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竖立、庄严的北平城,因蒙古人的离开显得繁华了不少,而且,北平城离漠北接壤,蒙古人离开之后,其大将军阿不拓花又建立了北元的统治,两方战乱不断。
但是随着燕王朱棣的到来,整个北平城的经济繁荣了不少,也帮助大明巩固了北方。
朱棣11岁被封为燕王,饱受战火洗礼,军事、管理等才能,相当突出,尤其是军事才能,另外他也是前朝大将徐达的女婿,在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世时,在皇子中的地位以及在朝廷中的声望都是非常大的。
北平城燕王王府既庞大又朴实,看的出来,朱棣平时不仅仅只会带兵打仗,在其他方面也不是一个只会贪图享乐的王爷,其品行、德操等方面也相当出众,燕地的子民们相当拥戴他们的这个王爷。
“启禀王爷,阿不拓花的人马已经在边境处集结,而且就可靠消息,他正在从蒙古各部落调兵调粮,大有反攻之举。
“蒙古残部不足为患,父王儿臣愿领兵从正面杀退敌兵”。说这话的人,正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
“二弟不可造次,阿不托花虽然是蒙古残兵,但是其战斗力不可小视,前几次战役我们虽然大胜,但是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现在蒙古各部落,粮草、兵马源源不断的向边境处集结,阿不拓花这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再说边界处地形复杂,适合蒙古骑兵作战,对我军不利,贸然出兵的话,必定会造成较大伤亡”。叫朱高煦弟弟的这位正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也是未来大明的弘熙皇帝。
“大哥,我看你是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我军现在士气正盛,而且朝廷前不久还给我们补充了大量的兵器和火器,就算蒙古骑兵有地形优势,但是也并不能给我们构成多大的威胁”。
“二弟,行军打仗不能靠蛮力,我们的目的是彻底解除边界的威胁,收复漠北疆土,这不仅仅是一场仗而已,如果只看眼前的利益,就算胜了又能怎么样,只会损耗我军的实力,到时候阿不拓花一旦反攻,我们拿什么抵挡?这就是人家想要的结果”。
朱高煦被大哥教训了一顿之后,虽心生不满,但是也不敢说话,毕竟朱高炽身为长子而且还是爷爷朱元璋亲封的世子,也是将来的燕王,其地位也是相当之高,而且深受朱棣的喜爱。
反观朱高煦,虽然武功高强,打仗勇猛,但是缺乏头脑,遇事冲动。
二人激烈争辩之后,所有人都看向了朱棣,朱棣身着铠甲,其身材高大魁梧有一股不言激怒的霸气之势。
“煦儿,你大哥说的是,行军打仗,不能光有一身蛮力,阿不托花虽然是蒙古败军之将,但是并不是等闲之辈,再说蒙古骑兵骁勇善战,前几次战役我们已经领教过了,没有万全之策,贸然出兵的话,只会使我们陷入长期持久战,这就是他阿不拓花,想追求的战法,要不然为什么他在漠北边界处,一味的集结兵马,囤积粮草,就是想跟我们打一场旷日持久战来拖垮我们,一旦上当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
“对不起,父王,是我想的不够周到”。
“不只是行军打仗,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的,遇要冷静,我经常跟你说要你多向炽儿学习,在这一点上,你哥哥确实比你要强多了”。
听到朱棣的夸奖,朱高炽虽面不改色,但是心中非常的高兴。
但朱高煦表面上毕恭毕敬,但是心中却非常不满。
“军师,我们上个月向兵部催要的军粮到了没有?”。
“还没有,兵部那些人一直在找理由推脱,不只是军粮,上个月配发下来的弓箭比上一年还少了一万支呢”。
“父王,这兵部的人到底在搞什么?战争随时都能打起来,现在连粮草和兵器还不齐?”。
“世子,这几年朝廷对我们北平不一直都是这样吗?什么时候给我们配发齐全过?”。
“父王,用不用去北平布政使那里说明一下情况”。
“不用了”。
朱棣有些无奈,一直在叹气。
“这些年以来,朝廷上下对我的猜测就从来都没有停过,尤其是父皇死后,以方孝儒为首的大臣一直主张削藩,所以被打压排挤是正常的”。
“削藩,父王,您为朝廷戍守边疆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且当今皇上还是您的侄儿,他真的敢卸磨杀驴”。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说到底,我们这些藩王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从我被封为燕王的那天起,我就已经预料到会有那么一天的,还有当今皇帝侄儿上年幼,不得不倚重手下的那些大臣,那方孝孺作为首辅,又是父皇钦点的辅政大臣,他可是一直主张削藩,一旦皇上听从他的建议的话,那削藩的事情可就不是谣言了”。
“那按父王的意思,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行了,现在不是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现在主要的任务还是要针对阿不拓花,高炽速传我的命令,全军枕戈待旦,粮草兵器务必在一个月之内准备齐全,朝廷那边是指不上了,现阶段只有去民间征集,但是征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向老百姓保证好,等打完仗之后,如数奉还,不得有任何军士,有扰民袭民的现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父王,我这就去办”。
“高煦我们北平的骑兵部队在训练上还是要加把劲,毕竟我们是在漠北作战,蒙古骑兵的威力,你也是领教过的,如果我们的骑兵部队的战斗力上不去的话,那仗会非常难打”。
“我知道父王,训练之上,我会跟各位将军协同配合,肯定会把我们的骑兵练得比蒙古骑兵还要厉害”。
“好,诸位将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漠北这一仗是肯定要打的,既然要打,就一定要赢,还要赢的漂亮,要震慑整个朝野,让那些居心叵测的人知道,我北平众将士不但可以守土,还可以纵横草原,甚至还可以平定整个漠北”。
朱棣的话激励了在场所有将军的心,几十名将军纷纷将腰间的宝剑拔了出来大声高喊道。
“燕王殿下,神武英明,燕王殿下,神武英明”。
在北平,众将士士气高昂,但漠北边界处,阿不拓花将军的部下同样也不差,虽说阿不拓花领导的蒙古大军已不是当年成吉思汗、忽必烈时期的虎狼之师,但是也有20万敌众,规模不容小视。
而且阿不拓花确实已从各部落开始调兵调粮,储存了大约一年的粮草,是要打一场旷日持久战,消耗北平的实力,从而实现反攻内陆的企图。
“阿不将军,蒙古各部落的兵器、人马、粮草已准备妥当,只要您的命令一到,不日就能启程”。
“好…,转我的令,命各部落将粮草速速送至乌日格部囤积,另外,再给乌日格下一道令,此次远征北平他就不用去参加了,给我好生看管后方粮草,如有差错,提头来见我”。
“将军,乌日格部不过几千铁骑,就这点兵力将军竟然把后方粮草这么大的重任交给他们,是不是有点冒险?”。
“你懂什么?乌日格部地形复杂,部落人口分散较大,别说那些汉人来了?,就算我们去了,也不一定能找到粮草的准确位置,这比派大队人马看守都要强,上次我们之所以败给明军,最主要的还不是后备兵力跟不上,这问题不就是出在粮草看运之上吗”。
“是啊,上次朱棣在正面实行佯攻,背后竟然派出多路人马偷袭我们的粮草大营,导致我们的兵力分散太过于严重,正面战场才失利的”。
“所以这一次我们一定要吸取上一次的教训”。
“我明白了,将军,我这就去办”。
竖立、庄严的北平城,因蒙古人的离开显得繁华了不少,而且,北平城离漠北接壤,蒙古人离开之后,其大将军阿不拓花又建立了北元的统治,两方战乱不断。
但是随着燕王朱棣的到来,整个北平城的经济繁荣了不少,也帮助大明巩固了北方。
朱棣11岁被封为燕王,饱受战火洗礼,军事、管理等才能,相当突出,尤其是军事才能,另外他也是前朝大将徐达的女婿,在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世时,在皇子中的地位以及在朝廷中的声望都是非常大的。
北平城燕王王府既庞大又朴实,看的出来,朱棣平时不仅仅只会带兵打仗,在其他方面也不是一个只会贪图享乐的王爷,其品行、德操等方面也相当出众,燕地的子民们相当拥戴他们的这个王爷。
“启禀王爷,阿不拓花的人马已经在边境处集结,而且就可靠消息,他正在从蒙古各部落调兵调粮,大有反攻之举。
“蒙古残部不足为患,父王儿臣愿领兵从正面杀退敌兵”。说这话的人,正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
“二弟不可造次,阿不托花虽然是蒙古残兵,但是其战斗力不可小视,前几次战役我们虽然大胜,但是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现在蒙古各部落,粮草、兵马源源不断的向边境处集结,阿不拓花这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再说边界处地形复杂,适合蒙古骑兵作战,对我军不利,贸然出兵的话,必定会造成较大伤亡”。叫朱高煦弟弟的这位正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也是未来大明的弘熙皇帝。
“大哥,我看你是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我军现在士气正盛,而且朝廷前不久还给我们补充了大量的兵器和火器,就算蒙古骑兵有地形优势,但是也并不能给我们构成多大的威胁”。
“二弟,行军打仗不能靠蛮力,我们的目的是彻底解除边界的威胁,收复漠北疆土,这不仅仅是一场仗而已,如果只看眼前的利益,就算胜了又能怎么样,只会损耗我军的实力,到时候阿不拓花一旦反攻,我们拿什么抵挡?这就是人家想要的结果”。
朱高煦被大哥教训了一顿之后,虽心生不满,但是也不敢说话,毕竟朱高炽身为长子而且还是爷爷朱元璋亲封的世子,也是将来的燕王,其地位也是相当之高,而且深受朱棣的喜爱。
反观朱高煦,虽然武功高强,打仗勇猛,但是缺乏头脑,遇事冲动。
二人激烈争辩之后,所有人都看向了朱棣,朱棣身着铠甲,其身材高大魁梧有一股不言激怒的霸气之势。
“煦儿,你大哥说的是,行军打仗,不能光有一身蛮力,阿不托花虽然是蒙古败军之将,但是并不是等闲之辈,再说蒙古骑兵骁勇善战,前几次战役我们已经领教过了,没有万全之策,贸然出兵的话,只会使我们陷入长期持久战,这就是他阿不拓花,想追求的战法,要不然为什么他在漠北边界处,一味的集结兵马,囤积粮草,就是想跟我们打一场旷日持久战来拖垮我们,一旦上当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
“对不起,父王,是我想的不够周到”。
“不只是行军打仗,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的,遇要冷静,我经常跟你说要你多向炽儿学习,在这一点上,你哥哥确实比你要强多了”。
听到朱棣的夸奖,朱高炽虽面不改色,但是心中非常的高兴。
但朱高煦表面上毕恭毕敬,但是心中却非常不满。
“军师,我们上个月向兵部催要的军粮到了没有?”。
“还没有,兵部那些人一直在找理由推脱,不只是军粮,上个月配发下来的弓箭比上一年还少了一万支呢”。
“父王,这兵部的人到底在搞什么?战争随时都能打起来,现在连粮草和兵器还不齐?”。
“世子,这几年朝廷对我们北平不一直都是这样吗?什么时候给我们配发齐全过?”。
“父王,用不用去北平布政使那里说明一下情况”。
“不用了”。
朱棣有些无奈,一直在叹气。
“这些年以来,朝廷上下对我的猜测就从来都没有停过,尤其是父皇死后,以方孝儒为首的大臣一直主张削藩,所以被打压排挤是正常的”。
“削藩,父王,您为朝廷戍守边疆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且当今皇上还是您的侄儿,他真的敢卸磨杀驴”。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说到底,我们这些藩王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从我被封为燕王的那天起,我就已经预料到会有那么一天的,还有当今皇帝侄儿上年幼,不得不倚重手下的那些大臣,那方孝孺作为首辅,又是父皇钦点的辅政大臣,他可是一直主张削藩,一旦皇上听从他的建议的话,那削藩的事情可就不是谣言了”。
“那按父王的意思,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行了,现在不是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现在主要的任务还是要针对阿不拓花,高炽速传我的命令,全军枕戈待旦,粮草兵器务必在一个月之内准备齐全,朝廷那边是指不上了,现阶段只有去民间征集,但是征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向老百姓保证好,等打完仗之后,如数奉还,不得有任何军士,有扰民袭民的现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父王,我这就去办”。
“高煦我们北平的骑兵部队在训练上还是要加把劲,毕竟我们是在漠北作战,蒙古骑兵的威力,你也是领教过的,如果我们的骑兵部队的战斗力上不去的话,那仗会非常难打”。
“我知道父王,训练之上,我会跟各位将军协同配合,肯定会把我们的骑兵练得比蒙古骑兵还要厉害”。
“好,诸位将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漠北这一仗是肯定要打的,既然要打,就一定要赢,还要赢的漂亮,要震慑整个朝野,让那些居心叵测的人知道,我北平众将士不但可以守土,还可以纵横草原,甚至还可以平定整个漠北”。
朱棣的话激励了在场所有将军的心,几十名将军纷纷将腰间的宝剑拔了出来大声高喊道。
“燕王殿下,神武英明,燕王殿下,神武英明”。
在北平,众将士士气高昂,但漠北边界处,阿不拓花将军的部下同样也不差,虽说阿不拓花领导的蒙古大军已不是当年成吉思汗、忽必烈时期的虎狼之师,但是也有20万敌众,规模不容小视。
而且阿不拓花确实已从各部落开始调兵调粮,储存了大约一年的粮草,是要打一场旷日持久战,消耗北平的实力,从而实现反攻内陆的企图。
“阿不将军,蒙古各部落的兵器、人马、粮草已准备妥当,只要您的命令一到,不日就能启程”。
“好…,转我的令,命各部落将粮草速速送至乌日格部囤积,另外,再给乌日格下一道令,此次远征北平他就不用去参加了,给我好生看管后方粮草,如有差错,提头来见我”。
“将军,乌日格部不过几千铁骑,就这点兵力将军竟然把后方粮草这么大的重任交给他们,是不是有点冒险?”。
“你懂什么?乌日格部地形复杂,部落人口分散较大,别说那些汉人来了?,就算我们去了,也不一定能找到粮草的准确位置,这比派大队人马看守都要强,上次我们之所以败给明军,最主要的还不是后备兵力跟不上,这问题不就是出在粮草看运之上吗”。
“是啊,上次朱棣在正面实行佯攻,背后竟然派出多路人马偷袭我们的粮草大营,导致我们的兵力分散太过于严重,正面战场才失利的”。
“所以这一次我们一定要吸取上一次的教训”。
“我明白了,将军,我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