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套话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妇人上下打量着李承风和铁柱,手里依旧不停地编织着渔网:
“做水产生意的?从哪儿来啊?”
她黝黑的脸上满是警惕,眼神中透着些许怀疑。
李承风拱手笑道:“我们是金陵‘通海商号’的,久闻泽丰县水产丰富,特来此地考察一番。”
妇人看了看二人:“金陵来的?路途可不近啊。”
说话间她将手中木梭一转,继续织网。
“做生意嘛,天南海北,做的就是跑腿的买卖。”李承风语气轻松,带着商人的精明。
目光随后落到妇人手里,“大嫂,我看您这渔网编织得真漂亮,家里鱼获不少吧?”
那妇人笑笑,语气里颇有些得意:“俺男人那是十里八村捕鱼的高手!”
“不知贵县都有哪些水产啊?”
李承风又问道。
妇人对自己的手艺颇为自豪,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我们这儿鱼虾蟹鳖,什么都有,尤其是这大头鱼,那可是远近闻名的美味。”
顿了顿,她又有些无奈地摇摇头,“可惜今年赋税重,就算捕捞得多,也剩不下几个钱。”
李承风眼眸微动,跟铁柱对视了一眼。
江南这边的赋税他记得向来是有减免的,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专过头铁柱憨憨的开口:“大嫂,俺们走了老远的路来的,能给碗水喝吗?”
那妇人一拍大腿:“瞧我,光顾着说话了,二位院里坐。”
说着回屋里端水去了。
趁着这机会,李承风也是快速的观察了一遍整个院子,院里的东西基本上都能看出修补的痕迹。
此刻妇人也端了水出来。
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李承风接过水放到石桌上,这才对妇人继续问道:“赋税重?大嫂能否详细说说?”
妇人坐在他们对面的石凳上,一边继续织网一边回答:
“还不是县太爷,今年也不知怎么了,赋税比往年高出不少,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的日子可真是难过啊。”
说着,她眼神黯淡了下来,手上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妇人的表情,李承风继续问道:“我听说下游今年水患严重,不知贵县可有受灾?”
妇人听到“水患”二字,脸色更加难看。
她重重地叹了口气:“哎,别提了!下游受灾,我们上游也受到了影响,不少鱼塘都被淹了,损失惨重。”
说着,用粗糙的手背擦了擦眼角。
将妇人的话都记在心里,李承风又与她闲聊了一阵,了解了泽丰县水产的种类、价格和销路。
大嫂一一说了,也告诉他们现在很多渔民已经不愿意再卖水产了,卖出去的钱越多,缴税越重。
李承风面色沉重的点点头。
“大嫂,时候不早了,我们还要赶路,就不打扰了。”李承风起身告辞。
妇人点点头,将他们送到门口:“二位慢走。”
李承风和铁柱离开了妇人的家,沿着乡间小路继续往前走。
“公子,这泽丰县的情况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铁柱压低声音说道,他魁梧的身躯在阳光下投下一片阴影。
李承风吐出一口浊气,目光深沉:“是啊,赋税过重,赈灾不力,看来这泽丰县的官员,很有问题。”
二人一路沉默地走着,直到远离村庄,李承风才牵出藏好的马匹。
铁柱也紧随其后,两人策马扬鞭,朝着与赵胜约定的地点奔去。
约定的地点在一处僻静的茶寮。
李承风和铁柱抵达时,赵胜已经等候多时。
见李承风到来,赵胜立刻起身行礼:“公子。”
李承风微微颔首,示意他免礼,随后在赵胜对面坐下。
“情况如何?”他开门见山地问道。
从怀中掏出一本厚厚的账册,赵胜双手呈给李承风:“这是臣暗中调查的江南官员贪污账册,其中详细记录了各县官员贪污受贿,苛捐杂税的罪证。”
李承风接过账册,一页一页地仔细翻阅。
账册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官员的姓名、贪污数额、受贿物品,以及他们是如何巧立名目,盘剥百姓的。
他越看,脸色越凝重,茶寮里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许久,李承风合上账册,沉声道:“辛苦你了,江南府还需继续深入调查,到时候务必一击即中!”
他将账册递给赵胜,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
“这本册子你找个稳妥的人,务必送到宋大人手里。要快!”
“是。”赵胜恭敬地回答。
李承风起身,对赵胜说道:“锦州受灾最严重的几个县还得亲自去一趟我才安心,就此别过吧。”
说罢,他转身走出茶寮,翻身上马,朝着锦州城的方向疾驰而去。铁柱也立刻跟上。
锦州城,知府衙门。
陈廷书到达锦州后,第一时间便前往灾区视察。
他一改前几日颓唐的神色,在锦州知府的陪同下亲临受灾现场。眼前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
洪水退去后,大地一片泥泞。官兵们抗着沙包去堵仍然跑水的堤坝缺口。
百姓们站在倒塌的废墟之上,不断捡拾着可用的木材、杯盏等物。
中间干燥的一片空地上摆了很大的一堆柴火,一具具尸体堆在柴火上。
一个官兵手握火把,只等附近的尸体都摆好直接烧掉。
一位老妇人抱着一个瘦弱的孩子,对每一个从她面前经过的人麻木的道:“可怜可怜我们吧!我们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孩子虚弱地咳嗽着,小脸苍白,眼神无光。
老妇人的低喃,孩子的咳嗽声,交织在一起,如同利刃般刺痛着陈廷书的心。
他扭头对身后的官员说:“谁身上有吃的?给老人家送去。”
一个小衙役揣着一个大饼送给了老人。
老人连连磕头,连忙掰开饼子送进小孩嘴里。
陈廷书继续往前走,巡视更多的受灾地点。
回到府衙后,陈廷书立即召集属下,开始着手拟定新的赈灾方案。
属下们看着仿佛换了个人似的陈廷书,都感到十分惊讶。
看着忙前忙后的陈廷书,他们也不自觉的被带动起来,投身救灾工作中去。
妇人上下打量着李承风和铁柱,手里依旧不停地编织着渔网:
“做水产生意的?从哪儿来啊?”
她黝黑的脸上满是警惕,眼神中透着些许怀疑。
李承风拱手笑道:“我们是金陵‘通海商号’的,久闻泽丰县水产丰富,特来此地考察一番。”
妇人看了看二人:“金陵来的?路途可不近啊。”
说话间她将手中木梭一转,继续织网。
“做生意嘛,天南海北,做的就是跑腿的买卖。”李承风语气轻松,带着商人的精明。
目光随后落到妇人手里,“大嫂,我看您这渔网编织得真漂亮,家里鱼获不少吧?”
那妇人笑笑,语气里颇有些得意:“俺男人那是十里八村捕鱼的高手!”
“不知贵县都有哪些水产啊?”
李承风又问道。
妇人对自己的手艺颇为自豪,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我们这儿鱼虾蟹鳖,什么都有,尤其是这大头鱼,那可是远近闻名的美味。”
顿了顿,她又有些无奈地摇摇头,“可惜今年赋税重,就算捕捞得多,也剩不下几个钱。”
李承风眼眸微动,跟铁柱对视了一眼。
江南这边的赋税他记得向来是有减免的,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专过头铁柱憨憨的开口:“大嫂,俺们走了老远的路来的,能给碗水喝吗?”
那妇人一拍大腿:“瞧我,光顾着说话了,二位院里坐。”
说着回屋里端水去了。
趁着这机会,李承风也是快速的观察了一遍整个院子,院里的东西基本上都能看出修补的痕迹。
此刻妇人也端了水出来。
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李承风接过水放到石桌上,这才对妇人继续问道:“赋税重?大嫂能否详细说说?”
妇人坐在他们对面的石凳上,一边继续织网一边回答:
“还不是县太爷,今年也不知怎么了,赋税比往年高出不少,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的日子可真是难过啊。”
说着,她眼神黯淡了下来,手上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妇人的表情,李承风继续问道:“我听说下游今年水患严重,不知贵县可有受灾?”
妇人听到“水患”二字,脸色更加难看。
她重重地叹了口气:“哎,别提了!下游受灾,我们上游也受到了影响,不少鱼塘都被淹了,损失惨重。”
说着,用粗糙的手背擦了擦眼角。
将妇人的话都记在心里,李承风又与她闲聊了一阵,了解了泽丰县水产的种类、价格和销路。
大嫂一一说了,也告诉他们现在很多渔民已经不愿意再卖水产了,卖出去的钱越多,缴税越重。
李承风面色沉重的点点头。
“大嫂,时候不早了,我们还要赶路,就不打扰了。”李承风起身告辞。
妇人点点头,将他们送到门口:“二位慢走。”
李承风和铁柱离开了妇人的家,沿着乡间小路继续往前走。
“公子,这泽丰县的情况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铁柱压低声音说道,他魁梧的身躯在阳光下投下一片阴影。
李承风吐出一口浊气,目光深沉:“是啊,赋税过重,赈灾不力,看来这泽丰县的官员,很有问题。”
二人一路沉默地走着,直到远离村庄,李承风才牵出藏好的马匹。
铁柱也紧随其后,两人策马扬鞭,朝着与赵胜约定的地点奔去。
约定的地点在一处僻静的茶寮。
李承风和铁柱抵达时,赵胜已经等候多时。
见李承风到来,赵胜立刻起身行礼:“公子。”
李承风微微颔首,示意他免礼,随后在赵胜对面坐下。
“情况如何?”他开门见山地问道。
从怀中掏出一本厚厚的账册,赵胜双手呈给李承风:“这是臣暗中调查的江南官员贪污账册,其中详细记录了各县官员贪污受贿,苛捐杂税的罪证。”
李承风接过账册,一页一页地仔细翻阅。
账册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官员的姓名、贪污数额、受贿物品,以及他们是如何巧立名目,盘剥百姓的。
他越看,脸色越凝重,茶寮里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许久,李承风合上账册,沉声道:“辛苦你了,江南府还需继续深入调查,到时候务必一击即中!”
他将账册递给赵胜,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
“这本册子你找个稳妥的人,务必送到宋大人手里。要快!”
“是。”赵胜恭敬地回答。
李承风起身,对赵胜说道:“锦州受灾最严重的几个县还得亲自去一趟我才安心,就此别过吧。”
说罢,他转身走出茶寮,翻身上马,朝着锦州城的方向疾驰而去。铁柱也立刻跟上。
锦州城,知府衙门。
陈廷书到达锦州后,第一时间便前往灾区视察。
他一改前几日颓唐的神色,在锦州知府的陪同下亲临受灾现场。眼前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
洪水退去后,大地一片泥泞。官兵们抗着沙包去堵仍然跑水的堤坝缺口。
百姓们站在倒塌的废墟之上,不断捡拾着可用的木材、杯盏等物。
中间干燥的一片空地上摆了很大的一堆柴火,一具具尸体堆在柴火上。
一个官兵手握火把,只等附近的尸体都摆好直接烧掉。
一位老妇人抱着一个瘦弱的孩子,对每一个从她面前经过的人麻木的道:“可怜可怜我们吧!我们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孩子虚弱地咳嗽着,小脸苍白,眼神无光。
老妇人的低喃,孩子的咳嗽声,交织在一起,如同利刃般刺痛着陈廷书的心。
他扭头对身后的官员说:“谁身上有吃的?给老人家送去。”
一个小衙役揣着一个大饼送给了老人。
老人连连磕头,连忙掰开饼子送进小孩嘴里。
陈廷书继续往前走,巡视更多的受灾地点。
回到府衙后,陈廷书立即召集属下,开始着手拟定新的赈灾方案。
属下们看着仿佛换了个人似的陈廷书,都感到十分惊讶。
看着忙前忙后的陈廷书,他们也不自觉的被带动起来,投身救灾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