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北徐州治所钟离郡府,临川王正在摆宴为朝廷派来的使节建安王接风洗尘。
众将军近日小战不断,算是取得了些许战绩。
本以水军、骑兵为主的部伍遇到冰面作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于是乎几个主将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临川王坐在堂上正位,对着侧身的建安王也露了出微笑。
“诸位将军,陛下在宫中对北徐州战况十分惦念,对诸位将军亦有殷切期许。”
“建安王正是奉陛下旨意,前来犒赏三军。”
“来,我们同饮此杯,以表谢意。”
说罢,众人便干了一碗。
康长明起身拱手。
“殿下奉旨前来劳军,末将甚为感动,只不过近日多为小战,我军虽占上风,但不足以言功。”
“御酒既已吃过,末将便先行告退了。”
五州都督萧靖艺、兖州刺史萧子昭、度支尚书王迁、临川王长史陆明霞、扬州治中何敬容,在堂下一愣,看着康长明举杯,都侧着身稍作点头示意罢了。
宴席很快散去,众人各自回了大帐,临川王一肚子的怨言这才敢发泄出来。
“临行前我千叮咛万嘱咐,你......你怎么如此轻易就答应了呢!”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一个玉符竹节,便将你遣出了宫,你啊......诶!”
建安王知道会有今日这般场景,心里好像早就做好了准备一般。
他起身稍作拱手。
“兄长息怒,弟弟以为持节劳军一事,不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临川王皱了皱眉。
“那你说说,何以言利。”
“兄长,且说陛下以劳军之名不再让我参与朝议,实则是想展露其拳脚,减少束缚。”
“可七哥等人亦不在朝,如此一来,在议事之时才能看得清朝中大臣更倾向于哪方,此乃一利也。”
“如今战事吃紧,诸将军皆已来到前线,而臣弟亦是武将出身,如不亲临战场,恐怕陛下会心有猜忌,今我奉命北行,便可使陛下安心,此乃二利也。”
“当前朝廷首要乃是求战退敌,至于革新之策,恐不能继续开展,我既不在朝中,恐怕陛下连亲信也没了,如此一来陛下未必会有所举动,此其三利也。”
“兄长得此三利,又可掩人口舌,岂非良策也!”
临川王听罢,不由得点了点头。
“文达所言,不无道理,但愿是我多虑了吧!”
“北徐形势,变幻莫测。”
“适才几位将军对我军情况皆有所述。”
“那么你又作何见解呢?”
“回兄长,我虽未曾经历隆冬水战,可毕竟在石头戍任上多年,兄长既然问了,我就直说了吧。”
临川王听后点了点头。
“索虏以骑兵见长,此时淮水冰水交融,故而马匹难以近前;可若以沙草覆之,骑兵便如履平地,由此观之,我军应准备抛车以破冰退马;另外,还需备下火油于帐外滩地,若敌军侵入,可以火矢烧之,如此方为御敌之道。”
“嗯,你所言,子昭皆已言之,我军已在营帐外备足了火油、箭矢和抛车,一旦敌军攻入,必将溃败!”
“甚好,萧子昭虽在长沙王和兄长之间徘徊,观望时机,不过在行兵作战上不得不令人佩服。”
“是啊,我们都是为了守护南国疆土,为陛下分忧,不过话说回来,即便他有良谋在胸,我们也不能事事都听之任之。这些年我时常提点于他,当前他虽忠心于我,可那萧靖艺就在军中,想必他们二人少不了私下交谈。”
“兄长所言甚是,再过些些日子就要春暖花开了,到时河面融化,我们只能用水军御敌。”
“那索虏近年来在豫州、青州和洛阳等地皆组建了水军,从过往探报来看,其水军规模和战力不亚于我军。”
“当务之急,我们不仅要观察敌我形势,还要留意那二人平日动向。”
“嗯,我也正为此担心。不过还是要将战事放在首位啊。”
“你熟读兵书,又曾任职石头城,至于如何在水战中取胜,应拿出些计策来才是。”
“兄长放心,来时我已初步想过了。”
“哦?你且说来。”
建安王见状便起身来到了后边墙壁上,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
“兄长请看。”
“此地乃寿阳,上接颖水,下通淮水、肥水,北有硖石、八公二山,乃易守难攻之地。”
“如今索虏陈兵于淮水对岸,频繁发兵扰我军于淮水诸地,犹如蜈蚣之足,不可断绝也!”
“那依你之见......”
“臣弟尝闻‘先机定策,反客为主’,若我军出奇兵直取寿阳,断其补给,破其根本,北徐之战,不日便可告捷也!”
“嗯!文达此计妙哉!”
“此计虽凶险,可若行之得当,实乃破局之端也!”
“只是......”
临川王紧接着捋了捋胡须。
“兄长还有何疑虑?”
“只是陛下虽令我来督战,不过亦如你所见,诸将领各有所顾,恐不能为我所用啊!”
建安王听后点了点头。
“兄长所虑甚是,如今帐中将军各自打着算盘,一时间恐怕难以笼络。”
“既如此,不如......”
“如何?”
“不如将北徐州防线逐一划分,让诸将各守一方,如此一来既能互相牵制又可将防御职责分拨出去。”
“如若取胜,兄长亦是大功一件;如若出了闪失,亦有诸将军各自承担,兄长不过是用人不当罢了。”
“哦?那若是他们不同意呢?”
“若是不同意,兄长便可用统帅之权以军法处置,到那时候......就由不得他们了!”
“嗯,如此甚好!”
“我这就向陛下奏请!”
“兄长稍安,适才所说萧子昭和萧靖艺,弟还有一计......”
建安王说着,便和临川王低声细语起来。
建康县府衙,廷尉丞刘嗣芳、中书郎范子真阔步来到院前。
“建康令听旨!”
建康令江阁跪地迎接。
范子真打开绢帛,朗声唱道:“朕闻新桥别院失火,既非天灾,便为人祸也。故特遣廷尉至府衙行事,你等务必查清此案,找出线索,交由廷尉署审查。”
“卑臣领旨。”
江阁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接下了圣旨。
范子真朝刘嗣芳和江阁分别拱手,而后离去。
“江令,别来无恙啊!”
“哎呀,嗣芳贤弟。”
江阁起身向前拱手。
“昔日国学院里你我同录经史,这一别已有数载,今日得逢上官驾临,休映心中,感慨万千!”
刘嗣芳微微笑了笑,而后上前扶着他的胳膊。
“休映兄折煞刘某了,愚弟此番前来,虽受陛下之命,亦是为了向休映兄多多讨教啊!”
“不敢不敢,贤弟说笑了。”
此时,江阁和刘嗣芳进了内堂,衙役便续上了两杯茶。
“贤弟博古通今,又通晓藩国文字,实乃我朝不可或缺之才。”
“哪里像我啊,虽任职于京畿,可精力有限,人手不足,实在难有作为!”
“呵呵呵,这么说来,休映兄是被眼前疑案给难住喽?”
“诶!不瞒贤弟说,要说院落失火,实乃稀松平常。”
“观我京都街巷纵横,单单这建康县便有四万余户,如此规模即便地方郡府恐不能及也!”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陛下没有旨意,我身为府令,亦自当竭力查之。”
“嗯,休映兄所负之重,愚弟定会倾力相助!”
“如此甚好!”
“不知是否查到些许线索了?”
“额......失火当天,萧侍郎和易少丞皆吃了酒,我已让司值和巷间郎医查验了剩余浑酒,那酒中并没有被投毒,而那仆人辛寿因偷吃了酒昏睡,耽搁了火情。”
“如今两侧厢房已成灰烬,再想查些什么,谈何容易啊......”
“是啊,来时我有所耳闻,此事难为休映兄了。”
“不过......”
刘嗣芳未再言语,只是左右看了看。
江阁见状急忙起身,将房门关紧。
“贤弟但讲无妨!”
“既如此,那我就说了。”
“依我在廷尉署查办案件积累来看,休映兄应从那位家仆入手,无论用什么方式,定要使其吐出纵火之人!”
江阁听后不禁心里一颤。
这是要严刑逼供啊!
没看出来,这刘嗣芳求功如此心切。
他在廷尉署工作无非就那一两年,却养成了如此草菅人命的作风。
于是江阁稍作拱手。
“额,贤弟所言实乃出其不意之策,只不过,按我南国律令,严刑逼供者,与嫌犯同罪论处。”
“我想贤弟肯定比我更清楚律令了。”
“呵呵呵......”
刘嗣芳听后轻轻的笑了笑。
“休映兄,朝廷上下都知道你执法严明,之前在地方任职也做出了些许政绩。”
“不过恕我直言,我出此策亦是为了你建康令考虑,如今你所查之案,是何重量,你可要掂量清楚啊。”
“不瞒你说,萧侍郎虽官阶微小,可他是陛下身边红人。”
“如今别院失火,就是圣主脸上也无甚颜面。”
“兄若能抓住机会,将此案快速了结,说不定还能与萧侍郎靠近一些。”
“至于什么家仆奴婢,乃草木罢了。”
江阁听了这话心中不免生出了几分恼火。
查案就是查案,现在案件还没什么头绪,就拿这些人情事故来说事儿了,这个刘嗣芳,真是......
于是他起身凑到了刘嗣芳身旁,稍作拱手。
“既如此,我亦有一言。”
“哦?休映兄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我江阁出身卑贱,蒙陛下恩泽,才有今日。”
“如今上有律令法度,下有百姓期许,江阁绝不能因一己私利,滥用刑狱,妄断生杀。”
刘嗣芳听后脸色通红,皱着眉头看了看他。
“休映兄!念在你我有些私交,我不想把事情闹大,可若是你一意孤行,就不要怪我没有提醒你了。”
“呵呵呵,刘廷尉此言,我自然领情,只不过如此审案,江阁实在不敢苟同!”
刘嗣芳终于压不住火气,将茶杯狠狠地摔在了桌案上。
毕竟此次大火案的主审是廷尉署,他江阁倒是耿直,不想早日结案,可别影响别人立功不是。
“既如此,你就好自为之吧!”
说着,刘嗣芳甩袖走了出去。
“恭送上官!”
却说萧辰在别院正堂和易琼安抚着玉漱。
过几日便是谢夫人出殡的日子了,母女刚刚团聚还没多久,就天各一方,放在谁身上也承受不了。
院子里几个工匠和差役正在收拾残局,准备重新修建两侧的厢房。
萧辰在屋里踱着步,见玉漱如同丢了魂魄一般,也不忍在她面前说别的事。
于是向易琼使了个眼色。
易琼会意后二人来到了屋外的墙角。
“大哥,玉漱姑娘不能留在这里了。”
“什么意思?谢夫人刚刚离世,我们就把她赶出去吗?”
“哎,大哥误会了。”
“出了这样的事,临川王的人没多久就会知道玉漱的行踪,到那时候他们来抓人,我们该怎么办?”
“我有宝剑在手,几个军士又有何惧!”
“你看,我就怕你这样。”
“那天晚上在太极殿,你就不应该那么鲁莽。”
“算了,好在没出什么事。”
“玉漱姑娘可是有契约在临川王那里,即便没有契约,他想拿的人,你还能拦得住?”
易琼低眼看了看他。
“大哥你武艺再高,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守在玉漱身旁。”
“那......那该如何是好?”
易琼急的直打转转。
“所以我找你来,就是跟你商议的。”
“这么说,你已经有办法了?”
“嗯,你还记得暇园吗?”
“你说是七殿下府宅?”
“对,为今之计,我们只能将玉漱姑娘送到暇园安顿。”
“幸好临川王还在北徐州督军,不过事不宜迟,我们还是早做打算才行。”
“我听徐令说七殿下已赶回京都了。不如就今晚,你拿着这个信物,暇园的布巾人一看便知。”
说着,萧辰从怀中掏出一个小葫芦,葫芦通身古铜色,上面绣着几只仙鹤,葫芦嘴儿上拴着一条朱红穗子,串着一小片血色玛瑙。
易琼接过葫芦,闷着头不作声。
“你放心吧,楼冲一定会照顾好玉漱的,再说,这都是权宜之计。等日后时机成熟,咱们再做打算。”
说话间,几个廷尉署的衙役过来勘察现场,萧辰见状也猜出了几分。
虽然自己这两天还没有见过皇帝,不过照这样看一定是宫里有旨意了,如此看来,皇帝对自己确实很上心!
“敢问上官,可是廷尉署的人?”
其中一个衙役挺身过来,瞧了瞧萧辰,而后低头拱手。
“下官廷尉法掾,参见萧侍郎。”
“快快免礼,辛苦了。”
“下官奉命来此查探线索。”
“这么说臧廷尉也来了?”
“回侍郎,此案由廷尉丞刘嗣芳掌管。”
“哦哦......”
萧辰稍作回想,这刘嗣芳正是前些日子在周开逸府上吃酒的那个人。
也对,从臧未真角度来看,要给年轻人机会,能理解。
宣晨殿里,寺人婢女簇拥着姚儿和吴淑媛缓步进了内堂。
袁淑仪上前驱身行礼。
“恭迎淑媛娘娘、公主殿下。”
“呦,这不是乱了辈分。”
姚儿急忙上前扶起了袁淑仪。
“你贵为淑仪,向吴淑媛作礼便可,我既是公主,理应给你行礼呢!”
说着,姚儿便假意驱身行礼。
“嗐,瞧你们俩个,这里又没别人。”
吴淑媛哭笑不得,一手搀着袁淑仪一手拖着姚儿的手臂。
“姐姐可说呢,你看这小蹄子,还跟我讲起礼制了。”
袁淑仪听了这话,喜笑颜开,用手帕掩着小嘴儿。
如此,三人依次跪坐,婢女侍奉着茶点。
“来人,把东西拿上来吧!”
吴淑媛一声令下,只见几个小寺人捧着几个木盒低头走了过来。
袁淑仪远远的瞧了一眼,无非是些礼物罢了。
前几日家宴上刚刚示好,今儿就亲自来送礼了,看来她吴景辉也有低人一头的时候。
“呵呵呵,妹妹你看。”
吴淑媛打开其中一个木盒,只见一串明晃晃的珠子缓缓浮现。
那珠子一共二十余颗,大小相似,晶莹剔透,极其圆润,还没拿到眼前便闪闪发光。
袁淑仪虽说在袁府见过很多珠宝玉器,可违背礼制的宝贝袁家毕竟不多,或者是袁昂不愿意拿出来,总之这串珠子立马便将袁淑仪的眼球吸引了过去。
可这时候哪能显的像没见过世面一样呢?
于是袁淑仪又眨了眨眼,微微笑了笑罢了。
“哎呦,还是淑媛娘娘出手阔绰啊,本宫与你相识数载有余,从没见你送过我这般礼物呢!”
姚儿在一旁打趣着,说是打趣更像是帮衬做托。
“来,妹妹,戴上试试呢?”
吴淑媛双手托着那串珠子,诚意满满。
“这可使不得,姐姐如此便是折煞我了。”
袁淑仪左手执着锦帕,右手也一同伸出去加以抵挡,羞愧的连头也扭了过去。
“淑仪娘娘,这串濂珠可是吴淑媛托人从东海郁洲精心挑来。”
“世间仅此一件,你确定不试试吗?”
“是啊,妹妹。”
吴淑媛见状急忙接过话茬。
“此濂珠是姐姐一片心意,若是妹妹瞧不上,姐姐再去替换了便是。”
“来人......”
袁淑仪一听这话,再推脱就是不给面子了。
于是撤下双手,面带羞涩状。
“既是姐姐一片心意,妹妹哪里敢推脱呢。”
“只是这濂珠实在与妹妹身份不符,恐怕有违礼制了。”
“呵呵呵,哎呀,我还以为什么原因呢!”
姚儿在一旁笑着说道。
“淑仪娘娘尽管收着,要说有违礼制,这宫里上上下下有哪个是守礼之人。”
“呵呵呵,就是啊,姚儿公主话糙理不糙,你啊,就收下吧!”
“来,姐姐帮你戴上。”
吴淑媛说着,便起身半蹲着。
袁淑仪见状缓缓作出起身行礼之状。
“姐姐使不得,妹妹怎敢让姐姐屈身侍奉呢!”
“嗐,妹妹不必拘礼。你我同为陛下妃嫔,亦当行姐妹之道,既是姐妹,姐姐给妹妹佩戴饰物,又谈何屈身呢!”
如此,袁淑仪便乖巧的跪坐下来,吴淑媛动作轻缓,总算把那串珠子戴在了袁淑仪的脖子上。
“真衬你,快看呢!”
姚儿拿过一盏小铜镜,在袁淑仪面前举着。
“谢谢姐姐。”
“妹妹不必客气,咱们有福同享,我们若是寻常百姓,说不定还能结成亲家了,呵呵呵。”
吴淑媛这句结成亲家说的倒是实在,毕竟那天在院子里看见袁淑仪鼓着肚子,而自己只是做个比喻罢了,即便她袁淑仪真生了女儿,两个孩子同父异母也不能通婚不是!
袁淑仪也没想那么多,自己虽然没能生个皇子公主,可这结亲家的事话可以接一接嘛,她吴景辉有皇子在侧,自己哥哥袁昂府中尚有未出阁的女儿,只要她吴景辉愿意,袁家也是不吃亏的。
如此一想,三下得意,内堂里便是一阵欢喜不说。
正是:
往日真冤家,今朝两相依。
迎面频作礼,俯身多算计。
北徐州治所钟离郡府,临川王正在摆宴为朝廷派来的使节建安王接风洗尘。
众将军近日小战不断,算是取得了些许战绩。
本以水军、骑兵为主的部伍遇到冰面作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于是乎几个主将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临川王坐在堂上正位,对着侧身的建安王也露了出微笑。
“诸位将军,陛下在宫中对北徐州战况十分惦念,对诸位将军亦有殷切期许。”
“建安王正是奉陛下旨意,前来犒赏三军。”
“来,我们同饮此杯,以表谢意。”
说罢,众人便干了一碗。
康长明起身拱手。
“殿下奉旨前来劳军,末将甚为感动,只不过近日多为小战,我军虽占上风,但不足以言功。”
“御酒既已吃过,末将便先行告退了。”
五州都督萧靖艺、兖州刺史萧子昭、度支尚书王迁、临川王长史陆明霞、扬州治中何敬容,在堂下一愣,看着康长明举杯,都侧着身稍作点头示意罢了。
宴席很快散去,众人各自回了大帐,临川王一肚子的怨言这才敢发泄出来。
“临行前我千叮咛万嘱咐,你......你怎么如此轻易就答应了呢!”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一个玉符竹节,便将你遣出了宫,你啊......诶!”
建安王知道会有今日这般场景,心里好像早就做好了准备一般。
他起身稍作拱手。
“兄长息怒,弟弟以为持节劳军一事,不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临川王皱了皱眉。
“那你说说,何以言利。”
“兄长,且说陛下以劳军之名不再让我参与朝议,实则是想展露其拳脚,减少束缚。”
“可七哥等人亦不在朝,如此一来,在议事之时才能看得清朝中大臣更倾向于哪方,此乃一利也。”
“如今战事吃紧,诸将军皆已来到前线,而臣弟亦是武将出身,如不亲临战场,恐怕陛下会心有猜忌,今我奉命北行,便可使陛下安心,此乃二利也。”
“当前朝廷首要乃是求战退敌,至于革新之策,恐不能继续开展,我既不在朝中,恐怕陛下连亲信也没了,如此一来陛下未必会有所举动,此其三利也。”
“兄长得此三利,又可掩人口舌,岂非良策也!”
临川王听罢,不由得点了点头。
“文达所言,不无道理,但愿是我多虑了吧!”
“北徐形势,变幻莫测。”
“适才几位将军对我军情况皆有所述。”
“那么你又作何见解呢?”
“回兄长,我虽未曾经历隆冬水战,可毕竟在石头戍任上多年,兄长既然问了,我就直说了吧。”
临川王听后点了点头。
“索虏以骑兵见长,此时淮水冰水交融,故而马匹难以近前;可若以沙草覆之,骑兵便如履平地,由此观之,我军应准备抛车以破冰退马;另外,还需备下火油于帐外滩地,若敌军侵入,可以火矢烧之,如此方为御敌之道。”
“嗯,你所言,子昭皆已言之,我军已在营帐外备足了火油、箭矢和抛车,一旦敌军攻入,必将溃败!”
“甚好,萧子昭虽在长沙王和兄长之间徘徊,观望时机,不过在行兵作战上不得不令人佩服。”
“是啊,我们都是为了守护南国疆土,为陛下分忧,不过话说回来,即便他有良谋在胸,我们也不能事事都听之任之。这些年我时常提点于他,当前他虽忠心于我,可那萧靖艺就在军中,想必他们二人少不了私下交谈。”
“兄长所言甚是,再过些些日子就要春暖花开了,到时河面融化,我们只能用水军御敌。”
“那索虏近年来在豫州、青州和洛阳等地皆组建了水军,从过往探报来看,其水军规模和战力不亚于我军。”
“当务之急,我们不仅要观察敌我形势,还要留意那二人平日动向。”
“嗯,我也正为此担心。不过还是要将战事放在首位啊。”
“你熟读兵书,又曾任职石头城,至于如何在水战中取胜,应拿出些计策来才是。”
“兄长放心,来时我已初步想过了。”
“哦?你且说来。”
建安王见状便起身来到了后边墙壁上,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
“兄长请看。”
“此地乃寿阳,上接颖水,下通淮水、肥水,北有硖石、八公二山,乃易守难攻之地。”
“如今索虏陈兵于淮水对岸,频繁发兵扰我军于淮水诸地,犹如蜈蚣之足,不可断绝也!”
“那依你之见......”
“臣弟尝闻‘先机定策,反客为主’,若我军出奇兵直取寿阳,断其补给,破其根本,北徐之战,不日便可告捷也!”
“嗯!文达此计妙哉!”
“此计虽凶险,可若行之得当,实乃破局之端也!”
“只是......”
临川王紧接着捋了捋胡须。
“兄长还有何疑虑?”
“只是陛下虽令我来督战,不过亦如你所见,诸将领各有所顾,恐不能为我所用啊!”
建安王听后点了点头。
“兄长所虑甚是,如今帐中将军各自打着算盘,一时间恐怕难以笼络。”
“既如此,不如......”
“如何?”
“不如将北徐州防线逐一划分,让诸将各守一方,如此一来既能互相牵制又可将防御职责分拨出去。”
“如若取胜,兄长亦是大功一件;如若出了闪失,亦有诸将军各自承担,兄长不过是用人不当罢了。”
“哦?那若是他们不同意呢?”
“若是不同意,兄长便可用统帅之权以军法处置,到那时候......就由不得他们了!”
“嗯,如此甚好!”
“我这就向陛下奏请!”
“兄长稍安,适才所说萧子昭和萧靖艺,弟还有一计......”
建安王说着,便和临川王低声细语起来。
建康县府衙,廷尉丞刘嗣芳、中书郎范子真阔步来到院前。
“建康令听旨!”
建康令江阁跪地迎接。
范子真打开绢帛,朗声唱道:“朕闻新桥别院失火,既非天灾,便为人祸也。故特遣廷尉至府衙行事,你等务必查清此案,找出线索,交由廷尉署审查。”
“卑臣领旨。”
江阁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接下了圣旨。
范子真朝刘嗣芳和江阁分别拱手,而后离去。
“江令,别来无恙啊!”
“哎呀,嗣芳贤弟。”
江阁起身向前拱手。
“昔日国学院里你我同录经史,这一别已有数载,今日得逢上官驾临,休映心中,感慨万千!”
刘嗣芳微微笑了笑,而后上前扶着他的胳膊。
“休映兄折煞刘某了,愚弟此番前来,虽受陛下之命,亦是为了向休映兄多多讨教啊!”
“不敢不敢,贤弟说笑了。”
此时,江阁和刘嗣芳进了内堂,衙役便续上了两杯茶。
“贤弟博古通今,又通晓藩国文字,实乃我朝不可或缺之才。”
“哪里像我啊,虽任职于京畿,可精力有限,人手不足,实在难有作为!”
“呵呵呵,这么说来,休映兄是被眼前疑案给难住喽?”
“诶!不瞒贤弟说,要说院落失火,实乃稀松平常。”
“观我京都街巷纵横,单单这建康县便有四万余户,如此规模即便地方郡府恐不能及也!”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陛下没有旨意,我身为府令,亦自当竭力查之。”
“嗯,休映兄所负之重,愚弟定会倾力相助!”
“如此甚好!”
“不知是否查到些许线索了?”
“额......失火当天,萧侍郎和易少丞皆吃了酒,我已让司值和巷间郎医查验了剩余浑酒,那酒中并没有被投毒,而那仆人辛寿因偷吃了酒昏睡,耽搁了火情。”
“如今两侧厢房已成灰烬,再想查些什么,谈何容易啊......”
“是啊,来时我有所耳闻,此事难为休映兄了。”
“不过......”
刘嗣芳未再言语,只是左右看了看。
江阁见状急忙起身,将房门关紧。
“贤弟但讲无妨!”
“既如此,那我就说了。”
“依我在廷尉署查办案件积累来看,休映兄应从那位家仆入手,无论用什么方式,定要使其吐出纵火之人!”
江阁听后不禁心里一颤。
这是要严刑逼供啊!
没看出来,这刘嗣芳求功如此心切。
他在廷尉署工作无非就那一两年,却养成了如此草菅人命的作风。
于是江阁稍作拱手。
“额,贤弟所言实乃出其不意之策,只不过,按我南国律令,严刑逼供者,与嫌犯同罪论处。”
“我想贤弟肯定比我更清楚律令了。”
“呵呵呵......”
刘嗣芳听后轻轻的笑了笑。
“休映兄,朝廷上下都知道你执法严明,之前在地方任职也做出了些许政绩。”
“不过恕我直言,我出此策亦是为了你建康令考虑,如今你所查之案,是何重量,你可要掂量清楚啊。”
“不瞒你说,萧侍郎虽官阶微小,可他是陛下身边红人。”
“如今别院失火,就是圣主脸上也无甚颜面。”
“兄若能抓住机会,将此案快速了结,说不定还能与萧侍郎靠近一些。”
“至于什么家仆奴婢,乃草木罢了。”
江阁听了这话心中不免生出了几分恼火。
查案就是查案,现在案件还没什么头绪,就拿这些人情事故来说事儿了,这个刘嗣芳,真是......
于是他起身凑到了刘嗣芳身旁,稍作拱手。
“既如此,我亦有一言。”
“哦?休映兄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我江阁出身卑贱,蒙陛下恩泽,才有今日。”
“如今上有律令法度,下有百姓期许,江阁绝不能因一己私利,滥用刑狱,妄断生杀。”
刘嗣芳听后脸色通红,皱着眉头看了看他。
“休映兄!念在你我有些私交,我不想把事情闹大,可若是你一意孤行,就不要怪我没有提醒你了。”
“呵呵呵,刘廷尉此言,我自然领情,只不过如此审案,江阁实在不敢苟同!”
刘嗣芳终于压不住火气,将茶杯狠狠地摔在了桌案上。
毕竟此次大火案的主审是廷尉署,他江阁倒是耿直,不想早日结案,可别影响别人立功不是。
“既如此,你就好自为之吧!”
说着,刘嗣芳甩袖走了出去。
“恭送上官!”
却说萧辰在别院正堂和易琼安抚着玉漱。
过几日便是谢夫人出殡的日子了,母女刚刚团聚还没多久,就天各一方,放在谁身上也承受不了。
院子里几个工匠和差役正在收拾残局,准备重新修建两侧的厢房。
萧辰在屋里踱着步,见玉漱如同丢了魂魄一般,也不忍在她面前说别的事。
于是向易琼使了个眼色。
易琼会意后二人来到了屋外的墙角。
“大哥,玉漱姑娘不能留在这里了。”
“什么意思?谢夫人刚刚离世,我们就把她赶出去吗?”
“哎,大哥误会了。”
“出了这样的事,临川王的人没多久就会知道玉漱的行踪,到那时候他们来抓人,我们该怎么办?”
“我有宝剑在手,几个军士又有何惧!”
“你看,我就怕你这样。”
“那天晚上在太极殿,你就不应该那么鲁莽。”
“算了,好在没出什么事。”
“玉漱姑娘可是有契约在临川王那里,即便没有契约,他想拿的人,你还能拦得住?”
易琼低眼看了看他。
“大哥你武艺再高,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守在玉漱身旁。”
“那......那该如何是好?”
易琼急的直打转转。
“所以我找你来,就是跟你商议的。”
“这么说,你已经有办法了?”
“嗯,你还记得暇园吗?”
“你说是七殿下府宅?”
“对,为今之计,我们只能将玉漱姑娘送到暇园安顿。”
“幸好临川王还在北徐州督军,不过事不宜迟,我们还是早做打算才行。”
“我听徐令说七殿下已赶回京都了。不如就今晚,你拿着这个信物,暇园的布巾人一看便知。”
说着,萧辰从怀中掏出一个小葫芦,葫芦通身古铜色,上面绣着几只仙鹤,葫芦嘴儿上拴着一条朱红穗子,串着一小片血色玛瑙。
易琼接过葫芦,闷着头不作声。
“你放心吧,楼冲一定会照顾好玉漱的,再说,这都是权宜之计。等日后时机成熟,咱们再做打算。”
说话间,几个廷尉署的衙役过来勘察现场,萧辰见状也猜出了几分。
虽然自己这两天还没有见过皇帝,不过照这样看一定是宫里有旨意了,如此看来,皇帝对自己确实很上心!
“敢问上官,可是廷尉署的人?”
其中一个衙役挺身过来,瞧了瞧萧辰,而后低头拱手。
“下官廷尉法掾,参见萧侍郎。”
“快快免礼,辛苦了。”
“下官奉命来此查探线索。”
“这么说臧廷尉也来了?”
“回侍郎,此案由廷尉丞刘嗣芳掌管。”
“哦哦......”
萧辰稍作回想,这刘嗣芳正是前些日子在周开逸府上吃酒的那个人。
也对,从臧未真角度来看,要给年轻人机会,能理解。
宣晨殿里,寺人婢女簇拥着姚儿和吴淑媛缓步进了内堂。
袁淑仪上前驱身行礼。
“恭迎淑媛娘娘、公主殿下。”
“呦,这不是乱了辈分。”
姚儿急忙上前扶起了袁淑仪。
“你贵为淑仪,向吴淑媛作礼便可,我既是公主,理应给你行礼呢!”
说着,姚儿便假意驱身行礼。
“嗐,瞧你们俩个,这里又没别人。”
吴淑媛哭笑不得,一手搀着袁淑仪一手拖着姚儿的手臂。
“姐姐可说呢,你看这小蹄子,还跟我讲起礼制了。”
袁淑仪听了这话,喜笑颜开,用手帕掩着小嘴儿。
如此,三人依次跪坐,婢女侍奉着茶点。
“来人,把东西拿上来吧!”
吴淑媛一声令下,只见几个小寺人捧着几个木盒低头走了过来。
袁淑仪远远的瞧了一眼,无非是些礼物罢了。
前几日家宴上刚刚示好,今儿就亲自来送礼了,看来她吴景辉也有低人一头的时候。
“呵呵呵,妹妹你看。”
吴淑媛打开其中一个木盒,只见一串明晃晃的珠子缓缓浮现。
那珠子一共二十余颗,大小相似,晶莹剔透,极其圆润,还没拿到眼前便闪闪发光。
袁淑仪虽说在袁府见过很多珠宝玉器,可违背礼制的宝贝袁家毕竟不多,或者是袁昂不愿意拿出来,总之这串珠子立马便将袁淑仪的眼球吸引了过去。
可这时候哪能显的像没见过世面一样呢?
于是袁淑仪又眨了眨眼,微微笑了笑罢了。
“哎呦,还是淑媛娘娘出手阔绰啊,本宫与你相识数载有余,从没见你送过我这般礼物呢!”
姚儿在一旁打趣着,说是打趣更像是帮衬做托。
“来,妹妹,戴上试试呢?”
吴淑媛双手托着那串珠子,诚意满满。
“这可使不得,姐姐如此便是折煞我了。”
袁淑仪左手执着锦帕,右手也一同伸出去加以抵挡,羞愧的连头也扭了过去。
“淑仪娘娘,这串濂珠可是吴淑媛托人从东海郁洲精心挑来。”
“世间仅此一件,你确定不试试吗?”
“是啊,妹妹。”
吴淑媛见状急忙接过话茬。
“此濂珠是姐姐一片心意,若是妹妹瞧不上,姐姐再去替换了便是。”
“来人......”
袁淑仪一听这话,再推脱就是不给面子了。
于是撤下双手,面带羞涩状。
“既是姐姐一片心意,妹妹哪里敢推脱呢。”
“只是这濂珠实在与妹妹身份不符,恐怕有违礼制了。”
“呵呵呵,哎呀,我还以为什么原因呢!”
姚儿在一旁笑着说道。
“淑仪娘娘尽管收着,要说有违礼制,这宫里上上下下有哪个是守礼之人。”
“呵呵呵,就是啊,姚儿公主话糙理不糙,你啊,就收下吧!”
“来,姐姐帮你戴上。”
吴淑媛说着,便起身半蹲着。
袁淑仪见状缓缓作出起身行礼之状。
“姐姐使不得,妹妹怎敢让姐姐屈身侍奉呢!”
“嗐,妹妹不必拘礼。你我同为陛下妃嫔,亦当行姐妹之道,既是姐妹,姐姐给妹妹佩戴饰物,又谈何屈身呢!”
如此,袁淑仪便乖巧的跪坐下来,吴淑媛动作轻缓,总算把那串珠子戴在了袁淑仪的脖子上。
“真衬你,快看呢!”
姚儿拿过一盏小铜镜,在袁淑仪面前举着。
“谢谢姐姐。”
“妹妹不必客气,咱们有福同享,我们若是寻常百姓,说不定还能结成亲家了,呵呵呵。”
吴淑媛这句结成亲家说的倒是实在,毕竟那天在院子里看见袁淑仪鼓着肚子,而自己只是做个比喻罢了,即便她袁淑仪真生了女儿,两个孩子同父异母也不能通婚不是!
袁淑仪也没想那么多,自己虽然没能生个皇子公主,可这结亲家的事话可以接一接嘛,她吴景辉有皇子在侧,自己哥哥袁昂府中尚有未出阁的女儿,只要她吴景辉愿意,袁家也是不吃亏的。
如此一想,三下得意,内堂里便是一阵欢喜不说。
正是:
往日真冤家,今朝两相依。
迎面频作礼,俯身多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