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却说萧综吃了哑巴亏,有苦也难言,只能按照裴渊明等人的建议,好生安排了几个大户的女子,又将征敛所得退了回去。
他这么做,一来是畏惧裴渊明的将威;二来自己的母亲就要到江夏了,把见不得人的事情打点好,也可免除一番斥责教训。
毕竟是没有顺意,萧综心中哪里能平静,只得在院子里徘徊散心。
忽有一甲士奔来奏报。
“报主帅!”
“郊外发现了淑媛车驾。”
“敬则将军已带人前去护驾迎接。”
“好!”
“你们这就随我出城,迎接母亲!”
“是!”
江夏郡府大大小的官吏、将军,按照朝廷礼制,于城门外站立迎候。
只见吴淑媛车马缓缓行来,萧综便小跑着迎了过去。
“儿臣恭迎母亲。”
萧综跪地行礼。
“罢了。”
“如何要摆这么大阵仗,还嫌自己不够张扬吗?”
萧综听了这话,很是不解。
一个多月没见面的母亲,怎么刚一来就带着这么大的气呢。
“儿子知错了,这就让他们散了。”
于是萧综便朝着一旁的萧敬则扬手示意。
众人随着车驾,来到了郡府内。
吴淑媛缓缓下了车,萧综亲自撑着手臂接着。
只见萧综满脸黝黑,毕竟出去巡查了几次,脸颊也消瘦了许多。
吴淑媛见状甚是心疼,可心里那股气还没消,便瞥了他一眼作罢。
“我等恭迎淑媛娘娘。”
众人于大堂内驱身叩首行礼。
吴淑媛缓了缓神儿,挺身扬手示意。
“诸位请起吧!”
堂下的人有几个是吴淑媛认识的,也有听过名字但没见过的。
只见她温婉一笑。
“诸位将军和郢州臣工乃是南国忠义臣子,综儿有诸位辅佐,本宫甚为感激。”
“本宫带了些许细软,权当是慰劳诸位了。”
“我等叩谢娘娘。”
众人再次叩首致谢。
“综儿还小,你们久经沙场,乃是前辈。”
“如果综儿为政有什么不妥,你们还要直言劝告才是。”
“特别是日常行事,切莫宠溺于他。”
“本宫在此,先行谢过了。”
几个将军一听这话,先是一愣神儿,后宫的吴淑媛可是出了名的骄纵,怎么今天这么客气了。
“请娘娘放心,我等自当竭心尽力,辅佐主帅。”
裴渊明上前低头拱手。
“我等亦当竭心尽力,辅佐主帅。”
身后人也跟着附和道。
“如此,本宫就放心了。”
“裴将军。”
“末将在!”
“此处你资历最深,平日里可要多多教诲综儿才是啊。”
“末将不敢!”
“二殿下天资聪慧,为政用心,虽有些许不足之处,亦能及时改正。”
“请娘娘放心,末将自当尽心为之,不辜负圣意民心。”
寒暄过后,众人便行礼散去不说。
吴淑媛这番谦卑恭敬的表现,众人心中皆竖起了大拇指。
当然,吴淑媛如此,其中是何深意,亦有许多人在背后揣测。
众人走后,萧综便上前叩首跪拜。
“餐食就要备好。”
“母亲一路舟车劳顿,儿子先扶您去用膳吧。”
吴淑媛眯着眼摇了摇头。
“母亲是哪里不舒服吗?”
“为娘问你,你在江夏这段时间,都做了些什么?”
萧综转了下眼珠子,母亲这么问是什么意思?难道她听说了什么吗?
于是他走到吴淑媛身旁,深深行礼。
“回母亲,儿臣按照父皇旨意,固守郢州。”
“为了掌握民情,儿臣亲自去了江夏各处县府巡查。”
“发粮救济疾苦百姓,又为他们修补屋舍。并且传令各县府衙,抓捕盗贼,维护地方安宁。”
“就这些吗?”
“儿子亲自赶赴前线军营,沿用七叔布防之法,虚心纳谏,事事都与裴将军等人商量。”
“还有呢?”
“额......”
“还有诸多军务民政,乃是由太守和各处将军为儿臣分担。”
“儿臣初来郢州,诸多巨细还不能牢记于心,还请母亲恕罪。”
“好!既然你忘了,那为娘就帮你回忆回忆。”
“漱儿!”
吴淑媛唤了一声。
只见玉漱缓步来到了堂下。
萧综一下子就傻了眼。
“这位女子,你可识得?”
“儿臣......儿臣不知母亲是何用意,还请母亲明示。”
于是吴淑媛稍稍摆了摆手,玉漱低身行礼后退了下去。
“你强掳民女,欲行苟且!刚才这位姑娘,我若是晚来一步,恐怕你已经得逞了吧!”
“儿子......儿子知错了,儿子知错了。”
“那几个大户女子呢?”
“你藏在何处了?”
“回......回母亲,我已听从裴将军等人谏言,将她们好生安置,待母亲来后,为我主持婚配,正其名分。”
“逆子!”
“我皇族脸面,都被你丢尽了。”
“你身为皇子,娶妻纳妾,岂能由着性子!”
“你以为,为她们正了名分,就能息事宁人了吗?”
“这件事暂且不说,你还有什么恶行,非要我说出来吗!”
“母亲息怒。”
萧综再次叩首,吓得身子哆嗦着。
“儿子得知母亲要来江夏,想着要让母亲过得舒坦些,便从那些大户手中收了些许钱物,儿子一时糊涂,如今已将那钱物如数还了回去。”
“还请母亲当心身子,切莫动怒啊!”
“儿子所作一切,皆是为了在朝中立足,不再受人欺凌。”
“儿子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我不比那些皇子差。”
“他们都说我是旧朝遗种,母亲,您告诉我,我到底是不是父皇亲生儿子啊!”
吴淑媛紧闭双眼,泪水随之而出。
她抚了抚萧综的额头,语气也轻缓了许多。
“此事已在为娘心中多年,它就如同一把刀一样,日夜刺着我。”
“今日为娘便告诉你吧。”
孩子大了,瞒也瞒不住。
就因为没有早些告诉他,在萧综小的时候便对自己的身世很是怀疑,想想名不正言不顺的待在宫里,饱受其他皇子公主欺负不说,还是当今的父皇推翻了旧朝统治,如果自己是旧朝遗种,那么在仇人家里过生活又会有什么好下场呢!
有如此思考,才导致他外任时叛离了朝廷,归顺了北国自称是的他叔父人。
可是啊,好景不长,因那位叔父在北国根基不稳,担心遭人陷害,使得家族后继无人,所以最终还是把萧综给送回了两国边疆地带,还给了南国。
此事别说是萧综本人,就是生母吴淑媛都记忆犹新。
如今他重获信任,断不可因为一时之气再行悖逆了。
“你生父......”
“乃是旧朝东昏侯。”
萧综听后,一下子便瘫在了桌案旁边,面色煞白,眼睛里胀满了血丝。
“综儿啊,你可知为了让你能重新被启用,为娘我费了多少力气。”
“你虽然不是陛下亲生,但他待你和其他皇子并无两样。”
“你切莫心存抱怨,定要好生为政才行啊!”
“母亲!母亲......”
萧综趴在吴淑媛怀中,一时间哀嚎不止。
“儿啊,如今皇子们皆已长大,日后你外任要职机会更加渺茫。”
“你一定要在郢州做出些成绩来,知道吗?”
“儿子知道了。”
“儿子......儿子一定不辜负母亲期望。”
“好孩子。”
母子二人相拥在一起,万千悲凉和苦涩,皆随着泪水,浸湿了江夏郡府。
却说前军大营里,臧宣卿正在收拾东西。
易琼和玉漱二人来到臧宣卿的帐内,易琼见此状便上前拱手。
“长史为何收拾衣装?”
“奥!是你们二位啊,快坐吧。”
臧宣卿微微笑了笑。
“新任主帅已经熟悉了郢州军务,今早便差人来此,与我做了交接。”
“那......长史是要回京了吗?”
“是啊,我本就是七殿下所属官吏。”
“如今做了交接,就没必要继续留在此地了。”
易琼皱了皱眉。
“可那萧综......”
没等他说出口,臧宣卿便先行发问。
“对了,你们为何还要回来呢?”
“就不怕他们过来报复吗?”
“奥!我和漱儿特地回来感谢长史。”
“萧综倒行逆施,我们已将事情告诉了吴淑媛。”
“有吴淑媛在,那毛头小子定不敢胡作非为了。”
“如此便好!”
“不过你们也用不着谢我,要谢啊,就谢你们自己吧。”
“要不是你们奋力一搏,即便我再怎么出主意,也都无济于事。”
“不不,此事多亏了长史,我和玉漱定会铭记大恩!”
于是易琼和玉漱二人便要跪地叩首。
臧宣卿见状急忙将他们搀起。
“你们太客气了。”
“七殿下临行前有过交待,我也是奉令行事。”
“对了,我明日就要回京,你们有什么要帮忙带回去吗?”
易琼听后和玉漱对视了一番。
“来到江夏数月了,待我写封书信,劳烦长史交给萧辰!”
“你们兄弟二人能有如此情谊,真是令人佩服!”
“难得啊!”
臧宣卿话音刚落,门外便来了一个郡府中的甲士。
“臧宣卿听令!”
臧宣卿三人跪地俯首。
“臧将军谋勇俱佳,对郢州军务烂熟于胸,实乃不可多得之才。本帅已向七叔奏报,留将军接任随郡前军将军,望将军不负众望,报效南国。”
“末将......领命!”
“臧将军,主帅赠送锦被一床,主帅说了,军营苦寒,将军定要保重身子才是!”
“多谢主帅关心!”
臧宣卿双手接过锦被,再次低头致意。
不用走了!
可臧宣卿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这萧综生性多变,摇摆不定。
之前还满是嫌弃,急着替换自己,怎么这会儿又这般客气,还向七殿下挽留自己了。
“恭喜长史!”
易琼微笑着低头拱手。
只见臧宣卿摇了摇头。
“青云兄说笑了。”
“是喜是祸,尚未可知啊!”
“哦?长史为何这么说?”
“适才你说吴淑媛已经来到江夏?”
“正是!”
“嗯,那我就知道了。”
“主帅本想找人接替我,但吴淑媛却另有打算。”
“至于是何打算,我一时间还不清楚。”
易琼搔了搔下巴,接过了话茬。
“萧辰说过,时间会给出最优答案!”
“既然不知道他们是何用意,那咱们就边走边看便是。”
“呵呵呵,青云兄所言甚是!”
“为今之计,也只能如此了。”
二人稍作商议,易琼和玉漱便回了营帐不说。
勤政堂里,临川王、安成王、徐修仁、袁昂、王迁和萧辰等人依次跪坐。
皇帝见人来齐了,便放下朱笔,望了过去。
“康长明和昌义之二人所奏,你们都看到了。”
“今日召诸位来此,就是为了商议北徐州分兵之策。”
“萧常侍,分兵之策由你最先提出,既如此,你再与大家说一说吧。”
“遵命。”
于是萧辰起身来到大堂中央,稍作拱手。
“北徐州萧刺史建议实施分兵之策,其目的重在补充我军粮草。”
“奏表中所提十六字方针,乃是此计策的宗旨。”
“游击战,旨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偷袭侵扰为主。”
“将数万大军化整为零,此时索虏那边同样欠缺粮草,全军士气必然低沉。”
“而我军分兵游击,才能冲破困境,得以生存。”
“子昭将军点将用兵之能有口皆碑,他对分兵之策的理解也极为透彻。”
“加之靖艺将军对分兵之策亦有独到见解,二位将军的想法不谋而合,如此结果很是难得。”
“总而言之,眼下军需供应难以为继,倒不如借此机会搏上一搏。”
萧辰说完,再次低头拱手示意。
皇帝听后点了点头。
“到底分兵与否,都说说看吧。”
徐修仁率先起身拱手。
“陛下,北徐州与索虏对峙已近半载,我朝律令有云:兵驻一处,方圆三百里之地当以粮草、布麻、青铁等物补充军需。”
“如今深秋已至,江东各地谷粟皆已收获,而北徐州有将士八万余人,以往年收成估量,仅需在二兖、二徐,加之南豫州之地征敛,便可补足军需。”
“如此,便无需分兵而治。”
“呵呵呵,徐令所言,未免过于臆断了吧!”
袁昂起身,稍作拱手。
“尚书省掌管天下民情,北徐州耗费如何,还请陛下允许度支尚书王迁奏报。”
“恩准!”
于是王迁跪地叩首,而后起身笔直的站着。
“自春夏以来,北徐州战事连连吃紧,朝廷三次补充兵员,日常军需消耗亦是逐日增加。迄今为止,北徐州对峙已耗费粟米五十二万斛,银钱五百一十七万,将士死伤共计两万五千余人,耗费器物、抚恤银钱尚无定数。”
王迁说完,退到了一旁。
袁昂再次上前,稍作拱手。
“度支尚书所言耗费,还在与日俱增。”
“如今北徐周边四州二十一郡,已提前征敛了两年调税,今夏江东各地大水横行,谷粟多已欠收。”
“若再行征敛,百姓便无粮可食。”
“如此倒行逆施之策,徐令是何居心!”
徐修仁眉头紧皱,这袁昂说的太过了。
朝廷在四州之地征敛不假,可并未伤到百姓根基,江东的土地极其肥沃,即便秋粮欠收还有夏粮做保障,再说那五十二万斛粮食也并不都是地方新征收的调税,里面有二十多万石是朝廷太仓和东宫仓的粮食。
而袁昂不建议继续征敛,也有他的打算。
虽然北徐对峙不是常态,但平时边关摩擦时北徐就有三万余甲士驻守,为的是防患于未然,毕竟北徐诸城一破,索虏就可以直逼京都建康了,那还得了。
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南国在早年间就多次发动过北伐,意欲将北大门再往北推。可是几次攻下来,都无甚效果,今天攻下来的城池过些日子就会被索虏重新夺回去,寿阳城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如此来来回回,受伤的是数万将士,更是北徐和周边郡县的百姓,以至于数年间丰产不丰收,粮食、物品都被征缴补充军需了,哪里还有生存的基础呢!
如今两军对峙已有数月之久,征敛也跟着重复了多次,百姓早就没有余粮了。
袁昂的意思就是退兵,像之前一样,退守钟离一带,何必为了一城一池而耗费巨大呢!
“宣达啊,你观之如何?”
皇帝欠身看了看临川王。
“额......陛下恕罪,臣弟身为扬州刺史,手中握着江东州郡民政,如今商讨江东征敛调税之事,臣弟理应回避。”
这就对喽!
人家临川王选择不发言了,在一旁听着就是,征与不征,伤的又不是自己,只是自己的腰包瘪了一些而已。
“宣达如此,亦是为了大局着想,那你们继续说吧!”
“陛下。”
七殿下低身拱手。
“分兵之策,乃是萧辰于北徐州劳军时提出。”
“臣弟有所耳闻。”
“我近日查看了北徐州驻防舆图,我部伍分为三处,若是全军固守,当然最为稳妥,只不过钱粮接济困难,如此下去免不了军心动摇。”
“而分兵之策,将我军化整为零,各自为战,可从两军交界处甚至到敌军腹地搜寻补给。”
“如此一来,既能解决粮草军需,又能伺机骚扰敌军。况且敌军固守寿阳,频频犯我荆山之地,我军若无动于衷,时日一久终将气士全无,倒不如借此机会,振奋士气。”
“故而臣弟建议,从扬州南部州郡稍作征敛,补充北徐日常耗费。”
“今秋江夏和南新蔡二郡因试行新政,谷粟已收获五十万斛,二郡收成占郢、江二州超过四成,新政成效显着,实乃惠民之举。如此观之,若于明年在二州全境实施新政,其成果必定丰厚。”
“而南、北兖、南豫州和南徐州之地,界临前线,有北徐州作为屏障,又为其后方补给来源,故而可试行新政。”
“还望陛下恩准!”
六殿下听后一愣眼,这个老七,还把手伸到江东来了!
“陛下,新政在二郡虽有成效,但在江东之地......恐不适宜。”
“江东自古富庶,大族贵胄遍布南北。”
“若轻言革新,定会遭受阻碍,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若江东人心尽失,南国必会招来内忧外患,还望陛下......三思!”
皇帝听后捋了捋胡须。
看吧,刚刚说征敛调税时老六还说什么避嫌,在一旁不作声。
现在一说新政,就窜上来了,真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啊!
“罢了罢了。”
皇帝轻声说道。
“新政之事暂且不说。”
“适才彦达所言,北徐实施分兵之策,再于扬州南部郡县稍作征敛,朕觉得可行。”
“你们说呢?”
“陛下!”
“南部吴郡、吴兴、会稽等地,乃京都纳取之地,诸郡虽富庶,可北徐兵卒杂役众多,又如何能与皇族争夺供粮呢!”
“还望陛下......三思啊!”
袁昂起身跪地叩首,只听他语调近乎于哭腔,身子紧紧的贴在地上。
“早春南郊圆坛祭天时朕便说过,除祭拜用度外,宫中开支一律减半。”
“各宫执行得当,亦省下来不少钱粮,以后啊,供地亦可稍作征敛。就将各地省出那些谷粟布帛,送至北徐州吧!”
“宣达,你还有什么异议吗?”
“臣弟......谨遵圣意!”
要说皇帝先前没有考虑分兵之策,实乃出于无奈。
化整为零,只留下部分将士守着空营,风险太大。
但如今北徐州已无粮草接济,两军对峙却不能停止,可谓是进退维谷、骑虎难下。
经过这一番商议,临川王也不得不作出让步,毕竟是皇帝从宫里省出来的钱粮,跟你老六可没什么关系。
而分兵之策的商议结果,大家竟然出奇的一致,这倒是让皇帝心中多了几分欣喜,也添了几分担忧。
欣喜源自君臣一心,上下同德;至于担忧,无非是那个老六既赢得了人心,也赢了名声,如今还省了许多调税银钱。
皇帝虽不至于一言堂,不过这天下乃是一家所有,给你的你乖乖拿去,没说给你的,你自然不能伸手去要,更不能藏起来据为己有!
如此一来,老六受了敲打,北徐的窘境也可以稍稍缓解,至于寿阳城能不能攻下来,已经不重要了。
正是:
和也存疑分也忧,空作因果意中求。
自古人心多皮面,高卧东山先低头。
却说萧综吃了哑巴亏,有苦也难言,只能按照裴渊明等人的建议,好生安排了几个大户的女子,又将征敛所得退了回去。
他这么做,一来是畏惧裴渊明的将威;二来自己的母亲就要到江夏了,把见不得人的事情打点好,也可免除一番斥责教训。
毕竟是没有顺意,萧综心中哪里能平静,只得在院子里徘徊散心。
忽有一甲士奔来奏报。
“报主帅!”
“郊外发现了淑媛车驾。”
“敬则将军已带人前去护驾迎接。”
“好!”
“你们这就随我出城,迎接母亲!”
“是!”
江夏郡府大大小的官吏、将军,按照朝廷礼制,于城门外站立迎候。
只见吴淑媛车马缓缓行来,萧综便小跑着迎了过去。
“儿臣恭迎母亲。”
萧综跪地行礼。
“罢了。”
“如何要摆这么大阵仗,还嫌自己不够张扬吗?”
萧综听了这话,很是不解。
一个多月没见面的母亲,怎么刚一来就带着这么大的气呢。
“儿子知错了,这就让他们散了。”
于是萧综便朝着一旁的萧敬则扬手示意。
众人随着车驾,来到了郡府内。
吴淑媛缓缓下了车,萧综亲自撑着手臂接着。
只见萧综满脸黝黑,毕竟出去巡查了几次,脸颊也消瘦了许多。
吴淑媛见状甚是心疼,可心里那股气还没消,便瞥了他一眼作罢。
“我等恭迎淑媛娘娘。”
众人于大堂内驱身叩首行礼。
吴淑媛缓了缓神儿,挺身扬手示意。
“诸位请起吧!”
堂下的人有几个是吴淑媛认识的,也有听过名字但没见过的。
只见她温婉一笑。
“诸位将军和郢州臣工乃是南国忠义臣子,综儿有诸位辅佐,本宫甚为感激。”
“本宫带了些许细软,权当是慰劳诸位了。”
“我等叩谢娘娘。”
众人再次叩首致谢。
“综儿还小,你们久经沙场,乃是前辈。”
“如果综儿为政有什么不妥,你们还要直言劝告才是。”
“特别是日常行事,切莫宠溺于他。”
“本宫在此,先行谢过了。”
几个将军一听这话,先是一愣神儿,后宫的吴淑媛可是出了名的骄纵,怎么今天这么客气了。
“请娘娘放心,我等自当竭心尽力,辅佐主帅。”
裴渊明上前低头拱手。
“我等亦当竭心尽力,辅佐主帅。”
身后人也跟着附和道。
“如此,本宫就放心了。”
“裴将军。”
“末将在!”
“此处你资历最深,平日里可要多多教诲综儿才是啊。”
“末将不敢!”
“二殿下天资聪慧,为政用心,虽有些许不足之处,亦能及时改正。”
“请娘娘放心,末将自当尽心为之,不辜负圣意民心。”
寒暄过后,众人便行礼散去不说。
吴淑媛这番谦卑恭敬的表现,众人心中皆竖起了大拇指。
当然,吴淑媛如此,其中是何深意,亦有许多人在背后揣测。
众人走后,萧综便上前叩首跪拜。
“餐食就要备好。”
“母亲一路舟车劳顿,儿子先扶您去用膳吧。”
吴淑媛眯着眼摇了摇头。
“母亲是哪里不舒服吗?”
“为娘问你,你在江夏这段时间,都做了些什么?”
萧综转了下眼珠子,母亲这么问是什么意思?难道她听说了什么吗?
于是他走到吴淑媛身旁,深深行礼。
“回母亲,儿臣按照父皇旨意,固守郢州。”
“为了掌握民情,儿臣亲自去了江夏各处县府巡查。”
“发粮救济疾苦百姓,又为他们修补屋舍。并且传令各县府衙,抓捕盗贼,维护地方安宁。”
“就这些吗?”
“儿子亲自赶赴前线军营,沿用七叔布防之法,虚心纳谏,事事都与裴将军等人商量。”
“还有呢?”
“额......”
“还有诸多军务民政,乃是由太守和各处将军为儿臣分担。”
“儿臣初来郢州,诸多巨细还不能牢记于心,还请母亲恕罪。”
“好!既然你忘了,那为娘就帮你回忆回忆。”
“漱儿!”
吴淑媛唤了一声。
只见玉漱缓步来到了堂下。
萧综一下子就傻了眼。
“这位女子,你可识得?”
“儿臣......儿臣不知母亲是何用意,还请母亲明示。”
于是吴淑媛稍稍摆了摆手,玉漱低身行礼后退了下去。
“你强掳民女,欲行苟且!刚才这位姑娘,我若是晚来一步,恐怕你已经得逞了吧!”
“儿子......儿子知错了,儿子知错了。”
“那几个大户女子呢?”
“你藏在何处了?”
“回......回母亲,我已听从裴将军等人谏言,将她们好生安置,待母亲来后,为我主持婚配,正其名分。”
“逆子!”
“我皇族脸面,都被你丢尽了。”
“你身为皇子,娶妻纳妾,岂能由着性子!”
“你以为,为她们正了名分,就能息事宁人了吗?”
“这件事暂且不说,你还有什么恶行,非要我说出来吗!”
“母亲息怒。”
萧综再次叩首,吓得身子哆嗦着。
“儿子得知母亲要来江夏,想着要让母亲过得舒坦些,便从那些大户手中收了些许钱物,儿子一时糊涂,如今已将那钱物如数还了回去。”
“还请母亲当心身子,切莫动怒啊!”
“儿子所作一切,皆是为了在朝中立足,不再受人欺凌。”
“儿子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我不比那些皇子差。”
“他们都说我是旧朝遗种,母亲,您告诉我,我到底是不是父皇亲生儿子啊!”
吴淑媛紧闭双眼,泪水随之而出。
她抚了抚萧综的额头,语气也轻缓了许多。
“此事已在为娘心中多年,它就如同一把刀一样,日夜刺着我。”
“今日为娘便告诉你吧。”
孩子大了,瞒也瞒不住。
就因为没有早些告诉他,在萧综小的时候便对自己的身世很是怀疑,想想名不正言不顺的待在宫里,饱受其他皇子公主欺负不说,还是当今的父皇推翻了旧朝统治,如果自己是旧朝遗种,那么在仇人家里过生活又会有什么好下场呢!
有如此思考,才导致他外任时叛离了朝廷,归顺了北国自称是的他叔父人。
可是啊,好景不长,因那位叔父在北国根基不稳,担心遭人陷害,使得家族后继无人,所以最终还是把萧综给送回了两国边疆地带,还给了南国。
此事别说是萧综本人,就是生母吴淑媛都记忆犹新。
如今他重获信任,断不可因为一时之气再行悖逆了。
“你生父......”
“乃是旧朝东昏侯。”
萧综听后,一下子便瘫在了桌案旁边,面色煞白,眼睛里胀满了血丝。
“综儿啊,你可知为了让你能重新被启用,为娘我费了多少力气。”
“你虽然不是陛下亲生,但他待你和其他皇子并无两样。”
“你切莫心存抱怨,定要好生为政才行啊!”
“母亲!母亲......”
萧综趴在吴淑媛怀中,一时间哀嚎不止。
“儿啊,如今皇子们皆已长大,日后你外任要职机会更加渺茫。”
“你一定要在郢州做出些成绩来,知道吗?”
“儿子知道了。”
“儿子......儿子一定不辜负母亲期望。”
“好孩子。”
母子二人相拥在一起,万千悲凉和苦涩,皆随着泪水,浸湿了江夏郡府。
却说前军大营里,臧宣卿正在收拾东西。
易琼和玉漱二人来到臧宣卿的帐内,易琼见此状便上前拱手。
“长史为何收拾衣装?”
“奥!是你们二位啊,快坐吧。”
臧宣卿微微笑了笑。
“新任主帅已经熟悉了郢州军务,今早便差人来此,与我做了交接。”
“那......长史是要回京了吗?”
“是啊,我本就是七殿下所属官吏。”
“如今做了交接,就没必要继续留在此地了。”
易琼皱了皱眉。
“可那萧综......”
没等他说出口,臧宣卿便先行发问。
“对了,你们为何还要回来呢?”
“就不怕他们过来报复吗?”
“奥!我和漱儿特地回来感谢长史。”
“萧综倒行逆施,我们已将事情告诉了吴淑媛。”
“有吴淑媛在,那毛头小子定不敢胡作非为了。”
“如此便好!”
“不过你们也用不着谢我,要谢啊,就谢你们自己吧。”
“要不是你们奋力一搏,即便我再怎么出主意,也都无济于事。”
“不不,此事多亏了长史,我和玉漱定会铭记大恩!”
于是易琼和玉漱二人便要跪地叩首。
臧宣卿见状急忙将他们搀起。
“你们太客气了。”
“七殿下临行前有过交待,我也是奉令行事。”
“对了,我明日就要回京,你们有什么要帮忙带回去吗?”
易琼听后和玉漱对视了一番。
“来到江夏数月了,待我写封书信,劳烦长史交给萧辰!”
“你们兄弟二人能有如此情谊,真是令人佩服!”
“难得啊!”
臧宣卿话音刚落,门外便来了一个郡府中的甲士。
“臧宣卿听令!”
臧宣卿三人跪地俯首。
“臧将军谋勇俱佳,对郢州军务烂熟于胸,实乃不可多得之才。本帅已向七叔奏报,留将军接任随郡前军将军,望将军不负众望,报效南国。”
“末将......领命!”
“臧将军,主帅赠送锦被一床,主帅说了,军营苦寒,将军定要保重身子才是!”
“多谢主帅关心!”
臧宣卿双手接过锦被,再次低头致意。
不用走了!
可臧宣卿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这萧综生性多变,摇摆不定。
之前还满是嫌弃,急着替换自己,怎么这会儿又这般客气,还向七殿下挽留自己了。
“恭喜长史!”
易琼微笑着低头拱手。
只见臧宣卿摇了摇头。
“青云兄说笑了。”
“是喜是祸,尚未可知啊!”
“哦?长史为何这么说?”
“适才你说吴淑媛已经来到江夏?”
“正是!”
“嗯,那我就知道了。”
“主帅本想找人接替我,但吴淑媛却另有打算。”
“至于是何打算,我一时间还不清楚。”
易琼搔了搔下巴,接过了话茬。
“萧辰说过,时间会给出最优答案!”
“既然不知道他们是何用意,那咱们就边走边看便是。”
“呵呵呵,青云兄所言甚是!”
“为今之计,也只能如此了。”
二人稍作商议,易琼和玉漱便回了营帐不说。
勤政堂里,临川王、安成王、徐修仁、袁昂、王迁和萧辰等人依次跪坐。
皇帝见人来齐了,便放下朱笔,望了过去。
“康长明和昌义之二人所奏,你们都看到了。”
“今日召诸位来此,就是为了商议北徐州分兵之策。”
“萧常侍,分兵之策由你最先提出,既如此,你再与大家说一说吧。”
“遵命。”
于是萧辰起身来到大堂中央,稍作拱手。
“北徐州萧刺史建议实施分兵之策,其目的重在补充我军粮草。”
“奏表中所提十六字方针,乃是此计策的宗旨。”
“游击战,旨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偷袭侵扰为主。”
“将数万大军化整为零,此时索虏那边同样欠缺粮草,全军士气必然低沉。”
“而我军分兵游击,才能冲破困境,得以生存。”
“子昭将军点将用兵之能有口皆碑,他对分兵之策的理解也极为透彻。”
“加之靖艺将军对分兵之策亦有独到见解,二位将军的想法不谋而合,如此结果很是难得。”
“总而言之,眼下军需供应难以为继,倒不如借此机会搏上一搏。”
萧辰说完,再次低头拱手示意。
皇帝听后点了点头。
“到底分兵与否,都说说看吧。”
徐修仁率先起身拱手。
“陛下,北徐州与索虏对峙已近半载,我朝律令有云:兵驻一处,方圆三百里之地当以粮草、布麻、青铁等物补充军需。”
“如今深秋已至,江东各地谷粟皆已收获,而北徐州有将士八万余人,以往年收成估量,仅需在二兖、二徐,加之南豫州之地征敛,便可补足军需。”
“如此,便无需分兵而治。”
“呵呵呵,徐令所言,未免过于臆断了吧!”
袁昂起身,稍作拱手。
“尚书省掌管天下民情,北徐州耗费如何,还请陛下允许度支尚书王迁奏报。”
“恩准!”
于是王迁跪地叩首,而后起身笔直的站着。
“自春夏以来,北徐州战事连连吃紧,朝廷三次补充兵员,日常军需消耗亦是逐日增加。迄今为止,北徐州对峙已耗费粟米五十二万斛,银钱五百一十七万,将士死伤共计两万五千余人,耗费器物、抚恤银钱尚无定数。”
王迁说完,退到了一旁。
袁昂再次上前,稍作拱手。
“度支尚书所言耗费,还在与日俱增。”
“如今北徐周边四州二十一郡,已提前征敛了两年调税,今夏江东各地大水横行,谷粟多已欠收。”
“若再行征敛,百姓便无粮可食。”
“如此倒行逆施之策,徐令是何居心!”
徐修仁眉头紧皱,这袁昂说的太过了。
朝廷在四州之地征敛不假,可并未伤到百姓根基,江东的土地极其肥沃,即便秋粮欠收还有夏粮做保障,再说那五十二万斛粮食也并不都是地方新征收的调税,里面有二十多万石是朝廷太仓和东宫仓的粮食。
而袁昂不建议继续征敛,也有他的打算。
虽然北徐对峙不是常态,但平时边关摩擦时北徐就有三万余甲士驻守,为的是防患于未然,毕竟北徐诸城一破,索虏就可以直逼京都建康了,那还得了。
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南国在早年间就多次发动过北伐,意欲将北大门再往北推。可是几次攻下来,都无甚效果,今天攻下来的城池过些日子就会被索虏重新夺回去,寿阳城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如此来来回回,受伤的是数万将士,更是北徐和周边郡县的百姓,以至于数年间丰产不丰收,粮食、物品都被征缴补充军需了,哪里还有生存的基础呢!
如今两军对峙已有数月之久,征敛也跟着重复了多次,百姓早就没有余粮了。
袁昂的意思就是退兵,像之前一样,退守钟离一带,何必为了一城一池而耗费巨大呢!
“宣达啊,你观之如何?”
皇帝欠身看了看临川王。
“额......陛下恕罪,臣弟身为扬州刺史,手中握着江东州郡民政,如今商讨江东征敛调税之事,臣弟理应回避。”
这就对喽!
人家临川王选择不发言了,在一旁听着就是,征与不征,伤的又不是自己,只是自己的腰包瘪了一些而已。
“宣达如此,亦是为了大局着想,那你们继续说吧!”
“陛下。”
七殿下低身拱手。
“分兵之策,乃是萧辰于北徐州劳军时提出。”
“臣弟有所耳闻。”
“我近日查看了北徐州驻防舆图,我部伍分为三处,若是全军固守,当然最为稳妥,只不过钱粮接济困难,如此下去免不了军心动摇。”
“而分兵之策,将我军化整为零,各自为战,可从两军交界处甚至到敌军腹地搜寻补给。”
“如此一来,既能解决粮草军需,又能伺机骚扰敌军。况且敌军固守寿阳,频频犯我荆山之地,我军若无动于衷,时日一久终将气士全无,倒不如借此机会,振奋士气。”
“故而臣弟建议,从扬州南部州郡稍作征敛,补充北徐日常耗费。”
“今秋江夏和南新蔡二郡因试行新政,谷粟已收获五十万斛,二郡收成占郢、江二州超过四成,新政成效显着,实乃惠民之举。如此观之,若于明年在二州全境实施新政,其成果必定丰厚。”
“而南、北兖、南豫州和南徐州之地,界临前线,有北徐州作为屏障,又为其后方补给来源,故而可试行新政。”
“还望陛下恩准!”
六殿下听后一愣眼,这个老七,还把手伸到江东来了!
“陛下,新政在二郡虽有成效,但在江东之地......恐不适宜。”
“江东自古富庶,大族贵胄遍布南北。”
“若轻言革新,定会遭受阻碍,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若江东人心尽失,南国必会招来内忧外患,还望陛下......三思!”
皇帝听后捋了捋胡须。
看吧,刚刚说征敛调税时老六还说什么避嫌,在一旁不作声。
现在一说新政,就窜上来了,真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啊!
“罢了罢了。”
皇帝轻声说道。
“新政之事暂且不说。”
“适才彦达所言,北徐实施分兵之策,再于扬州南部郡县稍作征敛,朕觉得可行。”
“你们说呢?”
“陛下!”
“南部吴郡、吴兴、会稽等地,乃京都纳取之地,诸郡虽富庶,可北徐兵卒杂役众多,又如何能与皇族争夺供粮呢!”
“还望陛下......三思啊!”
袁昂起身跪地叩首,只听他语调近乎于哭腔,身子紧紧的贴在地上。
“早春南郊圆坛祭天时朕便说过,除祭拜用度外,宫中开支一律减半。”
“各宫执行得当,亦省下来不少钱粮,以后啊,供地亦可稍作征敛。就将各地省出那些谷粟布帛,送至北徐州吧!”
“宣达,你还有什么异议吗?”
“臣弟......谨遵圣意!”
要说皇帝先前没有考虑分兵之策,实乃出于无奈。
化整为零,只留下部分将士守着空营,风险太大。
但如今北徐州已无粮草接济,两军对峙却不能停止,可谓是进退维谷、骑虎难下。
经过这一番商议,临川王也不得不作出让步,毕竟是皇帝从宫里省出来的钱粮,跟你老六可没什么关系。
而分兵之策的商议结果,大家竟然出奇的一致,这倒是让皇帝心中多了几分欣喜,也添了几分担忧。
欣喜源自君臣一心,上下同德;至于担忧,无非是那个老六既赢得了人心,也赢了名声,如今还省了许多调税银钱。
皇帝虽不至于一言堂,不过这天下乃是一家所有,给你的你乖乖拿去,没说给你的,你自然不能伸手去要,更不能藏起来据为己有!
如此一来,老六受了敲打,北徐的窘境也可以稍稍缓解,至于寿阳城能不能攻下来,已经不重要了。
正是:
和也存疑分也忧,空作因果意中求。
自古人心多皮面,高卧东山先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