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屈原的格局!《天问》对“天问一号”!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说离骚是一篇辞藻华丽的史诗,那么天问就是楚辞中一篇真正的“奇”文。
天问的奇不仅体现在它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更体现在它的构思和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上。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其奇绝的内容,充分展示了屈原惊人的艺术才华和他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屈原的念诵声还在继续,他的眼中充满了疑惑和探究。
惝恍迷离的文句,疑问的语气,却偏偏在他的口中被钜制成了一篇传世的问卷。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在屈原充满感情的语气当中,天问来到了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屈原的语速放缓,问的全都是传说当中的怪事、大事,先人存亡兴废之端,上古神奇鬼怪之说。
他的目光幽深,抬头看向天穹,仿佛要将看向这天际的尽头。
他需要得到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这一段翻译过来,就是问:
上天既降天命于殷,为何不再劝戒明白?纣王既已统治天下,为何又被他人取代?
初把伊尹视作小臣,后来用作辅政宰相。为何最终上追成汤,受到尊敬宗庙配享?
【小科普: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己姓,伊氏,名挚】
【商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华厨祖(划重点,后面要写的)】
【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耕作于有莘国。经过成汤三聘之后,担任右相,联合仲虺辅佐商汤打败夏桀,商朝建立后,担任尹(相当于秦朝时期的丞相),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
【伊尹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事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尊号\"阿衡\",辅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兴盛富强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公元前1550年)去世,卒年100岁,以天子之礼陪葬于亳都,奉祀为“商元圣”,并记载于甲骨文】
从这里开始,屈原的语速就开始放缓。
眼中带着追思和探究,每一问都透露出不一样的情感。
仿佛化身为一个情绪的集合体。
遗憾、警示、崇敬、神往,诸多情绪混杂在一起却又条理分明的随着一个个问题释放而出。
这些浓烈的情绪扑面而来,字字句句,当场便把林凡给深深的震撼住了。
不止是他,就连屏幕前的观众也全都愣住失了神。
而一旁的司马迁虽能保持清醒,却早已泪眼朦胧,他肩膀颤抖,一双布满皱纹的双手用力的攥紧,看在近在咫尺的屈原,哽咽的开口道:
“屈子……屈子啊……”
也是在这个时候。
屈原话音突然一顿,他收回了自己看向天空的目光。
幽幽的开口道:
“荆勋作师,夫何长?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语毕。
屈原先是举目四顾,然后看向了郢都的方向。
随后,长长的一叹。
至此,一篇洋洋洒洒的天问,颂完。
这一段,翻译过来:
说的是楚王为了追求功勋而兴兵,国势如何能够久长?
他希望楚王能改正错误,能想想昔日楚国被吾王攻打时的坚韧。
我甚至以当年开启齐楚争霸的楚成王熊恽的过往告知,又举了令尹子文辅佐楚成王使楚国崛起,重整旗鼓北上争霸的例子。
但楚王却依旧听不进去。
难道非要像那些佞臣一般,不停的鼓吹自己的能力和忠义,才能让君王接受自己的谏言吗?
而林凡在听到这结束语的时候,则再一次愣住了。
在屈原的念诵声中,他对天问又有了新的感悟。
这最后一段,屈原虽然说的是楚怀王的昏庸和自己的怀才不遇。
但究其根本,说的却是人性!
表达的是自己的正心!
这就是天问吗?
从宇宙到人性,从宏观到微观,再到结束语一书胸臆!
这是真正的包罗万象之作!
更是屈原的铭志之作!
而看到这里,屏幕前的观众们也全都从刚刚的震撼当中回过了神来:
“这一篇天问,真的太让人震撼了,感觉比刚刚之前的离骚,还要荡气回肠啊!”
“可不是,这个扮演屈原的演员,绝对是一个朗诵家,念颂时给人的感觉太丰富了啊,一个个问题,气势磅礴,婉转绕耳,错落有致,那格局,一下子就上来了啊。”
“我刚刚数了一下,一共有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其中天文三十,地理四十二,历史九十五。”
“你还数了?我压根就没听懂好吗?林凡在节目开始之前,也没说要和司马迁一起来见屈原啊,害的我准备工作都没有做。”
“就是啊,我刚刚就听明白汤臣这两个字了啊,合着汤臣一品就是从天问里面来的呗?”
“这你们就不懂了吧,屈原在天问里面提出的这些问题,几乎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所有未知,里面许多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有讨论。”
“这些问题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又有所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但屈原最后却用一篇《天问》把这些问题进行了汇总,并进而阐述了自己的三观。”
“不错,屈原的知识面真的太全面了,这一篇《天问》里面涵盖的典故,简直不要太多,一般人光是了解这些典故,就得废一番功夫。”
“另外,《天问》的天,指的是一切法象,就如同道家的道,《易经》的易,都是各家用以代表法象的名词,而屈原身为楚国宗室重臣,却以自己非凡的才智作出了这样一篇奇文,已经把当时的百家全都给囊括了。”
“啊?还有这层意思在里面,所以,这就是屈原之所以被当做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吗?太全能了,也是一种罪过?”
“我刚刚好像听到司马迁称呼屈原为屈子了,这说明在司马迁眼里,对屈原是高度认可的。”
“怪不得前面张仪要点名向屈原道歉呢,和张仪着眼于当时的黎民苍生想要通过统一来解决的眼光相比,屈原着眼于历史和宇宙的格局明显要更高一个层次啊。”
“何止啊,我刚刚去查了一下资料,上面说,天问里面有屈原的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和褒贬,其中对自然所提的问题,更表现出屈原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更进一步的宇宙观和认知!而且这一篇《天问》还是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是的,我也查到了,屈原这格局,简直没谁了啊,这要不是受困于楚国,屈原的成就绝对要超乎我们所有人的想象。”
“谁说不是呢,是楚国误了屈原啊!”
正议论间。
屏幕当中再一次出现变化。
只见林凡强忍着眼中的复杂,抬手一招。
下一秒,一段采访突然出现。
“我们为什要去火星?”
随着问题的提出,画面中,一位头发灰白的男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微笑着开口回答道:
“我给你打个比方好了。”
“就像我们一个家庭,还不是很富裕,但为什么我们要省吃俭用,要拿这个钱,去培养孩子呢?”
“是不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提升孩子的能力?”
“从一个家庭来讲是这样,从一个国家来讲,道理也是一样的。”
男子的神情转为郑重,铿锵的道:
“我们必须,通过这些重大的,前瞻性的这些科学探索活动来提升我们的技术,培养我们的人才。”
“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提升我们人类的自身知识。”
“从我们国家这个角度来讲,就是要提升我们国家的能力!”
“所以,火星必须去!”
听到这段话,再看到画面当中的这名男子。
屏幕前的所有观众全都沸腾了:
“我去!张荣桥!张总师!”
“这是咱华夏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的总设计师!”
“张总师都搬出来了,林凡这是要……”
“天问!天问啊!”
议论声中,林凡面向屈原,眼含热泪,朗声开口道:
“先生!”
“我后世华夏,已经继承了先生的志向!”
“还请先生,随我一起,再次去往后世!”
“去看一看,由我华夏自主制定的火星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
如果说离骚是一篇辞藻华丽的史诗,那么天问就是楚辞中一篇真正的“奇”文。
天问的奇不仅体现在它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更体现在它的构思和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上。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其奇绝的内容,充分展示了屈原惊人的艺术才华和他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屈原的念诵声还在继续,他的眼中充满了疑惑和探究。
惝恍迷离的文句,疑问的语气,却偏偏在他的口中被钜制成了一篇传世的问卷。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在屈原充满感情的语气当中,天问来到了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屈原的语速放缓,问的全都是传说当中的怪事、大事,先人存亡兴废之端,上古神奇鬼怪之说。
他的目光幽深,抬头看向天穹,仿佛要将看向这天际的尽头。
他需要得到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这一段翻译过来,就是问:
上天既降天命于殷,为何不再劝戒明白?纣王既已统治天下,为何又被他人取代?
初把伊尹视作小臣,后来用作辅政宰相。为何最终上追成汤,受到尊敬宗庙配享?
【小科普: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己姓,伊氏,名挚】
【商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华厨祖(划重点,后面要写的)】
【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耕作于有莘国。经过成汤三聘之后,担任右相,联合仲虺辅佐商汤打败夏桀,商朝建立后,担任尹(相当于秦朝时期的丞相),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
【伊尹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事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尊号\"阿衡\",辅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兴盛富强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公元前1550年)去世,卒年100岁,以天子之礼陪葬于亳都,奉祀为“商元圣”,并记载于甲骨文】
从这里开始,屈原的语速就开始放缓。
眼中带着追思和探究,每一问都透露出不一样的情感。
仿佛化身为一个情绪的集合体。
遗憾、警示、崇敬、神往,诸多情绪混杂在一起却又条理分明的随着一个个问题释放而出。
这些浓烈的情绪扑面而来,字字句句,当场便把林凡给深深的震撼住了。
不止是他,就连屏幕前的观众也全都愣住失了神。
而一旁的司马迁虽能保持清醒,却早已泪眼朦胧,他肩膀颤抖,一双布满皱纹的双手用力的攥紧,看在近在咫尺的屈原,哽咽的开口道:
“屈子……屈子啊……”
也是在这个时候。
屈原话音突然一顿,他收回了自己看向天空的目光。
幽幽的开口道:
“荆勋作师,夫何长?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语毕。
屈原先是举目四顾,然后看向了郢都的方向。
随后,长长的一叹。
至此,一篇洋洋洒洒的天问,颂完。
这一段,翻译过来:
说的是楚王为了追求功勋而兴兵,国势如何能够久长?
他希望楚王能改正错误,能想想昔日楚国被吾王攻打时的坚韧。
我甚至以当年开启齐楚争霸的楚成王熊恽的过往告知,又举了令尹子文辅佐楚成王使楚国崛起,重整旗鼓北上争霸的例子。
但楚王却依旧听不进去。
难道非要像那些佞臣一般,不停的鼓吹自己的能力和忠义,才能让君王接受自己的谏言吗?
而林凡在听到这结束语的时候,则再一次愣住了。
在屈原的念诵声中,他对天问又有了新的感悟。
这最后一段,屈原虽然说的是楚怀王的昏庸和自己的怀才不遇。
但究其根本,说的却是人性!
表达的是自己的正心!
这就是天问吗?
从宇宙到人性,从宏观到微观,再到结束语一书胸臆!
这是真正的包罗万象之作!
更是屈原的铭志之作!
而看到这里,屏幕前的观众们也全都从刚刚的震撼当中回过了神来:
“这一篇天问,真的太让人震撼了,感觉比刚刚之前的离骚,还要荡气回肠啊!”
“可不是,这个扮演屈原的演员,绝对是一个朗诵家,念颂时给人的感觉太丰富了啊,一个个问题,气势磅礴,婉转绕耳,错落有致,那格局,一下子就上来了啊。”
“我刚刚数了一下,一共有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其中天文三十,地理四十二,历史九十五。”
“你还数了?我压根就没听懂好吗?林凡在节目开始之前,也没说要和司马迁一起来见屈原啊,害的我准备工作都没有做。”
“就是啊,我刚刚就听明白汤臣这两个字了啊,合着汤臣一品就是从天问里面来的呗?”
“这你们就不懂了吧,屈原在天问里面提出的这些问题,几乎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所有未知,里面许多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有讨论。”
“这些问题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又有所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但屈原最后却用一篇《天问》把这些问题进行了汇总,并进而阐述了自己的三观。”
“不错,屈原的知识面真的太全面了,这一篇《天问》里面涵盖的典故,简直不要太多,一般人光是了解这些典故,就得废一番功夫。”
“另外,《天问》的天,指的是一切法象,就如同道家的道,《易经》的易,都是各家用以代表法象的名词,而屈原身为楚国宗室重臣,却以自己非凡的才智作出了这样一篇奇文,已经把当时的百家全都给囊括了。”
“啊?还有这层意思在里面,所以,这就是屈原之所以被当做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吗?太全能了,也是一种罪过?”
“我刚刚好像听到司马迁称呼屈原为屈子了,这说明在司马迁眼里,对屈原是高度认可的。”
“怪不得前面张仪要点名向屈原道歉呢,和张仪着眼于当时的黎民苍生想要通过统一来解决的眼光相比,屈原着眼于历史和宇宙的格局明显要更高一个层次啊。”
“何止啊,我刚刚去查了一下资料,上面说,天问里面有屈原的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和褒贬,其中对自然所提的问题,更表现出屈原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更进一步的宇宙观和认知!而且这一篇《天问》还是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是的,我也查到了,屈原这格局,简直没谁了啊,这要不是受困于楚国,屈原的成就绝对要超乎我们所有人的想象。”
“谁说不是呢,是楚国误了屈原啊!”
正议论间。
屏幕当中再一次出现变化。
只见林凡强忍着眼中的复杂,抬手一招。
下一秒,一段采访突然出现。
“我们为什要去火星?”
随着问题的提出,画面中,一位头发灰白的男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微笑着开口回答道:
“我给你打个比方好了。”
“就像我们一个家庭,还不是很富裕,但为什么我们要省吃俭用,要拿这个钱,去培养孩子呢?”
“是不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提升孩子的能力?”
“从一个家庭来讲是这样,从一个国家来讲,道理也是一样的。”
男子的神情转为郑重,铿锵的道:
“我们必须,通过这些重大的,前瞻性的这些科学探索活动来提升我们的技术,培养我们的人才。”
“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提升我们人类的自身知识。”
“从我们国家这个角度来讲,就是要提升我们国家的能力!”
“所以,火星必须去!”
听到这段话,再看到画面当中的这名男子。
屏幕前的所有观众全都沸腾了:
“我去!张荣桥!张总师!”
“这是咱华夏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的总设计师!”
“张总师都搬出来了,林凡这是要……”
“天问!天问啊!”
议论声中,林凡面向屈原,眼含热泪,朗声开口道:
“先生!”
“我后世华夏,已经继承了先生的志向!”
“还请先生,随我一起,再次去往后世!”
“去看一看,由我华夏自主制定的火星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