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和心爱的娟在我们第一次相会的地方见面了,我抱着娟哭着说“我舍不得和你离婚,不管多长时间,我一直都等你,为什么你这样绝情,要永远的离开我”,我醒来之后,发现枕头上被泪水浸湿了一大片。虽然这是一场梦,但是它代表着我的心声,想着绝情的娟,再想想懂事的妹妹,那种无时不有的自我折磨下,我都快精神失常了。
春天的脚步悄然的而至,冬天厚厚的积雪,渐渐的融化汇聚到了小溪里,从山涧流到了村外的那条河里。春风拂过,万物开始复苏。山林里原本光秃秃的树干上,也渐渐抽出了新芽儿。大地中的小草也渐渐的从土钻出来。嫩嫩的绿色扑在了这冬季过后的大地上。
村民们都从自己的仓库里取出已经闲置了一冬的工具开始修整。人们有的在自家的院子里种菜,有的按照年前做好的计划,把去年翻好的土地都播种好。在播种的时候又浇上了大量的农家肥,忙碌了几日。因为温度还不是很高。大家在菜地上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稻草。也许是因为保暖做的比较好吧。蔬菜很快就发芽了。大家小心地浇着水并给他们除草。虽然有些辛苦,但是大家都不觉得累,因为这是他们生活的希望。
每年这个时候,我牛场的牛犊也到了出栏的时候,这段时间,每天都迎来送往着牛贩子,由于养殖行业的不景气,几乎都是来看看,只要一商量价格大家都会不欢而散,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半个月,没有一个牛贩子愿意拉走,这么多牛犊,如果不赶快卖出去,每天都要消耗几百元的饲料,我每天都在忙碌着联系牛饭子。
这天早上,来了两个外地的牛贩子,因为我着急,三言两语就谈成了,平均每头牛犊5千块钱,前提是让我找车送到他们那里,没办法,我就答应了,就这样我找了两个专门拉牛的车,送了过去。
在我送牛的这几天里,爱操心的母亲一直忐忑不安,担心我会上当受骗,牛送到以后拿上钱我便马不停蹄火急火燎地往家里赶,我知道家里还有个心心念念等我回家的母亲呢。
我快到自家门口的时候远远的就看见老母亲坐在隔壁奶奶家闲聊,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大声喊着:妈,我回来了!母亲循声望过来,我们母子俩四目相对,我看见母亲浑浊的双眼瞬间放出了光芒,她神速地起了身,嘴里一边念叨着:三娘,娃娃回来了,我得回家了。
原本母亲有一些腿疾行动不太方便,平日里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这会儿却变得莫名的利索,我看见她的身子左右摇摆,我才想起来母亲都快70了,母亲的样子像极了我小时候蹲在墙角等妈妈回来的情形,小时候每当夜幕降临,在外面玩耍的孩子们就像夜马归栏一样都回到了各自的家,可是天黑了在地里干活的妈妈还没回家,我们姊妹几个就挤在一起蹲在墙角等妈妈回来,只要听到妈妈回来的脚步声立马就飞奔而出围着妈妈打转,那种急切而又喜悦的心情是最简单而又弥足珍贵的幸福,而今妈妈老了,儿女成家立业了,却忽略了她,独守老宅的父母就像我们孩童时候一样是多么盼望儿女快快回家呀,
每次出门,母亲都会站在村口目送着我们离开,看着我们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茫茫视野中还依然站在那翘首相望舍不得走开,她是在等待我们下一次的归来。
“妈,你的腿咋越来越严重了”,我赶紧上前搀扶着母亲的胳膊。
“刚坐着时间长了,有点压麻了,身体好着呢,看见你回来妈这心里高兴着呢”,母亲一边迈着步伐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柴火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声音和锅碗瓢盆清脆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悠扬悦耳的交响曲,灶屋上的青烟袅袅如丝,缭绕着升腾着就像母亲对我无尽的牵挂,五花肉的香气弥漫着整个灶屋,也弥漫在我的心田,它发酵着慢慢地变成了一壶千年的醇酱醉在我的心窝。
阳光调皮地从窗户斜照进来,仿佛也闻到五花肉的香味,想要和我们对饮呢,人生最珍贵的幸福莫过于回到家里能听到母亲慈爱的呼唤,能看见父亲熟悉的身影,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下午,我急忙开上车,带着卖牛的这25万元,来到银行,总共贷了50万,还掉了一半贷款,回来的路上一直计划着,越想越乱,越乱越想,只有期盼受灾补助款到了再给私人还。
就在快到村头的时候,碰到村里的两个人,他们说是村里的三婆去世了,他们去请娘家人,让我赶紧回去帮忙,一到村里,就听见唢呐声和人们嘈杂的声音,我停下车就去了三婆家,
农村只要锁钠响起,就说明有事了。呜咽悲凄的是祭灵,这家就遇白事了,不是离爹就是离娘;
轻松欢快的小放牛,这家就遇红事,不是嫁女就娶妻。红白喜丧是农村里的大事,半点马虎不得。喜事宣告一个新家庭组成,预示了一个新生命的降临;
白事宣告一个生命的终结,入土为安。不管是下一辈的成家立业还是上一辈老人入土,都是农村里的头等大事,虽然大部分农民收入有限,经济并不宽裕,但在这些事上都绝不马虎。在农村,真正称得上大事的,就是白事。白事时间长、忌讳多,单家独户是不能完成的,就得请知客,邻家及本家人帮忙,请总管管事。事要过好,关键在总管。总管大多是村里的能行人,有协调各方的能力,有言出必行的威信,有说一不二的果断。总管本事有大有小,本事大的事过得整齐划一、简俭节约,招待客人吃好喝好,主人也心里满意。没本事的,事过得一塌糊涂,钱花得冤枉,客人怨声载道,主人脸上无光。
我们村大凡过事只要刘老三出马,就没得说。他从二十多岁出道管事,四十多年里,历事颇多、经验老道,是十里八乡公认的能行人,是村里的绝对权威、总管的首选。凡事都负责到底,凡事都尽心尽力。人们有事都愿意请他,他也决不客气推辞,慷慨答应,大有舍我其谁的派头。
刘老三不识字,可记性奇好,有过耳不忘的硬功夫,好侍侯,硬烟酽茶,几杯烧酒外别无奢求。他一入事,主人便觉得踏实,再大的事,他都处乱不惊,泰然自若,颇有大将风度:一手端茶,一手握旱烟袋,不慌不忙地了解了主人的意愿、事中的曲折,就开始调兵遣将,组织临时内阁,出执事单,对所到的知客量才任事。回礼看客是应酬,须善交际、灵活、懂得人情世故的长辈担任;上礼、贴对联是文字活,就交给教师或有文化的人;压面、拉水、端盘子是出力活,分给年轻人。力气活也分三六九等。像拉水是简单的力气活,就让头脑简单、不善应变的干;端盘子分为大盘子和小盘子,大盘子也叫掌盘,一席饭十三花之类的少说也有四十斤,端的人不但要有超人的臂力,还要看得来脚前眼后。家乡有句俗话叫把汤漾了,用来指丢了人,出了洋相,大概就是从端盘子的活上总结出来的。另外,还有冬季生火、夏季烧水、照看车子等杂活。请主、入俭、领羊、司奠、接幛等主要程序,都得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影响了事的整体。刘老三事无巨细,都安顿的角角不漏,井井有条。
刘老三天生一副金嗓子,声音洪亮,底气足,听起来威严,不容反驳。年轻人怕他训,同龄人服其能,年长者赞其德。事中没有他使唤不动的人,村里没有他借不来的家具,村里没有他掀不转的事。村里有个生意人忙着赶集,村里的事上都不给他安排活,知道靠不住。刘老三偏给他安排硬任务,他推说忙,刘老三就问他:“你爸今年七十三吧,死了后我看你就不准备过事了?”他说:“我大活得这么好,怎么能不过事?” 刘老三笑笑问:“就你一家人过?”那人说:“哪能呢,谁一家人能过成事?” 刘老三接过来说:“就不知道你都叫谁,别人的事你不来,叫别人顾你的事我看难,如果到了那一天,你就别来叫我,就是八抬大轿来请,我也不来。”说得那人又惭又悔,求刘老三把最重的活给他。有个婶娘很吝啬,事上借她新买的方桌她不给,刘老三提着个旱烟袋过去问:“咱叔死了你就支一张桌子待客,你死了孩子就用一张桌子抬埋你,天晴改水路,无事早为人。”两句话,婶娘就开始搬桌上的东西了。
刘老三能说会道,善于应对。事中千头万绪,娘舅家人最难对待。多年的老亲戚,客中的至尊,他们是亡人的亲人,是死者的代言人。要接待及时,礼节周到。联系他们与孝子的那个人没了,这条奔丧的路也就很少走了。既然来了,就要代亡人说几句话,数落孝子的不是,指出事中的缺点,表达娘舅家人的心愿,验尸、检查穿戴,主要是挑不是来的,就是万事具备,也要数落几句,如果对待不好,就不能入敛,后果十分严重。孝子长跪后,刘老三亲自出马递烟倒茶,嘘寒问暖,犹如外交部长谈判前的握手寒暄。后面就要唇枪舌战、针锋相对了。察言观色、攻心为上。嫌事过得小、杀牲口少的,就大告艰难,大诉苦处,求情告饶,软硬兼施:“都今儿了,还说什么呢?”,“娃也有难处,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指责待长辈不孝的,想借此为亡人讨个公道,出口气的,刘老三就说:“唉,久病无孝子,要看大方向,总体上还是孝的,大家说是不是”,“宁叫儿搡死,不叫儿想死,为了老人,娃娃这几年都没出过门。”真真假假,似是而非,一通子下来铁石心肠都要掉泪,一肚子怨气化为一声长叹,一腔悲愤也烟消云散。
作为总管,不但要对付活人,还要对付亡灵。家乡风俗白事一般都要领羊。领羊时孝子跪齐,亲戚六人来全后,牵羊入丧祭,羊东张西望,刘老三就开始说服亡灵的演讲:“你看,娃娃都费下这心了,你就领了吧。”羊还是东张西望,像是找什么人。“领吧,没什么可操心的,娃娃都来齐了”。羊儿还东张西望,咩咩地叫,“放心吧,娃娃都争气,你就领吧。”“你一生一世都是明亮人,领了吧。”羊儿扑棱棱一抖,刘老三下令:放哭声吧。孝子们哭声四起。
一个普通的白事,要三到七天,知客七八十人,来客二三百人甚至上千人,事中还有阴阳、厨子、乐人的介入。诸般人等的吃喝拉撒,要井井有条,白事礼数繁多,要样样考虑,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总管,劳心劳力,出谋划策,跑前跑后,不图一分钱的报酬,只因是乡里乡亲,出于古道热肠,撇下手里的事,顾事如救火,不敢怠慢拖延。刘老三善始善终,从不喊苦叫累。他经管事娶回的媳妇占了村里的一半,他经管事抬埋的老人也在不少数。
这次事中见到刘老三,身板依然硬朗,声音依旧洪亮,头脑依然清醒,但走路急了免不了有点蹒跚。刘老三也长叹自己老了。于是我半开玩笑地说:“老叔,你要尽快培养接班人呐,眼看蜀中无大将了。”他吸一口烟说:“唉,现在年轻人只顾自己过日子,谁愿意干这出力不讨好的事,我看自己为别人操了一辈子心,自己的后事怕要落个没人管了。”
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和心爱的娟在我们第一次相会的地方见面了,我抱着娟哭着说“我舍不得和你离婚,不管多长时间,我一直都等你,为什么你这样绝情,要永远的离开我”,我醒来之后,发现枕头上被泪水浸湿了一大片。虽然这是一场梦,但是它代表着我的心声,想着绝情的娟,再想想懂事的妹妹,那种无时不有的自我折磨下,我都快精神失常了。
春天的脚步悄然的而至,冬天厚厚的积雪,渐渐的融化汇聚到了小溪里,从山涧流到了村外的那条河里。春风拂过,万物开始复苏。山林里原本光秃秃的树干上,也渐渐抽出了新芽儿。大地中的小草也渐渐的从土钻出来。嫩嫩的绿色扑在了这冬季过后的大地上。
村民们都从自己的仓库里取出已经闲置了一冬的工具开始修整。人们有的在自家的院子里种菜,有的按照年前做好的计划,把去年翻好的土地都播种好。在播种的时候又浇上了大量的农家肥,忙碌了几日。因为温度还不是很高。大家在菜地上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稻草。也许是因为保暖做的比较好吧。蔬菜很快就发芽了。大家小心地浇着水并给他们除草。虽然有些辛苦,但是大家都不觉得累,因为这是他们生活的希望。
每年这个时候,我牛场的牛犊也到了出栏的时候,这段时间,每天都迎来送往着牛贩子,由于养殖行业的不景气,几乎都是来看看,只要一商量价格大家都会不欢而散,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半个月,没有一个牛贩子愿意拉走,这么多牛犊,如果不赶快卖出去,每天都要消耗几百元的饲料,我每天都在忙碌着联系牛饭子。
这天早上,来了两个外地的牛贩子,因为我着急,三言两语就谈成了,平均每头牛犊5千块钱,前提是让我找车送到他们那里,没办法,我就答应了,就这样我找了两个专门拉牛的车,送了过去。
在我送牛的这几天里,爱操心的母亲一直忐忑不安,担心我会上当受骗,牛送到以后拿上钱我便马不停蹄火急火燎地往家里赶,我知道家里还有个心心念念等我回家的母亲呢。
我快到自家门口的时候远远的就看见老母亲坐在隔壁奶奶家闲聊,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大声喊着:妈,我回来了!母亲循声望过来,我们母子俩四目相对,我看见母亲浑浊的双眼瞬间放出了光芒,她神速地起了身,嘴里一边念叨着:三娘,娃娃回来了,我得回家了。
原本母亲有一些腿疾行动不太方便,平日里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这会儿却变得莫名的利索,我看见她的身子左右摇摆,我才想起来母亲都快70了,母亲的样子像极了我小时候蹲在墙角等妈妈回来的情形,小时候每当夜幕降临,在外面玩耍的孩子们就像夜马归栏一样都回到了各自的家,可是天黑了在地里干活的妈妈还没回家,我们姊妹几个就挤在一起蹲在墙角等妈妈回来,只要听到妈妈回来的脚步声立马就飞奔而出围着妈妈打转,那种急切而又喜悦的心情是最简单而又弥足珍贵的幸福,而今妈妈老了,儿女成家立业了,却忽略了她,独守老宅的父母就像我们孩童时候一样是多么盼望儿女快快回家呀,
每次出门,母亲都会站在村口目送着我们离开,看着我们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茫茫视野中还依然站在那翘首相望舍不得走开,她是在等待我们下一次的归来。
“妈,你的腿咋越来越严重了”,我赶紧上前搀扶着母亲的胳膊。
“刚坐着时间长了,有点压麻了,身体好着呢,看见你回来妈这心里高兴着呢”,母亲一边迈着步伐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柴火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声音和锅碗瓢盆清脆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悠扬悦耳的交响曲,灶屋上的青烟袅袅如丝,缭绕着升腾着就像母亲对我无尽的牵挂,五花肉的香气弥漫着整个灶屋,也弥漫在我的心田,它发酵着慢慢地变成了一壶千年的醇酱醉在我的心窝。
阳光调皮地从窗户斜照进来,仿佛也闻到五花肉的香味,想要和我们对饮呢,人生最珍贵的幸福莫过于回到家里能听到母亲慈爱的呼唤,能看见父亲熟悉的身影,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下午,我急忙开上车,带着卖牛的这25万元,来到银行,总共贷了50万,还掉了一半贷款,回来的路上一直计划着,越想越乱,越乱越想,只有期盼受灾补助款到了再给私人还。
就在快到村头的时候,碰到村里的两个人,他们说是村里的三婆去世了,他们去请娘家人,让我赶紧回去帮忙,一到村里,就听见唢呐声和人们嘈杂的声音,我停下车就去了三婆家,
农村只要锁钠响起,就说明有事了。呜咽悲凄的是祭灵,这家就遇白事了,不是离爹就是离娘;
轻松欢快的小放牛,这家就遇红事,不是嫁女就娶妻。红白喜丧是农村里的大事,半点马虎不得。喜事宣告一个新家庭组成,预示了一个新生命的降临;
白事宣告一个生命的终结,入土为安。不管是下一辈的成家立业还是上一辈老人入土,都是农村里的头等大事,虽然大部分农民收入有限,经济并不宽裕,但在这些事上都绝不马虎。在农村,真正称得上大事的,就是白事。白事时间长、忌讳多,单家独户是不能完成的,就得请知客,邻家及本家人帮忙,请总管管事。事要过好,关键在总管。总管大多是村里的能行人,有协调各方的能力,有言出必行的威信,有说一不二的果断。总管本事有大有小,本事大的事过得整齐划一、简俭节约,招待客人吃好喝好,主人也心里满意。没本事的,事过得一塌糊涂,钱花得冤枉,客人怨声载道,主人脸上无光。
我们村大凡过事只要刘老三出马,就没得说。他从二十多岁出道管事,四十多年里,历事颇多、经验老道,是十里八乡公认的能行人,是村里的绝对权威、总管的首选。凡事都负责到底,凡事都尽心尽力。人们有事都愿意请他,他也决不客气推辞,慷慨答应,大有舍我其谁的派头。
刘老三不识字,可记性奇好,有过耳不忘的硬功夫,好侍侯,硬烟酽茶,几杯烧酒外别无奢求。他一入事,主人便觉得踏实,再大的事,他都处乱不惊,泰然自若,颇有大将风度:一手端茶,一手握旱烟袋,不慌不忙地了解了主人的意愿、事中的曲折,就开始调兵遣将,组织临时内阁,出执事单,对所到的知客量才任事。回礼看客是应酬,须善交际、灵活、懂得人情世故的长辈担任;上礼、贴对联是文字活,就交给教师或有文化的人;压面、拉水、端盘子是出力活,分给年轻人。力气活也分三六九等。像拉水是简单的力气活,就让头脑简单、不善应变的干;端盘子分为大盘子和小盘子,大盘子也叫掌盘,一席饭十三花之类的少说也有四十斤,端的人不但要有超人的臂力,还要看得来脚前眼后。家乡有句俗话叫把汤漾了,用来指丢了人,出了洋相,大概就是从端盘子的活上总结出来的。另外,还有冬季生火、夏季烧水、照看车子等杂活。请主、入俭、领羊、司奠、接幛等主要程序,都得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影响了事的整体。刘老三事无巨细,都安顿的角角不漏,井井有条。
刘老三天生一副金嗓子,声音洪亮,底气足,听起来威严,不容反驳。年轻人怕他训,同龄人服其能,年长者赞其德。事中没有他使唤不动的人,村里没有他借不来的家具,村里没有他掀不转的事。村里有个生意人忙着赶集,村里的事上都不给他安排活,知道靠不住。刘老三偏给他安排硬任务,他推说忙,刘老三就问他:“你爸今年七十三吧,死了后我看你就不准备过事了?”他说:“我大活得这么好,怎么能不过事?” 刘老三笑笑问:“就你一家人过?”那人说:“哪能呢,谁一家人能过成事?” 刘老三接过来说:“就不知道你都叫谁,别人的事你不来,叫别人顾你的事我看难,如果到了那一天,你就别来叫我,就是八抬大轿来请,我也不来。”说得那人又惭又悔,求刘老三把最重的活给他。有个婶娘很吝啬,事上借她新买的方桌她不给,刘老三提着个旱烟袋过去问:“咱叔死了你就支一张桌子待客,你死了孩子就用一张桌子抬埋你,天晴改水路,无事早为人。”两句话,婶娘就开始搬桌上的东西了。
刘老三能说会道,善于应对。事中千头万绪,娘舅家人最难对待。多年的老亲戚,客中的至尊,他们是亡人的亲人,是死者的代言人。要接待及时,礼节周到。联系他们与孝子的那个人没了,这条奔丧的路也就很少走了。既然来了,就要代亡人说几句话,数落孝子的不是,指出事中的缺点,表达娘舅家人的心愿,验尸、检查穿戴,主要是挑不是来的,就是万事具备,也要数落几句,如果对待不好,就不能入敛,后果十分严重。孝子长跪后,刘老三亲自出马递烟倒茶,嘘寒问暖,犹如外交部长谈判前的握手寒暄。后面就要唇枪舌战、针锋相对了。察言观色、攻心为上。嫌事过得小、杀牲口少的,就大告艰难,大诉苦处,求情告饶,软硬兼施:“都今儿了,还说什么呢?”,“娃也有难处,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指责待长辈不孝的,想借此为亡人讨个公道,出口气的,刘老三就说:“唉,久病无孝子,要看大方向,总体上还是孝的,大家说是不是”,“宁叫儿搡死,不叫儿想死,为了老人,娃娃这几年都没出过门。”真真假假,似是而非,一通子下来铁石心肠都要掉泪,一肚子怨气化为一声长叹,一腔悲愤也烟消云散。
作为总管,不但要对付活人,还要对付亡灵。家乡风俗白事一般都要领羊。领羊时孝子跪齐,亲戚六人来全后,牵羊入丧祭,羊东张西望,刘老三就开始说服亡灵的演讲:“你看,娃娃都费下这心了,你就领了吧。”羊还是东张西望,像是找什么人。“领吧,没什么可操心的,娃娃都来齐了”。羊儿还东张西望,咩咩地叫,“放心吧,娃娃都争气,你就领吧。”“你一生一世都是明亮人,领了吧。”羊儿扑棱棱一抖,刘老三下令:放哭声吧。孝子们哭声四起。
一个普通的白事,要三到七天,知客七八十人,来客二三百人甚至上千人,事中还有阴阳、厨子、乐人的介入。诸般人等的吃喝拉撒,要井井有条,白事礼数繁多,要样样考虑,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总管,劳心劳力,出谋划策,跑前跑后,不图一分钱的报酬,只因是乡里乡亲,出于古道热肠,撇下手里的事,顾事如救火,不敢怠慢拖延。刘老三善始善终,从不喊苦叫累。他经管事娶回的媳妇占了村里的一半,他经管事抬埋的老人也在不少数。
这次事中见到刘老三,身板依然硬朗,声音依旧洪亮,头脑依然清醒,但走路急了免不了有点蹒跚。刘老三也长叹自己老了。于是我半开玩笑地说:“老叔,你要尽快培养接班人呐,眼看蜀中无大将了。”他吸一口烟说:“唉,现在年轻人只顾自己过日子,谁愿意干这出力不讨好的事,我看自己为别人操了一辈子心,自己的后事怕要落个没人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