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洛口大营,五州都督萧子昭、右营兖州刺史萧靖艺、左营骠骑将军康长明、左卫将军昌义之、南兖州大中正江蒨等人顺次列坐。
萧辰坐在萧子昭身旁,满脸笑意。
“萧使再入北徐,众将士无不振奋。”
萧子昭说着,瞥了一眼康长明。
“不知陛下有何旨意,我等定将会奉命执行。”
此时萧辰看了看张德继。
上来就要旨意,这萧子昭未免太着急了。
“萧常侍来此,是为了给北徐想一个补给粮草之策。”
“不知当下军中,粮草状况如何啊?”
萧子昭听后点了点头。
“既如此,我就如实相告了。”
此时,众人的桌上摆上了餐食,正午刚过,也算是沾了饭点儿。
“六殿下所赠粮草,已无剩余,这月以来,我等力行分兵游击之策,分别在马头、邵阳、涡口等地劫掠了敌军粮道,不过敌军追逼紧迫,我们无法持续,当前军中粮草撑不过这个春天了。”
“况且敌军已识破我分兵游击之策,三营将士因此亦多有折损。”
“两军又回到了对峙之态。”
萧子昭说着,便夹起了一条大小适中的鱼干儿,放在了萧辰面前的陶盘里。
萧辰一愣,看了看萧子昭。
“还请使节稍安,此时北徐,恐怕只有糙米粥可食了,这鱼脯,已然成了美味!”
“呵呵呵......”
大家也跟着浅笑一阵,以掩饰尴尬。
萧辰夹起鱼干儿,稍稍咬了一口。
嚯!
差点儿咸成了燕么虎!
赶紧送下一大口水,吃起了另一个碗中的藕片。
“我和靖艺尝试过从南豫州嘉平城运些粮草,没想到一路车马耗费,竟远远超出了粮草本身。”
“如此算来,即便有百万银钱,亦难买得三军补给啊!”
“喝粥......能挺过去吗?”
萧辰闷声问道。
“呵呵呵,使节有所不知,行军作战,风餐露宿,值此初春,青黄不接之际,将士们能有一碗热粥就已十分满足了。”
“若隔上几日,便能吃上一顿饱饭,他们必将士气大增!”
“那寿阳那边儿是何情况,都督可曾探到?”
“邵阳、涡口,已无干粮可食。”
“至于马头郡,因其将城中粮草悉数接济给了寿阳,现在城中敌军,已与我军状况无甚差异了。”
萧靖艺此时接过话茬:“十日前,我已派出右营一百将士,去往临潼郊外,前日百夫长来信禀告,那郊外已坚壁清野。”
“看来北地也好不到哪里了!”
“夏秋时节,我江左水患重重,而北地睢水、泗水、颍水沿岸,亦是汪洋一片。”
“淮水南北,时令相仿,风土相同,实不该分而治之啊!”
萧靖艺叹了口气。
“乱世如此,靖艺将军又何必长吁短叹呢!”
张德继看了看他说道。
“是啊,生逢乱世,实出无奈。”
“我听闻京都各仓,陈谷满地,旧米难储。”
“即便那些仓鼠吃上百年,亦消耗不尽啊!”
康长明听后不禁挺了挺身子。
“呵呵呵,靖艺将军所言,未免夸大其词了。”
“东府城聚江左富庶,而太仓和东宫各仓,调税仍旧欠收。”
“宫内粟米时有欠缺,又何谈仓鼠消耗呢!”
萧辰见状放下了筷子,喝了口茶。
“二位将军稍安,陛下深知北徐境遇,故而派我来此巡查一番。”
“对了,我记得上次来北徐还是乘着战舰。”
“怎么现在就要走陆路了呢?”
一旁的江蒨听后摇了摇头,显然是对萧辰不了解基层情况的态度有了情绪。
“呵呵呵,使节身处高堂,对南国水情不甚了解,亦是情理之中。”
“若从京都乘舟北上,必经中渎水,至北兖州山阳郡,若继续乘舟西进,则需逆淮水而行。”
“然淮水北岸,东起淮阳,西至马头郡,皆有敌军侵扰。”
“此时若乘舟而行,便与束手就擒无异!”
张德继听后抿着嘴不作声,只留萧辰在一旁尴尬的端起了茶杯。
“呵呵呵,大中正对我北徐之地了如指掌,使节稍后看了舆图便知。”
萧子昭打着圆场。
“说了这么多,使节不妨直言,陛下对我作何处置?”
康长明在一旁正身说道。
萧辰并未搭茬,因为来时候和张德继说好的,各顾各的,互不干扰。
于是张德继起身来到了康长明面前。
“长明兄何必如此忧虑呢。”
“你若是心情迫切,便自行领旨吧!”
说着,便从怀中取出了一束黄绢来。
康长明俯身跪地接旨。
待看过圣旨后,顿时老泪纵横,缓缓的将腰间的印绶摘下,交到了张德继手中,而后拱手作礼,转身离去。
萧子昭几人稍作对视,眼神中带着些许欣喜,又新增了一丝愁容。
如此过了十数日,萧辰旧地重游,去了荆山,又到洛口前线巡视了一番,洛水下游的左营阵地也没落下。
不过看来看去,都与运送粮草的计策无甚关系。
只顾着困难本身,却困在了为难圈儿里,自然也就一无所获。
连续几日的鱼干儿吃的肠胃失衡,要不是靠近河水,怕是连杯漱口的热茶也供不上了。
张德继见了萧辰如此模样,除了摇头叹息,亦是别无他法。
话说易琼和柳元举,一战成名!
事后才知道,酂城来犯之敌有一万余众,而易琼凭借四千余骑以少胜多,堪称完美,又与柳元举所率的五千蛮兵,在阴县外前后夹击,大败敌军。
一时间易琼名声大噪,义城的索虏见了易琼的大旗便心生畏惧不说。
七殿下微笑着将手中奏报递给了皇帝。
皇帝连连称赞:“河东柳元举,青出于蓝!”
“校尉易琼,堪称当今冠军侯也!”
陛下于华林园重云殿里刚刚讲经完毕,心情舒畅,又得到雍州的捷报,自然喜上眉梢。
“陛下如此称赞,想必他们听了定会欣喜非常。”
“河东柳氏几代,皆我南国中流砥柱。”
“至于易琼,亦是他小有造化,只怕索虏并不会就此罢休啊!”
“嗯,彦达所言不无道理。”
“一时小胜,定不可骄傲。”
“不过他们二人智勇相合,日后若成萧何、韩信之功,又何愁天下不平!”
“如此想来,朕要不吝惜封赏才是!”
七殿下听后低头拱手。
“君臣一心,我南国必定兴盛!”
“呵呵呵,殿下所言造化,贫僧亦有同感。”
宝志大师在一旁抿嘴儿微笑着。
“哦?”
七殿下和皇帝二人互相对视一番,将目光落在了他身上。
“大师此话怎讲?”
“呵呵呵,贫僧斗胆相问,陛下欲作何封赏?”
皇帝听后捋了捋胡须。
“那易琼现居何位啊?”
“回皇兄,易琼于随郡领扫虏将军。”
“哦?如此英雄,安能以九班品阶居之!”
“朕欲封其为武猛将军,晋阶十二班,于宁蛮校尉府中行事。”
“彦达觉得如何?”
七殿下听后稍作拱手。
“能得皇兄如此器重,易琼定会忠心报国!”
说完,二人看了看宝志大师。
只见老和尚掩了掩身上的麻衣,并未在意。
“呵呵呵,适才陛下所言,此人可与刘汉冠军侯、淮阴侯相提并论。然其运皆在于沙场,犹如鱼游清水,雄鹰凌云。”
“可若将其深藏于府,便如铩羽暴鳞,只有碌碌无为罢了。”
“哦?听大师此言,犹如与易琼有不解之缘啊!”
七殿下笑了笑说道。
“殿下说笑了,贫僧并未见过此人。”
“不过此人功在于守,而非在于攻。”
“南国一统之业,非一人之力能为之啊!”
皇帝听后皱着眉,说了半天还以为自己真得了一个冠军将军呢!要按宝志大师这么一说,易琼怕是打不出去了。
现在虽说南北两国于边疆互相对峙骚扰,但京都还不至于失控,而且从开国以来便是如此形势。
所以易琼这般守将,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既如此,朕有一问,还请大师指点迷津。”
“贫僧不敢,还请陛下直言。”
老和尚眯眼端坐,捻着念珠。
“我南国,运势如何?”
七殿下一愣,眨着眼不作声,好像皇帝在向他发问一般。
而那老和尚纹丝不动,只是嘴唇轻微的抖动了几下。
“掘尾狗子自发狂,当死未死啮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起自汝阴死三湘。”
皇帝和七殿下呆呆的看着老和尚,摇了摇头。
说的什么确实没懂。
老和尚缓缓起身,双手合十,低身行礼。
露出那一双紫红色的大脚,朝大门走去。
“山家小儿果攘臂,太极殿前作虎视。”
“阿弥陀佛......”
皇帝听后摇了摇头。
“一统大业,当然不能凭借一人之力!”
“不知士瞻收到书信没有。”
“皇兄放心,豫章王已驰援雍州,除了易琼,还有数位老将各有安排。”
“至于士瞻将军,算算时日,也应该收到书信了。”
皇帝点了点头。
“有他母亲在,希望综儿能本分些吧!”
话说易琼为了保持高度戒备状态,自打来到了酂城便没再喝过酒。
酂城一战甚是酣畅,只不过那波图趁机逃走,倒是留了个美中不足。
柳元举看着易琼的脸色,猜出了几分,便拿起酒杯来到了易琼面前。
“自古功业难成一家。”
“青云兄能以少胜多,亦可青史留名。”
“又何必计较细微之事呢!”
易琼听后微微的点了点头。
“也罢,再让我见到那小子,我定不会放过他!”
几个蛮夷将领也端起酒碗,起身致敬。
“我等本为西南微藐,生于丛野,游于蜀川。”
“能于此地与将军这般勇武之人结识,甚为畅快!”
“弟兄们,我们与易将军痛饮此杯!”
“能与诸位结识,亦是我易琼之幸!”
“既如此,我先干为敬!”
说着,易琼便端起陶碗,一饮而尽!
“报!”
众人还未喝完,只见一士卒快步走来。
“报将军,晋王殿下发来手书!”
易琼看了看柳元举,豫章王能有啥说的,难道是封赏吗?
打开手书,原来是晋王的敕令。
信中对易琼和柳元举取得大胜,仅了了几笔表示称赞。
主要是说谘议参军张元长所守的太阳山一带,敌军数量倍增,战事吃紧,需要从酂城拨出五千兵马驰援。
易琼读了信后甚为恼火,甩开膀子便将手书摔在了地上。
“竖子!欺人太甚!”
柳元举拾起书信,看后也皱起了眉头。
众人见状不知所为何事,只得埋着头退了出去。
“身为上官,心胸竟如此狭隘!”
“我若依了他,酂城必失!”
柳元举见状抚了抚易琼的肩膀,稍作安慰。
“若真是如此,恐怕筑阳城亦会拨出士卒,补充太阳山了。”
“什么?”
“难道酂城和筑阳二城,都要拱手让人了?”
“不行!我要去找那竖子说理!”
“青云兄且慢!”
柳元举拉着他的胳膊,将易琼拽了回来。
“你贸然前去理论,以下犯上,定会招来祸患。”
“酂城不能没有你!”
“那......那我就如此坐以待毙吗!”
柳元举抚着额头,踱了几步。
“若真是争功,也便罢了。”
“能保住雍州之地,你我委屈一些算不上什么。”
“只怕......”
“如何?”
柳元举摇了摇头。
“一时间我亦想不出缘由。”
“这样,我连夜回筑阳城向父亲禀告,明早再来与你会合!”
“如此也好,你一路小心!”
如此,二人拱手话别。
第二天直到中午,易琼也没等到柳元举的人,却得到了筑阳城的一封书信。
乃是雍州刺史柳庆远亲笔所写。
只因昨夜柳元举路过阴县时,北军细作以箭矢将其刺伤,幸被巡逻蛮军发现,才将他送到了扶风郡治所筑阳城。
如此一来,好比易琼刚要起飞,便被折断了一只翅膀。
现在又要执行晋王的手令,拨出五千士卒,另一只翅膀也被折断了。
都说欢愉之后是孤独和寂寥,没想到这种感觉来的如此之快。
晚间,邓县的一个校尉,前来接收酂城将士。
易琼虽有不甘,但柳庆远信中也说的明明白白,易琼乃是郢州将士,受制于郢州刺史萧综。
上司的命令又怎么能违抗呢!
可是前几日的胜利,自己损失了千余人,战马也死了几百匹。
想来想去,易琼心生一计。
先是将一袋银钱递给了那个校尉。又把伤残士兵连同从郢州带来的新兵共计五千人,以及受伤的战马一千匹,悉数交给了他。
都是为了公事,又何必彼此为难呢!
如此,易琼带着城中剩下的三千将士,两千多匹军马,继续戍守酂城。
柳庆远于筑阳城内,同样收到了豫章王的手书。
和易琼不同的是,萧综在信中对柳庆远极为客气,甚至是请求,因为他知道,在军事能力方面,自己和柳庆远没法比。况且这是雍州,两人互不所属,一个是开国的老将,一个是乳臭未干的皇子,也许仅存的就是那一字一句间的客气了。
于是乎萧综此信,便成了向柳庆远示好,请求发兵协助,而不是蛮横调兵了。
柳庆远于胡床上端坐,只搭眼瞧了瞧那张糙纸,便置在了火炉里。
“先是夺我宁蛮府,现在又来要兵。”
“真不知道这个豫章王是来援助雍州,还是来取代我了!”
柳元举拖着左臂,坐了下来。
“前日我还和易琼商议过此事,豫章王此举若是争功,也便罢了。”
“不过儿子左思右想,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呵!争功?”
“他有何资格与我争功?”
“别忘了,这里是雍州!”
“当年我引雍州将士随陛下征战沙场时,他还在襁褓之中!”
“如今刚学会走路,便要在我头上争功,未免操之过急了吧!”
“那父亲可有应对之策?”
柳庆远看了看柳元举裹着麻布绷带的肩膀,目光中不失平日里的果敢与坚毅。
“父亲何不向陛下奏明此事,以免节外生枝呢。”
“嗯......吾儿太过急躁了。”
“此事还不至于惊动陛下。”
“我柳氏一族,历侍五朝共百余年,无论身处何地,都以忠义着称。”
“他一个毛头小子,还翻不起什么风浪。”
“陛下让他驻守郢州,无非是给他一个机会,重拾威望罢了。”
“他在郢州做了些什么,我无心关注。”
“不过在我雍州之地,定不可让他越界胡来!”
“父亲总览全局,不拘小节。相比之下,是儿子浅薄了。”
“汝不必如此自轻。”
“不过阴县一战,你等虽有取胜之名,实际上乃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吧!”
柳庆远面无表情,看了看窗外。
这话说的没错,酂城折损了一千多人马,蛮族将士也死伤了七八百有余。
相比于敌军损伤的两千余人,也没占什么便宜。
好在敌军人数众多,易琼和柳元举得了个以少胜多之名。
如若不然,柳元举可就是偷鸡不成倒蚀把米了。
听到这,柳元举低下了头。
“敌军长于骑射,深沟拒马,箭矢长枪,乃为破敌之表。”
“蛮军以马匹为家,擅抛射,性勇毅,当为前锋冲击敌阵!”
“而郢州兵士,虽不及雍州士卒彪悍,但长于水战,而非驭马之术。”
“郢州将士有此禀赋,来到雍州注定要以守待攻。”
“抛车、弓弩,皆为水兵所长,易琼若于城上固守,不见得会有如此损伤。”
“待敌军疲惫,你便率蛮族骑兵冲入敌阵,内外结合,胜算会更大!”
“元举啊,沙场并非儿戏。”
“其身可死,其志不可夺也!”
老将终究是老将,镇守一方这么多年了,柳庆远早已把敌我的长处和短板分析的清清楚楚。
而此次柳元举取胜,虽有他自己的点子,但还是稚嫩了些。如果北军将领是老谋深算的人,恐怕结局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父亲教诲,儿子......记下了。”
“嗯,我会拨出三千兵马,先行支援酂城。”
“待你伤情好些后,再行去往酂城吧!”
“父亲驻守筑阳,又怎能少了兵马呢!”
“无妨!”
“当前敌军皆在义城一带,酂城西面,有淯水之险可守。”
“易琼与其主截然不同,既有蛮族勇毅,又有江左机敏。这三千兵马,全当是我对其谢答了!”
柳元举满心敬意,微微点了点头。
“有易琼在,酂城定可保全。”
“雍州之危,责任在我。”
“若不是我将五万士卒解甲归田,以充实耕夫,以期安抚百姓。即便再来两万敌军,亦不可连取我数座城池!”
“父亲如此,亦是为了治理雍州着想,如今那些士卒已陆续归营,蛮族将士亦会相继奔至。”
“相信过不了几日,雍州便可平定如初了!”
柳庆远听后,稍稍点了点头。
正是:
兵亦民来民作兵,河东贵胄志尤恒。
将军立马香山抖,不畏强虏一朝胜。
洛口大营,五州都督萧子昭、右营兖州刺史萧靖艺、左营骠骑将军康长明、左卫将军昌义之、南兖州大中正江蒨等人顺次列坐。
萧辰坐在萧子昭身旁,满脸笑意。
“萧使再入北徐,众将士无不振奋。”
萧子昭说着,瞥了一眼康长明。
“不知陛下有何旨意,我等定将会奉命执行。”
此时萧辰看了看张德继。
上来就要旨意,这萧子昭未免太着急了。
“萧常侍来此,是为了给北徐想一个补给粮草之策。”
“不知当下军中,粮草状况如何啊?”
萧子昭听后点了点头。
“既如此,我就如实相告了。”
此时,众人的桌上摆上了餐食,正午刚过,也算是沾了饭点儿。
“六殿下所赠粮草,已无剩余,这月以来,我等力行分兵游击之策,分别在马头、邵阳、涡口等地劫掠了敌军粮道,不过敌军追逼紧迫,我们无法持续,当前军中粮草撑不过这个春天了。”
“况且敌军已识破我分兵游击之策,三营将士因此亦多有折损。”
“两军又回到了对峙之态。”
萧子昭说着,便夹起了一条大小适中的鱼干儿,放在了萧辰面前的陶盘里。
萧辰一愣,看了看萧子昭。
“还请使节稍安,此时北徐,恐怕只有糙米粥可食了,这鱼脯,已然成了美味!”
“呵呵呵......”
大家也跟着浅笑一阵,以掩饰尴尬。
萧辰夹起鱼干儿,稍稍咬了一口。
嚯!
差点儿咸成了燕么虎!
赶紧送下一大口水,吃起了另一个碗中的藕片。
“我和靖艺尝试过从南豫州嘉平城运些粮草,没想到一路车马耗费,竟远远超出了粮草本身。”
“如此算来,即便有百万银钱,亦难买得三军补给啊!”
“喝粥......能挺过去吗?”
萧辰闷声问道。
“呵呵呵,使节有所不知,行军作战,风餐露宿,值此初春,青黄不接之际,将士们能有一碗热粥就已十分满足了。”
“若隔上几日,便能吃上一顿饱饭,他们必将士气大增!”
“那寿阳那边儿是何情况,都督可曾探到?”
“邵阳、涡口,已无干粮可食。”
“至于马头郡,因其将城中粮草悉数接济给了寿阳,现在城中敌军,已与我军状况无甚差异了。”
萧靖艺此时接过话茬:“十日前,我已派出右营一百将士,去往临潼郊外,前日百夫长来信禀告,那郊外已坚壁清野。”
“看来北地也好不到哪里了!”
“夏秋时节,我江左水患重重,而北地睢水、泗水、颍水沿岸,亦是汪洋一片。”
“淮水南北,时令相仿,风土相同,实不该分而治之啊!”
萧靖艺叹了口气。
“乱世如此,靖艺将军又何必长吁短叹呢!”
张德继看了看他说道。
“是啊,生逢乱世,实出无奈。”
“我听闻京都各仓,陈谷满地,旧米难储。”
“即便那些仓鼠吃上百年,亦消耗不尽啊!”
康长明听后不禁挺了挺身子。
“呵呵呵,靖艺将军所言,未免夸大其词了。”
“东府城聚江左富庶,而太仓和东宫各仓,调税仍旧欠收。”
“宫内粟米时有欠缺,又何谈仓鼠消耗呢!”
萧辰见状放下了筷子,喝了口茶。
“二位将军稍安,陛下深知北徐境遇,故而派我来此巡查一番。”
“对了,我记得上次来北徐还是乘着战舰。”
“怎么现在就要走陆路了呢?”
一旁的江蒨听后摇了摇头,显然是对萧辰不了解基层情况的态度有了情绪。
“呵呵呵,使节身处高堂,对南国水情不甚了解,亦是情理之中。”
“若从京都乘舟北上,必经中渎水,至北兖州山阳郡,若继续乘舟西进,则需逆淮水而行。”
“然淮水北岸,东起淮阳,西至马头郡,皆有敌军侵扰。”
“此时若乘舟而行,便与束手就擒无异!”
张德继听后抿着嘴不作声,只留萧辰在一旁尴尬的端起了茶杯。
“呵呵呵,大中正对我北徐之地了如指掌,使节稍后看了舆图便知。”
萧子昭打着圆场。
“说了这么多,使节不妨直言,陛下对我作何处置?”
康长明在一旁正身说道。
萧辰并未搭茬,因为来时候和张德继说好的,各顾各的,互不干扰。
于是张德继起身来到了康长明面前。
“长明兄何必如此忧虑呢。”
“你若是心情迫切,便自行领旨吧!”
说着,便从怀中取出了一束黄绢来。
康长明俯身跪地接旨。
待看过圣旨后,顿时老泪纵横,缓缓的将腰间的印绶摘下,交到了张德继手中,而后拱手作礼,转身离去。
萧子昭几人稍作对视,眼神中带着些许欣喜,又新增了一丝愁容。
如此过了十数日,萧辰旧地重游,去了荆山,又到洛口前线巡视了一番,洛水下游的左营阵地也没落下。
不过看来看去,都与运送粮草的计策无甚关系。
只顾着困难本身,却困在了为难圈儿里,自然也就一无所获。
连续几日的鱼干儿吃的肠胃失衡,要不是靠近河水,怕是连杯漱口的热茶也供不上了。
张德继见了萧辰如此模样,除了摇头叹息,亦是别无他法。
话说易琼和柳元举,一战成名!
事后才知道,酂城来犯之敌有一万余众,而易琼凭借四千余骑以少胜多,堪称完美,又与柳元举所率的五千蛮兵,在阴县外前后夹击,大败敌军。
一时间易琼名声大噪,义城的索虏见了易琼的大旗便心生畏惧不说。
七殿下微笑着将手中奏报递给了皇帝。
皇帝连连称赞:“河东柳元举,青出于蓝!”
“校尉易琼,堪称当今冠军侯也!”
陛下于华林园重云殿里刚刚讲经完毕,心情舒畅,又得到雍州的捷报,自然喜上眉梢。
“陛下如此称赞,想必他们听了定会欣喜非常。”
“河东柳氏几代,皆我南国中流砥柱。”
“至于易琼,亦是他小有造化,只怕索虏并不会就此罢休啊!”
“嗯,彦达所言不无道理。”
“一时小胜,定不可骄傲。”
“不过他们二人智勇相合,日后若成萧何、韩信之功,又何愁天下不平!”
“如此想来,朕要不吝惜封赏才是!”
七殿下听后低头拱手。
“君臣一心,我南国必定兴盛!”
“呵呵呵,殿下所言造化,贫僧亦有同感。”
宝志大师在一旁抿嘴儿微笑着。
“哦?”
七殿下和皇帝二人互相对视一番,将目光落在了他身上。
“大师此话怎讲?”
“呵呵呵,贫僧斗胆相问,陛下欲作何封赏?”
皇帝听后捋了捋胡须。
“那易琼现居何位啊?”
“回皇兄,易琼于随郡领扫虏将军。”
“哦?如此英雄,安能以九班品阶居之!”
“朕欲封其为武猛将军,晋阶十二班,于宁蛮校尉府中行事。”
“彦达觉得如何?”
七殿下听后稍作拱手。
“能得皇兄如此器重,易琼定会忠心报国!”
说完,二人看了看宝志大师。
只见老和尚掩了掩身上的麻衣,并未在意。
“呵呵呵,适才陛下所言,此人可与刘汉冠军侯、淮阴侯相提并论。然其运皆在于沙场,犹如鱼游清水,雄鹰凌云。”
“可若将其深藏于府,便如铩羽暴鳞,只有碌碌无为罢了。”
“哦?听大师此言,犹如与易琼有不解之缘啊!”
七殿下笑了笑说道。
“殿下说笑了,贫僧并未见过此人。”
“不过此人功在于守,而非在于攻。”
“南国一统之业,非一人之力能为之啊!”
皇帝听后皱着眉,说了半天还以为自己真得了一个冠军将军呢!要按宝志大师这么一说,易琼怕是打不出去了。
现在虽说南北两国于边疆互相对峙骚扰,但京都还不至于失控,而且从开国以来便是如此形势。
所以易琼这般守将,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既如此,朕有一问,还请大师指点迷津。”
“贫僧不敢,还请陛下直言。”
老和尚眯眼端坐,捻着念珠。
“我南国,运势如何?”
七殿下一愣,眨着眼不作声,好像皇帝在向他发问一般。
而那老和尚纹丝不动,只是嘴唇轻微的抖动了几下。
“掘尾狗子自发狂,当死未死啮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起自汝阴死三湘。”
皇帝和七殿下呆呆的看着老和尚,摇了摇头。
说的什么确实没懂。
老和尚缓缓起身,双手合十,低身行礼。
露出那一双紫红色的大脚,朝大门走去。
“山家小儿果攘臂,太极殿前作虎视。”
“阿弥陀佛......”
皇帝听后摇了摇头。
“一统大业,当然不能凭借一人之力!”
“不知士瞻收到书信没有。”
“皇兄放心,豫章王已驰援雍州,除了易琼,还有数位老将各有安排。”
“至于士瞻将军,算算时日,也应该收到书信了。”
皇帝点了点头。
“有他母亲在,希望综儿能本分些吧!”
话说易琼为了保持高度戒备状态,自打来到了酂城便没再喝过酒。
酂城一战甚是酣畅,只不过那波图趁机逃走,倒是留了个美中不足。
柳元举看着易琼的脸色,猜出了几分,便拿起酒杯来到了易琼面前。
“自古功业难成一家。”
“青云兄能以少胜多,亦可青史留名。”
“又何必计较细微之事呢!”
易琼听后微微的点了点头。
“也罢,再让我见到那小子,我定不会放过他!”
几个蛮夷将领也端起酒碗,起身致敬。
“我等本为西南微藐,生于丛野,游于蜀川。”
“能于此地与将军这般勇武之人结识,甚为畅快!”
“弟兄们,我们与易将军痛饮此杯!”
“能与诸位结识,亦是我易琼之幸!”
“既如此,我先干为敬!”
说着,易琼便端起陶碗,一饮而尽!
“报!”
众人还未喝完,只见一士卒快步走来。
“报将军,晋王殿下发来手书!”
易琼看了看柳元举,豫章王能有啥说的,难道是封赏吗?
打开手书,原来是晋王的敕令。
信中对易琼和柳元举取得大胜,仅了了几笔表示称赞。
主要是说谘议参军张元长所守的太阳山一带,敌军数量倍增,战事吃紧,需要从酂城拨出五千兵马驰援。
易琼读了信后甚为恼火,甩开膀子便将手书摔在了地上。
“竖子!欺人太甚!”
柳元举拾起书信,看后也皱起了眉头。
众人见状不知所为何事,只得埋着头退了出去。
“身为上官,心胸竟如此狭隘!”
“我若依了他,酂城必失!”
柳元举见状抚了抚易琼的肩膀,稍作安慰。
“若真是如此,恐怕筑阳城亦会拨出士卒,补充太阳山了。”
“什么?”
“难道酂城和筑阳二城,都要拱手让人了?”
“不行!我要去找那竖子说理!”
“青云兄且慢!”
柳元举拉着他的胳膊,将易琼拽了回来。
“你贸然前去理论,以下犯上,定会招来祸患。”
“酂城不能没有你!”
“那......那我就如此坐以待毙吗!”
柳元举抚着额头,踱了几步。
“若真是争功,也便罢了。”
“能保住雍州之地,你我委屈一些算不上什么。”
“只怕......”
“如何?”
柳元举摇了摇头。
“一时间我亦想不出缘由。”
“这样,我连夜回筑阳城向父亲禀告,明早再来与你会合!”
“如此也好,你一路小心!”
如此,二人拱手话别。
第二天直到中午,易琼也没等到柳元举的人,却得到了筑阳城的一封书信。
乃是雍州刺史柳庆远亲笔所写。
只因昨夜柳元举路过阴县时,北军细作以箭矢将其刺伤,幸被巡逻蛮军发现,才将他送到了扶风郡治所筑阳城。
如此一来,好比易琼刚要起飞,便被折断了一只翅膀。
现在又要执行晋王的手令,拨出五千士卒,另一只翅膀也被折断了。
都说欢愉之后是孤独和寂寥,没想到这种感觉来的如此之快。
晚间,邓县的一个校尉,前来接收酂城将士。
易琼虽有不甘,但柳庆远信中也说的明明白白,易琼乃是郢州将士,受制于郢州刺史萧综。
上司的命令又怎么能违抗呢!
可是前几日的胜利,自己损失了千余人,战马也死了几百匹。
想来想去,易琼心生一计。
先是将一袋银钱递给了那个校尉。又把伤残士兵连同从郢州带来的新兵共计五千人,以及受伤的战马一千匹,悉数交给了他。
都是为了公事,又何必彼此为难呢!
如此,易琼带着城中剩下的三千将士,两千多匹军马,继续戍守酂城。
柳庆远于筑阳城内,同样收到了豫章王的手书。
和易琼不同的是,萧综在信中对柳庆远极为客气,甚至是请求,因为他知道,在军事能力方面,自己和柳庆远没法比。况且这是雍州,两人互不所属,一个是开国的老将,一个是乳臭未干的皇子,也许仅存的就是那一字一句间的客气了。
于是乎萧综此信,便成了向柳庆远示好,请求发兵协助,而不是蛮横调兵了。
柳庆远于胡床上端坐,只搭眼瞧了瞧那张糙纸,便置在了火炉里。
“先是夺我宁蛮府,现在又来要兵。”
“真不知道这个豫章王是来援助雍州,还是来取代我了!”
柳元举拖着左臂,坐了下来。
“前日我还和易琼商议过此事,豫章王此举若是争功,也便罢了。”
“不过儿子左思右想,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呵!争功?”
“他有何资格与我争功?”
“别忘了,这里是雍州!”
“当年我引雍州将士随陛下征战沙场时,他还在襁褓之中!”
“如今刚学会走路,便要在我头上争功,未免操之过急了吧!”
“那父亲可有应对之策?”
柳庆远看了看柳元举裹着麻布绷带的肩膀,目光中不失平日里的果敢与坚毅。
“父亲何不向陛下奏明此事,以免节外生枝呢。”
“嗯......吾儿太过急躁了。”
“此事还不至于惊动陛下。”
“我柳氏一族,历侍五朝共百余年,无论身处何地,都以忠义着称。”
“他一个毛头小子,还翻不起什么风浪。”
“陛下让他驻守郢州,无非是给他一个机会,重拾威望罢了。”
“他在郢州做了些什么,我无心关注。”
“不过在我雍州之地,定不可让他越界胡来!”
“父亲总览全局,不拘小节。相比之下,是儿子浅薄了。”
“汝不必如此自轻。”
“不过阴县一战,你等虽有取胜之名,实际上乃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吧!”
柳庆远面无表情,看了看窗外。
这话说的没错,酂城折损了一千多人马,蛮族将士也死伤了七八百有余。
相比于敌军损伤的两千余人,也没占什么便宜。
好在敌军人数众多,易琼和柳元举得了个以少胜多之名。
如若不然,柳元举可就是偷鸡不成倒蚀把米了。
听到这,柳元举低下了头。
“敌军长于骑射,深沟拒马,箭矢长枪,乃为破敌之表。”
“蛮军以马匹为家,擅抛射,性勇毅,当为前锋冲击敌阵!”
“而郢州兵士,虽不及雍州士卒彪悍,但长于水战,而非驭马之术。”
“郢州将士有此禀赋,来到雍州注定要以守待攻。”
“抛车、弓弩,皆为水兵所长,易琼若于城上固守,不见得会有如此损伤。”
“待敌军疲惫,你便率蛮族骑兵冲入敌阵,内外结合,胜算会更大!”
“元举啊,沙场并非儿戏。”
“其身可死,其志不可夺也!”
老将终究是老将,镇守一方这么多年了,柳庆远早已把敌我的长处和短板分析的清清楚楚。
而此次柳元举取胜,虽有他自己的点子,但还是稚嫩了些。如果北军将领是老谋深算的人,恐怕结局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父亲教诲,儿子......记下了。”
“嗯,我会拨出三千兵马,先行支援酂城。”
“待你伤情好些后,再行去往酂城吧!”
“父亲驻守筑阳,又怎能少了兵马呢!”
“无妨!”
“当前敌军皆在义城一带,酂城西面,有淯水之险可守。”
“易琼与其主截然不同,既有蛮族勇毅,又有江左机敏。这三千兵马,全当是我对其谢答了!”
柳元举满心敬意,微微点了点头。
“有易琼在,酂城定可保全。”
“雍州之危,责任在我。”
“若不是我将五万士卒解甲归田,以充实耕夫,以期安抚百姓。即便再来两万敌军,亦不可连取我数座城池!”
“父亲如此,亦是为了治理雍州着想,如今那些士卒已陆续归营,蛮族将士亦会相继奔至。”
“相信过不了几日,雍州便可平定如初了!”
柳庆远听后,稍稍点了点头。
正是:
兵亦民来民作兵,河东贵胄志尤恒。
将军立马香山抖,不畏强虏一朝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