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652章 因有功受封浮山伯
朱由崧终于得偿所愿,承继大统。
按照封建社会的规矩,第一步自然要对一系列的功臣进行封赏。
而这些功臣自然就是让朱由崧得偿所愿的那批人。
为首的自然是马士英,其次就是江北四镇、护卫将领卜从善、张鹿安。
只是关于对张鹿安的封赏,朱由崧召开的闭门会议上,无论是拥潞派还是拥福派,都认为对张鹿安的封赏顶多止于恢复总兵官,不能再加勋爵。
拥福派的主张自然是张鹿安是后来上杆子撵上的,跟他们那些“从龙元勋”还是要次一些的;
而拥潞派则是以钱谦益为代表,认为身为国子监监生的张鹿安,不念师生之情,毫无原则,品性败坏,自然不能再增加勋爵。
朱由崧一时半会不知道该如何去办了,毕竟相对于学富五车的潞王朱常淓,他确实跟文盲类似。
正在此时,从北方南下来投的于永绶、陈可立等将,与从南方北上执行江防任务的郑鸿逵部发生了矛盾,从而引发了扰乱一时的南北兵之争,揭开了南明党争之武装乱斗的序幕。
因为接下来还有投顺文臣武将大清洗之争、抗清还是借师助剿之争、防淮还是防江之争等等……
总之南明的各种对立的矛盾,自始至终,压根就没有停歇过。
先来说说南北兵之争。
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如果只是使用冷兵器的话,北方的将士无论是品相,还是实际战斗能力,看上去确实比南方的士兵要强一点。
而于永绶和陈可立毕竟都是属于关宁军出身,更加桀骜不驯,素来轻视南兵,不断地欺压着南方的将士;
而南方的将士又素来以家乡子弟兵自居,对军纪松弛、骚扰地方的北方来军,非常不满,骂他们为“北方侉子”。
双方的矛盾由来已久。
其中陈可立的军中纪律还相对较好,但是于永绶的军纪跟土匪也没有太多的不同,让他打清兵可能很胆怯,但是欺负老百姓那就是各个都是猛将。
这一日北兵正在抢劫长江北岸的一个渔村,被驾船路过的郑鸿逵部将黄克辉看到。
黄克辉顿时大怒,因为他有个姘头正是这个渔村的,当即命令部下登陆,与北兵发生冲突。
北兵吃了亏,连忙派人回去报信,黄克辉也是针锋相对,派人招来了大量的部属,并将情况向郑鸿逵报告,当然报告的内容是北兵欺负人,打伤了他们南兵。
于是事情变得愈演愈烈,北兵和南兵在扬州以南、长江以北的地界发生混战,双方至少死伤数百人。
进而影响到扬州的南面的乡村地带,大部遭到了乱兵的洗劫,地方官纷纷向上报告紧急军情,请求朝廷派兵剿灭乱兵。
弘光皇帝不敢得罪他眼中骁勇善战的北兵,更不愿意得罪有着巨大后台的郑鸿逵所部,便在一个并不是特别正式的场合,点名史可法,前往江北平息此事。
史可法也答应即刻前往,但是偏偏守在朱由崧旁边的张鹿安站了出来:
“陛下,请史大人留步,杀鸡焉用牛刀?鹿安不才,愿意前往江北处理此事。”
史可法还想说什么,但是朱由崧却高兴地说道:
“朕正想看看张爱卿的本事,便由你去吧。”
凭良心说,弘光皇帝朱由崧一开始还是非常勤政爱民的,这一点连钱谦益也不得不承认。
张鹿安得到了朱由崧的命令,觉得机会来了,这么一阵的努力,就差最后一步,就能够修成成果了。
于是果断调集了精兵上船,然后直接在仪征登陆。
张鹿安亲自率领着所能够筹集到的1500名骑兵(合格的骑兵不好练,真正的骑兵没多少,其中大部分都是为数众多的骑马“步兵”),然后朝着事发地就冲了过去。
张鹿安本身在辽西的时候,就对擅自溃逃的于永绶非常不满,眼下终于逮到了自己的手上,立刻从于永绶所部的后方发动了进攻,在一千多杆火铳的齐射之下,任他武功再高,也得心有不甘的倒下。
于永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至少数百人被打死,连忙向东面的陈可立所部靠拢。
张鹿安带队向前追去,旁边的黄克辉想要跟着张鹿安一起追击,却被张鹿安呵斥住:
“我和郑森是好朋友,我不想发生不快,这位将军,带上你的人,赶紧上船,立刻离开这里,回到驻地。
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黄克辉听闻张鹿安提到郑森的名字,不管真假,他都没有辨认的必要,便气呼呼的带着部下走了。
张鹿安一面向前冲击,一面派人指挥水师沿着江面,利用扬州南面密集的水网,从下游发动两面夹击,竟然逐渐让主要是冷兵器的于永绶所部寸步难行。
于永绶和陈可立本身的部队人数就不多,尤其是于永绶是损失了至少三分之一的人马,连忙派人联系扬州城内的刘肇基,请求刘肇基出面调停。
张鹿安不认识刘肇基,压根没有同意,于永绶只好派人突围而出,转而求助于黄得功和史可法。
黄得功曾经在辽东服役,虽然对于永绶非常不齿,但是毕竟人家找上门了,出于壮大所部人马以及不想自己人自相残杀的考虑,他也不好见死不救;
史可法则是悲天悯人,不愿意看到明军内部损伤太大,也派人要求张鹿安停战。
最后的结果,张鹿安率领所部人马返回南京,弘光皇帝下旨将于永绶所部划到了黄得功的手下,要求黄得功严格管束;
将陈可立调离江北,来到南京,所部转为御营,由朱由崧自己直接管理。
对于南兵方面,则不予追究。
弘光皇帝朱由崧看见事件被压下去了,对于张鹿安的能力表示认可,力排众议,要对张鹿安进行加封。
于是区别于历史中的“江北四镇”,弘光朝的江北五镇就诞生了,分别是:
东平伯刘泽清,驻淮安,防守汛地为淮安府和扬州府;
兴平伯高杰,驻泗州,防守汛地为徐州府和泗州一带;
广昌伯刘良佐,驻寿州,防守汛地为凤阳、寿州和颍州一带;
靖南侯黄得功,驻庐州,防守汛地为庐州、滁州和和州;
浮山伯张鹿安,驻桐城浮山,防守汛地为安庆府;
除了江北五镇以外,其余的封爵还有以随从护卫卜从善为城固伯,任命其为京营戎政,主管京营军事;
上游宁南侯左良玉,驻军武昌,防守汛地为湖广和九江,负责南京上游的安危。
明朝贵勋最小的爵位就是伯爵,黄得功之前跟随马士英在崇祯十六年,歼灭了为祸一时的刘超。
刘超就是之前袁老山的部下,后来势力渐渐发展壮大,拥众十万余人,不断侵扰凤阳,被马士英和黄得功抓住机会,经过偷袭作战,将其擒获后斩杀。
黄得功因此功,升为靖南伯,此时新帝继位,自然升为靖南侯;
左良玉则是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北京城破前,崇祯皇帝希望他能够进京勤王,而加封他为宁南伯,但是左良玉让崇祯皇帝失望了,虽然接受了爵位,但却选择了留在湖广。
新帝继位,左良玉自然升为宁南侯。
张鹿安获得的浮山伯,是乡伯,属于伯爵层面最低的第三等,乡伯以上为县伯(如卜从善的城固县伯)和郡伯或者方伯(如广昌伯和兴平伯),郡伯以上就是三等侯爵了。
而获得封号后的张鹿安,自然不能在京城再停留,而是带人返回了安庆府。
(本章完)
第652章 因有功受封浮山伯
朱由崧终于得偿所愿,承继大统。
按照封建社会的规矩,第一步自然要对一系列的功臣进行封赏。
而这些功臣自然就是让朱由崧得偿所愿的那批人。
为首的自然是马士英,其次就是江北四镇、护卫将领卜从善、张鹿安。
只是关于对张鹿安的封赏,朱由崧召开的闭门会议上,无论是拥潞派还是拥福派,都认为对张鹿安的封赏顶多止于恢复总兵官,不能再加勋爵。
拥福派的主张自然是张鹿安是后来上杆子撵上的,跟他们那些“从龙元勋”还是要次一些的;
而拥潞派则是以钱谦益为代表,认为身为国子监监生的张鹿安,不念师生之情,毫无原则,品性败坏,自然不能再增加勋爵。
朱由崧一时半会不知道该如何去办了,毕竟相对于学富五车的潞王朱常淓,他确实跟文盲类似。
正在此时,从北方南下来投的于永绶、陈可立等将,与从南方北上执行江防任务的郑鸿逵部发生了矛盾,从而引发了扰乱一时的南北兵之争,揭开了南明党争之武装乱斗的序幕。
因为接下来还有投顺文臣武将大清洗之争、抗清还是借师助剿之争、防淮还是防江之争等等……
总之南明的各种对立的矛盾,自始至终,压根就没有停歇过。
先来说说南北兵之争。
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如果只是使用冷兵器的话,北方的将士无论是品相,还是实际战斗能力,看上去确实比南方的士兵要强一点。
而于永绶和陈可立毕竟都是属于关宁军出身,更加桀骜不驯,素来轻视南兵,不断地欺压着南方的将士;
而南方的将士又素来以家乡子弟兵自居,对军纪松弛、骚扰地方的北方来军,非常不满,骂他们为“北方侉子”。
双方的矛盾由来已久。
其中陈可立的军中纪律还相对较好,但是于永绶的军纪跟土匪也没有太多的不同,让他打清兵可能很胆怯,但是欺负老百姓那就是各个都是猛将。
这一日北兵正在抢劫长江北岸的一个渔村,被驾船路过的郑鸿逵部将黄克辉看到。
黄克辉顿时大怒,因为他有个姘头正是这个渔村的,当即命令部下登陆,与北兵发生冲突。
北兵吃了亏,连忙派人回去报信,黄克辉也是针锋相对,派人招来了大量的部属,并将情况向郑鸿逵报告,当然报告的内容是北兵欺负人,打伤了他们南兵。
于是事情变得愈演愈烈,北兵和南兵在扬州以南、长江以北的地界发生混战,双方至少死伤数百人。
进而影响到扬州的南面的乡村地带,大部遭到了乱兵的洗劫,地方官纷纷向上报告紧急军情,请求朝廷派兵剿灭乱兵。
弘光皇帝不敢得罪他眼中骁勇善战的北兵,更不愿意得罪有着巨大后台的郑鸿逵所部,便在一个并不是特别正式的场合,点名史可法,前往江北平息此事。
史可法也答应即刻前往,但是偏偏守在朱由崧旁边的张鹿安站了出来:
“陛下,请史大人留步,杀鸡焉用牛刀?鹿安不才,愿意前往江北处理此事。”
史可法还想说什么,但是朱由崧却高兴地说道:
“朕正想看看张爱卿的本事,便由你去吧。”
凭良心说,弘光皇帝朱由崧一开始还是非常勤政爱民的,这一点连钱谦益也不得不承认。
张鹿安得到了朱由崧的命令,觉得机会来了,这么一阵的努力,就差最后一步,就能够修成成果了。
于是果断调集了精兵上船,然后直接在仪征登陆。
张鹿安亲自率领着所能够筹集到的1500名骑兵(合格的骑兵不好练,真正的骑兵没多少,其中大部分都是为数众多的骑马“步兵”),然后朝着事发地就冲了过去。
张鹿安本身在辽西的时候,就对擅自溃逃的于永绶非常不满,眼下终于逮到了自己的手上,立刻从于永绶所部的后方发动了进攻,在一千多杆火铳的齐射之下,任他武功再高,也得心有不甘的倒下。
于永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至少数百人被打死,连忙向东面的陈可立所部靠拢。
张鹿安带队向前追去,旁边的黄克辉想要跟着张鹿安一起追击,却被张鹿安呵斥住:
“我和郑森是好朋友,我不想发生不快,这位将军,带上你的人,赶紧上船,立刻离开这里,回到驻地。
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黄克辉听闻张鹿安提到郑森的名字,不管真假,他都没有辨认的必要,便气呼呼的带着部下走了。
张鹿安一面向前冲击,一面派人指挥水师沿着江面,利用扬州南面密集的水网,从下游发动两面夹击,竟然逐渐让主要是冷兵器的于永绶所部寸步难行。
于永绶和陈可立本身的部队人数就不多,尤其是于永绶是损失了至少三分之一的人马,连忙派人联系扬州城内的刘肇基,请求刘肇基出面调停。
张鹿安不认识刘肇基,压根没有同意,于永绶只好派人突围而出,转而求助于黄得功和史可法。
黄得功曾经在辽东服役,虽然对于永绶非常不齿,但是毕竟人家找上门了,出于壮大所部人马以及不想自己人自相残杀的考虑,他也不好见死不救;
史可法则是悲天悯人,不愿意看到明军内部损伤太大,也派人要求张鹿安停战。
最后的结果,张鹿安率领所部人马返回南京,弘光皇帝下旨将于永绶所部划到了黄得功的手下,要求黄得功严格管束;
将陈可立调离江北,来到南京,所部转为御营,由朱由崧自己直接管理。
对于南兵方面,则不予追究。
弘光皇帝朱由崧看见事件被压下去了,对于张鹿安的能力表示认可,力排众议,要对张鹿安进行加封。
于是区别于历史中的“江北四镇”,弘光朝的江北五镇就诞生了,分别是:
东平伯刘泽清,驻淮安,防守汛地为淮安府和扬州府;
兴平伯高杰,驻泗州,防守汛地为徐州府和泗州一带;
广昌伯刘良佐,驻寿州,防守汛地为凤阳、寿州和颍州一带;
靖南侯黄得功,驻庐州,防守汛地为庐州、滁州和和州;
浮山伯张鹿安,驻桐城浮山,防守汛地为安庆府;
除了江北五镇以外,其余的封爵还有以随从护卫卜从善为城固伯,任命其为京营戎政,主管京营军事;
上游宁南侯左良玉,驻军武昌,防守汛地为湖广和九江,负责南京上游的安危。
明朝贵勋最小的爵位就是伯爵,黄得功之前跟随马士英在崇祯十六年,歼灭了为祸一时的刘超。
刘超就是之前袁老山的部下,后来势力渐渐发展壮大,拥众十万余人,不断侵扰凤阳,被马士英和黄得功抓住机会,经过偷袭作战,将其擒获后斩杀。
黄得功因此功,升为靖南伯,此时新帝继位,自然升为靖南侯;
左良玉则是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北京城破前,崇祯皇帝希望他能够进京勤王,而加封他为宁南伯,但是左良玉让崇祯皇帝失望了,虽然接受了爵位,但却选择了留在湖广。
新帝继位,左良玉自然升为宁南侯。
张鹿安获得的浮山伯,是乡伯,属于伯爵层面最低的第三等,乡伯以上为县伯(如卜从善的城固县伯)和郡伯或者方伯(如广昌伯和兴平伯),郡伯以上就是三等侯爵了。
而获得封号后的张鹿安,自然不能在京城再停留,而是带人返回了安庆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