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澎湖。
高强度工作一日,这让正在鼎盛之年的毕懋康也感觉有些乏累。
将近放衙时,王府别院的女使如往常一般准时而至,在长史府的偏厅摆开席面,两个老家伙便凑在一桌,由王府女使伺候着就餐。
这是殊荣,也是一份责任。
只是毕懋康却高兴不起来,已经快半年了,这人怎么还不回来呢?便连个消息也没有,偶尔过往的商船,倒是有些风言风语。
瀛王殿下,打了西班利亚的红毛鬼。
瀛王殿下,去了苏禄。
这之后,就打探不到任何消息了,大海无垠,这也没办法派人去找,真正愁死个人。
这也就是立府在偏岛,加之有意隐藏消息,不然藩王私自离开藩地,罪过可就大了。
“孟侯贤弟,瀛王殿下吉人自有天助,你就放宽心吧,出不了事!”
毕懋康看着徐光启微微苦笑,“子先兄倒是看得开。可哪有这般做法的,招呼也不打一声,偷儿也似的就溜走了。府里一大摊子事,瀛王也真是放得下。”
“看不开又能怎样,横竖人都走了!”
徐光启一口酒一口菜,怡然自得,所谓心宽体胖,说的就是他。
“不提也罢,还是商议商议眼下这件事吧,子先兄,你怎么看?”
“你是说淮安府灾民?”
说起这个事,徐光启眉宇间也凝重起来。
前来瀛州府的移民,如冬日里的雪球越滚越大。
原本,移民多是军匠家眷、亲属、友人,第一波高峰过后,陆陆续续的,移民从来也没有断绝过,但数量总体可控,就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
如今,这第一批移民已经安稳下来,房屋院落有了模样,对于土地的利用也五花八门。
就像在亚庇安家落户的黄氏一族,勤劳似乎已经镌刻进了汉民的骨子里。
新开垦的土地不适合种植麦稻,那就种植土豆、红薯、玉米,这些作物的生存力极强,便野草也阻挡不了他们结出累累果实。而种子是从来也不愁的,有着北塘作为依托,种子要多少有多少。
粮食虽然仍旧不能自给,但已经不像初来时那般压的令人喘不过气来。
但两月前,浙江台州府府衙莫名其妙发来行文,言大雨连绵数日,山洪滚滚,淹没半县良田,有灾民近万无处容身。就来函问问,瀛王殿下不是上过《瀛州移民疏》么,要不要人?我台州这里有!
这种事当仁不让,毕懋康就派人去接洽。
结果消息还没传回来呢,这台州府的知府衙门便动员军民船只,一位知州亲自押船,送来三千多灾民!
这位知州多少还讲点良心,附送两百石糙米。
他握着毕懋康的手,泪眼汪汪,言说这两百石糙米,还是他舍去面皮从大户那里求来的。
灾民登岸,这位知州饭都没在澎湖吃一口就屁股着火也似的跑了。
只留下王府接待人员在风中凌乱,只看到娘哭孩子闹,一脸茫然无措的灾民。
没有任何办法,就只能做接盘侠!
一口气安顿三千余人口对瀛王府来说,也是一件沉重而繁琐的差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谁料想这刚刚安顿好一批,南直隶淮安府又闹了灾,是雪灾!
两县冬麦被冻,补种来不及,眼见明年颗粒无收!
而一季绝收,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就是破产,卖地卖人最后卖无可卖,沦为无业游民。
虽然这次没人来问,但毕懋康同徐光启却心痒难耐,犹豫不决。
徐光启微微沉吟,说道,“依我看来,不如行文去问一问,若淮安府无力救灾,我四县总还能安置一些。”
毕懋康摇了摇头。
“不能问,问就一定会有!以我瀛州府目前情况看来,存粮有限,求稳才是上策。只是可怜了百姓,不知要冻饿死多少。
子先兄,兹事体大,瀛王迟迟不归,此事我亦难以抉择啊。”
“唉,终究还是差那一口吃的!”
说到这些,眼前的饭菜也就寡淡无味起来。
可也就在这个时候,灯塔钟鸣!
门房急慌慌的跑来禀报,“二位大老爷,瀛王殿下回来啦!回来啦!”
“可看清楚了?”
啪嗒一声筷子落地,毕懋康鼻头一酸,险些落泪。
“不用看啊,有快船提前来通报,二位大老爷还是赶快去码头迎接吧。”
门房这么一吼,整个长史府顷刻间骚动起来。
几乎同一时间,王府别院、军营都得到了瀛王归来的消息。
人流如潮!
当朱常瀛背着手遥遥望见城池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一半。
并没有被攻打过的痕迹。城外,看着比离开时还要热闹,近海的渔船数量也多了些。
澎湖湾内,泊船数十艘,有战舰有商船,随着波浪缓缓起伏着。
靠岸泊船,朱常瀛对着迎接人群频频拱手。
拿眼扫了一圈,熟人都在,只是不见小卓。
但也来不及多想,毕懋康、徐光启、曹化淳几个已经将自己围住,看那神情,不哭几声都对不起这样的场面。
“殿下,您您......您可终于回来了,骗的臣等好苦啊!”
“都是本王的错,本王的错。”朱常瀛转了一圈,笑道,“本王无事,一切都好,叫诸位忧心了。”
码头上人多嘴杂,也不便多言。
朱常瀛在众人簇拥下,有说有笑的回到王府别院,路上,简单说了下南洋之行,好叫他们心安。
到了王府别院门口,家丁女使早站好了迎接呢。
扫了一圈,还是不见小卓。
朱常瀛隐隐感到不安,便问曹化淳。
“小卓呢,怎不见人?”
这句话出口之后,簇拥的人群明显走慢了几步,把脑袋偏向别处,似乎被什么东西莫名其妙的吸引过去。
曹化淳凑到朱常瀛耳边,小声说道。
“大姑娘一切都好,只是身子不便,殿下您稍后看了便知。嘿嘿,总之是天大的好事!”
这人怎么都鬼鬼祟祟的?朱常瀛琢磨了片刻,旋即脑袋有点宕机。
这这......这莫不是有了吧?
朱常瀛盯着曹化淳,在肚皮上比划了几下。
曹化淳轻轻点头,表示你想的没错,你要当爹了!
幸福来的太快,这便什么也顾不得了。
朱常瀛对着在场人稍稍拱手,“各位,有什么事明日再议,”
说完,朱常瀛便甩开一切,急冲冲的跑进别院。
毕懋康深深吸了一口气,转身离开,面上看不出是喜是忧。
瀛王,究竟要干什么呢?朝廷的法度,祖宗的规矩,他是越来越不当回事了。再过几年,这还如何得了?
毕懋康总是刻意回避去想这个问题,但明里暗里,瀛王府一直在招兵,只不过挂羊头卖狗肉,或者叫商行海员,或者叫民团。
毕懋康很希望自己又聋又瞎,这样就不必纠结了!
然而更可怕的,短短一年,瀛州已经有了近四万人口,除了粮食有些许紧张之外,其他物资供应如常,只长史府的账册记录,就花去了九十万两,然而毕懋康却不见王府掏钱为难。
这是怎么做到的?毕懋康半懂不懂。
但他知道,这辆车是下不去了,要么粉身碎骨,要么位列庙堂。知道的人不说,不知道的人无所谓。
差的,也只是时间罢了。
毕懋康胡思乱想的时候,朱常瀛正在抚摸着小卓圆滚滚的肚皮亲亲。
里边,孕育着一个新生命!
澎湖。
高强度工作一日,这让正在鼎盛之年的毕懋康也感觉有些乏累。
将近放衙时,王府别院的女使如往常一般准时而至,在长史府的偏厅摆开席面,两个老家伙便凑在一桌,由王府女使伺候着就餐。
这是殊荣,也是一份责任。
只是毕懋康却高兴不起来,已经快半年了,这人怎么还不回来呢?便连个消息也没有,偶尔过往的商船,倒是有些风言风语。
瀛王殿下,打了西班利亚的红毛鬼。
瀛王殿下,去了苏禄。
这之后,就打探不到任何消息了,大海无垠,这也没办法派人去找,真正愁死个人。
这也就是立府在偏岛,加之有意隐藏消息,不然藩王私自离开藩地,罪过可就大了。
“孟侯贤弟,瀛王殿下吉人自有天助,你就放宽心吧,出不了事!”
毕懋康看着徐光启微微苦笑,“子先兄倒是看得开。可哪有这般做法的,招呼也不打一声,偷儿也似的就溜走了。府里一大摊子事,瀛王也真是放得下。”
“看不开又能怎样,横竖人都走了!”
徐光启一口酒一口菜,怡然自得,所谓心宽体胖,说的就是他。
“不提也罢,还是商议商议眼下这件事吧,子先兄,你怎么看?”
“你是说淮安府灾民?”
说起这个事,徐光启眉宇间也凝重起来。
前来瀛州府的移民,如冬日里的雪球越滚越大。
原本,移民多是军匠家眷、亲属、友人,第一波高峰过后,陆陆续续的,移民从来也没有断绝过,但数量总体可控,就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
如今,这第一批移民已经安稳下来,房屋院落有了模样,对于土地的利用也五花八门。
就像在亚庇安家落户的黄氏一族,勤劳似乎已经镌刻进了汉民的骨子里。
新开垦的土地不适合种植麦稻,那就种植土豆、红薯、玉米,这些作物的生存力极强,便野草也阻挡不了他们结出累累果实。而种子是从来也不愁的,有着北塘作为依托,种子要多少有多少。
粮食虽然仍旧不能自给,但已经不像初来时那般压的令人喘不过气来。
但两月前,浙江台州府府衙莫名其妙发来行文,言大雨连绵数日,山洪滚滚,淹没半县良田,有灾民近万无处容身。就来函问问,瀛王殿下不是上过《瀛州移民疏》么,要不要人?我台州这里有!
这种事当仁不让,毕懋康就派人去接洽。
结果消息还没传回来呢,这台州府的知府衙门便动员军民船只,一位知州亲自押船,送来三千多灾民!
这位知州多少还讲点良心,附送两百石糙米。
他握着毕懋康的手,泪眼汪汪,言说这两百石糙米,还是他舍去面皮从大户那里求来的。
灾民登岸,这位知州饭都没在澎湖吃一口就屁股着火也似的跑了。
只留下王府接待人员在风中凌乱,只看到娘哭孩子闹,一脸茫然无措的灾民。
没有任何办法,就只能做接盘侠!
一口气安顿三千余人口对瀛王府来说,也是一件沉重而繁琐的差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谁料想这刚刚安顿好一批,南直隶淮安府又闹了灾,是雪灾!
两县冬麦被冻,补种来不及,眼见明年颗粒无收!
而一季绝收,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就是破产,卖地卖人最后卖无可卖,沦为无业游民。
虽然这次没人来问,但毕懋康同徐光启却心痒难耐,犹豫不决。
徐光启微微沉吟,说道,“依我看来,不如行文去问一问,若淮安府无力救灾,我四县总还能安置一些。”
毕懋康摇了摇头。
“不能问,问就一定会有!以我瀛州府目前情况看来,存粮有限,求稳才是上策。只是可怜了百姓,不知要冻饿死多少。
子先兄,兹事体大,瀛王迟迟不归,此事我亦难以抉择啊。”
“唉,终究还是差那一口吃的!”
说到这些,眼前的饭菜也就寡淡无味起来。
可也就在这个时候,灯塔钟鸣!
门房急慌慌的跑来禀报,“二位大老爷,瀛王殿下回来啦!回来啦!”
“可看清楚了?”
啪嗒一声筷子落地,毕懋康鼻头一酸,险些落泪。
“不用看啊,有快船提前来通报,二位大老爷还是赶快去码头迎接吧。”
门房这么一吼,整个长史府顷刻间骚动起来。
几乎同一时间,王府别院、军营都得到了瀛王归来的消息。
人流如潮!
当朱常瀛背着手遥遥望见城池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一半。
并没有被攻打过的痕迹。城外,看着比离开时还要热闹,近海的渔船数量也多了些。
澎湖湾内,泊船数十艘,有战舰有商船,随着波浪缓缓起伏着。
靠岸泊船,朱常瀛对着迎接人群频频拱手。
拿眼扫了一圈,熟人都在,只是不见小卓。
但也来不及多想,毕懋康、徐光启、曹化淳几个已经将自己围住,看那神情,不哭几声都对不起这样的场面。
“殿下,您您......您可终于回来了,骗的臣等好苦啊!”
“都是本王的错,本王的错。”朱常瀛转了一圈,笑道,“本王无事,一切都好,叫诸位忧心了。”
码头上人多嘴杂,也不便多言。
朱常瀛在众人簇拥下,有说有笑的回到王府别院,路上,简单说了下南洋之行,好叫他们心安。
到了王府别院门口,家丁女使早站好了迎接呢。
扫了一圈,还是不见小卓。
朱常瀛隐隐感到不安,便问曹化淳。
“小卓呢,怎不见人?”
这句话出口之后,簇拥的人群明显走慢了几步,把脑袋偏向别处,似乎被什么东西莫名其妙的吸引过去。
曹化淳凑到朱常瀛耳边,小声说道。
“大姑娘一切都好,只是身子不便,殿下您稍后看了便知。嘿嘿,总之是天大的好事!”
这人怎么都鬼鬼祟祟的?朱常瀛琢磨了片刻,旋即脑袋有点宕机。
这这......这莫不是有了吧?
朱常瀛盯着曹化淳,在肚皮上比划了几下。
曹化淳轻轻点头,表示你想的没错,你要当爹了!
幸福来的太快,这便什么也顾不得了。
朱常瀛对着在场人稍稍拱手,“各位,有什么事明日再议,”
说完,朱常瀛便甩开一切,急冲冲的跑进别院。
毕懋康深深吸了一口气,转身离开,面上看不出是喜是忧。
瀛王,究竟要干什么呢?朝廷的法度,祖宗的规矩,他是越来越不当回事了。再过几年,这还如何得了?
毕懋康总是刻意回避去想这个问题,但明里暗里,瀛王府一直在招兵,只不过挂羊头卖狗肉,或者叫商行海员,或者叫民团。
毕懋康很希望自己又聋又瞎,这样就不必纠结了!
然而更可怕的,短短一年,瀛州已经有了近四万人口,除了粮食有些许紧张之外,其他物资供应如常,只长史府的账册记录,就花去了九十万两,然而毕懋康却不见王府掏钱为难。
这是怎么做到的?毕懋康半懂不懂。
但他知道,这辆车是下不去了,要么粉身碎骨,要么位列庙堂。知道的人不说,不知道的人无所谓。
差的,也只是时间罢了。
毕懋康胡思乱想的时候,朱常瀛正在抚摸着小卓圆滚滚的肚皮亲亲。
里边,孕育着一个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