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打算造纸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栾城郡主府。
眼看是赵生来这第三个年头。
目前唯一让他感到心安的事情,就是拥有了自己的武装,还有可进可退的势力范围。
李来喜和那兰家完成酒水的采买后,同时也招揽了其它部族的觊觎。
定州其实属于物资匮乏的地区,常年征战,山上的树都显得荒芜。
要不是有煤矿这些资源,这里基本上没有良性的发展。
远离京师,赵生这小日子过得让他颓废。
下面还能干点啥呢?
赵勇生这一天过来,手里拿着请柬。
“定州文坛近来凋敝,栾城也是三苏故里,有人士子提出在栾城搞一个新年元宵诗会。”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看来苏家的文人挺厉害的啊!
为什么在这搞诗会,需要通知我这个驸马?我没有文采的啊!
赵生内心呐喊,难道穿越者都要拼文采的吗?
“公子,士子们说,我们驸马府是最有钱的大户,需要在诗会上打赏点东西。”
看着久久没有答话的赵生,赵勇生提醒道。
“不过……这件事不应该直接找我们府上的管家,怎么是你将请柬递过来?”
忽然觉得不对,但又说不好,赵生瞪着赵勇生问道。
这不是郡主府他们搭不上,将请柬送到工坊,转送过来的吗?
“古人这时候都学会拉赞助了?”赵生内心抓狂,好佩服古人的智慧。
“他们是要打赏钱还是财物?”
“都可,一般是指酒水、吃食的较多,谈钱就俗气了。”
“假清高,有钱啥事办不了?”
赵生现在还真的不为钱犯愁,只是一时也不知道送什么东西过去。
“我们有果酒、军酒还有小食品和甜点,这都是这些学子爱吃的……”
“我是不是还要给她们一个奶瓶挂着?”
“奶,奶瓶是什么?”
赵勇生一脸发懵地看着赵生,两个字拆开他都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合在一起就不知道了呢?
《每日邮报》的概念忽然在脑海里闪现。
其实华夏很早就有报纸,汉代(公元前 206~公元 220)就有各郡国在京都设邸,传钞诏令奏章、宫廷消息、政治新闻。
唐代出现“朝报”的名称。
此种官报后来以“邸报”名称继续存在于宋、元、明、清各朝,1911年辛亥革命后成为《政府公报》。
“你说要是将这些文人的诗词和盛况,写在一张纸上,会不会有奇效?”
赵生将自己的想法问向赵勇生。
“公子,这个大概可以吧,不过,誊抄这些废纸还废人,出力未必讨好。”
“我不打算誊抄,而是印刷……”
“印刷……?”
“是,索性我们来一个快速晨报。”
赵生打算将日报改写晨报,一天一份。
“公子什么叫晨报?”
赵勇生显然是没遇见过晨报,于是好奇地问道。
“有点类似每天的邸报,一天一份。”
“邸报驸马,这也太那个……”
话没有说完,但是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费钱费事,而且不赚钱。
“那么我们改一个月一旬出一刊,效果要是好就缩短!”
知道原因就要改,赵生还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初定正月十五,搞一个栾城诗会,正好栾城的商业街开了有段时间,这里是免税区,发展两年了,没有什么好的效益。
索性赵生将这里改成免税区,专门让做小商品的贩子在此,里面只有一家酒楼和茶社,当然这也是免税。
其中茶楼就是苏邱村的产业。
诗会也就被安排在此。
筹备这次诗会的发起人,实际上是苏家的一个长房嫡女,字灵,表字白芷。
定州郡最大的林荫书院也是苏家产业,旨在传道授业。
书院里面大多是苏灵的叔伯在里面,且对这些社会活动关心甚少,而这个长房嫡女却对此事独爱。
“你是说驸马说为我们诗会出刊?”
苏灵得知此事心里自有考量,他知道现在定州向外的几条线,传送速度极快,最远的地方也就三天到达。
如果是刊印诗文,对学子的宣传肯定是扬名大周。
“我们家公子说了,刊印这事后面还有许多细节,可以从正月十五的诗会开始,驸马府届时会提供食品,以及部分酒水。”
赵生向赵勇生交代过,食物这玩意不一定全部是自己家的,酒水也要留有空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那就代我感谢你家公子,如果驸马爷或者郡主有心情,本院会发函要求参加诗会。”
诗会学子都可以参加的,当然为了不冷场,肯定会有特邀的学子,或者是长辈前来,方便镇住场子。
“那我就代表公子谢谢你们了,诗会前十天会将打赏的清单送来。”
“苏灵谢过……。”
总算是了却一桩心事,苏灵每次主办诗会都感到亚历山大。
定州不是京师之地,学子但凡有需要府试,很少有留在家乡,至于慕名而来的少之甚少。
很久苏家没有传世之作了。
对于赵生来说,要想完成活字印刷,那就是要建文字模块,将字一个个地雕刻出来。
时间紧任务重,他只能先开始采用木块开始。
大周文字常用的二千多,重复在一个版面的不占三成,关键是纸张问题。
市面上的能便宜的就算是黄纸和麻纸,蚕丝纸以及宣纸。
这里面麻纸为什么便宜呢?
不是麻纸成本低,而是用麻造出来的纸强度不够,而且表面也不光滑。
后来有人用稻草等物做纸,结果价格更低,质量更差。
但是作为后世来的赵生,当然知道造纸的工艺,但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于是。
采买黄纸成了郡主府的第一件大事。
草纸也是因为强度问题,所以在面积上都不是很大,最大也就三尺的样子。
不过报纸可不需要三尺,二尺足矣!
看着采购来黄纸的价格,真贵!
“武思凯,要是我们工坊做纸,你觉得有没有利润?”
前院大总管武思凯闻言,放下手中的活道:“驸马爷,我们这里造纸都是稻草纸,做不出好纸,都在南方呢!”
赵生当然知道,宣纸就是从杭州一带传播工艺,最后宣州府下面的一个县城,做出了最好的纸张。
因为来自宣州,故而后面人称之为宣纸。
栾城郡主府。
眼看是赵生来这第三个年头。
目前唯一让他感到心安的事情,就是拥有了自己的武装,还有可进可退的势力范围。
李来喜和那兰家完成酒水的采买后,同时也招揽了其它部族的觊觎。
定州其实属于物资匮乏的地区,常年征战,山上的树都显得荒芜。
要不是有煤矿这些资源,这里基本上没有良性的发展。
远离京师,赵生这小日子过得让他颓废。
下面还能干点啥呢?
赵勇生这一天过来,手里拿着请柬。
“定州文坛近来凋敝,栾城也是三苏故里,有人士子提出在栾城搞一个新年元宵诗会。”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看来苏家的文人挺厉害的啊!
为什么在这搞诗会,需要通知我这个驸马?我没有文采的啊!
赵生内心呐喊,难道穿越者都要拼文采的吗?
“公子,士子们说,我们驸马府是最有钱的大户,需要在诗会上打赏点东西。”
看着久久没有答话的赵生,赵勇生提醒道。
“不过……这件事不应该直接找我们府上的管家,怎么是你将请柬递过来?”
忽然觉得不对,但又说不好,赵生瞪着赵勇生问道。
这不是郡主府他们搭不上,将请柬送到工坊,转送过来的吗?
“古人这时候都学会拉赞助了?”赵生内心抓狂,好佩服古人的智慧。
“他们是要打赏钱还是财物?”
“都可,一般是指酒水、吃食的较多,谈钱就俗气了。”
“假清高,有钱啥事办不了?”
赵生现在还真的不为钱犯愁,只是一时也不知道送什么东西过去。
“我们有果酒、军酒还有小食品和甜点,这都是这些学子爱吃的……”
“我是不是还要给她们一个奶瓶挂着?”
“奶,奶瓶是什么?”
赵勇生一脸发懵地看着赵生,两个字拆开他都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合在一起就不知道了呢?
《每日邮报》的概念忽然在脑海里闪现。
其实华夏很早就有报纸,汉代(公元前 206~公元 220)就有各郡国在京都设邸,传钞诏令奏章、宫廷消息、政治新闻。
唐代出现“朝报”的名称。
此种官报后来以“邸报”名称继续存在于宋、元、明、清各朝,1911年辛亥革命后成为《政府公报》。
“你说要是将这些文人的诗词和盛况,写在一张纸上,会不会有奇效?”
赵生将自己的想法问向赵勇生。
“公子,这个大概可以吧,不过,誊抄这些废纸还废人,出力未必讨好。”
“我不打算誊抄,而是印刷……”
“印刷……?”
“是,索性我们来一个快速晨报。”
赵生打算将日报改写晨报,一天一份。
“公子什么叫晨报?”
赵勇生显然是没遇见过晨报,于是好奇地问道。
“有点类似每天的邸报,一天一份。”
“邸报驸马,这也太那个……”
话没有说完,但是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费钱费事,而且不赚钱。
“那么我们改一个月一旬出一刊,效果要是好就缩短!”
知道原因就要改,赵生还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初定正月十五,搞一个栾城诗会,正好栾城的商业街开了有段时间,这里是免税区,发展两年了,没有什么好的效益。
索性赵生将这里改成免税区,专门让做小商品的贩子在此,里面只有一家酒楼和茶社,当然这也是免税。
其中茶楼就是苏邱村的产业。
诗会也就被安排在此。
筹备这次诗会的发起人,实际上是苏家的一个长房嫡女,字灵,表字白芷。
定州郡最大的林荫书院也是苏家产业,旨在传道授业。
书院里面大多是苏灵的叔伯在里面,且对这些社会活动关心甚少,而这个长房嫡女却对此事独爱。
“你是说驸马说为我们诗会出刊?”
苏灵得知此事心里自有考量,他知道现在定州向外的几条线,传送速度极快,最远的地方也就三天到达。
如果是刊印诗文,对学子的宣传肯定是扬名大周。
“我们家公子说了,刊印这事后面还有许多细节,可以从正月十五的诗会开始,驸马府届时会提供食品,以及部分酒水。”
赵生向赵勇生交代过,食物这玩意不一定全部是自己家的,酒水也要留有空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那就代我感谢你家公子,如果驸马爷或者郡主有心情,本院会发函要求参加诗会。”
诗会学子都可以参加的,当然为了不冷场,肯定会有特邀的学子,或者是长辈前来,方便镇住场子。
“那我就代表公子谢谢你们了,诗会前十天会将打赏的清单送来。”
“苏灵谢过……。”
总算是了却一桩心事,苏灵每次主办诗会都感到亚历山大。
定州不是京师之地,学子但凡有需要府试,很少有留在家乡,至于慕名而来的少之甚少。
很久苏家没有传世之作了。
对于赵生来说,要想完成活字印刷,那就是要建文字模块,将字一个个地雕刻出来。
时间紧任务重,他只能先开始采用木块开始。
大周文字常用的二千多,重复在一个版面的不占三成,关键是纸张问题。
市面上的能便宜的就算是黄纸和麻纸,蚕丝纸以及宣纸。
这里面麻纸为什么便宜呢?
不是麻纸成本低,而是用麻造出来的纸强度不够,而且表面也不光滑。
后来有人用稻草等物做纸,结果价格更低,质量更差。
但是作为后世来的赵生,当然知道造纸的工艺,但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于是。
采买黄纸成了郡主府的第一件大事。
草纸也是因为强度问题,所以在面积上都不是很大,最大也就三尺的样子。
不过报纸可不需要三尺,二尺足矣!
看着采购来黄纸的价格,真贵!
“武思凯,要是我们工坊做纸,你觉得有没有利润?”
前院大总管武思凯闻言,放下手中的活道:“驸马爷,我们这里造纸都是稻草纸,做不出好纸,都在南方呢!”
赵生当然知道,宣纸就是从杭州一带传播工艺,最后宣州府下面的一个县城,做出了最好的纸张。
因为来自宣州,故而后面人称之为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