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读者大大们请注意:

    下面两章主要介绍明朝言官误国,因为是收费章节,建议不喜欢看这种内容的读者大大跳过这两章!

    朱慈烺此次将建奴劫掠的钱粮物资全部收入囊中,不给皇帝老子和国库一些也说不过去。

    甩下一句话离去,直到朱慈烺小背影消失,崇祯皇帝才反应过来:

    “一百万两银子?吾儿又搞到银子了,这孩子真牛!”

    对缺银子的崇祯来说,能搞到银子的都是牛人,反正他是无能为力,不然国库和内帑岂能空空如也!

    又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夜晚,崇祯放下手中奏书起身前往坤宁宫。

    他现在已经形成一个习惯,只要朱慈烺做出让他开心的事,崇祯必然去感谢周皇后!

    以前经常大半年都会独守空房的周皇后,在太子监国之后,时常能得到意外惊喜。

    那就是崇祯皇帝会突然临幸……

    很久没有还好睡一觉了,朱慈烺回到钟粹宫在两个漂亮的小宫女侍候下美美睡一觉。

    当他睁开眼睛时,已经日上三竿。

    看到小爷睁开眼睛,早就等在朱慈烺床前等着服侍他的春香秋月脸上露出甜甜笑容:

    “小爷,还很早在睡会!”

    朱慈烺摇摇头:

    “给小爷洗漱更衣准备早膳,小爷还有事情不能睡懒觉!”

    “好的。”

    春月急忙服侍朱慈烺更易洗漱,秋月则去给朱慈烺准备早餐。

    他给将士们放假三天,朱慈烺自己并不打算休息。

    他今天要去朝堂看看,给崇祯的银子今天岳洋会送去。

    用过早膳,朱慈烺换上一身龙袍前往皇极殿。

    对朱慈烺来说是早朝,而崇祯皇帝和文武百官已经在他之前三个时辰上朝了。

    “陛下,臣不反对建忠魂祠,但普通士兵绝对不能进入忠魂祠!

    臣认为只有为国家做出极大贡献的官员才能进入忠魂祠。

    比如为国死谏的御史唐世济和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等……”

    “陛下圣明,臣等附议……”

    朱慈烺刚从后门进入皇极殿,马上听到有大臣在谈论忠魂祠的事。

    朱慈烺立即停下脚步,他想看看发生什么事。

    却看到有文官在反对把战死的普通士兵灵牌进入忠魂祠。

    而他们认为被朱慈烺打死的光时亨和唐世济二人应该进入忠魂祠。

    原因乃是这两位文官御史不畏强权勇敢死谏,算是为国尽忠,他们才是大明忠魂。

    而皇帝老子则脸色铁青的坐在龙椅上,一句话不说!

    朱慈烺可以看出皇帝老子在强忍内心的愤怒,有可能会随时爆发,也有可能一直忍下去。

    朱慈烺此时已经猜到事情大概,肯应该是皇帝老子今天在朝堂上提出祭奠忠魂祠的事情。

    结果文惹毛了那些文官,御史和八科给事中纷纷跳出来反对。

    看着那些文官御史丑恶嘴脸,朱慈烺心中杀机再现。

    他监国以来杀的言官不算少,本来已经稍微安静几天。

    可是在他率兵征战这段时间,言官又开始在崇祯面前表现起来,看来言官不除大明永无宁日。

    历史往往会出现很多矛盾冲突,且“矛”与“盾”又特别令人难以理解地并存的情形。

    司法监督的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其实这条原则同样可以推演到舆论监督的领域,即“以事实为依据,以道德为准绳”。

    可见不论何种监督,都必须将真实性放在第一位。

    重事实、重证据,司法者以“莫须有”“腹诽”治人之罪,舆论以造谣中伤攻讦他人,势必鸡飞狗跳、乌烟瘴气。

    然而,在北宋乃至整个封建时代里被认为最为仁德的皇帝宋仁宗,却开启了“风闻奏事”的先河。

    所谓的“风闻奏事”,就是允许言官可以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证据的情形下,捕风捉影甚至无事生非、虚构情节展开各种奏报和弹劾。

    即便最终查证并无此事,皇帝也不会追究弹劾者造谣诬陷的罪责。

    甚至还会勉励被弹劾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今天的法治社会,“风闻奏事”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

    但在封建帝王看来,想方设法让执政大臣与言官之间斗得一塌糊涂、不可开交。

    让朝臣四分五裂而不是抱团对付皇帝,似乎更有利于皇帝权威的维护。

    朱元璋抄袭宋仁宗“风闻奏事”的创举,强化权力监督的考虑多半是次要的。

    运用帝王术统御下臣估计才是其原始意义。

    皇帝与诤臣的典范当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

    但问题在于,谏言者与被谏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配对关系:

    一个仗义执言、有错必究,一个虚怀若谷、纳善如流。

    尽管中间也发生过几次魏征犯颜直谏、李世民盛怒欲杀的小波折,但最终还是春风化雨、“和平”解决了。

    有惊无险,总基调是和谐稳固,所以是谏臣与君主关系的典范。

    但正因为总基调是和谐的,所以不会惊心动魄,不会有跌宕丛生、悬念重重的戏剧性效果。

    而明朝的言官,几乎是在一个被刻意设置的环境中存在的。

    又或者是被一个特别擅长制造“泪点”“痛点”“看点”的编剧编排过一般,动辄就充斥着血腥、杀戮等悲壮情愫。

    类似唐太宗与魏征的和谐只能树立典范,但产生不了戏剧化效果。

    明朝言官所面临的情形经常是一个不爱听、不愿听,一个偏爱讲且必须讲;一个固执不化,一个偏偏更为顽固难缠。

    猛兽相逢,势必生死搏斗。

    中国历史上冒死进言、持续觐见、集体跪谏、抬棺死谏等有关言官的且偏重与悲情色彩的案例。

    我们几乎都可以在不足300年的明朝历史上找到。

    言官们的重点工作对象是手握大权的朝廷重臣。

    明朝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首辅(胡惟庸之后宰相制被废,代之以内阁首辅)都是在言官的声讨声中黯然退场的。

    例如严嵩父子专权,言官们20年如一日,冒着被排挤、打压、罢免、暗杀的危险。

    前赴后继,持续进谏,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万历首辅张居正执政期间,言官以“夺情起复”等为事由,集体跪谏,哪怕被廷杖打伤、打残也毫无惧色。

    明朝的那些名臣、权臣例如高拱、徐阶等,几乎没有人不被言官“骂”过。

    动辄一手遮天、为所欲为的宦官势力,也因为言官的存在而被打压、约束。

    当然,这期间言官也是付出了沉重代价的。

    言官当然也没有忽视对皇帝的监督。

    但凡皇帝有不理朝政、沉迷酒色、懒政怠政、奢靡无度、大兴土木等有失君德、有损国力、有害国政的言行,各路言官势必纠弹不已……

    从言官没有辜负朱元璋当初的期待,言官中的很多人因为进谏而获得的“诤臣”“忠臣”的称号也是当之无愧的。

    但任何事物都不能演化为极致,物极则必反。

    言官所掌握的舆论监督权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权力。

    被过度保护而失去了制约的权力,最终也会成为脱缰野马、下山猛兽。

    朱元璋当初的制度设计,起初的确是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也因为言官制度设计中的反向制约的缺失,使得制度缺陷最后逐渐演化成明朝重大的政治灾难。

    甚至成为明朝逐渐衰弱乃至最终败亡的祸根。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穿越大乾当王爷 征服世界:从击杀穿越者开始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穿越朱祁钰,带领大明走向日不落 飞行员牺牲后的灵魂之旅 三国:再现汉之辉煌 大乾最狂驸马爷 我也是皇叔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无耻女县令震惊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