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考试……
杨大知县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考试自然不可能让学生们用笔墨纸砚去考,只能让先生们用粉笔把题目先抄写到黑板上,然后这些学生再用粉笔将答案写到自己携带的小黑板上。”
说完之后,杨大知县便走到屋子的一个角落,伸手抽出了一块涂了黑漆的小木板,随后又找了一根粉笔回来,用粉笔在小木板上随手写了“明德笃学”四个字,然后又把小黑板递给了朱标。
朱标从杨大知县手中接过小黑板,又接过粉笔,随后也学着杨大知县的样子用粉笔写下了“厚德载物”四个字。
写完之后,朱标便放下了小黑板和粉笔,望着杨大知县问道:“学生们上课都是带着这种小黑板么?”
杨大知县点了点头,笑道:“殿下说的没错,学生们都要带着这种小黑板上课,每天学到的新字都要先用小黑板记下来,等放学了再寻一块沙地,把树枝当做毛笔用。”
瞧着朱标数次欲言又止的样子,杨大知县又笑着说道:“因为以宁阳县的财力,无法敞开了供应这些孩子们使用笔墨纸砚,因此只能从简。”
“每一次练字,先生们都得盯着这些孩子们好好研墨、好好书写,每张纸也是写完一面再写另一面,丝毫不敢浪费。”
“微臣最近也在想,是不是可以弄出更加简单的笔墨?如果能的话,又能不能顺利的推广开?”
“以前的那些读书人、乡绅,还有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他们又是否愿意接受新的笔墨?”
朱标嗯了一声,沉吟一番后说道:“姐夫若是有什么想法,尽可以召集工匠们试一试,若是真的能造出新的笔墨,姐夫可以遣人送来京师,小弟先带头使用。”
听到朱标这般说法,杨大知县差点儿就没忍住。
瞧瞧,瞧瞧,这不就自己上担架了么!
鹅毛笔听说过没有?
铅笔听说过没有?
钢笔听说过没有?
有枣没枣先打两竿子嘛,反正宁阳县足足有三百二十个工科牛马,慢慢试呗,万一他们真能搞出钢笔和墨水,这广告代言人不就是现成的么!
强忍着放声狂笑的冲动,杨大知县又向着朱标拱了拱手,带着朱标去看了文庙里的池塘。
此时已近十月,池塘里的荷花早已开败,荷叶也已枯败的差不多了,夏天时咕咕呱呱扰人烦的青蛙们也已销声匿迹。
只是刚刚走到池塘边,杨大知县就莫名其妙的想到了跛五讲的那个段子。
朱重八一个安徽凤阳的跑来宁阳县要饭,然后还把池塘西边的青蛙赶到了东边,最后留在西边的青蛙们只会鼓肚不会叫。
还有什么牛头山,卧牛山,牤牛山,各种乱七八糟的小山头也总能跟他朱皇帝偷牛扯上点儿关系。
也不知道朱重八那个老登要是听说了,会不会被这些乱七八糟的传言给气疯。
正当杨大知县琢磨着是不是再多编几个关于朱皇帝的段子时,跟在杨大知县身边的朱标却轻轻咦了一声,说道:“姐夫,刚刚小弟没看错吧,这池塘里养的不是锦鲤,而是鲤鱼?”
杨大知县嗯了一声道:“这是苑庄那边的百姓去大汶河里打鱼时捕回来的,微臣跟他们买了一些放在池塘里养着,等再过上几天,这些鱼就该想办法捞出来了。”
“还有城外的四个人工湖,各个村社里的小池塘,里面都有放养的鲤鱼和草鱼什么的,到时候全部都捞出来,先给百姓们分一分,剩下的直接拿来晒成鱼干或者做成熏鱼。”
当了一年多的知县大老爷,杨大知县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无本的买卖最赚钱,但是弄炒面、罐头、腊肠腊肉之类的东西都需要成本,所以赚的钱并不是很多。
但是养鱼就不一样了,反正宁阳县城外有四个巨大的人工湖,各个村社里也有一个小池塘,而大汶河里又不缺鱼,只要捞回来放湖里和池塘里养着就行。
等到入冬之前再把里面的大鱼捞出来晒成鱼干或者做成熏鱼,然后让人拉去卖给徐达,这不就是个无本的买卖么?
好像这么说也不太对,毕竟运输过程也是成本,不是真正意义的无本买卖。
就在杨大知县感叹着宁阳县终究无法从事真正的无本买卖时,朱标却啧啧赞道:“小弟怎么想也没想到,姐夫居然能把事情做到这般地步。”
朱标一边沿着池塘边往前走,一边说道:“干旱的不止宁阳县一个,可是没听说哪个官老爷像姐夫你一样挖湖抗旱。没有湖,自然也不可能有人捞鱼、养鱼。”
“姐夫之前说宁阳县的富庶离不开父亲的赏赐,可是现在看来,父亲的赏赐最多也就是锦上添花,更重要的还是姐夫一心一意想着百姓。”
听到朱标这么一说,杨大知县顿时心生警惕。
经过这么多天的接触,杨大知县多少也算是了解了朱标的为人——这家伙比他爹能强点儿,但也算得上是个无利不起早的,现在这么玩命的夸奖自己,说不定他心里就在打着什么坏主意。
朱标又继续说道:“姐夫,小弟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你。”
杨大知县拱手答道:“殿下请问,微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标点了点头,问道:“除了从南方和山西向燕云十六州迁移百姓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可以让燕云一带的百姓快速归心么?”
随着朱标的话音落下,杨大知县当即就傻眼了。
不是,我踏马让你问,你还真敢问啊?
你也不看看你问的这个问题有多大!
只是杨大知县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却也忍不住皱眉思索起来。
让燕云一带的百姓快速归心?
这事儿其实不容易,因为燕云十六州沦陷于胡人之手四百年,燕云之地的百姓早就已经不把自个儿当汉人看待,或者说,燕云之地的百姓把自个儿当汉人,却又不把江南一带的百姓当汉人看待。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忽必烈时期着名的九拔都张弘范。
张弘范出身河朔地区的汉人世侯家族,至元十一年,元军大举攻宋,张弘范为前锋,以功改亳州万户,赐名拔都,江湖人称九拔都。
至元十五年,张弘范率军攻闽广,俘文天祥于海丰五坡岭,至元十六年在崖山大败宋军,灭亡南宋,命人摩崖题写“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
而从“镇国大将军”这五个字上也可以看出,张弘范根本就没把自己当成汉人,或者说根本就没把宋人当成自己的同胞。
九十年的张弘范尚且如此,如今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又怎么可能因为明军一到就把自己当成汉人?又怎么可能轻易归心?
说白了,朱重八之所以要开历史的倒车,在北方大搞分封制,甚至让朱标去巡视长安,意欲迁都关中,其实就是因为燕云十六州的百姓不能轻易归心。
毕竟朱皇帝的心里也清楚,历史上皆是从北打到南,真正从南打到北的就他一个,万一燕云十六州动不动出现点儿什么叛乱,也着实让人头疼。
实际上,朱皇帝的担忧也不无道理,真正让燕云十六州百姓归心,还得是朱老四上位并且迁都北平以后。
在此之前,江南的汉人其实也没把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当成自己人,两者之间的隔阂很重。
就连大名鼎鼎的南北榜案,其实都跟这方面脱不开干系。
想到这里,杨大知县也忍不住微微叹息一声。
有没有快速让燕云百姓归心的方法?
有。
但是难度太大。
考试……
杨大知县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考试自然不可能让学生们用笔墨纸砚去考,只能让先生们用粉笔把题目先抄写到黑板上,然后这些学生再用粉笔将答案写到自己携带的小黑板上。”
说完之后,杨大知县便走到屋子的一个角落,伸手抽出了一块涂了黑漆的小木板,随后又找了一根粉笔回来,用粉笔在小木板上随手写了“明德笃学”四个字,然后又把小黑板递给了朱标。
朱标从杨大知县手中接过小黑板,又接过粉笔,随后也学着杨大知县的样子用粉笔写下了“厚德载物”四个字。
写完之后,朱标便放下了小黑板和粉笔,望着杨大知县问道:“学生们上课都是带着这种小黑板么?”
杨大知县点了点头,笑道:“殿下说的没错,学生们都要带着这种小黑板上课,每天学到的新字都要先用小黑板记下来,等放学了再寻一块沙地,把树枝当做毛笔用。”
瞧着朱标数次欲言又止的样子,杨大知县又笑着说道:“因为以宁阳县的财力,无法敞开了供应这些孩子们使用笔墨纸砚,因此只能从简。”
“每一次练字,先生们都得盯着这些孩子们好好研墨、好好书写,每张纸也是写完一面再写另一面,丝毫不敢浪费。”
“微臣最近也在想,是不是可以弄出更加简单的笔墨?如果能的话,又能不能顺利的推广开?”
“以前的那些读书人、乡绅,还有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他们又是否愿意接受新的笔墨?”
朱标嗯了一声,沉吟一番后说道:“姐夫若是有什么想法,尽可以召集工匠们试一试,若是真的能造出新的笔墨,姐夫可以遣人送来京师,小弟先带头使用。”
听到朱标这般说法,杨大知县差点儿就没忍住。
瞧瞧,瞧瞧,这不就自己上担架了么!
鹅毛笔听说过没有?
铅笔听说过没有?
钢笔听说过没有?
有枣没枣先打两竿子嘛,反正宁阳县足足有三百二十个工科牛马,慢慢试呗,万一他们真能搞出钢笔和墨水,这广告代言人不就是现成的么!
强忍着放声狂笑的冲动,杨大知县又向着朱标拱了拱手,带着朱标去看了文庙里的池塘。
此时已近十月,池塘里的荷花早已开败,荷叶也已枯败的差不多了,夏天时咕咕呱呱扰人烦的青蛙们也已销声匿迹。
只是刚刚走到池塘边,杨大知县就莫名其妙的想到了跛五讲的那个段子。
朱重八一个安徽凤阳的跑来宁阳县要饭,然后还把池塘西边的青蛙赶到了东边,最后留在西边的青蛙们只会鼓肚不会叫。
还有什么牛头山,卧牛山,牤牛山,各种乱七八糟的小山头也总能跟他朱皇帝偷牛扯上点儿关系。
也不知道朱重八那个老登要是听说了,会不会被这些乱七八糟的传言给气疯。
正当杨大知县琢磨着是不是再多编几个关于朱皇帝的段子时,跟在杨大知县身边的朱标却轻轻咦了一声,说道:“姐夫,刚刚小弟没看错吧,这池塘里养的不是锦鲤,而是鲤鱼?”
杨大知县嗯了一声道:“这是苑庄那边的百姓去大汶河里打鱼时捕回来的,微臣跟他们买了一些放在池塘里养着,等再过上几天,这些鱼就该想办法捞出来了。”
“还有城外的四个人工湖,各个村社里的小池塘,里面都有放养的鲤鱼和草鱼什么的,到时候全部都捞出来,先给百姓们分一分,剩下的直接拿来晒成鱼干或者做成熏鱼。”
当了一年多的知县大老爷,杨大知县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无本的买卖最赚钱,但是弄炒面、罐头、腊肠腊肉之类的东西都需要成本,所以赚的钱并不是很多。
但是养鱼就不一样了,反正宁阳县城外有四个巨大的人工湖,各个村社里也有一个小池塘,而大汶河里又不缺鱼,只要捞回来放湖里和池塘里养着就行。
等到入冬之前再把里面的大鱼捞出来晒成鱼干或者做成熏鱼,然后让人拉去卖给徐达,这不就是个无本的买卖么?
好像这么说也不太对,毕竟运输过程也是成本,不是真正意义的无本买卖。
就在杨大知县感叹着宁阳县终究无法从事真正的无本买卖时,朱标却啧啧赞道:“小弟怎么想也没想到,姐夫居然能把事情做到这般地步。”
朱标一边沿着池塘边往前走,一边说道:“干旱的不止宁阳县一个,可是没听说哪个官老爷像姐夫你一样挖湖抗旱。没有湖,自然也不可能有人捞鱼、养鱼。”
“姐夫之前说宁阳县的富庶离不开父亲的赏赐,可是现在看来,父亲的赏赐最多也就是锦上添花,更重要的还是姐夫一心一意想着百姓。”
听到朱标这么一说,杨大知县顿时心生警惕。
经过这么多天的接触,杨大知县多少也算是了解了朱标的为人——这家伙比他爹能强点儿,但也算得上是个无利不起早的,现在这么玩命的夸奖自己,说不定他心里就在打着什么坏主意。
朱标又继续说道:“姐夫,小弟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你。”
杨大知县拱手答道:“殿下请问,微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标点了点头,问道:“除了从南方和山西向燕云十六州迁移百姓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可以让燕云一带的百姓快速归心么?”
随着朱标的话音落下,杨大知县当即就傻眼了。
不是,我踏马让你问,你还真敢问啊?
你也不看看你问的这个问题有多大!
只是杨大知县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却也忍不住皱眉思索起来。
让燕云一带的百姓快速归心?
这事儿其实不容易,因为燕云十六州沦陷于胡人之手四百年,燕云之地的百姓早就已经不把自个儿当汉人看待,或者说,燕云之地的百姓把自个儿当汉人,却又不把江南一带的百姓当汉人看待。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忽必烈时期着名的九拔都张弘范。
张弘范出身河朔地区的汉人世侯家族,至元十一年,元军大举攻宋,张弘范为前锋,以功改亳州万户,赐名拔都,江湖人称九拔都。
至元十五年,张弘范率军攻闽广,俘文天祥于海丰五坡岭,至元十六年在崖山大败宋军,灭亡南宋,命人摩崖题写“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
而从“镇国大将军”这五个字上也可以看出,张弘范根本就没把自己当成汉人,或者说根本就没把宋人当成自己的同胞。
九十年的张弘范尚且如此,如今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又怎么可能因为明军一到就把自己当成汉人?又怎么可能轻易归心?
说白了,朱重八之所以要开历史的倒车,在北方大搞分封制,甚至让朱标去巡视长安,意欲迁都关中,其实就是因为燕云十六州的百姓不能轻易归心。
毕竟朱皇帝的心里也清楚,历史上皆是从北打到南,真正从南打到北的就他一个,万一燕云十六州动不动出现点儿什么叛乱,也着实让人头疼。
实际上,朱皇帝的担忧也不无道理,真正让燕云十六州百姓归心,还得是朱老四上位并且迁都北平以后。
在此之前,江南的汉人其实也没把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当成自己人,两者之间的隔阂很重。
就连大名鼎鼎的南北榜案,其实都跟这方面脱不开干系。
想到这里,杨大知县也忍不住微微叹息一声。
有没有快速让燕云百姓归心的方法?
有。
但是难度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