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准备回老家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乔苓和刘娇娇直接上手把大簸箕里的饭粒和酒曲用手一把一把抓匀,黏乎乎的饭粒糊得满手都是。
所有米饭都搅拌匀称之后转移至洗晒好的缸中糖化。
大米不同于高粱等粮食,不能直接堆在地上糖化。
必须放入缸中,因为会产生酒酿,如果放在地上就会浪费了。
酒酿可是好东西,可以做好多好吃的。
醪糟蛋花丸子、香浓醪糟饼、酒酿猪蹄、酒酿烧鸡块、芋艿酒酿炖鸡、酒酿小排骨、豆腐乳酒酿烧鲫鱼。
乔苓吸溜吸溜口水,真是想想就馋得很。
“娇娇,装缸的时候要注意缸要用开水烫过,或者太阳底下暴晒过,这样才能保证这口缸足够干净。”
“缸也不用太大,否则会冷缸,最好粮食在缸中有个七分满就好。装缸的时候要像我这样,松散的铺上去,不要用力压。铺好之后中间挖个小坑。”
刘娇娇早已洗干净手,拿着册子一边点头,一边记录过程。
乔苓说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况且她的记性委实不怎么样,所以用笨办法把步骤详细记录下来比较适合她。
有些零散的饭粒会不小心粘在缸口或者空着的缸壁上,乔苓一一细心的捏下来。
用她的话说就是一家人必须整整齐齐的。
同时也是防止这些落单放飞自我的饭粒会发生菌变。
做完这些在缸口覆盖上纱布,再盖上木盖。
不需要密封,糖化是需要氧气的。
“好了,现在算是告一段落了。等过两天再来加水。下多少米就加一倍再多一半的水。”
两日时间匆匆而过,乔苓专门准备了空间水来酿她第一缸酒。
三天后,酒缸里飘出浓浓的酒味,酒酿那个坑里渗出不少酒液。
用防雨布封了好几层捆好,再三确定不会漏气才作罢。
密封好之后,乔苓便把这缸酒酿放在自己房间的阴凉角落。
自然发酵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还没等酒酿完全发酵完成,乔苓一家已经准备回见潭村过中秋节了。
路途遥远,平时没什么事不回去尚且说得过去,大节日再不回去怕是要被戳脊梁骨骂死。
以前穷,交通基本靠走,需要走上十天,还有可能露宿野外。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回去自然是选择乘坐交通工具了。
乔苓一家和三叔三婶商量了一番,决定两家都买牛,再打两幅车架。
马车固然跑得快,可是他们还没到能用得起马车的地步。
他们都住镇上不怎么出远门,养着一匹马着实有些浪费。
马匹精贵,也干不了什么活,不如一头正值壮年的牛来得实用。
买牛这件事让乔先林和乔先礼激动了一整天,两兄弟两眼放光,脸上挂着的笑容憋都憋不住。
虽然激动得恨不得马上去挑牛,但是也只能忍着。
因为第二天才是大集日,大集日才有卖牲口的。
乔苓从未见过父亲这么激动过,种了半辈子庄稼的他骨子里对农活的喜爱是深深刻进骨髓里的。
以前家里穷得很,哪里买得起牛?
整个见潭村有牛的人家也不超过五户,大多数家庭下地干活都是凭着自身一把子力气。
借牛是不可能借的,牛是一个农户家里重要的成员,是庄稼人的宝,所以很少有人愿意把牛借给别人干活。
一头牛会养很多年,好几家人合伙养一头牛也是有的,等农忙的时候很多活都是靠着牛去完成。
西大街集市闹哄哄的,十里八村的人都趁着大集日聚在一起采买或者出售农副产品。
人来人往,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叫卖声一声压过一声。
一眼望去,满眼的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乔苓跟在父亲和三叔身后,目的地很明确,牛场。
集市后面有一块空地,原本也不是专门卖牛的。大家嫌牛挤在市场里面味道太上头,把牛都赶到空地相牛。
久而久之,这块空地就成了牛场。
乔苓几人来到牛场时,发现这片空地已经非常热闹了。
空地上或蹲或站不少的人,还有那些被拴着或者被牵着的牛。
水牛居多,还有黄牛。大牛小牛都有,另外还有几匹马。
场地边缘夯了不少木桩,搭了好些栓牛的架子。
两三头牛安安静静的栓在一个架子上,说明这几头牛都是同一个主人的。
也有汉子或者老人牵着一头牛走来走去寻找买主。
来牛场买牛的人很多,虽然也很吵,却没有菜市场的高声叫价还价。
买主和卖家之间出价喊价并不是通过口头表达,或者明码标价,而是通过在袖筒里、衣服里、腋下等相互捏手来谈判价格。
乔苓几人刚踏进牛场,一个满脸堆笑的中年汉子就迎上来了。
“几位可是要相牛?我家的牛最强壮了,保准你们买回去立刻能下地干活,要不随我前去看看?”
乔先林点点头,抬脚跟上。
到处都是卖牛的,看看也无妨。
乔苓小心避开地上的牛粪,有些已经被踩得七零八落,地上散得到处都是。
虽然是露天的,但是靠近那几头牛还是有一股浓重的味道。
在牛场里,有一类人不买牛也不卖牛,他们却能靠牛挣钱,他们是专业的相牛师。
相牛师相当于牛市里的伯乐,很多大宗采购买牛的都会请他们帮忙看牛。
相牛可是一个实打实的技术活,买牛不上秤。
一头牛大概有多重,这头牛的体力如何、年龄、体格、毛色、有没有病,这些都要靠牛经纪人来估测。
那些大宗采购人也需要这些专业的相牛师来帮他们看牛,看得越准,才能花最少的钱买到好牛。
牛场里的相牛师也好辨认,他们穿着长褂子,手臂上搭着一条布巾穿梭其中。
这条布巾的作用不是擦汗,而是将自己的手和卖家的手盖住,你来我往的无声议价。
乔先林和乔先礼并没有请相牛师的打算,因为他们的佣金不便宜。
“这是我的牛,你们看看,都是身强力壮的好牛。”
这中年汉子是个牛贩子,看他穿着打扮和一双干净没有任何老茧和皲裂的手就能看出来,这人平时不干农活。
乔先林两兄弟上前,眼里闪过欢喜。这些牛的确是好牛,精神状态好,四肢发达。
农村买牛的口诀就是:
远看一张皮,近看四个蹄,上手先晃两只眼,再看牙口齐不齐。
乔苓和刘娇娇直接上手把大簸箕里的饭粒和酒曲用手一把一把抓匀,黏乎乎的饭粒糊得满手都是。
所有米饭都搅拌匀称之后转移至洗晒好的缸中糖化。
大米不同于高粱等粮食,不能直接堆在地上糖化。
必须放入缸中,因为会产生酒酿,如果放在地上就会浪费了。
酒酿可是好东西,可以做好多好吃的。
醪糟蛋花丸子、香浓醪糟饼、酒酿猪蹄、酒酿烧鸡块、芋艿酒酿炖鸡、酒酿小排骨、豆腐乳酒酿烧鲫鱼。
乔苓吸溜吸溜口水,真是想想就馋得很。
“娇娇,装缸的时候要注意缸要用开水烫过,或者太阳底下暴晒过,这样才能保证这口缸足够干净。”
“缸也不用太大,否则会冷缸,最好粮食在缸中有个七分满就好。装缸的时候要像我这样,松散的铺上去,不要用力压。铺好之后中间挖个小坑。”
刘娇娇早已洗干净手,拿着册子一边点头,一边记录过程。
乔苓说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况且她的记性委实不怎么样,所以用笨办法把步骤详细记录下来比较适合她。
有些零散的饭粒会不小心粘在缸口或者空着的缸壁上,乔苓一一细心的捏下来。
用她的话说就是一家人必须整整齐齐的。
同时也是防止这些落单放飞自我的饭粒会发生菌变。
做完这些在缸口覆盖上纱布,再盖上木盖。
不需要密封,糖化是需要氧气的。
“好了,现在算是告一段落了。等过两天再来加水。下多少米就加一倍再多一半的水。”
两日时间匆匆而过,乔苓专门准备了空间水来酿她第一缸酒。
三天后,酒缸里飘出浓浓的酒味,酒酿那个坑里渗出不少酒液。
用防雨布封了好几层捆好,再三确定不会漏气才作罢。
密封好之后,乔苓便把这缸酒酿放在自己房间的阴凉角落。
自然发酵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还没等酒酿完全发酵完成,乔苓一家已经准备回见潭村过中秋节了。
路途遥远,平时没什么事不回去尚且说得过去,大节日再不回去怕是要被戳脊梁骨骂死。
以前穷,交通基本靠走,需要走上十天,还有可能露宿野外。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回去自然是选择乘坐交通工具了。
乔苓一家和三叔三婶商量了一番,决定两家都买牛,再打两幅车架。
马车固然跑得快,可是他们还没到能用得起马车的地步。
他们都住镇上不怎么出远门,养着一匹马着实有些浪费。
马匹精贵,也干不了什么活,不如一头正值壮年的牛来得实用。
买牛这件事让乔先林和乔先礼激动了一整天,两兄弟两眼放光,脸上挂着的笑容憋都憋不住。
虽然激动得恨不得马上去挑牛,但是也只能忍着。
因为第二天才是大集日,大集日才有卖牲口的。
乔苓从未见过父亲这么激动过,种了半辈子庄稼的他骨子里对农活的喜爱是深深刻进骨髓里的。
以前家里穷得很,哪里买得起牛?
整个见潭村有牛的人家也不超过五户,大多数家庭下地干活都是凭着自身一把子力气。
借牛是不可能借的,牛是一个农户家里重要的成员,是庄稼人的宝,所以很少有人愿意把牛借给别人干活。
一头牛会养很多年,好几家人合伙养一头牛也是有的,等农忙的时候很多活都是靠着牛去完成。
西大街集市闹哄哄的,十里八村的人都趁着大集日聚在一起采买或者出售农副产品。
人来人往,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叫卖声一声压过一声。
一眼望去,满眼的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乔苓跟在父亲和三叔身后,目的地很明确,牛场。
集市后面有一块空地,原本也不是专门卖牛的。大家嫌牛挤在市场里面味道太上头,把牛都赶到空地相牛。
久而久之,这块空地就成了牛场。
乔苓几人来到牛场时,发现这片空地已经非常热闹了。
空地上或蹲或站不少的人,还有那些被拴着或者被牵着的牛。
水牛居多,还有黄牛。大牛小牛都有,另外还有几匹马。
场地边缘夯了不少木桩,搭了好些栓牛的架子。
两三头牛安安静静的栓在一个架子上,说明这几头牛都是同一个主人的。
也有汉子或者老人牵着一头牛走来走去寻找买主。
来牛场买牛的人很多,虽然也很吵,却没有菜市场的高声叫价还价。
买主和卖家之间出价喊价并不是通过口头表达,或者明码标价,而是通过在袖筒里、衣服里、腋下等相互捏手来谈判价格。
乔苓几人刚踏进牛场,一个满脸堆笑的中年汉子就迎上来了。
“几位可是要相牛?我家的牛最强壮了,保准你们买回去立刻能下地干活,要不随我前去看看?”
乔先林点点头,抬脚跟上。
到处都是卖牛的,看看也无妨。
乔苓小心避开地上的牛粪,有些已经被踩得七零八落,地上散得到处都是。
虽然是露天的,但是靠近那几头牛还是有一股浓重的味道。
在牛场里,有一类人不买牛也不卖牛,他们却能靠牛挣钱,他们是专业的相牛师。
相牛师相当于牛市里的伯乐,很多大宗采购买牛的都会请他们帮忙看牛。
相牛可是一个实打实的技术活,买牛不上秤。
一头牛大概有多重,这头牛的体力如何、年龄、体格、毛色、有没有病,这些都要靠牛经纪人来估测。
那些大宗采购人也需要这些专业的相牛师来帮他们看牛,看得越准,才能花最少的钱买到好牛。
牛场里的相牛师也好辨认,他们穿着长褂子,手臂上搭着一条布巾穿梭其中。
这条布巾的作用不是擦汗,而是将自己的手和卖家的手盖住,你来我往的无声议价。
乔先林和乔先礼并没有请相牛师的打算,因为他们的佣金不便宜。
“这是我的牛,你们看看,都是身强力壮的好牛。”
这中年汉子是个牛贩子,看他穿着打扮和一双干净没有任何老茧和皲裂的手就能看出来,这人平时不干农活。
乔先林两兄弟上前,眼里闪过欢喜。这些牛的确是好牛,精神状态好,四肢发达。
农村买牛的口诀就是:
远看一张皮,近看四个蹄,上手先晃两只眼,再看牙口齐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