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天子赐死高乾案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高乾请辞元修虽然直接批示,但随后也向其发出了橄榄枝。
元修在华林酒宴后单独留下高乾,并对他说道:
“司空,当初河北你是率先举义,你是讨伐尔朱氏的功臣,如今朕与你虽为君臣,实亦义同兄弟!”
高乾一时不知所措,随即叩拜并说道:
“臣以身许国,绝无二心!”
而后表明顺从于皇帝的盟誓。
可之后他见元修一边拉拢着贺拔岳,一边又开始扩充禁军。
终于意识到如今朝局动荡,皇帝和高欢之间,他不得不明确立场。
便对身边人说道:
“皇上不亲勋贵贤臣,而招集群竖,还多次派元士弼和王思政往来于关西与贺拔岳图谋。
又派贺拔胜为荆州刺史,表面疏远,实际上是为拉拢贺拔兄弟,冀据西方。
祸难将至,必定牵连于我。”
于是这才发密报于晋阳。
在收到高欢召见书信后,随即只率了几名亲信,秘密奔赴晋阳!
到了晋阳,高欢亲自迎接,一席酒宴之后,高欢命下人散去,单独与高乾密谈。
高乾便说道:
“如今皇帝西拢贺拔岳,在洛阳又与斛斯椿王思政等人图谋欲除高王您。
高王您于大魏有功,皇帝心狠手辣先后杀死废帝,连汝南王都没放过。
不如,不如高王择机到洛阳,迫其禅位?以固局势?”
高欢忙上前捂住了高乾的嘴,随即轻声道:
“此事万万不可,我这就上书皇上,让你官复原职。”
高乾也就不再说话,到了第二日亦是匆匆离开,但也并未说出与元修盟誓之事。
高澄这日向母亲请安,母亲便问道高澄:
“你可知道昨日你父亲见了何人?”
高澄答道:“阿娘,是渤海高乾!”
昭君一时眉头不展叹气道:
“如今尔朱氏虽被根除,眼见局势安定,又为何会密会渤海高氏呢?
唉,子惠,你既然为你父亲长子,亦当多为你父亲分忧。”
高澄答应,如今不见秦姝快一月
期间高澄在与父亲相处之时,也从来都是议论时局,不敢轻易询问这等小事,怕惹父亲不快。
如今虽然心里挂念,但他也更忧心父亲的处境。
几日之后,高欢得知上书高乾复职之事皇帝并未批准,高乾只好让高欢向皇帝谋了外镇徐州刺史的官职。
到了二月元修批准了任命,高乾这才松了口气,准备上任逃离洛阳这个是非之地。
可斛斯椿的细作却将高乾密会高欢之事报告给了元修
元修知高乾定是向高欢投诚了,便在高乾上任之前就亲自写信告诉高欢:“高乾与朕私有盟约,今乃反复两端”。
高欢收到书信后大怒,一时在屋里辗转
高澄前来见父亲,便问道:“父亲又因何事动怒?”
高欢眼睛扫过桌案上的书信,高澄看后,也知父亲是在恼恨高乾,一时并无说话,只等父亲开口。
“子惠,你如何看皇帝之言?”
高欢转头问道高澄。
高澄想到昔日父亲刚领六镇降兵,盘踞于太行山脉之时,是高乾主动前来求盟。
而如今高乾求徐州刺史显然是为避洛阳政治争锋,图的不过是明哲保身。
便问道高欢:
“父亲,此前高乾将军不曾言明此事,我想他只不过是为明哲保身,怕惹怒您和皇上。
但他亦非真心效忠皇帝,否则皇帝怎会写此书信于您?
这恐怕是皇帝故意挑拨,若此时你真动怒怪罪高乾,恐怕也会失去河北氏族支持!”
高欢看了高澄一眼,知道他似有意为高乾求情
随后说道:
“可如今高乾不得不....”
随后高欢将高乾与他的密信往来全都拿了出来,封入函件。
并叫了命人叫来密使说道:
“此次入洛阳,将此函件亲手呈给皇上!”
使者接过函件后便告辞退下。
高澄一眼看向父亲,只见高欢表情冷峻,虽不再见怒气,但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他知此次高乾肯定性命不保,父亲分明是想进一步激怒元修,好借刀杀人。
纵然高乾并无背叛父亲之心,但父亲却绝对不会冒险留下一个“反覆两端”的人。
高乾必须死,而且要死在皇帝手上!
高澄从父亲信都起义就被高欢常叫到一旁听议,最初伪造文书令六镇鲜卑无可退路,不得不反反尔朱氏。
到如今
他早已见过父亲的足智多谋,而唯有此计,让他知父亲亦是如此之狠辣。
他是高欢的儿子,所有的立场当然都要与自己的父亲一致。
哪怕他此时真有些同情高乾,可皇帝也一直步步狠招,父亲想要对皇帝反击
夹在中间的高乾不得不成为牺牲品!
高澄随即轻轻问道:
“父亲,那么高家剩余兄弟呢?父亲有何打算?”
高欢随后看向高澄,眼神自然,不再狠厉,只是说道:
“若是皇帝真动怒,杀了高乾,必定也不会放过高家兄弟
高敖曹人称在世项羽,若是死了实在可惜!
为父这就派出密使,告知高氏兄弟尽早防备。”
于是亲自写了书信
言:“皇帝先批司空辞函,后吾为尔兄请求官复原职,皇帝不曾批准,再请徐州刺史才应允。恐如今皇帝已疑心高氏,尔等当早做防备!”
随后又叫来密使,送去给冀州高昂,及光州高慎。
公元533年三月
洛阳皇帝收到高欢密使所送函件之后,果真发怒,于是火速命人将高乾拘禁于门下省。
并当着高欢使者的面,并将书信扔到高乾面前
并斥责高乾:“好你个高乾,亏朕当你为国之忠臣,没想到你竟反复无常,背叛于朕。”
而后厉数其前后罪过,而说数之罪当然非元修实杀高乾之由,不过是些掩人口实的借口。
高乾见到面前书信,真就是害怕什么来什么,如今皇帝疑心,高欢背弃,自知已是死路一条。
闭眼长叹一声后说道:
“陛下自己心有异志,却反而说我反复无常,您把罪责都推到我身上,我哪里还有活命的可能?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功大身危,自古如此。
死则死矣,我无愧于皇上!”
元修听后更气,于是下令赐死高乾。
武卫将军元整负责监刑,问其遗言。
高乾道:
“我兄弟散居各处,今日之事,想来都难以保全。
儿子虽年幼无知,但巢倾卵破,怕也是无一得免。
我还有什么好说的。”
至死之时高乾神色不变,使见者无不叹惜,年仅三十七岁。
高乾死后,洛阳高欢的的耳目随即也发信传密。
为了斩草除根,元修密令徐州刺史潘绍业前去诛杀冀州的高昂。
高昂早已收到高欢书信,并且得知洛阳兄长已经遇害,且收皇帝密令潘绍业等诸事密报。
他便亲率亲信,埋伏在半路,见到潘绍业的人马后,立刻冲出击杀对方数人。
而后一番搜查,终于在潘绍业胸口衣襟中找到了杀人密诏。
随后他便与一众亲信一路直奔晋阳。
而光州刺史高慎知道高乾遇害后
过往虽与高乾高昂并不对付,但俗话说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亦带着数千部曲绕行小路,投奔高欢。
高欢听高昂来头,于是奔走迎接
高昂见高欢后,立刻下马扑到高欢身前哭泣道:“高王,皇帝杀我兄长!”
高欢上前双手搀扶起高昂,泪流满面,哭颤道:
“天子枉害司空啊!”
言辞悲切,身边众人无不动容,一时两人抱头痛哭。
赶来瞧见这一幕的高澄,不由得也哭泣起来
一是场景实在动容,二是他亦知这一切原本都是父亲手笔,心中难免有愧。
高乾请辞元修虽然直接批示,但随后也向其发出了橄榄枝。
元修在华林酒宴后单独留下高乾,并对他说道:
“司空,当初河北你是率先举义,你是讨伐尔朱氏的功臣,如今朕与你虽为君臣,实亦义同兄弟!”
高乾一时不知所措,随即叩拜并说道:
“臣以身许国,绝无二心!”
而后表明顺从于皇帝的盟誓。
可之后他见元修一边拉拢着贺拔岳,一边又开始扩充禁军。
终于意识到如今朝局动荡,皇帝和高欢之间,他不得不明确立场。
便对身边人说道:
“皇上不亲勋贵贤臣,而招集群竖,还多次派元士弼和王思政往来于关西与贺拔岳图谋。
又派贺拔胜为荆州刺史,表面疏远,实际上是为拉拢贺拔兄弟,冀据西方。
祸难将至,必定牵连于我。”
于是这才发密报于晋阳。
在收到高欢召见书信后,随即只率了几名亲信,秘密奔赴晋阳!
到了晋阳,高欢亲自迎接,一席酒宴之后,高欢命下人散去,单独与高乾密谈。
高乾便说道:
“如今皇帝西拢贺拔岳,在洛阳又与斛斯椿王思政等人图谋欲除高王您。
高王您于大魏有功,皇帝心狠手辣先后杀死废帝,连汝南王都没放过。
不如,不如高王择机到洛阳,迫其禅位?以固局势?”
高欢忙上前捂住了高乾的嘴,随即轻声道:
“此事万万不可,我这就上书皇上,让你官复原职。”
高乾也就不再说话,到了第二日亦是匆匆离开,但也并未说出与元修盟誓之事。
高澄这日向母亲请安,母亲便问道高澄:
“你可知道昨日你父亲见了何人?”
高澄答道:“阿娘,是渤海高乾!”
昭君一时眉头不展叹气道:
“如今尔朱氏虽被根除,眼见局势安定,又为何会密会渤海高氏呢?
唉,子惠,你既然为你父亲长子,亦当多为你父亲分忧。”
高澄答应,如今不见秦姝快一月
期间高澄在与父亲相处之时,也从来都是议论时局,不敢轻易询问这等小事,怕惹父亲不快。
如今虽然心里挂念,但他也更忧心父亲的处境。
几日之后,高欢得知上书高乾复职之事皇帝并未批准,高乾只好让高欢向皇帝谋了外镇徐州刺史的官职。
到了二月元修批准了任命,高乾这才松了口气,准备上任逃离洛阳这个是非之地。
可斛斯椿的细作却将高乾密会高欢之事报告给了元修
元修知高乾定是向高欢投诚了,便在高乾上任之前就亲自写信告诉高欢:“高乾与朕私有盟约,今乃反复两端”。
高欢收到书信后大怒,一时在屋里辗转
高澄前来见父亲,便问道:“父亲又因何事动怒?”
高欢眼睛扫过桌案上的书信,高澄看后,也知父亲是在恼恨高乾,一时并无说话,只等父亲开口。
“子惠,你如何看皇帝之言?”
高欢转头问道高澄。
高澄想到昔日父亲刚领六镇降兵,盘踞于太行山脉之时,是高乾主动前来求盟。
而如今高乾求徐州刺史显然是为避洛阳政治争锋,图的不过是明哲保身。
便问道高欢:
“父亲,此前高乾将军不曾言明此事,我想他只不过是为明哲保身,怕惹怒您和皇上。
但他亦非真心效忠皇帝,否则皇帝怎会写此书信于您?
这恐怕是皇帝故意挑拨,若此时你真动怒怪罪高乾,恐怕也会失去河北氏族支持!”
高欢看了高澄一眼,知道他似有意为高乾求情
随后说道:
“可如今高乾不得不....”
随后高欢将高乾与他的密信往来全都拿了出来,封入函件。
并叫了命人叫来密使说道:
“此次入洛阳,将此函件亲手呈给皇上!”
使者接过函件后便告辞退下。
高澄一眼看向父亲,只见高欢表情冷峻,虽不再见怒气,但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他知此次高乾肯定性命不保,父亲分明是想进一步激怒元修,好借刀杀人。
纵然高乾并无背叛父亲之心,但父亲却绝对不会冒险留下一个“反覆两端”的人。
高乾必须死,而且要死在皇帝手上!
高澄从父亲信都起义就被高欢常叫到一旁听议,最初伪造文书令六镇鲜卑无可退路,不得不反反尔朱氏。
到如今
他早已见过父亲的足智多谋,而唯有此计,让他知父亲亦是如此之狠辣。
他是高欢的儿子,所有的立场当然都要与自己的父亲一致。
哪怕他此时真有些同情高乾,可皇帝也一直步步狠招,父亲想要对皇帝反击
夹在中间的高乾不得不成为牺牲品!
高澄随即轻轻问道:
“父亲,那么高家剩余兄弟呢?父亲有何打算?”
高欢随后看向高澄,眼神自然,不再狠厉,只是说道:
“若是皇帝真动怒,杀了高乾,必定也不会放过高家兄弟
高敖曹人称在世项羽,若是死了实在可惜!
为父这就派出密使,告知高氏兄弟尽早防备。”
于是亲自写了书信
言:“皇帝先批司空辞函,后吾为尔兄请求官复原职,皇帝不曾批准,再请徐州刺史才应允。恐如今皇帝已疑心高氏,尔等当早做防备!”
随后又叫来密使,送去给冀州高昂,及光州高慎。
公元533年三月
洛阳皇帝收到高欢密使所送函件之后,果真发怒,于是火速命人将高乾拘禁于门下省。
并当着高欢使者的面,并将书信扔到高乾面前
并斥责高乾:“好你个高乾,亏朕当你为国之忠臣,没想到你竟反复无常,背叛于朕。”
而后厉数其前后罪过,而说数之罪当然非元修实杀高乾之由,不过是些掩人口实的借口。
高乾见到面前书信,真就是害怕什么来什么,如今皇帝疑心,高欢背弃,自知已是死路一条。
闭眼长叹一声后说道:
“陛下自己心有异志,却反而说我反复无常,您把罪责都推到我身上,我哪里还有活命的可能?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功大身危,自古如此。
死则死矣,我无愧于皇上!”
元修听后更气,于是下令赐死高乾。
武卫将军元整负责监刑,问其遗言。
高乾道:
“我兄弟散居各处,今日之事,想来都难以保全。
儿子虽年幼无知,但巢倾卵破,怕也是无一得免。
我还有什么好说的。”
至死之时高乾神色不变,使见者无不叹惜,年仅三十七岁。
高乾死后,洛阳高欢的的耳目随即也发信传密。
为了斩草除根,元修密令徐州刺史潘绍业前去诛杀冀州的高昂。
高昂早已收到高欢书信,并且得知洛阳兄长已经遇害,且收皇帝密令潘绍业等诸事密报。
他便亲率亲信,埋伏在半路,见到潘绍业的人马后,立刻冲出击杀对方数人。
而后一番搜查,终于在潘绍业胸口衣襟中找到了杀人密诏。
随后他便与一众亲信一路直奔晋阳。
而光州刺史高慎知道高乾遇害后
过往虽与高乾高昂并不对付,但俗话说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亦带着数千部曲绕行小路,投奔高欢。
高欢听高昂来头,于是奔走迎接
高昂见高欢后,立刻下马扑到高欢身前哭泣道:“高王,皇帝杀我兄长!”
高欢上前双手搀扶起高昂,泪流满面,哭颤道:
“天子枉害司空啊!”
言辞悲切,身边众人无不动容,一时两人抱头痛哭。
赶来瞧见这一幕的高澄,不由得也哭泣起来
一是场景实在动容,二是他亦知这一切原本都是父亲手笔,心中难免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