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怎么相差这么多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布买回去之后,整个正月,红袖每天都在衣服缝制中,到正月末的时候,终于先给每人缝了一套出来。
这次看着站成一排大大小小的七个,穿着同色衣服,特别像套娃,李婉宁有点想笑,这下看着舒服多了。
在做之前,李婉宁就和红袖商量给每个人都做大一点,然后折到里面去,等他们长高衣服小了,再把折到里面的放出来,如果再短了,可以下面接上一圈,这样就可以多穿几年了。
还是尽量让他们把自己的衣服穿破吧,李婉宁自己是不喜欢穿别人的衣服,小时候宁愿穿自己的破衣服,也不愿意穿别人穿过的,但那会儿没有自主权,现在终于轮到她养孩子了,那就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养,就当再养一遍自己的童年。
二月初一,麦子已经全熟了,李婉宁决定开始收。
于是,刚穿了一天新衣服的套娃们纷纷换上以前打了各种补丁的衣服,开始下地干活。
这次足足有九亩地,整整用了八天时间才收回来,一家人忙得团团转,累个半死,但看着满院子的粮食,又觉得还挺满足。
在开始收割的时候,就告诉了村长,所以这几天村长几乎每天都会过来转一圈,看看他们的进度,有时候他们忙不过来了还会稍微搭把手。
今天终于到了能称重的日子,所有人期待又激动。
将装好的一袋袋的粮食过磅,一共称了一千五百斤左右,亩产量差不多是一百六十多斤,比春小麦的产量略有下降,估计是肥料不足的缘故吧。
但这够让大家开心的了,因为这个不收税啊不收税,完完整整全是自家的,即使后面三十三亩地都开出来,全部种小麦,那留种以后也还有八百多斤呢,一年都吃不了。
村长也乐得合不拢嘴,这不只是口粮,也是功绩,虽然事情不是他做的,但是发生在他村里的事情,多多少少也能沾点光。
最主要的是,大家都种上两季庄稼的话,吃饭是不成问题的,那种饿死在家里的惨剧再也不会发生。
当晚,就磨了点新面粉做了一顿面条。
因为之前五亩的小麦又是缴税又是留种,就没剩下多少,很快就吃完了,最后就留了一点给过年包饺子吃,今天好不容易有了新面,而且有这么多,再也不用节省了。
面条拌猪油,太香了。
吃完饭,李婉宁让刘伯远和刘伯青二人给村长家送了20斤新面,又让刘伯礼将他们的种植日记又抄了一遍。
因为村长说他回去会准备汇报材料,要交给镇长,所以估计他们的种植日记也要交出去,自己先抄一下留个底。
村长的速度很快,两天后,村长来告诉李婉宁,镇长要来他们家看新面。
为了迎接镇长的到来,李婉宁还特意带大家将院子和家里稍微收拾了一下,主要是将东西摆放得稍微整齐一点,给镇长留个好印象。
镇长一行人到来的时候,正是几个大孩子在抄书,几个小孩子去地里割草,回来喂鸡喂牛,李婉宁她们几人忙着打络子的时候。
总之就是大家都在各自有序的忙碌,包括过完年七岁的刘雅柔,虽然都没怎么说话,但是感觉气氛十分和谐。
院子里还有一头牛和一大群鸡,一看就养得很好。
镇长作为人员流放区的镇长,见过了太多流放的家庭。像这种流放过来才一年多就能把日子过成这种岁月静好的状态,确实很好。
大部分人过来都要有一个很长的适应期,所以前期的哭哭啼啼、打骂吵嚷都是最基本的配置,更严重的可能寻死觅活,家宅不宁。
这家人可好,非但不生什么幺蛾子,一群小孩女人还搞出来了什么粮食种两季的试验。
“李夫人,这位是咱们的吴镇长,听说你种出了两季小麦,过来看一下。”村长是两边的联系纽带,一进门就赶紧介绍。
李婉宁快步上前行了个礼:“吴镇长万福,快请进来坐。”
一看有客人,几个小妾马上放下手里的事情,搬椅子的搬椅子,倒茶的倒茶,连翘还端出了过年没吃完的瓜子和花生。
吴镇长坐下来,示意她们不用客气:“听说你们种出了两季小麦?在哪里?拿出来看看,具体情况说一下吧。”
“吴镇长,我们平日里种的粮食不够吃,看着这边冬天也挺暖和的,一年四季都可以种菜,所以才想试一下。
今年我们一共种了九亩地,总收获一千五百斤,折合亩产量是一百六十多,虽没有夏季收获多,但也还可以。”
说完示意连翘将装好袋的小麦搬出来给镇长过目。
其实看这个就是走和形式,毕竟如果没见到真实的场景,不知道该怎么夸。
刘伯远他们三个大的出来,同时将耕种日记也托了上来。
“吴镇长,这是我们家从小的时候就记录的小麦成长计划,里面详细写了我们冬小麦的种植过程,请您过目。”刘伯远不卑不亢的将手里的日记递了上去。
吴镇长接过来,翻开大致看了一眼,无非就是哪天长了小苗,哪天开始除草了,等等等等,过程十分详尽,字写得也不错。
“这是你写的吗?”吴镇长随便翻开一页看了两眼,简单又清晰,有些地方还配了图。
“回镇长,是我三弟刘伯礼写的。”说着指向旁边的刘伯礼。
刘伯礼顺势行个礼:“记录是我誊抄的,平时地里的耕种、除草、记录什么的,都是大家商量的结果。”
呦吼,还挺团结呀。
“你们刚才在做什么?”吴镇长又问,他进门就看到有几个孩子在窗前不知道干嘛。
“回镇长,我们在抄书,家里贫寒,抄点文字补贴家用,自己也可以得到成长。”
一听他们这么小就在抄书赚钱,吴镇长点点头:“你们都是懂事能干的。”
想想自家那天天想方设法逃课逃作业的小儿子,吴镇长有点心塞,同样都是这么十二三岁,怎么相差这么多。
布买回去之后,整个正月,红袖每天都在衣服缝制中,到正月末的时候,终于先给每人缝了一套出来。
这次看着站成一排大大小小的七个,穿着同色衣服,特别像套娃,李婉宁有点想笑,这下看着舒服多了。
在做之前,李婉宁就和红袖商量给每个人都做大一点,然后折到里面去,等他们长高衣服小了,再把折到里面的放出来,如果再短了,可以下面接上一圈,这样就可以多穿几年了。
还是尽量让他们把自己的衣服穿破吧,李婉宁自己是不喜欢穿别人的衣服,小时候宁愿穿自己的破衣服,也不愿意穿别人穿过的,但那会儿没有自主权,现在终于轮到她养孩子了,那就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养,就当再养一遍自己的童年。
二月初一,麦子已经全熟了,李婉宁决定开始收。
于是,刚穿了一天新衣服的套娃们纷纷换上以前打了各种补丁的衣服,开始下地干活。
这次足足有九亩地,整整用了八天时间才收回来,一家人忙得团团转,累个半死,但看着满院子的粮食,又觉得还挺满足。
在开始收割的时候,就告诉了村长,所以这几天村长几乎每天都会过来转一圈,看看他们的进度,有时候他们忙不过来了还会稍微搭把手。
今天终于到了能称重的日子,所有人期待又激动。
将装好的一袋袋的粮食过磅,一共称了一千五百斤左右,亩产量差不多是一百六十多斤,比春小麦的产量略有下降,估计是肥料不足的缘故吧。
但这够让大家开心的了,因为这个不收税啊不收税,完完整整全是自家的,即使后面三十三亩地都开出来,全部种小麦,那留种以后也还有八百多斤呢,一年都吃不了。
村长也乐得合不拢嘴,这不只是口粮,也是功绩,虽然事情不是他做的,但是发生在他村里的事情,多多少少也能沾点光。
最主要的是,大家都种上两季庄稼的话,吃饭是不成问题的,那种饿死在家里的惨剧再也不会发生。
当晚,就磨了点新面粉做了一顿面条。
因为之前五亩的小麦又是缴税又是留种,就没剩下多少,很快就吃完了,最后就留了一点给过年包饺子吃,今天好不容易有了新面,而且有这么多,再也不用节省了。
面条拌猪油,太香了。
吃完饭,李婉宁让刘伯远和刘伯青二人给村长家送了20斤新面,又让刘伯礼将他们的种植日记又抄了一遍。
因为村长说他回去会准备汇报材料,要交给镇长,所以估计他们的种植日记也要交出去,自己先抄一下留个底。
村长的速度很快,两天后,村长来告诉李婉宁,镇长要来他们家看新面。
为了迎接镇长的到来,李婉宁还特意带大家将院子和家里稍微收拾了一下,主要是将东西摆放得稍微整齐一点,给镇长留个好印象。
镇长一行人到来的时候,正是几个大孩子在抄书,几个小孩子去地里割草,回来喂鸡喂牛,李婉宁她们几人忙着打络子的时候。
总之就是大家都在各自有序的忙碌,包括过完年七岁的刘雅柔,虽然都没怎么说话,但是感觉气氛十分和谐。
院子里还有一头牛和一大群鸡,一看就养得很好。
镇长作为人员流放区的镇长,见过了太多流放的家庭。像这种流放过来才一年多就能把日子过成这种岁月静好的状态,确实很好。
大部分人过来都要有一个很长的适应期,所以前期的哭哭啼啼、打骂吵嚷都是最基本的配置,更严重的可能寻死觅活,家宅不宁。
这家人可好,非但不生什么幺蛾子,一群小孩女人还搞出来了什么粮食种两季的试验。
“李夫人,这位是咱们的吴镇长,听说你种出了两季小麦,过来看一下。”村长是两边的联系纽带,一进门就赶紧介绍。
李婉宁快步上前行了个礼:“吴镇长万福,快请进来坐。”
一看有客人,几个小妾马上放下手里的事情,搬椅子的搬椅子,倒茶的倒茶,连翘还端出了过年没吃完的瓜子和花生。
吴镇长坐下来,示意她们不用客气:“听说你们种出了两季小麦?在哪里?拿出来看看,具体情况说一下吧。”
“吴镇长,我们平日里种的粮食不够吃,看着这边冬天也挺暖和的,一年四季都可以种菜,所以才想试一下。
今年我们一共种了九亩地,总收获一千五百斤,折合亩产量是一百六十多,虽没有夏季收获多,但也还可以。”
说完示意连翘将装好袋的小麦搬出来给镇长过目。
其实看这个就是走和形式,毕竟如果没见到真实的场景,不知道该怎么夸。
刘伯远他们三个大的出来,同时将耕种日记也托了上来。
“吴镇长,这是我们家从小的时候就记录的小麦成长计划,里面详细写了我们冬小麦的种植过程,请您过目。”刘伯远不卑不亢的将手里的日记递了上去。
吴镇长接过来,翻开大致看了一眼,无非就是哪天长了小苗,哪天开始除草了,等等等等,过程十分详尽,字写得也不错。
“这是你写的吗?”吴镇长随便翻开一页看了两眼,简单又清晰,有些地方还配了图。
“回镇长,是我三弟刘伯礼写的。”说着指向旁边的刘伯礼。
刘伯礼顺势行个礼:“记录是我誊抄的,平时地里的耕种、除草、记录什么的,都是大家商量的结果。”
呦吼,还挺团结呀。
“你们刚才在做什么?”吴镇长又问,他进门就看到有几个孩子在窗前不知道干嘛。
“回镇长,我们在抄书,家里贫寒,抄点文字补贴家用,自己也可以得到成长。”
一听他们这么小就在抄书赚钱,吴镇长点点头:“你们都是懂事能干的。”
想想自家那天天想方设法逃课逃作业的小儿子,吴镇长有点心塞,同样都是这么十二三岁,怎么相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