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合则两利,斗则俱损。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维也纳,美泉宫。
英法走向对抗是弗兰茨非常愿意看到的,毕竟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当中间商二道贩子之类的最赚钱了,不信可以去看美国的发家史。
为了能让英法走到今天这种局面,弗兰茨可是花了很多心血动用了不少财力,但更多的只不过是在英法之间制造嫌隙,让双方无法再轻易达成合作。
毕竟此时的英国过于强大,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众多粉丝,造成很多国家的高层都是亲英派。
这种夸张的政治影响力就让弗兰茨十分头疼,为此他必须削弱其影响力,否则根本不用打仗,刚一上谈判桌英国就有了五分胜算这还怎么玩?
为此这一战必须打,否则英、法还会发现一个“客观规律”,那便是只要他们达成一致就能瓜分世界。
此时的世界美国离它的时代还太遥远,俄国依然被困在黑海的澡盆之中,普鲁士的海军如同玩具一般。
葡萄牙和荷兰的海军虽然起步早,但是上限太低,而且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至于瑞典王国人口和位置所限,他始终只能是一个理论强国而已。
奥斯曼帝国海军曾经是近东地区的霸主,但是经过两次重创已经是日落西山,理念更加落后于时代,是这个时代还在继续开发风帆战列舰的少数国家之一。
奥地利帝国此时倒是有钱、有技术、还有海战专家,但是亚得里亚海将其上限限制得很低,此时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只要想随时都可以将其封锁,剩下的不过是代价大小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种两分天下的局面出现,弗兰茨不得不高强度地琢磨如何将其拆散。虽然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英、法瓜分世界的局面,但此时从客观实力上讲,他们确实有这个实力。
瓜分世界?听起来可笑而荒唐,但实际上早在1493年开始,西班牙和葡萄牙就在教皇的见证下先后制定了《教皇子午线》,并且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萨拉戈萨条约》,两牙成功瓜分了世界。
虽说它们最后都走向衰落导致瓜分世界的协议失效,但也证明了瓜分世界并非不可能。
殖民和工业是这个时代的两大主题,如果奥地利放弃了海外路线,那么结局和上限都不会比历史上的同盟国好多少。
布宜诺斯艾利斯,总督府。
和煦的晨曦,照在人身上懒洋洋的。
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拉普拉塔总督区最发达的城市,如今却少了些烟火气。
胡安·曼努埃尔举起了反对罗萨斯(现任总统)的大旗,胡安·曼努埃尔在阿根廷南部很有号召力,再加上罗萨斯的残酷统治早就让他人心尽失,很快除了南部七省以外一些北方的省份也发生了叛乱。
阿根廷一共24个省,但当时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
罗萨斯先是派出了一支2000人的部队去尝试击溃叛军,结果由于长期欠发军饷,所以导致派出的军队临阵倒戈。
然后,罗萨斯就陷入了混乱之中,他连续下达了很多自相矛盾的命令,一面命令围攻蒙得维的亚的军队必须在一个星期内解决战争,另一面要求他们在三天之内回援布宜诺斯艾利斯,同时又向乌拉圭发出求援信,请求对方帮助自己平定叛乱...
罗萨斯也向很多国家发出了求援信,除了英、法以外,甚至还包括西班牙(前宗主国)、巴西(死敌)、美国、墨西哥等国,就连奥地利都收到了他的求援信。
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内,奥布树迎风招展,盛开的桃花和橘黄色的木棉花交相辉映。
城市中的居民被集中到广场上,人群沉默无声,因为这是三天中第五批被罗萨斯绞死的人。
起初是一些政治犯和强盗,之后是叛军的家人亲戚,再之后叛军的朋友、邻居、同事、合伙人也都上了绞刑架,到最后只要是和叛军同名或者同姓的人都被赶上了绞刑架,现在要被处以绞刑的更是罗萨斯觉得可能会叛变的人。
有人一定会有疑问,如此残暴的统治者,怎么可能会有士兵为他卖命,毕竟一不小心可能命就没了。
但实际上罗萨斯对于自己的行刑队待遇非常好,而且这些人在阿根廷拥有完全的豁免权,同时任何对领袖命令的质疑都会视为背叛落得和叛徒同样的下场。
【讲真,最近一直用换源app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huanyuanapp 安卓苹果均可。】
所以自然会有大把人愿意为罗萨斯卖命,广场上摆满了绞刑架,一批又一批的人被吊死,台下的人都噤若寒蝉,生怕与这位恐怖的统治者对视。
死者的遗体被随意地丢在一起,然后被大火焚烧,随着木棉花一起飘荡到城外。
城外叛军的临时指挥所中,十八路反王正在商讨着打赢罗萨斯之后分赃的问题。
有人准备进城之后先抢七天以示庆贺的,有人觉得该先屠城免得罗萨斯东山再起,有人提议恢复帝制去欧洲请国王的,有人主张把圣马丁从巴黎请回来主持大局。
当然也有人想当国王或者总统的,但是此时的叛军总缺乏一股绝对强大的势力也就是没有一个政治强人或者是军事强人,所以城还没进自己人就先吵了起来。
与此同时,法军和英军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外海相遇,双方并没有发生战斗只是隔着几公里秀了一波肌肉。
最终法军在圣马蒂亚斯湾登陆,他们选择了避免和英国皇家海军发生正面冲突,双方的将领也不都是疯子,他们都很清楚一旦开战会发生什么。
军人可能不惧怕死亡,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要去找死。
圣马蒂亚斯湾的渔民们看着装备齐整的法军,要么没命似地逃跑,要么躲进家里跪地祈祷。
这让自诩为“解放者”的法军官兵们觉得很受伤,法国官方对于这场战争的解释是解救拉普拉塔总督区的人民,同时将其归还给它真正的主人(西班牙)。
罗萨斯独裁十几年,还曾经逼死过法国侨民,劣迹斑斑根本不需要造谣。和这种人做对手,法国士兵当然觉得自己是正义的一方。
同时法国和西班牙都属于波旁王朝统治之下,并且国王路易·菲利普的小儿子安托万将会和西班牙女王尹莎贝尔二世结婚,所以法国人对于这场战争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只不过对于当地平民的“不解”,法军官兵还是很受伤的。
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外算上法国人的援军,叛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人。而罗萨斯的兵力只有9000人,但港口却有一支3000人的英国远征军。
维也纳,美泉宫。
英法走向对抗是弗兰茨非常愿意看到的,毕竟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当中间商二道贩子之类的最赚钱了,不信可以去看美国的发家史。
为了能让英法走到今天这种局面,弗兰茨可是花了很多心血动用了不少财力,但更多的只不过是在英法之间制造嫌隙,让双方无法再轻易达成合作。
毕竟此时的英国过于强大,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众多粉丝,造成很多国家的高层都是亲英派。
这种夸张的政治影响力就让弗兰茨十分头疼,为此他必须削弱其影响力,否则根本不用打仗,刚一上谈判桌英国就有了五分胜算这还怎么玩?
为此这一战必须打,否则英、法还会发现一个“客观规律”,那便是只要他们达成一致就能瓜分世界。
此时的世界美国离它的时代还太遥远,俄国依然被困在黑海的澡盆之中,普鲁士的海军如同玩具一般。
葡萄牙和荷兰的海军虽然起步早,但是上限太低,而且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至于瑞典王国人口和位置所限,他始终只能是一个理论强国而已。
奥斯曼帝国海军曾经是近东地区的霸主,但是经过两次重创已经是日落西山,理念更加落后于时代,是这个时代还在继续开发风帆战列舰的少数国家之一。
奥地利帝国此时倒是有钱、有技术、还有海战专家,但是亚得里亚海将其上限限制得很低,此时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只要想随时都可以将其封锁,剩下的不过是代价大小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种两分天下的局面出现,弗兰茨不得不高强度地琢磨如何将其拆散。虽然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英、法瓜分世界的局面,但此时从客观实力上讲,他们确实有这个实力。
瓜分世界?听起来可笑而荒唐,但实际上早在1493年开始,西班牙和葡萄牙就在教皇的见证下先后制定了《教皇子午线》,并且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萨拉戈萨条约》,两牙成功瓜分了世界。
虽说它们最后都走向衰落导致瓜分世界的协议失效,但也证明了瓜分世界并非不可能。
殖民和工业是这个时代的两大主题,如果奥地利放弃了海外路线,那么结局和上限都不会比历史上的同盟国好多少。
布宜诺斯艾利斯,总督府。
和煦的晨曦,照在人身上懒洋洋的。
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拉普拉塔总督区最发达的城市,如今却少了些烟火气。
胡安·曼努埃尔举起了反对罗萨斯(现任总统)的大旗,胡安·曼努埃尔在阿根廷南部很有号召力,再加上罗萨斯的残酷统治早就让他人心尽失,很快除了南部七省以外一些北方的省份也发生了叛乱。
阿根廷一共24个省,但当时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
罗萨斯先是派出了一支2000人的部队去尝试击溃叛军,结果由于长期欠发军饷,所以导致派出的军队临阵倒戈。
然后,罗萨斯就陷入了混乱之中,他连续下达了很多自相矛盾的命令,一面命令围攻蒙得维的亚的军队必须在一个星期内解决战争,另一面要求他们在三天之内回援布宜诺斯艾利斯,同时又向乌拉圭发出求援信,请求对方帮助自己平定叛乱...
罗萨斯也向很多国家发出了求援信,除了英、法以外,甚至还包括西班牙(前宗主国)、巴西(死敌)、美国、墨西哥等国,就连奥地利都收到了他的求援信。
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内,奥布树迎风招展,盛开的桃花和橘黄色的木棉花交相辉映。
城市中的居民被集中到广场上,人群沉默无声,因为这是三天中第五批被罗萨斯绞死的人。
起初是一些政治犯和强盗,之后是叛军的家人亲戚,再之后叛军的朋友、邻居、同事、合伙人也都上了绞刑架,到最后只要是和叛军同名或者同姓的人都被赶上了绞刑架,现在要被处以绞刑的更是罗萨斯觉得可能会叛变的人。
有人一定会有疑问,如此残暴的统治者,怎么可能会有士兵为他卖命,毕竟一不小心可能命就没了。
但实际上罗萨斯对于自己的行刑队待遇非常好,而且这些人在阿根廷拥有完全的豁免权,同时任何对领袖命令的质疑都会视为背叛落得和叛徒同样的下场。
【讲真,最近一直用换源app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huanyuanapp 安卓苹果均可。】
所以自然会有大把人愿意为罗萨斯卖命,广场上摆满了绞刑架,一批又一批的人被吊死,台下的人都噤若寒蝉,生怕与这位恐怖的统治者对视。
死者的遗体被随意地丢在一起,然后被大火焚烧,随着木棉花一起飘荡到城外。
城外叛军的临时指挥所中,十八路反王正在商讨着打赢罗萨斯之后分赃的问题。
有人准备进城之后先抢七天以示庆贺的,有人觉得该先屠城免得罗萨斯东山再起,有人提议恢复帝制去欧洲请国王的,有人主张把圣马丁从巴黎请回来主持大局。
当然也有人想当国王或者总统的,但是此时的叛军总缺乏一股绝对强大的势力也就是没有一个政治强人或者是军事强人,所以城还没进自己人就先吵了起来。
与此同时,法军和英军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外海相遇,双方并没有发生战斗只是隔着几公里秀了一波肌肉。
最终法军在圣马蒂亚斯湾登陆,他们选择了避免和英国皇家海军发生正面冲突,双方的将领也不都是疯子,他们都很清楚一旦开战会发生什么。
军人可能不惧怕死亡,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要去找死。
圣马蒂亚斯湾的渔民们看着装备齐整的法军,要么没命似地逃跑,要么躲进家里跪地祈祷。
这让自诩为“解放者”的法军官兵们觉得很受伤,法国官方对于这场战争的解释是解救拉普拉塔总督区的人民,同时将其归还给它真正的主人(西班牙)。
罗萨斯独裁十几年,还曾经逼死过法国侨民,劣迹斑斑根本不需要造谣。和这种人做对手,法国士兵当然觉得自己是正义的一方。
同时法国和西班牙都属于波旁王朝统治之下,并且国王路易·菲利普的小儿子安托万将会和西班牙女王尹莎贝尔二世结婚,所以法国人对于这场战争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只不过对于当地平民的“不解”,法军官兵还是很受伤的。
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外算上法国人的援军,叛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人。而罗萨斯的兵力只有9000人,但港口却有一支3000人的英国远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