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一统东吁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南府的瘟疫已经过去,隆正帝再也压制不住让史鼐和李叔正平叛的声音。
于是乾军和叛军在云南又爆发了战斗,虽然在打,但是战况并不激烈。
隆正帝还是留了后手,命令史鼐和李叔正,尽量不要强攻,保存有生力量,不要造成太大伤亡。
贾珠在西南,隆正帝就不怕南安郡王和土司坐大。
甚至隆正帝希望他们越强越好,隆正帝才有理由调贾珠回援。
贾珠在东吁也没闲着,主要就是忙两件事,一是巩固对已经占领的地方的统治,二就是不断挤压残余东吁军的生存空间。
在贾珠的治下,百姓们体会到了切实的好处。
第一,分地又分钱,瓜分了皇室的王田和地主豪绅的田地,百姓们的耕地比以前多了两倍不止。抄家所得的财产,有三分之一都分给了百姓。
第二,打击贪官污吏,豪绅恶霸,清明吏治,对管理者严苛,对百姓宽容,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第三,百姓们不会无缘无故就被皇室征兵,服兵役,也不用再给皇室准备贡品。
第四,和大乾通商,互通有无,百姓们可以买到廉价的陶瓷、丝绸、布匹,也可以将玉石和宝石卖去大乾。
东吁和大乾之间的生意,贾珠主要给了薛家,但并不限制其他商人往来,只要是正经经营,不强买强卖,弄虚作假,贾珠都不干涉。
七月末,水稻收割之后,百姓们留下来的粮食至少比往年多两倍,他们感受到被大乾统治的好处。
贾珠承诺他们,以后的每一年,也将和今年一样,百姓们欢天喜地,彻底臣服了大乾的统治。
民族之间的隔阂虽然存在,但如果对方既不迫害奴役你,也能让你吃饱穿暖,那这点隔阂还重要吗?
民以食为天,归根结底,谁给谁饭吃,谁就是谁的天。
在他们的意识里,是贾珠让他们能吃饱饭,他们臣服贾珠没有任何问题。
事实上,贾珠是在从他们手中抢饭吃,只是比阿那毕隆抢的少,他们便感恩戴德了。
贾珠没有多好,只是以前真的很差。
八百大甸的百姓对贾珠辖下的百姓羡慕不已,甚至已经开始有人偷偷逃过来。
其中,当然少不了贾珠的手笔,贾珠安排了不少人去宣传这边的政策有多好,百姓们的生活有多富足和幸福。
本来这边的生活就比八百大甸的百姓要好得多,加上夸张的宣传,如何能使得那边的百姓不动心?
对于主动过来投靠的百姓,贾珠都给他们不错的待遇,并鼓励他们将亲人,以及其他认识的人也都带过来。
贾珠暂时可能会吃亏,但等占领八百大甸之后获得的收益,足够弥补这些损失了。
本来那些钱和地将来都是要分给他们的,现在只是提前预支给他们。
那罗和丹东发现有百姓逃跑,两人想不通,为什么百姓会不顾民族隔阂,投敌卖国?
为什么所有的东吁人不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大乾的进攻?
两国的民族仇恨,为什么会这么快就消失?
他们从来没想过,他们真的把这些百姓当成国民了吗?
需要抵抗大乾的时候,他们就是国民。
需要征粮收税的时候,他们就是国民。
需要征兵御敌的时候,他们就是国民。
国民吃不上饭的时候,也没见他们施以援手。
国民被他们欺负的时候,也没见他们手下留情。
国民逃跑的时候,也没见他们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东吁的统治者和东吁的百姓从来就不是同一个国。
东吁的统治者和大乾的统治者,他们才属于同一个国;东吁的百姓和大乾的百姓,他们也属于同一个国。
前者成立了两个国,后者一个都没有成立,所以他们其实,根本没有国。
他们从来就没有得到过,所以也谈不上失去,但终究,他们将成立一个国,一个由全世界的所有百姓所共同组成的国,全世界的百姓终究会联合起来。
面对逃离的百姓,那罗和丹东安排手下将士在边界处增加巡逻,一定不能让百姓逃跑。
如果百姓都跑了,土地谁来种,军粮从哪来?
但是第二道防线的普通将士,他们也是来源于百姓,本来他们就不想造反,是被丹东将军带过来的。
造反也就算了,现在将军还要求他们对百姓动手,他们还算是东吁的将士吗?
所以他们对逃离的百姓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直到那罗和丹东发现边界地区的百姓已经跑的差不多了,这才亲自带兵在边界线上镇守。
两人抓了一些正要逃跑的百姓,残忍杀害,用于威慑其他想要逃跑的人。
乱世当用重典,心慈无以谋国。
如果不能遏制这股逃跑的风气,八百大甸早晚都会被乾军攻陷。
要想他们不逃,就只能杀到他们不敢逃。
虽然丹东没有处罚之前徇私枉法的将士,但是警告他们,以后不能放一个百姓过去,否则唯他们是问。
如果不是将士们不能退出军籍,否则他们早就不想干了。
于是,守边的将士也开始有人往大古剌宣慰司逃跑。
看到这种场景,贾珠就知道,攻占八百大甸宣慰司的时机到了。
贾珠先重金收买偷跑过来的将士,让他再回去,在军中偷偷宣传乾军是如何优待俘虏的。
几天后,贾珠再集结三万兵马进攻八百大甸,火炮洗地,骑兵收割,一套流程,无比丝滑。
一路上,根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绝大部分将士一看到乾军就投降了。
坚持抵抗的将士很少,消灭完他们之后,一场战斗就算是打完了。
丹东和那罗眼见没有胜利的希望,也不愿意向贾珠投降,带着两三千残兵逃跑了。
对于丹东和那罗,贾珠并不想将他们赶尽杀绝,而是带兵围追堵截,要迫使他们逃去南掌。
南掌是大乾的藩属国,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贾珠就没有出兵的借口。
丹东和那罗是东吁的叛臣,贾珠帮助东吁王平叛,追击他们理所应当。
如果南掌配合(臣服)贾珠,贾珠就可以放他们一马,和平演变;如果不配合,那他们就是包庇东吁叛臣,贾珠只能武力镇压。
pS:最近写的太拉胯了,一天一条评论都没有,写出来的内容也不尽如人意,感谢每一个能坚持读到这里的读者,有你们的阅读我才能继续写下去,谢谢啦,加油!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南府的瘟疫已经过去,隆正帝再也压制不住让史鼐和李叔正平叛的声音。
于是乾军和叛军在云南又爆发了战斗,虽然在打,但是战况并不激烈。
隆正帝还是留了后手,命令史鼐和李叔正,尽量不要强攻,保存有生力量,不要造成太大伤亡。
贾珠在西南,隆正帝就不怕南安郡王和土司坐大。
甚至隆正帝希望他们越强越好,隆正帝才有理由调贾珠回援。
贾珠在东吁也没闲着,主要就是忙两件事,一是巩固对已经占领的地方的统治,二就是不断挤压残余东吁军的生存空间。
在贾珠的治下,百姓们体会到了切实的好处。
第一,分地又分钱,瓜分了皇室的王田和地主豪绅的田地,百姓们的耕地比以前多了两倍不止。抄家所得的财产,有三分之一都分给了百姓。
第二,打击贪官污吏,豪绅恶霸,清明吏治,对管理者严苛,对百姓宽容,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第三,百姓们不会无缘无故就被皇室征兵,服兵役,也不用再给皇室准备贡品。
第四,和大乾通商,互通有无,百姓们可以买到廉价的陶瓷、丝绸、布匹,也可以将玉石和宝石卖去大乾。
东吁和大乾之间的生意,贾珠主要给了薛家,但并不限制其他商人往来,只要是正经经营,不强买强卖,弄虚作假,贾珠都不干涉。
七月末,水稻收割之后,百姓们留下来的粮食至少比往年多两倍,他们感受到被大乾统治的好处。
贾珠承诺他们,以后的每一年,也将和今年一样,百姓们欢天喜地,彻底臣服了大乾的统治。
民族之间的隔阂虽然存在,但如果对方既不迫害奴役你,也能让你吃饱穿暖,那这点隔阂还重要吗?
民以食为天,归根结底,谁给谁饭吃,谁就是谁的天。
在他们的意识里,是贾珠让他们能吃饱饭,他们臣服贾珠没有任何问题。
事实上,贾珠是在从他们手中抢饭吃,只是比阿那毕隆抢的少,他们便感恩戴德了。
贾珠没有多好,只是以前真的很差。
八百大甸的百姓对贾珠辖下的百姓羡慕不已,甚至已经开始有人偷偷逃过来。
其中,当然少不了贾珠的手笔,贾珠安排了不少人去宣传这边的政策有多好,百姓们的生活有多富足和幸福。
本来这边的生活就比八百大甸的百姓要好得多,加上夸张的宣传,如何能使得那边的百姓不动心?
对于主动过来投靠的百姓,贾珠都给他们不错的待遇,并鼓励他们将亲人,以及其他认识的人也都带过来。
贾珠暂时可能会吃亏,但等占领八百大甸之后获得的收益,足够弥补这些损失了。
本来那些钱和地将来都是要分给他们的,现在只是提前预支给他们。
那罗和丹东发现有百姓逃跑,两人想不通,为什么百姓会不顾民族隔阂,投敌卖国?
为什么所有的东吁人不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大乾的进攻?
两国的民族仇恨,为什么会这么快就消失?
他们从来没想过,他们真的把这些百姓当成国民了吗?
需要抵抗大乾的时候,他们就是国民。
需要征粮收税的时候,他们就是国民。
需要征兵御敌的时候,他们就是国民。
国民吃不上饭的时候,也没见他们施以援手。
国民被他们欺负的时候,也没见他们手下留情。
国民逃跑的时候,也没见他们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东吁的统治者和东吁的百姓从来就不是同一个国。
东吁的统治者和大乾的统治者,他们才属于同一个国;东吁的百姓和大乾的百姓,他们也属于同一个国。
前者成立了两个国,后者一个都没有成立,所以他们其实,根本没有国。
他们从来就没有得到过,所以也谈不上失去,但终究,他们将成立一个国,一个由全世界的所有百姓所共同组成的国,全世界的百姓终究会联合起来。
面对逃离的百姓,那罗和丹东安排手下将士在边界处增加巡逻,一定不能让百姓逃跑。
如果百姓都跑了,土地谁来种,军粮从哪来?
但是第二道防线的普通将士,他们也是来源于百姓,本来他们就不想造反,是被丹东将军带过来的。
造反也就算了,现在将军还要求他们对百姓动手,他们还算是东吁的将士吗?
所以他们对逃离的百姓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直到那罗和丹东发现边界地区的百姓已经跑的差不多了,这才亲自带兵在边界线上镇守。
两人抓了一些正要逃跑的百姓,残忍杀害,用于威慑其他想要逃跑的人。
乱世当用重典,心慈无以谋国。
如果不能遏制这股逃跑的风气,八百大甸早晚都会被乾军攻陷。
要想他们不逃,就只能杀到他们不敢逃。
虽然丹东没有处罚之前徇私枉法的将士,但是警告他们,以后不能放一个百姓过去,否则唯他们是问。
如果不是将士们不能退出军籍,否则他们早就不想干了。
于是,守边的将士也开始有人往大古剌宣慰司逃跑。
看到这种场景,贾珠就知道,攻占八百大甸宣慰司的时机到了。
贾珠先重金收买偷跑过来的将士,让他再回去,在军中偷偷宣传乾军是如何优待俘虏的。
几天后,贾珠再集结三万兵马进攻八百大甸,火炮洗地,骑兵收割,一套流程,无比丝滑。
一路上,根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绝大部分将士一看到乾军就投降了。
坚持抵抗的将士很少,消灭完他们之后,一场战斗就算是打完了。
丹东和那罗眼见没有胜利的希望,也不愿意向贾珠投降,带着两三千残兵逃跑了。
对于丹东和那罗,贾珠并不想将他们赶尽杀绝,而是带兵围追堵截,要迫使他们逃去南掌。
南掌是大乾的藩属国,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贾珠就没有出兵的借口。
丹东和那罗是东吁的叛臣,贾珠帮助东吁王平叛,追击他们理所应当。
如果南掌配合(臣服)贾珠,贾珠就可以放他们一马,和平演变;如果不配合,那他们就是包庇东吁叛臣,贾珠只能武力镇压。
pS:最近写的太拉胯了,一天一条评论都没有,写出来的内容也不尽如人意,感谢每一个能坚持读到这里的读者,有你们的阅读我才能继续写下去,谢谢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