特别上心,他一定见不得土地荒芜的。”容令漳说道。
张鹿安看向自己的表弟,这个被流寇张一川所部拐跑后,再回来就性情大变的小表弟,突然间才发现,自己与他的沟通交流竟然屈指可数。
因为事务繁忙,如果不是这次回家奔喜,恐怕还不会有这么长时间的相聚。
“表弟,当初发生了什么事情?”张鹿安其实不止一次这么问过了。
容令漳还是那么一句话:
“都过去了,将军。”
显得冰冷而又官方化。弄得张鹿安也没有了兴致继续交谈下去。
战争是残酷的,所有经历过战争、经历过无数次生死的人,都会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战争带来的创伤后遗症,有的人可以克服,有的人则会深记一辈子。
这个真的得看当事人自己进行调解,外人真的无法插手。
如果一个人封闭心门,问再多也没有意义,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只能自己慢慢消化。
船队很快便航行到正阳关,令众人大吃一惊的是,除了靠近河边的一些取水较易的土地以外,其他地方竟然也都是荒芜一片。
一阵暖风袭来,大片的荒草随风摇摆。
风压草低,还能看到不远处的顽童在互相追逐、嬉戏打闹。
“草都长这么深了?大哥这是准备种草养马吗?”容令漳感叹道。
“太可惜了,这么好、这么平整的农田土地,不用来种庄稼真是可惜了。”张喜非常惋惜道。
张鹿安铁青着脸驱马走进正阳关,还是有那么多张熟悉的面孔,纷纷向张鹿安打招呼,这让张鹿安情不自禁心情就好起来了。
只是不种粮食带来的巨大隐患,让张鹿安心中非常烦躁。
张鹿安于是找到正阳关留守的刘廷桂道:
“三舅,这边怎么荒废到这种地步了?”
“还不是被官府给害的。”
刘廷桂娓娓道来:
“我们的田地原本是新开垦出来,按照国朝规矩,本就应该免税三年,如今三年之期未到,寿州知州黄日芳便以赋税难以为继为由,要求咱们提前开始缴纳正赋和辽饷,原本还算勉强过得去,只是这个狗官竟然以上田的标准来征收赋税,上田亩产五石到六石;中田亩产三石到四石之间;下田产两石以下。南直隶粮贱,每石粮在收获季只有八分银子,就拿上田来说,每亩产值最多也就4.8两,而黄日芳规定的纳税额度,包含正课正赋、辽饷和新纳入的剿饷,每亩纳税额实际竟然高达1两,如果只是这样,咱们还可以强撑,关键官府还会有各种摊派,从南直隶衙门摊派、河道衙门摊派、凤阳巡抚处摊派、寿州直隶州摊派等等,每亩税负竟然又要增加一倍,如果再加上人工成本和种植成本、前期种子肥料投入等,真的是种多少亏多少。”
“三舅,我没有听懂,如果按照上田亩产值4.8两来算,赋税成本有2两,就算加上人工和前期投入成本,咱们应该还是有的赚。就算是中田,咱们也是有的赚,为什么说一定会亏呢?”张鹿安询问道。
“鹿安,你忘记了一点,土地并不是咱们自己的,还有土地租金没算,黄日芳不知道从哪里整出来一整套地契,确认咱们开垦出来的耕地都是有原主人的,咱们每年还得将收获的四成当作地租交给地主……”
“我尼玛,这么高?”
“咱们还算好的,毕竟手里有武装,一般人不敢轻易欺负,对于一般的平头老百姓,如果是佃农的话,有的甚至要上缴六成收获,即使如此,还得承担额外的税负,所以远近才会到处荒芜一片,百姓们宁愿流离失所到处流浪求活,也不愿意待在原地等死。”刘廷桂继续说道。
“也就是说朝廷的按亩征税成为了一纸空文?”张鹿安问道。
“不全是,朝廷规定的按亩交税,然后按照每个行省的耕地数,层层施压交税,只要收足一定的税额就行了,至于谁来交,那就是那面各级官吏的事了。偏偏如今到处都是充满裙带关系,真正的地主不用缴税,那么多税额都在转化到自耕农和佃农身上了。”
“如果种田亏损,那么确实没有人愿意种田。那么官府对于土地这么荒着,难道没有什么预案吗?”
“能有什么预案,那帮当官的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主,哪里会考虑的那么远,做个几年,用搜刮来的钱财摆平吏部那帮人,然后到外地再某个好差事,到时候再重新收刮一番,如此循环往复,吏治怎么可能会好?现在最奇怪的一点就在于此,不种田不用缴税,种田才会缴税,而如果缴税的话,收入根本覆盖不了支出。
亏本的生意谁愿意去做?
如此一来,大量的土地荒芜就成为了普遍现象。”
刘廷桂继续介绍道。
“简直是荒谬绝伦啊!如果都不种粮食,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到时候吃什么?粮食问题永远是生存的第一大问题,为什么那帮人却不懂这个道理,难道大明真的缺乏忠臣吗?”
张鹿安觉得很是无语。
(本章完)
第286章 地荒
有了许由在处理相关事宜,张鹿安还是非常放心的。
张鹿安带着张喜和容令漳等人继续坐船一路逆行而上,向着霍丘方向驶去。
许久未曾返回霍丘老家的张鹿安,一路上的心情非常沉痛,从淮阴到霍丘之间的六百多里水路,过了洪泽湖以后,淮河两岸竟然再也没有了任何生机可言,淮河航道两边的河床都裸露在外,船只只能尽可能行驶在河中央,否则就很容易搁浅。
“唉,真想不到今年竟然如此干旱,这都六月天了,竟然还没有下雨,之前在淮阴,听一个固始的船帮说道,上游已经三个月几乎未曾下雨了,长此以往,该如何是好啊。”
张喜也是愁容满面。
“这里还是淮河岸边,还是有一定的水源的,问题是流寇的祸害太严重了,两岸的百姓要么死伤惨重,要么被流寇掳走,除了少有的几个县城还有少量的居民外,旷野之地几乎没有任何人迹可言。如此一来,导致无人修建水利设施,只会加重干旱带来的影响。官府不作为,老百姓为了生存,都逃荒去了,干旱越来越严重,然后就会带来饥荒,老百姓更加活不下去,只会选择铤而走险,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但愿正阳关那边会好一些。”
张鹿安分析道,正阳关是张家最初的基地之一,有自己的大表哥容令彩在主持农事,想必会比其他地方好很多。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点是张鹿安先入为主的一种希望。
“是的,我大哥不爱讲话,但是唯独对农业生产特别上心,他一定见不得土地荒芜的。”容令漳说道。
张鹿安看向自己的表弟,这个被流寇张一川所部拐跑后,再回来就性情大变的小表弟,突然间才发现,自己与他的沟通交流竟然屈指可数。
因为事务繁忙,如果不是这次回家奔喜,恐怕还不会有这么长时间的相聚。
“表弟,当初发生了什么事情?”张鹿安其实不止一次这么问过了。
容令漳还是那么一句话:
“都过去了,将军。”
显得冰冷而又官方化。弄得张鹿安也没有了兴致继续交谈下去。
战争是残酷的,所有经历过战争、经历过无数次生死的人,都会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战争带来的创伤后遗症,有的人可以克服,有的人则会深记一辈子。
这个真的得看当事人自己进行调解,外人真的无法插手。
如果一个人封闭心门,问再多也没有意义,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只能自己慢慢消化。
船队很快便航行到正阳关,令众人大吃一惊的是,除了靠近河边的一些取水较易的土地以外,其他地方竟然也都是荒芜一片。
一阵暖风袭来,大片的荒草随风摇摆。
风压草低,还能看到不远处的顽童在互相追逐、嬉戏打闹。
“草都长这么深了?大哥这是准备种草养马吗?”容令漳感叹道。
“太可惜了,这么好、这么平整的农田土地,不用来种庄稼真是可惜了。”张喜非常惋惜道。
张鹿安铁青着脸驱马走进正阳关,还是有那么多张熟悉的面孔,纷纷向张鹿安打招呼,这让张鹿安情不自禁心情就好起来了。
只是不种粮食带来的巨大隐患,让张鹿安心中非常烦躁。
张鹿安于是找到正阳关留守的刘廷桂道:
“三舅,这边怎么荒废到这种地步了?”
“还不是被官府给害的。”
刘廷桂娓娓道来:
“我们的田地原本是新开垦出来,按照国朝规矩,本就应该免税三年,如今三年之期未到,寿州知州黄日芳便以赋税难以为继为由,要求咱们提前开始缴纳正赋和辽饷,原本还算勉强过得去,只是这个狗官竟然以上田的标准来征收赋税,上田亩产五石到六石;中田亩产三石到四石之间;下田产两石以下。南直隶粮贱,每石粮在收获季只有八分银子,就拿上田来说,每亩产值最多也就4.8两,而黄日芳规定的纳税额度,包含正课正赋、辽饷和新纳入的剿饷,每亩纳税额实际竟然高达1两,如果只是这样,咱们还可以强撑,关键官府还会有各种摊派,从南直隶衙门摊派、河道衙门摊派、凤阳巡抚处摊派、寿州直隶州摊派等等,每亩税负竟然又要增加一倍,如果再加上人工成本和种植成本、前期种子肥料投入等,真的是种多少亏多少。”
“三舅,我没有听懂,如果按照上田亩产值4.8两来算,赋税成本有2两,就算加上人工和前期投入成本,咱们应该还是有的赚。就算是中田,咱们也是有的赚,为什么说一定会亏呢?”张鹿安询问道。
“鹿安,你忘记了一点,土地并不是咱们自己的,还有土地租金没算,黄日芳不知道从哪里整出来一整套地契,确认咱们开垦出来的耕地都是有原主人的,咱们每年还得将收获的四成当作地租交给地主……”
“我尼玛,这么高?”
“咱们还算好的,毕竟手里有武装,一般人不敢轻易欺负,对于一般的平头老百姓,如果是佃农的话,有的甚至要上缴六成收获,即使如此,还得承担额外的税负,所以远近才会到处荒芜一片,百姓们宁愿流离失所到处流浪求活,也不愿意待在原地等死。”刘廷桂继续说道。
“也就是说朝廷的按亩征税成为了一纸空文?”张鹿安问道。
“不全是,朝廷规定的按亩交税,然后按照每个行省的耕地数,层层施压交税,只要收足一定的税额就行了,至于谁来交,那就是那面各级官吏的事了。偏偏如今到处都是充满裙带关系,真正的地主不用缴税,那么多税额都在转化到自耕农和佃农身上了。”
“如果种田亏损,那么确实没有人愿意种田。那么官府对于土地这么荒着,难道没有什么预案吗?”
“能有什么预案,那帮当官的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主,哪里会考虑的那么远,做个几年,用搜刮来的钱财摆平吏部那帮人,然后到外地再某个好差事,到时候再重新收刮一番,如此循环往复,吏治怎么可能会好?现在最奇怪的一点就在于此,不种田不用缴税,种田才会缴税,而如果缴税的话,收入根本覆盖不了支出。
亏本的生意谁愿意去做?
如此一来,大量的土地荒芜就成为了普遍现象。”
刘廷桂继续介绍道。
“简直是荒谬绝伦啊!如果都不种粮食,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到时候吃什么?粮食问题永远是生存的第一大问题,为什么那帮人却不懂这个道理,难道大明真的缺乏忠臣吗?”
张鹿安觉得很是无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