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1942年6月11日拂晓,一辆汽车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盟军战线南段守军的视野中,接着是第二辆和第三辆……执勤的南非士兵立刻向上级报告,不到十分钟时间,一名法国上校和下属便在南非少校的带领下风风火火地冲进了一线战壕。他们能反应如此迅速,显然对车队的到来早有准备。
那个为首的法国上校正是勒克莱尔,他略显苗条,谈吐文雅温和,令和他交谈的南非军官颇生好感。在旁人看来,那个南非少校与勒克莱尔寸步不离,简直像是黏在了他身后一般。
但在场的军人没人会怀疑他的取向是否正常,因为驱使南非军官作出如此失态举动的显然并非是勒克莱尔的魅力,而是勒克莱尔的下属。
南非军官像是躲避撒旦一样,躲避着勒克莱尔带来的乍得士兵。
勒克莱尔不可能对这样尴尬的情况毫无察觉,但他还能怎么办?偏袒盟友把部下赶走,还是袒护部下让盟友滚蛋?哪种选择都不合适,所以他只能装作无事发生。不过这种尴尬维持了没多久,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就都被那长到无边无际的车队吸引了。
“看车队长度,至少有二百辆,上校。”
勒克莱尔总算放下心来:“看来撤离非常成功!快去准备接待,向比尔哈凯姆的英雄们致敬!”
他的副官立刻答应下来,然后非常圆滑地召集走了战壕里所有的深肤色士兵。在那些有色士兵离开之后,南非军官肉眼可见地放松了下来,开始向勒克莱尔称赞法军的卓越表现。
勒克莱尔一边应付着盟友,一边也收起望远镜走出战壕,去停车场迎接第一旅那些九死一生的官兵们。一辆一辆的汽车从他的身边驶过,扬起漫天的沙尘,车厢里那些或深或浅的面孔因此若隐若现。当汽车大多停稳之后,尚未受伤的法国士兵在军官的命令下迅速下车集合。
勒克莱尔看到,这些已经鏖战两周的士兵虽然疲劳,但士气高涨。他们列队的动作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几分钟的功夫,几个整齐的队伍便出现在了勒克莱尔等人和南非官兵的面前。勒克莱尔大致数了数人数,发现还能列队的官兵竟能达到两千人之多——远远超出了戴高乐将军和他的预期。
“立刻向戴高乐将军发报,第一旅大部安然撤出。”勒克莱尔在人群中找到了柯尼希后,又补充道,“柯尼希将军无恙。”
“是,上校!”
得到命令的电报员迅速向千里之外的伦敦发出了早已拟好的电报,半个小时后,自由法国驻地卡登花园便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欢快的气氛从卡登花园向四方扩散,得知独立第一旅从比尔哈凯姆成功撤出的伦敦市民也加入了庆祝,开始疯狂地摁喇叭、吹口哨,直到戴高乐将军标志性的沉稳嗓音出现在广播中:
“同胞们、战友们、盟友们,我是戴高乐。
得知战士们在比尔哈凯姆的英勇作为后,全国人民无不激动得颤栗!
勇敢而忠诚的法兰西子弟,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法兰西最美丽和光荣的篇章之一!曾经被打垮、被背叛、被扼住咽喉的国家,如今在胜利的意志中再次团结!”
“战场上牺牲的烈士,监狱中罹难的斗士,抵抗运动中捐躯的战士,在利比亚阵亡的士兵、随絮库夫号沉没的水兵、在巴黎被枪杀的工人——他们至高的灵魂也团结了起来!”
…………
为了掩护第一旅主力撤离比尔哈凯姆,德内尔甚至冒险带着乍得团突进到距离德军营地仅五公里的位置上,用75毫米炮直接炮击集结中的德军,以求为独立第一旅拉到足够多的仇恨。
就德国人的反应来看,他挑衅不可谓不成功。压抑不住愤怒的德国人派出了一个装甲团来对付乍得团,但还没来得及对乍得团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打击,又突然“醒悟”过来,让这个装甲团继续去对付比尔哈凯姆了。
一来一回路上花的功夫,再加上脱离战线、重整队伍费的时间,德内尔成功用几发炮弹,让一个装甲团3个小时没有出现在进攻比尔哈凯姆的战线上。而有些气急败坏的德国佬也很配合地让德内尔的作战效用最大化,这个装甲团本来可以重创乍得团,或者加速突破比尔哈凯姆的防线,但是这一折腾,两个目标全都落了空。
德内尔的指挥确实又胆大又漂亮,但实力所限(在第一旅撤退之后,是一个轻装团团对德意联军三个师),实在对挽救第一旅留下断后的官兵无能为力了。
“向比尔哈凯姆的断后部队发报,提醒他们投降吧,我们实在没有能力挽救他们。”德内尔对乍得团的团副说道。
而团副却回答:“如果他们愿意投降,那早就投降了。”
德内尔闻言一时默然,只能黯然下令部队撤退。
…………
“敌人认为,他们已经击败了法国。因为他们能在我军备战状况极其荒谬、指挥方式无比落后的情况下迅速击溃我军。但敌人意识到了他们的错误,目前散落在柯尼希阵地外的德国和意大利的尸体预示着这样一种前景:法兰西将让敌人为他们的暴行付出足够的鲜血和眼泪。”
战至最后一弹!这是独立第一旅断后部队指挥官艾维尔斯少校下达的命令,尚能喘息的一百五十余名士兵忠实地执行了它。在蝗虫一样的德国和意大利士兵涌入比尔哈凯姆中央阵地之后,这些士兵仍在疯狂向敌人射击。
在柯尼希的指挥部外,普洛特缩编成加强班的排还在战斗,两名其他排的士兵从几乎空空如也的弹药库中运来了最后四箱已经装好引信的手榴弹,还没来得及下发德国人就冲进了阵地。于是两个士兵立刻掀开手榴弹盖子,叫上身旁的普洛特少尉一道,给德国佬“下手榴弹雨”。与三人几乎脸贴脸的德国佬立刻就被炸了回去。
“走走走,退守通讯站!”意识到这里即将失守的普洛特忍着身上的酸痛,用缴获的mp40冲锋枪打了几个短点射,将几个又要探头的德国佬摁回了掩体中。他的战友闻言立刻扔出了手上的手榴弹,然后将箱子里剩下的弹药揣到怀里撤退——真真正正贯彻了不让德国佬缴获任何任何弹药的准则。
普洛特为他们感到自豪,将几个完好的手榴弹留给德国佬不可能被上级批评,也对战局没什么大的用处,但这些几个月前还吊儿郎当的士兵现在就是极其主动、不打一点折扣地去完成艾维尔斯少校的命令,即使他们已经不可能再获得任何嘉奖和表彰,即使下个小时,他们就会变成战俘或者尸体。
普洛特打空了弹匣里的最后几发子弹,然后边退边拆下弹匣,谁知就在此时,一颗冒着烟的手榴弹从天而降,落到了他的脚下。
“手榴弹!!!”
然而手榴弹还没爆炸,他的身后传来了更加猛烈的轰鸣声,在他被手榴弹炸飞失去意识之前,他看到了弹药库方向,滚滚的浓烟直冲云霄。
…………
“简而言之,沉湎于闪击战胜利的敌人和苟安于波尔多耻辱的叛徒们忽略了三个真理。第一个真理是,军事上的失败不是人民的失败,即使现在只有少数人在同德军交战,这个民族也拒绝接受战败的命运。在这一方面,敌人自己应该最清楚,在耶拿和奥尔施泰特,德军在我们面前崩溃了,然而仅仅九年后,普鲁士人就参加了在巴黎的胜利游行。”
“第二个真理也是1940年6月后的敌人和叛徒所不知道的,那就是法兰西绝非他们想象中的腐朽国家。无可辩驳的是,法国确实陷入了政权危机,庸碌无为、应付公事和暴虐害民之风在它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中盛行。但在这短暂的泡沫下,仍然生活着一个伟大的民族。压迫不能击垮他,相反,只能振奋他。”
“第三个真理是……”
…………
在战机停下的那一刻,罗贝尔迫不及待地摘下飞行帽从飞机里跳了出来,同时向伊利奇军士大声发问:“怎么样了?!”
“你快来,我们调到了法国台!”伊利奇和卢申科在跑道边扛着收音机用力向罗贝尔招手。
火急火燎的罗贝尔拔腿就跑,在潮湿的跑道上留下了一串靴子印,将所谓指挥员的稳重完全抛诸脑后。在气喘吁吁地跑到收音机旁边后,他立刻认出了戴高乐将军那慷慨激昂的声音,不幸的是,这次演说似乎已经临近末尾了。
“……敌人和叛徒们一定已经认识到,他们在1940年的那些算计:关于法兰西及其帝国完全沦为奴仆,英帝国的崩溃、俄罗斯的中立、美国的孤立……只是荒谬与错误。在这场人民的战争打响后,人民已经逐渐纠正了这些错误。现在不是出于什么特权或王位的利益,总理大臣之间就能达成条约来解决纷争的时代了。敌人和叛徒妄图通过否认自己的罪行来逃避一时的惩罚,但他们终将付出代价。”
只听了个结尾的罗贝尔意犹未尽:“前面说了什么?柯尼希将军的军队撤出来了吗?”
“撤出来了,前面新闻说撤出了两千六百多人,德国佬肯定气坏了!”
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的罗贝尔肆无忌惮地放声大笑,机场里的所有红空军官兵都面带微笑看着他“发癫”,同为军人,大伙可太能理解他的心情了。
见罗贝尔发癫发得差不多了,卢申科又给他加了把火:“你在天上的时候,比约特上尉给你来了个电话,是好事。《真理报》编辑向法国大使馆索要了有关比尔哈凯姆战役的资料,过两天有关事迹就要见报了——编辑们把比尔哈凯姆称为‘自由法国的凡尔登’。”
“没错,说得太对了!应该为新的‘凡尔登’干杯!”
“也该也为你干杯,罗贝尔同志。”卢申科笑着回答道,“恭喜你的战绩达到9架,再来一架,团里就为你申请苏联英雄勋章!”
…………
“勋章吗……”
“您说什么?”“军士长醒了!感谢上帝!”
普洛特眼前的鲜花、旗帜和凯旋门先是被黑暗吞噬,然后黑暗又变成了法军士兵们黝黑的脸,他费尽地张开嘴巴。
“安静点,军士长有话要说!”
“这是……哪里?”
“德国佬的战俘营,军士。”一个他不认识的士兵回答道。
“我们还有……”
“加上前些天的战斗,一共有一百来人被俘,咱们营被俘的有三十多人。”
“营长……”
“艾维尔斯少校……殉国了。德国佬冲进弹药库的时候,他亲自引爆了安置在最后两百发75毫米榴弹上的炸药……”
“我们会……怎样。”
“隆美尔下令给予我们符合身份的战俘待遇,即使是敌人也没有不佩服我们的。更何况戴高乐将军特别声明,咱们手上有足够多的德国战俘,因此每有一个法国战俘被害,我们就处决两个德国佬作为报复!”
…………
薇尔莉特是在6月12日才知道比尔哈凯姆的事情的,没有人知道消息的源头,但自由法国的捷报就像柳絮一般,突然间就遍布了巴黎的大街小巷,庆祝“我军在利比亚的胜利”已经成为了半公开的活动。
就连德国人也仿佛变得谦逊了起来,薇尔莉特在办公楼已经听到了很多诸如“高卢人不愧是日耳曼人之外第二优秀的种族”之类的话,甚至还有德国打字员故意询问薇尔莉特对此种言论的看法。
“不管如何,咱们日耳曼人都是最优秀的。”薇尔莉特当然不可能落入这样浅薄的陷阱,“法国人再能打,咱们的非洲军团不也快拿下亚历山大和开罗了吗?(德语)”
晚上回到宿舍之后,薇尔莉特就再不掩饰自己的激动之情了,她想和加纳利或马蒂尔德彻夜畅谈,但不巧的是,两人今天都不在宿舍。快要憋坏的薇尔莉特终于忍不住拿起铅笔和笔记簿,想写下些什么发泄发泄情感,然后再烧掉。
在文不加点完成两节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竟写出了一首小诗!
1942年6月11日拂晓,一辆汽车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盟军战线南段守军的视野中,接着是第二辆和第三辆……执勤的南非士兵立刻向上级报告,不到十分钟时间,一名法国上校和下属便在南非少校的带领下风风火火地冲进了一线战壕。他们能反应如此迅速,显然对车队的到来早有准备。
那个为首的法国上校正是勒克莱尔,他略显苗条,谈吐文雅温和,令和他交谈的南非军官颇生好感。在旁人看来,那个南非少校与勒克莱尔寸步不离,简直像是黏在了他身后一般。
但在场的军人没人会怀疑他的取向是否正常,因为驱使南非军官作出如此失态举动的显然并非是勒克莱尔的魅力,而是勒克莱尔的下属。
南非军官像是躲避撒旦一样,躲避着勒克莱尔带来的乍得士兵。
勒克莱尔不可能对这样尴尬的情况毫无察觉,但他还能怎么办?偏袒盟友把部下赶走,还是袒护部下让盟友滚蛋?哪种选择都不合适,所以他只能装作无事发生。不过这种尴尬维持了没多久,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就都被那长到无边无际的车队吸引了。
“看车队长度,至少有二百辆,上校。”
勒克莱尔总算放下心来:“看来撤离非常成功!快去准备接待,向比尔哈凯姆的英雄们致敬!”
他的副官立刻答应下来,然后非常圆滑地召集走了战壕里所有的深肤色士兵。在那些有色士兵离开之后,南非军官肉眼可见地放松了下来,开始向勒克莱尔称赞法军的卓越表现。
勒克莱尔一边应付着盟友,一边也收起望远镜走出战壕,去停车场迎接第一旅那些九死一生的官兵们。一辆一辆的汽车从他的身边驶过,扬起漫天的沙尘,车厢里那些或深或浅的面孔因此若隐若现。当汽车大多停稳之后,尚未受伤的法国士兵在军官的命令下迅速下车集合。
勒克莱尔看到,这些已经鏖战两周的士兵虽然疲劳,但士气高涨。他们列队的动作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几分钟的功夫,几个整齐的队伍便出现在了勒克莱尔等人和南非官兵的面前。勒克莱尔大致数了数人数,发现还能列队的官兵竟能达到两千人之多——远远超出了戴高乐将军和他的预期。
“立刻向戴高乐将军发报,第一旅大部安然撤出。”勒克莱尔在人群中找到了柯尼希后,又补充道,“柯尼希将军无恙。”
“是,上校!”
得到命令的电报员迅速向千里之外的伦敦发出了早已拟好的电报,半个小时后,自由法国驻地卡登花园便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欢快的气氛从卡登花园向四方扩散,得知独立第一旅从比尔哈凯姆成功撤出的伦敦市民也加入了庆祝,开始疯狂地摁喇叭、吹口哨,直到戴高乐将军标志性的沉稳嗓音出现在广播中:
“同胞们、战友们、盟友们,我是戴高乐。
得知战士们在比尔哈凯姆的英勇作为后,全国人民无不激动得颤栗!
勇敢而忠诚的法兰西子弟,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法兰西最美丽和光荣的篇章之一!曾经被打垮、被背叛、被扼住咽喉的国家,如今在胜利的意志中再次团结!”
“战场上牺牲的烈士,监狱中罹难的斗士,抵抗运动中捐躯的战士,在利比亚阵亡的士兵、随絮库夫号沉没的水兵、在巴黎被枪杀的工人——他们至高的灵魂也团结了起来!”
…………
为了掩护第一旅主力撤离比尔哈凯姆,德内尔甚至冒险带着乍得团突进到距离德军营地仅五公里的位置上,用75毫米炮直接炮击集结中的德军,以求为独立第一旅拉到足够多的仇恨。
就德国人的反应来看,他挑衅不可谓不成功。压抑不住愤怒的德国人派出了一个装甲团来对付乍得团,但还没来得及对乍得团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打击,又突然“醒悟”过来,让这个装甲团继续去对付比尔哈凯姆了。
一来一回路上花的功夫,再加上脱离战线、重整队伍费的时间,德内尔成功用几发炮弹,让一个装甲团3个小时没有出现在进攻比尔哈凯姆的战线上。而有些气急败坏的德国佬也很配合地让德内尔的作战效用最大化,这个装甲团本来可以重创乍得团,或者加速突破比尔哈凯姆的防线,但是这一折腾,两个目标全都落了空。
德内尔的指挥确实又胆大又漂亮,但实力所限(在第一旅撤退之后,是一个轻装团团对德意联军三个师),实在对挽救第一旅留下断后的官兵无能为力了。
“向比尔哈凯姆的断后部队发报,提醒他们投降吧,我们实在没有能力挽救他们。”德内尔对乍得团的团副说道。
而团副却回答:“如果他们愿意投降,那早就投降了。”
德内尔闻言一时默然,只能黯然下令部队撤退。
…………
“敌人认为,他们已经击败了法国。因为他们能在我军备战状况极其荒谬、指挥方式无比落后的情况下迅速击溃我军。但敌人意识到了他们的错误,目前散落在柯尼希阵地外的德国和意大利的尸体预示着这样一种前景:法兰西将让敌人为他们的暴行付出足够的鲜血和眼泪。”
战至最后一弹!这是独立第一旅断后部队指挥官艾维尔斯少校下达的命令,尚能喘息的一百五十余名士兵忠实地执行了它。在蝗虫一样的德国和意大利士兵涌入比尔哈凯姆中央阵地之后,这些士兵仍在疯狂向敌人射击。
在柯尼希的指挥部外,普洛特缩编成加强班的排还在战斗,两名其他排的士兵从几乎空空如也的弹药库中运来了最后四箱已经装好引信的手榴弹,还没来得及下发德国人就冲进了阵地。于是两个士兵立刻掀开手榴弹盖子,叫上身旁的普洛特少尉一道,给德国佬“下手榴弹雨”。与三人几乎脸贴脸的德国佬立刻就被炸了回去。
“走走走,退守通讯站!”意识到这里即将失守的普洛特忍着身上的酸痛,用缴获的mp40冲锋枪打了几个短点射,将几个又要探头的德国佬摁回了掩体中。他的战友闻言立刻扔出了手上的手榴弹,然后将箱子里剩下的弹药揣到怀里撤退——真真正正贯彻了不让德国佬缴获任何任何弹药的准则。
普洛特为他们感到自豪,将几个完好的手榴弹留给德国佬不可能被上级批评,也对战局没什么大的用处,但这些几个月前还吊儿郎当的士兵现在就是极其主动、不打一点折扣地去完成艾维尔斯少校的命令,即使他们已经不可能再获得任何嘉奖和表彰,即使下个小时,他们就会变成战俘或者尸体。
普洛特打空了弹匣里的最后几发子弹,然后边退边拆下弹匣,谁知就在此时,一颗冒着烟的手榴弹从天而降,落到了他的脚下。
“手榴弹!!!”
然而手榴弹还没爆炸,他的身后传来了更加猛烈的轰鸣声,在他被手榴弹炸飞失去意识之前,他看到了弹药库方向,滚滚的浓烟直冲云霄。
…………
“简而言之,沉湎于闪击战胜利的敌人和苟安于波尔多耻辱的叛徒们忽略了三个真理。第一个真理是,军事上的失败不是人民的失败,即使现在只有少数人在同德军交战,这个民族也拒绝接受战败的命运。在这一方面,敌人自己应该最清楚,在耶拿和奥尔施泰特,德军在我们面前崩溃了,然而仅仅九年后,普鲁士人就参加了在巴黎的胜利游行。”
“第二个真理也是1940年6月后的敌人和叛徒所不知道的,那就是法兰西绝非他们想象中的腐朽国家。无可辩驳的是,法国确实陷入了政权危机,庸碌无为、应付公事和暴虐害民之风在它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中盛行。但在这短暂的泡沫下,仍然生活着一个伟大的民族。压迫不能击垮他,相反,只能振奋他。”
“第三个真理是……”
…………
在战机停下的那一刻,罗贝尔迫不及待地摘下飞行帽从飞机里跳了出来,同时向伊利奇军士大声发问:“怎么样了?!”
“你快来,我们调到了法国台!”伊利奇和卢申科在跑道边扛着收音机用力向罗贝尔招手。
火急火燎的罗贝尔拔腿就跑,在潮湿的跑道上留下了一串靴子印,将所谓指挥员的稳重完全抛诸脑后。在气喘吁吁地跑到收音机旁边后,他立刻认出了戴高乐将军那慷慨激昂的声音,不幸的是,这次演说似乎已经临近末尾了。
“……敌人和叛徒们一定已经认识到,他们在1940年的那些算计:关于法兰西及其帝国完全沦为奴仆,英帝国的崩溃、俄罗斯的中立、美国的孤立……只是荒谬与错误。在这场人民的战争打响后,人民已经逐渐纠正了这些错误。现在不是出于什么特权或王位的利益,总理大臣之间就能达成条约来解决纷争的时代了。敌人和叛徒妄图通过否认自己的罪行来逃避一时的惩罚,但他们终将付出代价。”
只听了个结尾的罗贝尔意犹未尽:“前面说了什么?柯尼希将军的军队撤出来了吗?”
“撤出来了,前面新闻说撤出了两千六百多人,德国佬肯定气坏了!”
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的罗贝尔肆无忌惮地放声大笑,机场里的所有红空军官兵都面带微笑看着他“发癫”,同为军人,大伙可太能理解他的心情了。
见罗贝尔发癫发得差不多了,卢申科又给他加了把火:“你在天上的时候,比约特上尉给你来了个电话,是好事。《真理报》编辑向法国大使馆索要了有关比尔哈凯姆战役的资料,过两天有关事迹就要见报了——编辑们把比尔哈凯姆称为‘自由法国的凡尔登’。”
“没错,说得太对了!应该为新的‘凡尔登’干杯!”
“也该也为你干杯,罗贝尔同志。”卢申科笑着回答道,“恭喜你的战绩达到9架,再来一架,团里就为你申请苏联英雄勋章!”
…………
“勋章吗……”
“您说什么?”“军士长醒了!感谢上帝!”
普洛特眼前的鲜花、旗帜和凯旋门先是被黑暗吞噬,然后黑暗又变成了法军士兵们黝黑的脸,他费尽地张开嘴巴。
“安静点,军士长有话要说!”
“这是……哪里?”
“德国佬的战俘营,军士。”一个他不认识的士兵回答道。
“我们还有……”
“加上前些天的战斗,一共有一百来人被俘,咱们营被俘的有三十多人。”
“营长……”
“艾维尔斯少校……殉国了。德国佬冲进弹药库的时候,他亲自引爆了安置在最后两百发75毫米榴弹上的炸药……”
“我们会……怎样。”
“隆美尔下令给予我们符合身份的战俘待遇,即使是敌人也没有不佩服我们的。更何况戴高乐将军特别声明,咱们手上有足够多的德国战俘,因此每有一个法国战俘被害,我们就处决两个德国佬作为报复!”
…………
薇尔莉特是在6月12日才知道比尔哈凯姆的事情的,没有人知道消息的源头,但自由法国的捷报就像柳絮一般,突然间就遍布了巴黎的大街小巷,庆祝“我军在利比亚的胜利”已经成为了半公开的活动。
就连德国人也仿佛变得谦逊了起来,薇尔莉特在办公楼已经听到了很多诸如“高卢人不愧是日耳曼人之外第二优秀的种族”之类的话,甚至还有德国打字员故意询问薇尔莉特对此种言论的看法。
“不管如何,咱们日耳曼人都是最优秀的。”薇尔莉特当然不可能落入这样浅薄的陷阱,“法国人再能打,咱们的非洲军团不也快拿下亚历山大和开罗了吗?(德语)”
晚上回到宿舍之后,薇尔莉特就再不掩饰自己的激动之情了,她想和加纳利或马蒂尔德彻夜畅谈,但不巧的是,两人今天都不在宿舍。快要憋坏的薇尔莉特终于忍不住拿起铅笔和笔记簿,想写下些什么发泄发泄情感,然后再烧掉。
在文不加点完成两节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竟写出了一首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