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隋极富!”韩瑾瑜说道,“开皇初年,全国仅有纳税农户四百一十万,当时虽然已有科举,然而士族仍然拥有巨大权力,无需缴纳赋税;到炀帝大业元年时,全国纳税农户在不到二十年内增加至八百九十万户,共开垦五千五百八十五万顷农田,中州大地一派祥和,小农终于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要知道,汉高帝刘邦虽然不过是泗水亭长,却也知道支撑帝国的是小农而不是官僚文人,所以,从大汉时便限制官僚文人对土地的侵占,名曰‘打击豪强’。然而,越是打击,豪强势力越是膨胀,此后竟然形成坞堡对抗朝廷。而支撑帝国的小农则成为了流民,大汉失去了小农的支撑,终于轰然倒塌,最后为士族支持的曹丕取代。
魏晋南北朝,士族强大,一直把持权力,皇帝都要乖乖听命。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士族豪强掌握国家命脉,他们有钱,又能铸钱,自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可是到了隋朝就完全不同了,谁还敢不把皇帝当回事呢?
大唐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朝洛阳义仓的粮食,瓦岗军李密用了很多;扬州义仓的丝绸,王世充用了很多;长安义仓的粮食、布匹、丝绢,都是我们在用,虽然你送给了突厥人很多,不过,现在还没用完’。也就是说,大唐帝国建立了几十年却仍然在使用隋朝积攒下来的财富。
隋朝是第一个于民间大规模设立储备粮仓的朝代。洛阳的义仓极大,大到小女都无法形容。这是大唐和我朝都无法比拟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隋朝有钱,皇帝有钱。”
其实,韩瑾瑜所言属实。1969年,洛阳市郊发掘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这座粮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又伟大的隋朝。1969~1972年,人们用了整整四年时间才完成这座古代粮仓的发掘,结果震惊了当世考古学家,粮仓建筑面积四十五万平方米,有二百五十九个粮窖,窖口一般为十至十六米(最大直径为十八米)、深七至九米。如此规模,在世界考古界也是最为辉煌的古粮仓之一。人们甚至惊异地发现,其中一个粮窖中居然还留存着五十万斤已经炭化的谷子,颗粒仍旧清晰可辨。
“大隋之富就在于钱!”韩瑾瑜大声说道,“有钱诸事顺利,行军打仗如此,治理国家也是如此。谁有钱,天下就是谁的!当年烈皇以一国之力打不过建奴,而满清仅仅用了北直隶一个省的税收就差一点平了天下。究其原因就是在钱!满清搞钱的能力大大超过烈皇。这话虽不敬,但却是事实。所以,元首非要成为最有钱的人不可,否则天下难平!”
“有趣,有趣!”皮埃尔说道,“继续说啊!”
其实,其他人,包括李茂之、常琨等人也都是竖着耳朵听的。
韩瑾瑜继续说道:“大秦始皇帝一统华夏,成为了第一个皇帝,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这些为人所知。但是,这不过是文人的宣传罢了。在太史公笔下美化了一番而已。真正统一货币的是大隋文皇帝。”
“这怎么说?”陈显祖问道。
韩瑾瑜说:“秦始皇试图以秦半两统一六国货币,但短命的秦王朝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西汉年间,汉武帝以铁腕统治整个帝国,以杀头威吓不准私铸货币,仍然无法统一全国货币发行。白金币、皮币改革期间,盗铸更是成风。东汉、魏晋南北朝,皇权孱弱,历代皇帝根本不曾想过要统一货币。更何况,此时的无字小钱,铁钱根本就不是钱,而太平百钱、女钱、天监五铢等等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金钱盛行于世,可最终还是搞得天怒人怨。汉灵帝卖官鬻爵,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若是没钱,帝国早晚崩溃。在小女看来,正是因为桓灵二帝卖官鬻爵,朝廷有钱了,这才使得东汉又苟延残喘几十年。其实,没有桓灵二帝,东汉也是倒下去的,无可避免。
大隋开皇之后,文皇帝也要同时面对南陈五铢、六铢、鹅眼钱,北朝常平五铢、永通万国、五行大布……但平定南陈后数年,中国流通中的货币就仅剩下隋朝官铸货币——隋五铢。这是为何?”
“对啊,我才问过,这是为何啊?”陈显祖说道。
韩瑾瑜说道:“那是因为文皇帝充分的与民间商议,使得隋朝的五铢钱成为各方均能获利的铜钱。它抑制了朝野内外民间乡里一部分人获利而膨胀的可能性,也防止了另外一部分人因为遭受掠夺而成为流民。”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民主”。民主作为政权组织形式其实一无是处,但是作为货币改革的一个环节却是十分有效的。只不过,韩瑾瑜不知道民主这一词汇,说不出来罢了。
韩瑾瑜说:“开皇元年,大隋消灭南陈,隋文帝并没有立即下令禁止私铸货币,只是要求各地统一按照西汉五铢钱样式铸造新币,毕竟在大多数人心中西汉五铢是传承千年的货币,象征着帝国的统一和富强。
然而,过了整整一年,竟然没有人按照五铢钱的样式铸造,历代的旧钱也依旧在市场上流通。隋文帝大怒,将五铢钱标本挂在全国各地的市集之上,颁布政令,敢用旧钱或者不合格货币者‘尽没于官’。大隋各级官僚派出差役在路口截、在市场罚,甚至跑到商人家里搜查,无所不用其极。
可是呢?两年之后,隋文帝更是震怒。旧钱确实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但民间私铸的鹅眼钱又开始盛行。私铸鹅眼钱的重量远小于五铢钱,只要有利益就会有人铸小钱。谁又会真的用那么多铜材铸造与鹅眼钱面值相等的五铢钱呢?
其实,铜币的面额都是固定的。大家在使用铜钱的时候大多注重的是铜钱上标注的额度,又有谁会去真的测量一下铜币的重量,想办法再测一测铜币当中含铜的多少呢?所以,铸小钱是最划算的,使用少量的铜材和着铁、铅铸钱,而额度却相等,这便能掠夺财富。
其实,这也是古往今来铸造铜钱的一大弊端。王朝伊始,铜钱都是足额的好钱,到了最后,总会有劣质的铜钱取代优质的铜钱。为何呢?就是因为有豪强和官吏,将朝廷的好钱回炉重铸,用铁锡铅掺杂其中。
一枚好钱,往往能造出四五枚劣钱来。这么一来,这些人手上的财富就翻了四五倍,就可以去购买小农商人和百姓的物资了。其实,从头到尾,还是那些铜,百姓被彻底坑害了,只能一贫如洗,成为流民。到头来,肥的是官员,穷得是百姓。百姓一贫如洗,官僚富得流油。王朝衰败,百姓只能揭竿而起。岂非都是钱闹的?
所以,南朝齐的开国之君萧道成看惯了王朝兴衰,对钱又爱又怕,曾说:‘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结果,萧齐铸造了大钱‘南齐五铢钱’。想一想也明白的。大钱被小钱取代。南齐不过二十年而已。岂非是钱闹的?可见,钱小了百姓苦,揭竿而起;钱大了,朝廷苦,入不敷出。钱这东西催命啊!”
“大隋极富!”韩瑾瑜说道,“开皇初年,全国仅有纳税农户四百一十万,当时虽然已有科举,然而士族仍然拥有巨大权力,无需缴纳赋税;到炀帝大业元年时,全国纳税农户在不到二十年内增加至八百九十万户,共开垦五千五百八十五万顷农田,中州大地一派祥和,小农终于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要知道,汉高帝刘邦虽然不过是泗水亭长,却也知道支撑帝国的是小农而不是官僚文人,所以,从大汉时便限制官僚文人对土地的侵占,名曰‘打击豪强’。然而,越是打击,豪强势力越是膨胀,此后竟然形成坞堡对抗朝廷。而支撑帝国的小农则成为了流民,大汉失去了小农的支撑,终于轰然倒塌,最后为士族支持的曹丕取代。
魏晋南北朝,士族强大,一直把持权力,皇帝都要乖乖听命。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士族豪强掌握国家命脉,他们有钱,又能铸钱,自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可是到了隋朝就完全不同了,谁还敢不把皇帝当回事呢?
大唐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朝洛阳义仓的粮食,瓦岗军李密用了很多;扬州义仓的丝绸,王世充用了很多;长安义仓的粮食、布匹、丝绢,都是我们在用,虽然你送给了突厥人很多,不过,现在还没用完’。也就是说,大唐帝国建立了几十年却仍然在使用隋朝积攒下来的财富。
隋朝是第一个于民间大规模设立储备粮仓的朝代。洛阳的义仓极大,大到小女都无法形容。这是大唐和我朝都无法比拟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隋朝有钱,皇帝有钱。”
其实,韩瑾瑜所言属实。1969年,洛阳市郊发掘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这座粮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又伟大的隋朝。1969~1972年,人们用了整整四年时间才完成这座古代粮仓的发掘,结果震惊了当世考古学家,粮仓建筑面积四十五万平方米,有二百五十九个粮窖,窖口一般为十至十六米(最大直径为十八米)、深七至九米。如此规模,在世界考古界也是最为辉煌的古粮仓之一。人们甚至惊异地发现,其中一个粮窖中居然还留存着五十万斤已经炭化的谷子,颗粒仍旧清晰可辨。
“大隋之富就在于钱!”韩瑾瑜大声说道,“有钱诸事顺利,行军打仗如此,治理国家也是如此。谁有钱,天下就是谁的!当年烈皇以一国之力打不过建奴,而满清仅仅用了北直隶一个省的税收就差一点平了天下。究其原因就是在钱!满清搞钱的能力大大超过烈皇。这话虽不敬,但却是事实。所以,元首非要成为最有钱的人不可,否则天下难平!”
“有趣,有趣!”皮埃尔说道,“继续说啊!”
其实,其他人,包括李茂之、常琨等人也都是竖着耳朵听的。
韩瑾瑜继续说道:“大秦始皇帝一统华夏,成为了第一个皇帝,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这些为人所知。但是,这不过是文人的宣传罢了。在太史公笔下美化了一番而已。真正统一货币的是大隋文皇帝。”
“这怎么说?”陈显祖问道。
韩瑾瑜说:“秦始皇试图以秦半两统一六国货币,但短命的秦王朝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西汉年间,汉武帝以铁腕统治整个帝国,以杀头威吓不准私铸货币,仍然无法统一全国货币发行。白金币、皮币改革期间,盗铸更是成风。东汉、魏晋南北朝,皇权孱弱,历代皇帝根本不曾想过要统一货币。更何况,此时的无字小钱,铁钱根本就不是钱,而太平百钱、女钱、天监五铢等等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金钱盛行于世,可最终还是搞得天怒人怨。汉灵帝卖官鬻爵,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若是没钱,帝国早晚崩溃。在小女看来,正是因为桓灵二帝卖官鬻爵,朝廷有钱了,这才使得东汉又苟延残喘几十年。其实,没有桓灵二帝,东汉也是倒下去的,无可避免。
大隋开皇之后,文皇帝也要同时面对南陈五铢、六铢、鹅眼钱,北朝常平五铢、永通万国、五行大布……但平定南陈后数年,中国流通中的货币就仅剩下隋朝官铸货币——隋五铢。这是为何?”
“对啊,我才问过,这是为何啊?”陈显祖说道。
韩瑾瑜说道:“那是因为文皇帝充分的与民间商议,使得隋朝的五铢钱成为各方均能获利的铜钱。它抑制了朝野内外民间乡里一部分人获利而膨胀的可能性,也防止了另外一部分人因为遭受掠夺而成为流民。”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民主”。民主作为政权组织形式其实一无是处,但是作为货币改革的一个环节却是十分有效的。只不过,韩瑾瑜不知道民主这一词汇,说不出来罢了。
韩瑾瑜说:“开皇元年,大隋消灭南陈,隋文帝并没有立即下令禁止私铸货币,只是要求各地统一按照西汉五铢钱样式铸造新币,毕竟在大多数人心中西汉五铢是传承千年的货币,象征着帝国的统一和富强。
然而,过了整整一年,竟然没有人按照五铢钱的样式铸造,历代的旧钱也依旧在市场上流通。隋文帝大怒,将五铢钱标本挂在全国各地的市集之上,颁布政令,敢用旧钱或者不合格货币者‘尽没于官’。大隋各级官僚派出差役在路口截、在市场罚,甚至跑到商人家里搜查,无所不用其极。
可是呢?两年之后,隋文帝更是震怒。旧钱确实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但民间私铸的鹅眼钱又开始盛行。私铸鹅眼钱的重量远小于五铢钱,只要有利益就会有人铸小钱。谁又会真的用那么多铜材铸造与鹅眼钱面值相等的五铢钱呢?
其实,铜币的面额都是固定的。大家在使用铜钱的时候大多注重的是铜钱上标注的额度,又有谁会去真的测量一下铜币的重量,想办法再测一测铜币当中含铜的多少呢?所以,铸小钱是最划算的,使用少量的铜材和着铁、铅铸钱,而额度却相等,这便能掠夺财富。
其实,这也是古往今来铸造铜钱的一大弊端。王朝伊始,铜钱都是足额的好钱,到了最后,总会有劣质的铜钱取代优质的铜钱。为何呢?就是因为有豪强和官吏,将朝廷的好钱回炉重铸,用铁锡铅掺杂其中。
一枚好钱,往往能造出四五枚劣钱来。这么一来,这些人手上的财富就翻了四五倍,就可以去购买小农商人和百姓的物资了。其实,从头到尾,还是那些铜,百姓被彻底坑害了,只能一贫如洗,成为流民。到头来,肥的是官员,穷得是百姓。百姓一贫如洗,官僚富得流油。王朝衰败,百姓只能揭竿而起。岂非都是钱闹的?
所以,南朝齐的开国之君萧道成看惯了王朝兴衰,对钱又爱又怕,曾说:‘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结果,萧齐铸造了大钱‘南齐五铢钱’。想一想也明白的。大钱被小钱取代。南齐不过二十年而已。岂非是钱闹的?可见,钱小了百姓苦,揭竿而起;钱大了,朝廷苦,入不敷出。钱这东西催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