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送你大冬瓜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三叔!”苏樱来到粉条厂,王三郎几人正在捣蕨根。
连着几个月的不懈挖掘,附近一片的葛根差不多挖没了,再要挖得等到秋天,新的葛根长出来。
现在是春天,漫山遍野长出蕨根嫩茎,妇人们挖蕨根时,顺便摘了不少嫩茎。
现在粉条厂都是蕨根粉,偶尔有点儿蒟蒻粉。
采摘回来的蕨根嫩茎洗净焯水,可凉拌、炒食,亦可晾晒干做菜干,烧肉、炖汤、红烧皆可。
“何事?”王三郎停下手中活儿,“阿樱,咱们这粉条厂怕是做不长久。”
“谁说的?”苏樱问。
“再是十万大山,咱们能采挖的只有村子周边,深山是不敢去的。
一年就一季,咱们不可能无休止采挖,总要给它生长时间,就是种植,也要花两三年。”
王三郎看着越来越少的产量发愁。
“能做粉条的东西多了,还有其他作物,待蕨根挖完,正好切换,制新粉条。”苏樱回道。
“还、还有别的作物能做粉条?”王三郎愁眉舒展,忙问道,“啥?”
“绿豆!”苏樱笑道。
“真的?太好了!”王三郎欢喜道。
“村里边边角角种了不少绿豆、黄豆,有几家按你说的轮种养地,不老少,这下又能忙一阵。”
苏樱笑笑,这点儿哪够,还要麻烦杂货铺大量进黄豆、绿豆,黄豆榨油,绿豆制粉丝。
这两种豆类,全身是宝,充分利用,一点儿不浪费,到时还有豆制品系列出品。
到秋季又是茶油接上
以后主打绿豆粉丝、黄豆油、茶油等精品。
蕨根、葛根、蒟蒻粉条当时是村里穷,只能靠这些起家。
通过普及,让更多穷人有钱挣,饥荒时有救命粮。
(在此插一句,致敬中国魔芋之父何家庆教授!是他自费研究魔芋,走遍祖国山川角落,向贫困山区的农民推广普及魔芋种植,最终患癌去世。)
“哎呀,阿樱,你这么一说,我、我突然不慌了!呵呵!”王三郎傻笑。
其他劳作的汉子、妇人喜出望外,恨不能黄豆、绿豆立马熟了。
“放心,创业初期艰难,最苦最累,咱们慢慢改进设备,尽量减轻劳动强度。”苏樱看着简陋的作坊,觉得太落后。
“不累、不累!”大家齐声道,只要每天有进项、吃饱饭,这点儿累算啥。
“阿樱,你刚才要说啥?”好半天王三郎才想起。
“你和郑四叔你们做这个算盘要多久?”苏樱拿出图纸。
“这用来作甚?”不是每个人都如杨春华见过。
“取代算筹计算,我刚才听算筹课,计算太慢,不如用算盘。
这玩意钦天监推算历法、天时的,咱们用来算账,比算筹快捷、方便。”苏樱借用杨春华的话。
“这法子巧妙!”在场的人无不称奇。
“用啥材质?”王三郎与郑四郎几个木匠琢磨着。
最不好弄的是算盘珠子,要搓圆,中间还要钻孔,一架算盘要119颗珠子。
“木质、竹质、石质、铁质皆可,看你们怎么方便制作。”苏樱无所谓,能用就行。
“要多少?”王三郎又问。
“呃,村学共有六十三个孩子,加上几位先生,嗯,做七十五架吧?”苏樱算了算道。
还要给胡夫人、父亲、三叔各送一架。
“嘶,那么多?”王三郎惊呼。
刚才还愁没有制粉原料,这一下来个木匠活,得把他们几人干冒烟。
“以后孩子们凭这一手算账本领,就能谋生,若有机会到长安考算学,也是一个长项。”苏樱笑道。
“成,我们一会儿回去琢磨琢磨!”事关孩子们的未来,手搓冒烟也得给它搓出来。
苏樱出来,站路口往村外望。
刺史大人答应的脚踏打谷机怎么还不送来?眼看麦子泛黄,再有大半月,该收割了。
“阿樱,瞅啥呢?”高氏在屋檐下摘菜。
“我在看有没有人来,麦子要熟了,打谷机还没到!”苏樱叹道。
“还早呢!不急,卢大人肯定会送来!”高氏气定神闲。
“阿婆,你为何这般笃定?”苏樱笑嘻嘻的,与高氏拉呱。
“咱岭南道不是粮食专署区吗?这事儿玩笑不得,他堂堂刺史,怎不知其中厉害?
这会儿没到,必是有啥耽搁了,反正割麦子前定能到。”高氏道。
“哇,阿婆,还是您看得透彻!”苏樱赞道。
“呵呵,不过多吃了几年盐,算不得厉害,要说厉害,还得是你!”高氏说着起身。
“走,送你一样东西,拿去做菜。”
昨晚苏家送来一碗羊肉大葱饺子,几个孙子欢喜坏了。
高氏匀了五个,给王老汉家送去。
过继了阿禾,就是王老汉的孙子,亲家一场,有好的送一份,不多,是个心意。
见到苏樱,高氏想起地窖里储藏的冬瓜,没啥送的回礼,拿冬瓜凑数。
“阿婆,你家还有地窖?”苏樱跟着高氏来到屋后背荫处。
小矮坡,一人多高的位置上有个洞口,竹编箅子盖住。
“吃不完的菜蔬、菜干、种粮放里面。”高氏解开箅子敞气。
顺着梯子往下走,几个缸子、坛子,地上堆着几个冬瓜。
“来,拿去!”高氏搬起一个约二十斤的冬瓜,“没啥回赠的,送你大冬瓜。”
“这、太大了,阿婆,吃不完!”苏樱抱着沉甸甸的冬瓜。
“无妨,吃多少砍多少,不沾油不会坏!”高氏不管。
冬瓜不切开,可放好几个月,若存放阴凉的地窖里,储存时间更久一些。
吃时,整个冬瓜吃多少切多少,剩余的只要不削皮、切面不沾油,可放几天不坏。
“谢谢阿婆!”苏樱抱着大冬瓜回家,早知道不在村口打望。
“哎哟,你这是哪里搬的?这季节可不出冬瓜!”韦氏吓一跳。
出去一趟就捡个大家伙回来。
杨春华捂嘴笑,这是她阿娘种的,老稀罕了!
收冬瓜时,还送了一个给自己,现在还在王家,不知吃了没?
“阿婆送的!老大一个,我说吃不完,阿婆不管,非让我拿走!”苏樱甩着膀子,好酸,累死了。
“你这丫头,这时节,送你冬瓜,可金贵了,你倒叽叽歪歪上了!”杜氏笑着戳了一下女儿额头。
“我知道金贵!阿婆家都没舍得吃呢!”苏樱靠在母亲身上腻歪。
这么大个冬瓜,光做菜吃,家里这条件,也就清炒、煮汤,浪费了。
得弄成好吃的,才不浪费!弄啥呢?
“王三叔!”苏樱来到粉条厂,王三郎几人正在捣蕨根。
连着几个月的不懈挖掘,附近一片的葛根差不多挖没了,再要挖得等到秋天,新的葛根长出来。
现在是春天,漫山遍野长出蕨根嫩茎,妇人们挖蕨根时,顺便摘了不少嫩茎。
现在粉条厂都是蕨根粉,偶尔有点儿蒟蒻粉。
采摘回来的蕨根嫩茎洗净焯水,可凉拌、炒食,亦可晾晒干做菜干,烧肉、炖汤、红烧皆可。
“何事?”王三郎停下手中活儿,“阿樱,咱们这粉条厂怕是做不长久。”
“谁说的?”苏樱问。
“再是十万大山,咱们能采挖的只有村子周边,深山是不敢去的。
一年就一季,咱们不可能无休止采挖,总要给它生长时间,就是种植,也要花两三年。”
王三郎看着越来越少的产量发愁。
“能做粉条的东西多了,还有其他作物,待蕨根挖完,正好切换,制新粉条。”苏樱回道。
“还、还有别的作物能做粉条?”王三郎愁眉舒展,忙问道,“啥?”
“绿豆!”苏樱笑道。
“真的?太好了!”王三郎欢喜道。
“村里边边角角种了不少绿豆、黄豆,有几家按你说的轮种养地,不老少,这下又能忙一阵。”
苏樱笑笑,这点儿哪够,还要麻烦杂货铺大量进黄豆、绿豆,黄豆榨油,绿豆制粉丝。
这两种豆类,全身是宝,充分利用,一点儿不浪费,到时还有豆制品系列出品。
到秋季又是茶油接上
以后主打绿豆粉丝、黄豆油、茶油等精品。
蕨根、葛根、蒟蒻粉条当时是村里穷,只能靠这些起家。
通过普及,让更多穷人有钱挣,饥荒时有救命粮。
(在此插一句,致敬中国魔芋之父何家庆教授!是他自费研究魔芋,走遍祖国山川角落,向贫困山区的农民推广普及魔芋种植,最终患癌去世。)
“哎呀,阿樱,你这么一说,我、我突然不慌了!呵呵!”王三郎傻笑。
其他劳作的汉子、妇人喜出望外,恨不能黄豆、绿豆立马熟了。
“放心,创业初期艰难,最苦最累,咱们慢慢改进设备,尽量减轻劳动强度。”苏樱看着简陋的作坊,觉得太落后。
“不累、不累!”大家齐声道,只要每天有进项、吃饱饭,这点儿累算啥。
“阿樱,你刚才要说啥?”好半天王三郎才想起。
“你和郑四叔你们做这个算盘要多久?”苏樱拿出图纸。
“这用来作甚?”不是每个人都如杨春华见过。
“取代算筹计算,我刚才听算筹课,计算太慢,不如用算盘。
这玩意钦天监推算历法、天时的,咱们用来算账,比算筹快捷、方便。”苏樱借用杨春华的话。
“这法子巧妙!”在场的人无不称奇。
“用啥材质?”王三郎与郑四郎几个木匠琢磨着。
最不好弄的是算盘珠子,要搓圆,中间还要钻孔,一架算盘要119颗珠子。
“木质、竹质、石质、铁质皆可,看你们怎么方便制作。”苏樱无所谓,能用就行。
“要多少?”王三郎又问。
“呃,村学共有六十三个孩子,加上几位先生,嗯,做七十五架吧?”苏樱算了算道。
还要给胡夫人、父亲、三叔各送一架。
“嘶,那么多?”王三郎惊呼。
刚才还愁没有制粉原料,这一下来个木匠活,得把他们几人干冒烟。
“以后孩子们凭这一手算账本领,就能谋生,若有机会到长安考算学,也是一个长项。”苏樱笑道。
“成,我们一会儿回去琢磨琢磨!”事关孩子们的未来,手搓冒烟也得给它搓出来。
苏樱出来,站路口往村外望。
刺史大人答应的脚踏打谷机怎么还不送来?眼看麦子泛黄,再有大半月,该收割了。
“阿樱,瞅啥呢?”高氏在屋檐下摘菜。
“我在看有没有人来,麦子要熟了,打谷机还没到!”苏樱叹道。
“还早呢!不急,卢大人肯定会送来!”高氏气定神闲。
“阿婆,你为何这般笃定?”苏樱笑嘻嘻的,与高氏拉呱。
“咱岭南道不是粮食专署区吗?这事儿玩笑不得,他堂堂刺史,怎不知其中厉害?
这会儿没到,必是有啥耽搁了,反正割麦子前定能到。”高氏道。
“哇,阿婆,还是您看得透彻!”苏樱赞道。
“呵呵,不过多吃了几年盐,算不得厉害,要说厉害,还得是你!”高氏说着起身。
“走,送你一样东西,拿去做菜。”
昨晚苏家送来一碗羊肉大葱饺子,几个孙子欢喜坏了。
高氏匀了五个,给王老汉家送去。
过继了阿禾,就是王老汉的孙子,亲家一场,有好的送一份,不多,是个心意。
见到苏樱,高氏想起地窖里储藏的冬瓜,没啥送的回礼,拿冬瓜凑数。
“阿婆,你家还有地窖?”苏樱跟着高氏来到屋后背荫处。
小矮坡,一人多高的位置上有个洞口,竹编箅子盖住。
“吃不完的菜蔬、菜干、种粮放里面。”高氏解开箅子敞气。
顺着梯子往下走,几个缸子、坛子,地上堆着几个冬瓜。
“来,拿去!”高氏搬起一个约二十斤的冬瓜,“没啥回赠的,送你大冬瓜。”
“这、太大了,阿婆,吃不完!”苏樱抱着沉甸甸的冬瓜。
“无妨,吃多少砍多少,不沾油不会坏!”高氏不管。
冬瓜不切开,可放好几个月,若存放阴凉的地窖里,储存时间更久一些。
吃时,整个冬瓜吃多少切多少,剩余的只要不削皮、切面不沾油,可放几天不坏。
“谢谢阿婆!”苏樱抱着大冬瓜回家,早知道不在村口打望。
“哎哟,你这是哪里搬的?这季节可不出冬瓜!”韦氏吓一跳。
出去一趟就捡个大家伙回来。
杨春华捂嘴笑,这是她阿娘种的,老稀罕了!
收冬瓜时,还送了一个给自己,现在还在王家,不知吃了没?
“阿婆送的!老大一个,我说吃不完,阿婆不管,非让我拿走!”苏樱甩着膀子,好酸,累死了。
“你这丫头,这时节,送你冬瓜,可金贵了,你倒叽叽歪歪上了!”杜氏笑着戳了一下女儿额头。
“我知道金贵!阿婆家都没舍得吃呢!”苏樱靠在母亲身上腻歪。
这么大个冬瓜,光做菜吃,家里这条件,也就清炒、煮汤,浪费了。
得弄成好吃的,才不浪费!弄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