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新军想法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希望朱常洛能给力一点吧!其实历史上,朱常洛如果没有早死的话,或许大明的历史真能改变,毕竟他上位以后可是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朱常洛即位后便下令罢免全国范围内的矿监、税使,停止任何形式的采榷活动。
矿税一直是明朝中后期民众的沉重负担,朱常洛的这一举措使得小民百姓欢呼雀跃,朝廷内外也都为之感动。
在军队方面,他发内帑百万犒劳边防将士。还从大内银库调拨二百万两银子,发给当时的辽东经略熊廷弼和九边巡抚按官,让他们犒赏将士,并特批五千两白银用于运送军饷,且强调银子解到后立刻下发,不得擅自入库挪为它用。
一时之间,便激励起了辽东的士气,将士们敢打敢拼,毕竟赢钱在手,天下我有。
同时,他还启用了大量的官员使得大明的官僚体系正常运作起来。
自从万历十四年(1586 年)后,明神宗朱翊钧开始长期怠政后,官员任免处于半停顿状态。
朱常洛登基后,先命令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侍郎二人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随后将何宗彦等四人均升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
他还启用卸官归田的旧辅臣叶向高,并且同意将因为“上疏”立储获罪的三十三人和为矿税等获罪的十一人一概录用,召回了在万历一朝因为上疏言事而罢免的官员,如袁可立、邹元标、王德完等正直敢言的大臣。
在它的运作期下,泰昌一朝政治环境得以改善,官员、军队、百姓无不感恩戴德,再加上他当时的年龄,即位之时不过三十八岁正值壮年,朝廷内外文武百官皆都臣服,如果他能多活几十年,让他来统领大明,或许真能改变。
但可惜,一些事情改变不了,至于以后让徐天爵自己去劝说朱常洛,他可不敢,仔细想一想,敢管皇帝家事的大臣基本都没有好下场,那就不是你能说的。
也就那些自以为清流的文官,敢多说两句,反正徐天爵他是不会说。
次日一早,由于此次平定鲁南叛乱的官员,基本都已经回到了朝廷,今天的朝会上,依旧是以鲁南为重点,对官员的赏罚也一并进行。
“朕闻捷报,不胜欣喜。卿等忠勇之士,以非凡之智、无畏之勇,力挫贼寇,平叛乱于鲁南。叛军祸乱百姓,扰我社稷,卿等临危受命,率精锐之师,奋勇当先。战则果敢无畏,谋则深虑远计,历经艰难险阻,终使贼氛荡涤,四境安宁。”
“山东总兵官杨肇基训练乡勇,统领大军指挥得当,命其继续担任山东总兵官一职,白银. . . . . .。
“指挥使兼清河守备徐天爵平乱有功,收复梁山、郓城,斩杀叛军贼首任命其为辽东兵备道按察使,即日起前往辽东. . . . . .。”
后面的话,徐天爵没仔细听,那些金银珠宝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家也不缺这点钱,重要的是辽东兵备道按察使,虽然这个官职和他的卫指挥使是同一品级,但权力却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辽东兵备道按察使的权力不断被削弱,但依旧很大,负责着协助巡抚和总兵管理辽东地区的军事防御、军队后勤、治安等事务。
比如在兵马粮草、火药、军器等军需物资的筹备与调配,以及军队的训练、布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管理职责。
同时,还需要维护地方的治安稳定,处理一些与军事相关的民事纠纷等,给他这个职位让他去镇守清河,倒是正合适。
这个官职既能镇压住前线的将士,又能与辽东腹地协同作战,看来朱常洛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恐怕也是他昨天说的那个位置。
有了这个辽东兵备道按察使徐天爵在辽东的确好运作,还真的应该感谢一下自己这位亲爱的太子殿下,没想到居然给自己弄了个这么大的职位,虽然品级没变,但是权力却翻了好几番,一个指挥使手下不过五六千人,能有什么作为,只不过是别人手中的剑罢了。
若是用剑的人,没有能力剑,恐怕会被崩断,但这辽东兵备道按察使就不同了,也算是持剑人了。
随着宣旨太监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只要是参加过这场平乱的,凡是立了点战功的,基本都得到了奖赏,不过那些临阵脱逃的县令官员,也都逃不了罪责,不少人被流放甚至更有的直接被杀头。
随着上面太监的话音落下,众人也是齐齐跪下叩头:“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徐天爵跟着众人一同领旨谢恩。
接下来的事情就和他没有关系了,或许是因为自己寿命将近万历皇帝朱翊钧也没有心思去拉拢群臣,所以对徐天爵这种后起之秀的关注就更少了。
倒是太子朱常洛频频投来目光,在这个时候,不知道从哪里跳出来了两个不怕死的御史开口就弹劾起了鲁王,这可吓得在场大臣无不震惊,毕竟明朝敢弹劾王爷的御史少之又少,毕竟王爷可不是容易推倒的。
再加上太祖朱元璋极为重视亲情,立下了不少祖制,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如果藩王犯的是小错,弹劾者会被视为离间老朱家内部关系,将被处斩;如果藩王犯的是大错,但弹劾者没有真凭实据,同样会被处斩;如果普通人试图揭发王府的一些琐碎事情,也会被处斩,家人还会被发配到边境。在如此严苛的祖制威慑下,御史是不敢轻易弹劾王爷的。
随着他们两个人站出来说话,在场的高官全都对视起来,想看看是哪个头铁的人,让自己下面的人出头。
但看了一圈,不管是东林党,齐党,浙党,楚党全都私下里摇头。
如此看来,应该是这两人自作主张想要青史留名,那就不是什么大事了,最多就是死两个人。
事实果然是如此,朱翊钧连听这两个七品御史说话的心情都没有,直接给了下面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一个眼神,然后便挥了挥手,示意退朝。
随着朱翊钧转身,殿内的锦衣卫也已经将两个御史拿下,不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徐天爵也是好不容易等到了下朝,
希望朱常洛能给力一点吧!其实历史上,朱常洛如果没有早死的话,或许大明的历史真能改变,毕竟他上位以后可是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朱常洛即位后便下令罢免全国范围内的矿监、税使,停止任何形式的采榷活动。
矿税一直是明朝中后期民众的沉重负担,朱常洛的这一举措使得小民百姓欢呼雀跃,朝廷内外也都为之感动。
在军队方面,他发内帑百万犒劳边防将士。还从大内银库调拨二百万两银子,发给当时的辽东经略熊廷弼和九边巡抚按官,让他们犒赏将士,并特批五千两白银用于运送军饷,且强调银子解到后立刻下发,不得擅自入库挪为它用。
一时之间,便激励起了辽东的士气,将士们敢打敢拼,毕竟赢钱在手,天下我有。
同时,他还启用了大量的官员使得大明的官僚体系正常运作起来。
自从万历十四年(1586 年)后,明神宗朱翊钧开始长期怠政后,官员任免处于半停顿状态。
朱常洛登基后,先命令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侍郎二人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随后将何宗彦等四人均升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
他还启用卸官归田的旧辅臣叶向高,并且同意将因为“上疏”立储获罪的三十三人和为矿税等获罪的十一人一概录用,召回了在万历一朝因为上疏言事而罢免的官员,如袁可立、邹元标、王德完等正直敢言的大臣。
在它的运作期下,泰昌一朝政治环境得以改善,官员、军队、百姓无不感恩戴德,再加上他当时的年龄,即位之时不过三十八岁正值壮年,朝廷内外文武百官皆都臣服,如果他能多活几十年,让他来统领大明,或许真能改变。
但可惜,一些事情改变不了,至于以后让徐天爵自己去劝说朱常洛,他可不敢,仔细想一想,敢管皇帝家事的大臣基本都没有好下场,那就不是你能说的。
也就那些自以为清流的文官,敢多说两句,反正徐天爵他是不会说。
次日一早,由于此次平定鲁南叛乱的官员,基本都已经回到了朝廷,今天的朝会上,依旧是以鲁南为重点,对官员的赏罚也一并进行。
“朕闻捷报,不胜欣喜。卿等忠勇之士,以非凡之智、无畏之勇,力挫贼寇,平叛乱于鲁南。叛军祸乱百姓,扰我社稷,卿等临危受命,率精锐之师,奋勇当先。战则果敢无畏,谋则深虑远计,历经艰难险阻,终使贼氛荡涤,四境安宁。”
“山东总兵官杨肇基训练乡勇,统领大军指挥得当,命其继续担任山东总兵官一职,白银. . . . . .。
“指挥使兼清河守备徐天爵平乱有功,收复梁山、郓城,斩杀叛军贼首任命其为辽东兵备道按察使,即日起前往辽东. . . . . .。”
后面的话,徐天爵没仔细听,那些金银珠宝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家也不缺这点钱,重要的是辽东兵备道按察使,虽然这个官职和他的卫指挥使是同一品级,但权力却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辽东兵备道按察使的权力不断被削弱,但依旧很大,负责着协助巡抚和总兵管理辽东地区的军事防御、军队后勤、治安等事务。
比如在兵马粮草、火药、军器等军需物资的筹备与调配,以及军队的训练、布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管理职责。
同时,还需要维护地方的治安稳定,处理一些与军事相关的民事纠纷等,给他这个职位让他去镇守清河,倒是正合适。
这个官职既能镇压住前线的将士,又能与辽东腹地协同作战,看来朱常洛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恐怕也是他昨天说的那个位置。
有了这个辽东兵备道按察使徐天爵在辽东的确好运作,还真的应该感谢一下自己这位亲爱的太子殿下,没想到居然给自己弄了个这么大的职位,虽然品级没变,但是权力却翻了好几番,一个指挥使手下不过五六千人,能有什么作为,只不过是别人手中的剑罢了。
若是用剑的人,没有能力剑,恐怕会被崩断,但这辽东兵备道按察使就不同了,也算是持剑人了。
随着宣旨太监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只要是参加过这场平乱的,凡是立了点战功的,基本都得到了奖赏,不过那些临阵脱逃的县令官员,也都逃不了罪责,不少人被流放甚至更有的直接被杀头。
随着上面太监的话音落下,众人也是齐齐跪下叩头:“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徐天爵跟着众人一同领旨谢恩。
接下来的事情就和他没有关系了,或许是因为自己寿命将近万历皇帝朱翊钧也没有心思去拉拢群臣,所以对徐天爵这种后起之秀的关注就更少了。
倒是太子朱常洛频频投来目光,在这个时候,不知道从哪里跳出来了两个不怕死的御史开口就弹劾起了鲁王,这可吓得在场大臣无不震惊,毕竟明朝敢弹劾王爷的御史少之又少,毕竟王爷可不是容易推倒的。
再加上太祖朱元璋极为重视亲情,立下了不少祖制,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如果藩王犯的是小错,弹劾者会被视为离间老朱家内部关系,将被处斩;如果藩王犯的是大错,但弹劾者没有真凭实据,同样会被处斩;如果普通人试图揭发王府的一些琐碎事情,也会被处斩,家人还会被发配到边境。在如此严苛的祖制威慑下,御史是不敢轻易弹劾王爷的。
随着他们两个人站出来说话,在场的高官全都对视起来,想看看是哪个头铁的人,让自己下面的人出头。
但看了一圈,不管是东林党,齐党,浙党,楚党全都私下里摇头。
如此看来,应该是这两人自作主张想要青史留名,那就不是什么大事了,最多就是死两个人。
事实果然是如此,朱翊钧连听这两个七品御史说话的心情都没有,直接给了下面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一个眼神,然后便挥了挥手,示意退朝。
随着朱翊钧转身,殿内的锦衣卫也已经将两个御史拿下,不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徐天爵也是好不容易等到了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