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大人也得适应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上学前的这两天,大家都很努力,时间安排的很紧,大人们总觉得多做一点,就能让孩子们好好的上学,孩子们则是对上学这个事情的持续性有所怀疑,觉得自己多做一点,或许就能上的久一点。
李婉宁看在眼里,觉得很满意,生活中确实应该有点紧迫感,否则很容易丧失斗志,如果每个人都觉得得过且过,那社会是没有发展的,人类也不会有进步。
第一天正是去学堂的时候,因为李婉宁也要去镇上问一下以粮换工的事情,所以就干脆驾着牛车顺道载他们过去。
一到镇上,先是去交了抄的书,换了四个砚台回来,一下子买四个,老板有些奇怪:“林夫人,怎么你们要买这么多?是要给他们人手一个?”
因为这个完全可以共用,而之前他们也是这么做的,突然买这么多就有些反常。
李婉宁笑道:“他们今天要去书院报到,没法共用了。”
因为知道他们是流放人员,现在突然看到这么多孩子都能送去读书,书店老板虽然面上不动声色,但心底也着实有些吃惊。
“既然如此,你们一下子买了这么多,就送您几刀纸吧,当做祝贺了。”
书店老板非常上道,觉得她们能力挺强,一下子出四个也挺多,就当给他们打折了。
“那就谢谢老板了,也祝老板生意兴隆。”李婉宁很是高兴,因为今天时间有限,她都没想到砍价一环,没想到老板这么主动。
这次老板算是大出血了,看着他们是五个娃,就送了五刀纸,算下来有一百文呢。
几个娃一人拿了一刀,齐齐向老板行礼道谢。
从书店出来,李婉宁将他们送到学堂门口,目送他们进去,就转身去了招工点。
要说人的缘分真是不浅,李婉宁一眼就看到了之前卖柴的那位大哥。
因为之前大哥也告诉她们一些信息,李婉宁觉得这个人虽然总是给人一种懒洋洋的感觉,但人还是蛮好的。
于是她直接走到那位大哥面前:“这位大哥,又见面了。”
男人也认出了她,又看着她赶的牛车,不由得多看了两眼:“何事?”
“我们家有一些地想以粮换工,不知道您有没有意愿?”
“怎么个换法?”既然来这儿当然是为了赚钱,不管是种地还是扛麻袋,反正都是体力活,大差不差的。
“每天管午饭,再加一斤麦子,如何?”李婉宁也没雇过工,但是一个人一天挣十文钱应该就是很好的工钱了,现在一斤白面十五文,她出一斤麦子,差不多也能磨八两面粉,可能没有人家卖的好,但折合下来也不会比十文少。
最关键的是,他们这些黑腰带打工了也得交税,但挣的是麦子就不用交了,对李婉宁来说,一斤麦子她去粮店卖只能有五文钱,但在这里可以当十文用。
这样双赢的事情,当然一拍即合。
于是两人就到边上去商量时间,交流了一番,才知道这个男人是流放三村的,叫王志远,家里还有一个瞎眼老娘,身体有些不好,两人的六亩地已经开好了,但交完税以后不够吃,也没钱买药,所以男人才出来卖卖柴,打打零工,补贴一下家用。
李婉宁很爽快:“王大哥,我们家一共有二十几亩地,也有一头牛,二月底开始种,回头我们家的地种好了,可以把牛借给你两天。”
李婉宁告知王志远自家的详细地址,并约好了上工时间,然后赶着牛匆匆忙忙的走了。
没办法,她倒想过慢生活,但条件不允许,早点儿回去她还得干活赚钱呢,为了娃的笔墨纸砚,为了下半年的学费。
今天赶着牛车,再加上没有摆摊,所以回家挺早的,还不到午饭时间,李婉宁就从那开始打络子。
和平时做的都是一样的事情,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李婉宁就和旁边的连翘说:“连翘啊,有没有觉得今天哪里不对呢?”
连翘的手没有停下来,抬头看了看周围:“今天好像特别安静。”
看她们一脸的迷糊,杜若好心给她们解惑了:“夫人,今天咱们家可少了五个娃呢,可不是得安静嘛。”
哦,原来如此,其他人都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
平时娃还在家的时候,三个大的虽然都没有太大动静,都在忙碌自己的事情,但是抬水、扫院子、给牛割草这些事情都是他们的,所以也不时的会进进出出,多少是有一些声音的。
当然,今天这些事情也是他们做的,几个娃早上起的都比较早,一个人去割草,两个人去抬水,院子是小四和小五一起扫的。
而老四平时比较闹腾,哪里都有他,一听哪儿的动静比较大,铁定他就在那儿,好像家里的大部分噪声都和他有关。
相比小四,小五反倒属于安静型的,以前小五总跟二姐和三妹玩,后来稍微大一些,才会经常跟在几个哥哥屁股后面。
现在可好,他们都走了,就剩下几个女孩子。
而几个女孩子里面,刘雅婷本身就喜静,是以前那种标准的大家闺秀做派,总是跟着大人们一起做手工赚钱,平时存在感不高。
刘雅琴年龄小一点,刚开始就是喂鸡,在旁边帮大家整理,后来也开始学着挣钱,能坐住的时间越来越久,越来越像一个小大人。
所以现在家里唯一能发出噪声的就是刘雅柔了,但她一个女孩子,能力有限,发出的最大的声音就是给鸡剁菜的时候,也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娃。
所以整整一天,从院子到家里,都没什么声音,和平时一比,李婉宁觉得好像有点空落落的,似乎少了点啥。
从李婉宁穿过来开始,每天就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孩子,像今天这么少的人,那是前所未有。
看来孩子在家的时候嫌他们烦,即使是很懂事的孩子,但等他们走了以后,又觉得家里太安静了,可能大人也得适应一段时间吧。
上学前的这两天,大家都很努力,时间安排的很紧,大人们总觉得多做一点,就能让孩子们好好的上学,孩子们则是对上学这个事情的持续性有所怀疑,觉得自己多做一点,或许就能上的久一点。
李婉宁看在眼里,觉得很满意,生活中确实应该有点紧迫感,否则很容易丧失斗志,如果每个人都觉得得过且过,那社会是没有发展的,人类也不会有进步。
第一天正是去学堂的时候,因为李婉宁也要去镇上问一下以粮换工的事情,所以就干脆驾着牛车顺道载他们过去。
一到镇上,先是去交了抄的书,换了四个砚台回来,一下子买四个,老板有些奇怪:“林夫人,怎么你们要买这么多?是要给他们人手一个?”
因为这个完全可以共用,而之前他们也是这么做的,突然买这么多就有些反常。
李婉宁笑道:“他们今天要去书院报到,没法共用了。”
因为知道他们是流放人员,现在突然看到这么多孩子都能送去读书,书店老板虽然面上不动声色,但心底也着实有些吃惊。
“既然如此,你们一下子买了这么多,就送您几刀纸吧,当做祝贺了。”
书店老板非常上道,觉得她们能力挺强,一下子出四个也挺多,就当给他们打折了。
“那就谢谢老板了,也祝老板生意兴隆。”李婉宁很是高兴,因为今天时间有限,她都没想到砍价一环,没想到老板这么主动。
这次老板算是大出血了,看着他们是五个娃,就送了五刀纸,算下来有一百文呢。
几个娃一人拿了一刀,齐齐向老板行礼道谢。
从书店出来,李婉宁将他们送到学堂门口,目送他们进去,就转身去了招工点。
要说人的缘分真是不浅,李婉宁一眼就看到了之前卖柴的那位大哥。
因为之前大哥也告诉她们一些信息,李婉宁觉得这个人虽然总是给人一种懒洋洋的感觉,但人还是蛮好的。
于是她直接走到那位大哥面前:“这位大哥,又见面了。”
男人也认出了她,又看着她赶的牛车,不由得多看了两眼:“何事?”
“我们家有一些地想以粮换工,不知道您有没有意愿?”
“怎么个换法?”既然来这儿当然是为了赚钱,不管是种地还是扛麻袋,反正都是体力活,大差不差的。
“每天管午饭,再加一斤麦子,如何?”李婉宁也没雇过工,但是一个人一天挣十文钱应该就是很好的工钱了,现在一斤白面十五文,她出一斤麦子,差不多也能磨八两面粉,可能没有人家卖的好,但折合下来也不会比十文少。
最关键的是,他们这些黑腰带打工了也得交税,但挣的是麦子就不用交了,对李婉宁来说,一斤麦子她去粮店卖只能有五文钱,但在这里可以当十文用。
这样双赢的事情,当然一拍即合。
于是两人就到边上去商量时间,交流了一番,才知道这个男人是流放三村的,叫王志远,家里还有一个瞎眼老娘,身体有些不好,两人的六亩地已经开好了,但交完税以后不够吃,也没钱买药,所以男人才出来卖卖柴,打打零工,补贴一下家用。
李婉宁很爽快:“王大哥,我们家一共有二十几亩地,也有一头牛,二月底开始种,回头我们家的地种好了,可以把牛借给你两天。”
李婉宁告知王志远自家的详细地址,并约好了上工时间,然后赶着牛匆匆忙忙的走了。
没办法,她倒想过慢生活,但条件不允许,早点儿回去她还得干活赚钱呢,为了娃的笔墨纸砚,为了下半年的学费。
今天赶着牛车,再加上没有摆摊,所以回家挺早的,还不到午饭时间,李婉宁就从那开始打络子。
和平时做的都是一样的事情,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李婉宁就和旁边的连翘说:“连翘啊,有没有觉得今天哪里不对呢?”
连翘的手没有停下来,抬头看了看周围:“今天好像特别安静。”
看她们一脸的迷糊,杜若好心给她们解惑了:“夫人,今天咱们家可少了五个娃呢,可不是得安静嘛。”
哦,原来如此,其他人都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
平时娃还在家的时候,三个大的虽然都没有太大动静,都在忙碌自己的事情,但是抬水、扫院子、给牛割草这些事情都是他们的,所以也不时的会进进出出,多少是有一些声音的。
当然,今天这些事情也是他们做的,几个娃早上起的都比较早,一个人去割草,两个人去抬水,院子是小四和小五一起扫的。
而老四平时比较闹腾,哪里都有他,一听哪儿的动静比较大,铁定他就在那儿,好像家里的大部分噪声都和他有关。
相比小四,小五反倒属于安静型的,以前小五总跟二姐和三妹玩,后来稍微大一些,才会经常跟在几个哥哥屁股后面。
现在可好,他们都走了,就剩下几个女孩子。
而几个女孩子里面,刘雅婷本身就喜静,是以前那种标准的大家闺秀做派,总是跟着大人们一起做手工赚钱,平时存在感不高。
刘雅琴年龄小一点,刚开始就是喂鸡,在旁边帮大家整理,后来也开始学着挣钱,能坐住的时间越来越久,越来越像一个小大人。
所以现在家里唯一能发出噪声的就是刘雅柔了,但她一个女孩子,能力有限,发出的最大的声音就是给鸡剁菜的时候,也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娃。
所以整整一天,从院子到家里,都没什么声音,和平时一比,李婉宁觉得好像有点空落落的,似乎少了点啥。
从李婉宁穿过来开始,每天就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孩子,像今天这么少的人,那是前所未有。
看来孩子在家的时候嫌他们烦,即使是很懂事的孩子,但等他们走了以后,又觉得家里太安静了,可能大人也得适应一段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