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我来解决吧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谌默默点头,六贼虽然名气很大,也确实都贪了很多钱,抄他们的家让朝廷狠赚了一笔,可是这些人名下的土地,其实不多。
不管是蔡京还是童贯,他们在京畿路占的土地,都不算啥,倒是在老家有不少。
朱缅虽然夸张的占据了三十万亩的田地,可是那也是在苏州,而不是汴梁……
所以张叔夜就算再怎么想办法,也没法容纳开封附近的几十万流民。
朝廷手里没那么多公田啊。
这倒是个很大的问题。
流民没有田地,迟早会乱的。
“我河北三路还有空余的田地,而且可以开荒。”赵谌想了想之后道。
“京畿地的居民,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去河北,而且汴梁城里上百万人,金兵围城的时候有不少破产,也没有了生活着落,让他们去北方,他们不会愿意的,这样说吧,愿意去的,早就已经去了河北。至于开荒,下官也一直在安排人去做,可是开荒没一两年是没有成效的,现在很多开荒的农民,都是通过朝廷补贴口粮和种子农具,不然的话,他们也坚持不下去。”张叔夜叹息道。
赵谌提出的解决方式,张叔夜不可能没想到,现在就是能去河北的都去了,能开荒的也都安排开荒了,可是还有不下三十万的流民,这些时候都只能靠在汴梁城里打零工或者是靠着朝廷赈灾勉强活着,要不是现在汴梁军事力量已经强了很多,说不定早就有很多铤而走险的民众了。
“如果不是太子秋收后从河北运了不少粮草回来,京畿路,只怕是已经处处乱民了!”张叔夜道。
赵谌默默点头。
河北三路的粮食产量来了个大丰收,赵谌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之后,除了维持河北三地的民生之外,还给汴梁运了不下两百万石粮食,如果没有这两百万石,汴梁是真的顶不住。
以前南方漕运每年过来的,也就五百万石粮而已!
“如果不是之前勤王的时候,南方送了不少粮食过来,局势只怕还要糜烂。”张叔夜继续诉苦。
“要说田地的话,京畿路,加上京东京西四路,良田可是不少的。”
这几个地方,基本就是后世的河南,河南可是粮食大省啊,到处都是平原,田地,那是肯定不缺的。
事实上这五个路,之前熙宁变法清理出来的田地,超过一亿亩,和现代的数量也差不多了,当然宋亩比现代的亩要小一些,这也意味着,这五个路,想要开荒,也基本上没什么荒可开了。
“这五路,超过一万万亩的田地,难道就容纳不下几十万流民?”赵谌笑道。
实际上这五个路,现在在册人口也就是一千两三百万,和现代河南近亿人口比起来,确实不算什么。
只不过……
“太子,您何必明知故问呢。”张叔夜苦笑道。
赵谌也笑了起来。
天子脚下,高官多,豪强自然也多。
大部分的土地都被他们占据着,朝廷手里的公田,确实不少。
要知道就算是杨戬和王黼当年括田,也只敢在河北和山东括田啊!
没有说敢动京畿附近的。
毕竟京畿附近要是闹起来,那就是动摇国本!
“实在不行,就只能从这些家伙手里扣出一些田地来了。”赵谌想了想之后道。
张叔夜大惊失色:“殿下三思!这种事情……”
“放心,我当然不会强行征田,我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把土地交出来。”赵谌微笑道。
他当然不打算强行征田,说穿了现在士大夫依旧是大宋的统治基础,他在河北搞普及教育才开始,也基本上是集中在那些孤儿或者是军属身上,还远没有到可以取代士大夫的地步。
而且对科举的改制,也不是他现在一个太子能做的。
要做,也是当皇帝了再说。
抛下忧心忡忡的张叔夜,赵谌就进了皇宫。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吃了一顿饭。
看着食量越来越大的儿子,赵桓和朱琏还是挺开心的,毕竟儿子吃得多,说明身体好!
“谌儿,在河北三路这半年,你干得不错!”赵桓开始夸奖儿子。
朱琏知道这父子俩要谈正事了,于是说了两句,就转身离开。
“你和西军的商量,我已经知道了,用这个方法不错,让他们更深入的和朝廷捆绑在一起,西军算是除了你麾下,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了,这股力量,一定得靠近朝廷才行。”赵桓道。
“孩儿也是这样想的,太上皇一直赖在江南不肯北上,南方咱们又不能马上派兵南下,所以一定要拉拢西军才行。南方虽然财富众多,然而却没有足够强大的兵力,只要我们解决了金人的问题,孩儿率大军南下,江南可传檄而定。”赵谌道。
“太上皇离开镇江,去了苏州,虽然贬了蔡京父子,可是童贯和朱缅还是一直带在身边……朱缅在东南根深蒂固,如果真是铁了心和朝廷为难,朝廷想从江南之地收税,那就有些难了。”赵桓叹息道。
“父亲不用担心,只要北方的各路服从朝廷,南方确实不算什么,唯一担心的就是他们不肯送粮食过来,所以孩儿才在河北三路多用公田法,就是为了保证粮食充足,有粮食,士兵才有力量去打仗。”赵谌笑道。
他还真没把大画家放在眼里,就大画家那德性,在江南,也不受人待见。
也就是他在河北搞公田法,让江南的士绅们有些担心,所以态度有些暧昧而已。
但是暧昧归暧昧,赵桓这边有大义,江南士绅敢站在一个已经失势而且无德的太上皇身边么?
至于赵构……就算他跑去了江南,问题也不大。
历史上他能在江南稳住,主要就是因为老赵家的嫡系就他一个了,就算这样,也被金人打得好惨。
那时候的南宋是抵抗外地,士兵有勇气作战,可是和北方正宗的朝廷作战……又有多少人会奋起一搏呢?
更何况赵谌还会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就算是士绅,站在自己这一边,才是正确的。
“说起来,张叔夜去找你诉苦了?”赵桓问。
“正是为此事来找父皇。”赵谌回答道。
赵谌默默点头,六贼虽然名气很大,也确实都贪了很多钱,抄他们的家让朝廷狠赚了一笔,可是这些人名下的土地,其实不多。
不管是蔡京还是童贯,他们在京畿路占的土地,都不算啥,倒是在老家有不少。
朱缅虽然夸张的占据了三十万亩的田地,可是那也是在苏州,而不是汴梁……
所以张叔夜就算再怎么想办法,也没法容纳开封附近的几十万流民。
朝廷手里没那么多公田啊。
这倒是个很大的问题。
流民没有田地,迟早会乱的。
“我河北三路还有空余的田地,而且可以开荒。”赵谌想了想之后道。
“京畿地的居民,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去河北,而且汴梁城里上百万人,金兵围城的时候有不少破产,也没有了生活着落,让他们去北方,他们不会愿意的,这样说吧,愿意去的,早就已经去了河北。至于开荒,下官也一直在安排人去做,可是开荒没一两年是没有成效的,现在很多开荒的农民,都是通过朝廷补贴口粮和种子农具,不然的话,他们也坚持不下去。”张叔夜叹息道。
赵谌提出的解决方式,张叔夜不可能没想到,现在就是能去河北的都去了,能开荒的也都安排开荒了,可是还有不下三十万的流民,这些时候都只能靠在汴梁城里打零工或者是靠着朝廷赈灾勉强活着,要不是现在汴梁军事力量已经强了很多,说不定早就有很多铤而走险的民众了。
“如果不是太子秋收后从河北运了不少粮草回来,京畿路,只怕是已经处处乱民了!”张叔夜道。
赵谌默默点头。
河北三路的粮食产量来了个大丰收,赵谌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之后,除了维持河北三地的民生之外,还给汴梁运了不下两百万石粮食,如果没有这两百万石,汴梁是真的顶不住。
以前南方漕运每年过来的,也就五百万石粮而已!
“如果不是之前勤王的时候,南方送了不少粮食过来,局势只怕还要糜烂。”张叔夜继续诉苦。
“要说田地的话,京畿路,加上京东京西四路,良田可是不少的。”
这几个地方,基本就是后世的河南,河南可是粮食大省啊,到处都是平原,田地,那是肯定不缺的。
事实上这五个路,之前熙宁变法清理出来的田地,超过一亿亩,和现代的数量也差不多了,当然宋亩比现代的亩要小一些,这也意味着,这五个路,想要开荒,也基本上没什么荒可开了。
“这五路,超过一万万亩的田地,难道就容纳不下几十万流民?”赵谌笑道。
实际上这五个路,现在在册人口也就是一千两三百万,和现代河南近亿人口比起来,确实不算什么。
只不过……
“太子,您何必明知故问呢。”张叔夜苦笑道。
赵谌也笑了起来。
天子脚下,高官多,豪强自然也多。
大部分的土地都被他们占据着,朝廷手里的公田,确实不少。
要知道就算是杨戬和王黼当年括田,也只敢在河北和山东括田啊!
没有说敢动京畿附近的。
毕竟京畿附近要是闹起来,那就是动摇国本!
“实在不行,就只能从这些家伙手里扣出一些田地来了。”赵谌想了想之后道。
张叔夜大惊失色:“殿下三思!这种事情……”
“放心,我当然不会强行征田,我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把土地交出来。”赵谌微笑道。
他当然不打算强行征田,说穿了现在士大夫依旧是大宋的统治基础,他在河北搞普及教育才开始,也基本上是集中在那些孤儿或者是军属身上,还远没有到可以取代士大夫的地步。
而且对科举的改制,也不是他现在一个太子能做的。
要做,也是当皇帝了再说。
抛下忧心忡忡的张叔夜,赵谌就进了皇宫。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吃了一顿饭。
看着食量越来越大的儿子,赵桓和朱琏还是挺开心的,毕竟儿子吃得多,说明身体好!
“谌儿,在河北三路这半年,你干得不错!”赵桓开始夸奖儿子。
朱琏知道这父子俩要谈正事了,于是说了两句,就转身离开。
“你和西军的商量,我已经知道了,用这个方法不错,让他们更深入的和朝廷捆绑在一起,西军算是除了你麾下,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了,这股力量,一定得靠近朝廷才行。”赵桓道。
“孩儿也是这样想的,太上皇一直赖在江南不肯北上,南方咱们又不能马上派兵南下,所以一定要拉拢西军才行。南方虽然财富众多,然而却没有足够强大的兵力,只要我们解决了金人的问题,孩儿率大军南下,江南可传檄而定。”赵谌道。
“太上皇离开镇江,去了苏州,虽然贬了蔡京父子,可是童贯和朱缅还是一直带在身边……朱缅在东南根深蒂固,如果真是铁了心和朝廷为难,朝廷想从江南之地收税,那就有些难了。”赵桓叹息道。
“父亲不用担心,只要北方的各路服从朝廷,南方确实不算什么,唯一担心的就是他们不肯送粮食过来,所以孩儿才在河北三路多用公田法,就是为了保证粮食充足,有粮食,士兵才有力量去打仗。”赵谌笑道。
他还真没把大画家放在眼里,就大画家那德性,在江南,也不受人待见。
也就是他在河北搞公田法,让江南的士绅们有些担心,所以态度有些暧昧而已。
但是暧昧归暧昧,赵桓这边有大义,江南士绅敢站在一个已经失势而且无德的太上皇身边么?
至于赵构……就算他跑去了江南,问题也不大。
历史上他能在江南稳住,主要就是因为老赵家的嫡系就他一个了,就算这样,也被金人打得好惨。
那时候的南宋是抵抗外地,士兵有勇气作战,可是和北方正宗的朝廷作战……又有多少人会奋起一搏呢?
更何况赵谌还会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就算是士绅,站在自己这一边,才是正确的。
“说起来,张叔夜去找你诉苦了?”赵桓问。
“正是为此事来找父皇。”赵谌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