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比起河北,青徐二州犹如穷乡僻野,袁谭养尊处优,怎可能放弃袁家大好基业,跑这儿来开荒?
想到前世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为了争夺冀州,在曹操大军压境时都内讧不休,高进不认为心高气傲的袁谭会吃力不讨好的南下攻略徐州。
若是如此,其人屯兵北海,甚至亲自前来高密意欲何为?
结合袁谭如今处境,以及现在高密县内有尊大神,高进隐约猜到袁大公子的心思。
“可惜时机不对,不然这笔买卖大可做得。”
高密离黔陬不过三四十里,绑架陈登尝过甜头的高进内心蠢蠢欲动,很想再干上一票。
高密。
不知有人胆大包天,竟敢对自己心生歹意,刚走出郑府大门,袁谭脸色立马阴沉了下来。
“显思、显思慢行!”
身后辛评再三呼唤,怒气冲冲就要上马离去的袁谭顿住脚步,待心腹智囊近前,忍不住低声怒道,“郑玄老匹夫焉敢如此!”
辛评苦笑,劝袁谭暂歇怒火,且回县府再行商议。
“还有什么可商议的,郑玄任我百般恳请,就是不愿出山相助,仲治你能将他绑了去?”
“郑康成一代大儒,且年过七十,岂是这般容易说动的。”
辛评数日前以吕后请出商山四皓助刘盈稳住太子之位为例,劝说袁谭既然不如袁尚受宠,莫如另辟蹊径,用礼贤下士赢得声名,日后再邀请几位德高望重前辈往邺城一行,到时袁绍再疼爱袁尚,有汉高祖刘邦先例在前,必定不会废长立幼。
袁谭听得建议心动不已,知晓父亲袁绍极为看重郑玄,连夜从平原赶到北海,不想却在郑玄府上受到冷遇。
“不愿出仕也便罢了,连写封书信为我美言几句都不肯,郑玄老匹夫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回头狠狠瞪了一眼郑府,袁谭翻身上马,“我有要紧事,就此先回平原,仲治此间事了,还请速速回返。”
见袁谭不听劝说拍马离去,辛评摇头叹息不已。
袁谭和辛评走后,郑府门房老仆浑浊的双眼里闪过一丝怨恨,而后颤颤巍巍的进了门。
“都走了?”
书房内,听到老仆脚步声,满头白发、正望着窗外出神的郑玄转过身问。
老仆点头,“仇人就在眼前,康成何不允我杀之!”
建安元年,袁谭率兵攻打北海,郑玄遣子郑益恩带家兵前去营救孔融,结果反被围杀。
圣人有云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老来丧子的郑玄心下悲痛之余无时不想报仇雪恨。无奈袁家势大,为门人弟子着想,在袁绍修书告罪时,郑玄不得已回书称战场之上无私仇,郑益恩之死是为公事,不会为袁郑两家结下私仇。
“高密百姓何罪之有。”
面前老仆看似年老体衰,但郑玄知道刚才其人若于三尺之内暴起发难,年盛力强的袁谭却是难逃一死。
只是,不说袁谭一死,袁家将来会如何报复,单府外三千袁家精兵,就能把高密城内屠得鸡犬不留。郑家虽有密道通往城外,可保家眷暂时无虞,但深受满城百姓敬重的郑玄怎可能狠得下心。
“小贼可恶至极!害死益恩还敢大摇大摆前来郑府,意图借你之名登上袁氏家主之位。不杀此贼,我郑义誓不为人!”
“休要冲动!”见老仆一脸决然之色,深知其人性情刚烈,是要出门去追袁谭,再伺机行暗杀之事,郑玄连忙喝止,“我昨晚夜观天象,公孙伯圭将败,袁本初即将一统河北。袁家正是声势滔天之际,袁谭若死,袁绍定要追究到底,郑氏到时难逃灭族之危!”
老仆无子,对郑益恩视若己出,念及自身年迈,今日不杀袁谭,则日后复仇无望,一时不由怒火攻心,身后七道战环禁不住蹦将出来阵阵颤鸣。
“止一袁谭怎能消我心头之恨,若要报益恩血仇,我要袁氏满族陪葬!”眼看似仆实友的郑义气息混乱,战环有崩溃之危,郑玄焦急之下,道出深藏心底的谋划。
“康成计将安出!”郑义怒气消了大半,眼神逐渐恢复清明。
“袁绍宠溺幼子,有意废长立幼,此乃自取其祸之道。”踱步到郑义身侧,郑玄缓声说道,“袁绍次子袁熙度数弘广,无意争夺家主之位,袁谭若死,无人可与袁尚相争,袁家内患一消,其势更不可阻挡。袁谭不死,袁氏他日定要祸起萧墙,自取灭亡!”
郑义一怔,怒火渐歇,目露哀色,“难道要我此生不得手刃敌寇,为益恩报仇吗?”
郑玄沉默,坐回榻上拿起新注经籍。
嘴上宽慰郑义,心中一团乱麻,仇人的突然出现扰乱了郑玄的心绪,在书房枯坐一日,仍是心意难平。
次日午后,郑玄放下手中竹简,颓然一声叹息。
正要出门散心,忽报蔡邕弟子求见。
“蔡伯喈?”
听到故人之名,郑玄先是一愣,而后摊开郑义递来的拜帖,贴上字迹丝丝露白,像用枯笔所写,确实是蔡邕特有的笔法。
“高进?!怎会是他!”
待看到贴上所留姓名时,郑玄双眼顿然眯起。
“康成,见还是不见?”郑玄思绪万千,呆立半响,郑义出声问道。
“请来书房。”
听郑玄竟要在最为重视的书房里待客,郑义面露惊讶之色,不过并未开口多问。
返回书房,坐下不久,郑玄就看到郑义带着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
“后学末进,高进拜见康成先生!”
“无需多礼,行之请坐。”
细细打量一阵,郑玄邀请高进入坐,寒暄过后询问前来拜见缘由。
郑玄观察高进,高进亦在观察郑玄。
只见面前老者身长八尺,秀眉明目,容仪温伟,正应了那句“胸有诗书气自华”,甫一见面,其人一代文宗气度便令人心折。
想到郑玄以“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为志向,以研究和传承中华文化为使命,加上蔡邕不幸遇害后,其人曾叹息蔡邕既死,汉朝之事再无人可以考定,高进回答的语气又恭敬了三分,“进往常读书不求甚解,听闻康成先生住在高密,特来请教。”
郑玄也不客气,问高进有何不解之处。
“圣人微言大义,进每读之,常有不同理解,不知康成先生是否有注释容小子一观。”
郑玄治学博采众长,注遍儒家经典,着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听到高进的话,心中一动,从案上抽出一卷《论语》注释递给高进。
高进起身弯腰接过,摊开竹简,一目十行飞速阅览完毕,而后还给郑玄。
虽然心下已经确定高进此行不止为学问而来,但见其人举止轻佻,对自己呕心沥血的着作如此轻视,郑玄仍忍不住心生怒意。
“康成先生勿怪,小子读书向来如此,且生性耿直,做不来虚伪客套。”
“哦?不知行之可晓卷中所言为何?”听高进如此狡辩,郑玄气乐了。
“小子愚钝,虽已将先生大作记下,却不知本意如何,先生为何不替卷上文章添些句读符号?”
“句读符号?对啊,既已注释,为何不给文章添些符号,免得日后弟子曲解文中之意!”
郑玄先是一愣,而后震惊,心中话语不禁脱口而出,“你真为了向学而来?”
比起河北,青徐二州犹如穷乡僻野,袁谭养尊处优,怎可能放弃袁家大好基业,跑这儿来开荒?
想到前世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为了争夺冀州,在曹操大军压境时都内讧不休,高进不认为心高气傲的袁谭会吃力不讨好的南下攻略徐州。
若是如此,其人屯兵北海,甚至亲自前来高密意欲何为?
结合袁谭如今处境,以及现在高密县内有尊大神,高进隐约猜到袁大公子的心思。
“可惜时机不对,不然这笔买卖大可做得。”
高密离黔陬不过三四十里,绑架陈登尝过甜头的高进内心蠢蠢欲动,很想再干上一票。
高密。
不知有人胆大包天,竟敢对自己心生歹意,刚走出郑府大门,袁谭脸色立马阴沉了下来。
“显思、显思慢行!”
身后辛评再三呼唤,怒气冲冲就要上马离去的袁谭顿住脚步,待心腹智囊近前,忍不住低声怒道,“郑玄老匹夫焉敢如此!”
辛评苦笑,劝袁谭暂歇怒火,且回县府再行商议。
“还有什么可商议的,郑玄任我百般恳请,就是不愿出山相助,仲治你能将他绑了去?”
“郑康成一代大儒,且年过七十,岂是这般容易说动的。”
辛评数日前以吕后请出商山四皓助刘盈稳住太子之位为例,劝说袁谭既然不如袁尚受宠,莫如另辟蹊径,用礼贤下士赢得声名,日后再邀请几位德高望重前辈往邺城一行,到时袁绍再疼爱袁尚,有汉高祖刘邦先例在前,必定不会废长立幼。
袁谭听得建议心动不已,知晓父亲袁绍极为看重郑玄,连夜从平原赶到北海,不想却在郑玄府上受到冷遇。
“不愿出仕也便罢了,连写封书信为我美言几句都不肯,郑玄老匹夫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回头狠狠瞪了一眼郑府,袁谭翻身上马,“我有要紧事,就此先回平原,仲治此间事了,还请速速回返。”
见袁谭不听劝说拍马离去,辛评摇头叹息不已。
袁谭和辛评走后,郑府门房老仆浑浊的双眼里闪过一丝怨恨,而后颤颤巍巍的进了门。
“都走了?”
书房内,听到老仆脚步声,满头白发、正望着窗外出神的郑玄转过身问。
老仆点头,“仇人就在眼前,康成何不允我杀之!”
建安元年,袁谭率兵攻打北海,郑玄遣子郑益恩带家兵前去营救孔融,结果反被围杀。
圣人有云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老来丧子的郑玄心下悲痛之余无时不想报仇雪恨。无奈袁家势大,为门人弟子着想,在袁绍修书告罪时,郑玄不得已回书称战场之上无私仇,郑益恩之死是为公事,不会为袁郑两家结下私仇。
“高密百姓何罪之有。”
面前老仆看似年老体衰,但郑玄知道刚才其人若于三尺之内暴起发难,年盛力强的袁谭却是难逃一死。
只是,不说袁谭一死,袁家将来会如何报复,单府外三千袁家精兵,就能把高密城内屠得鸡犬不留。郑家虽有密道通往城外,可保家眷暂时无虞,但深受满城百姓敬重的郑玄怎可能狠得下心。
“小贼可恶至极!害死益恩还敢大摇大摆前来郑府,意图借你之名登上袁氏家主之位。不杀此贼,我郑义誓不为人!”
“休要冲动!”见老仆一脸决然之色,深知其人性情刚烈,是要出门去追袁谭,再伺机行暗杀之事,郑玄连忙喝止,“我昨晚夜观天象,公孙伯圭将败,袁本初即将一统河北。袁家正是声势滔天之际,袁谭若死,袁绍定要追究到底,郑氏到时难逃灭族之危!”
老仆无子,对郑益恩视若己出,念及自身年迈,今日不杀袁谭,则日后复仇无望,一时不由怒火攻心,身后七道战环禁不住蹦将出来阵阵颤鸣。
“止一袁谭怎能消我心头之恨,若要报益恩血仇,我要袁氏满族陪葬!”眼看似仆实友的郑义气息混乱,战环有崩溃之危,郑玄焦急之下,道出深藏心底的谋划。
“康成计将安出!”郑义怒气消了大半,眼神逐渐恢复清明。
“袁绍宠溺幼子,有意废长立幼,此乃自取其祸之道。”踱步到郑义身侧,郑玄缓声说道,“袁绍次子袁熙度数弘广,无意争夺家主之位,袁谭若死,无人可与袁尚相争,袁家内患一消,其势更不可阻挡。袁谭不死,袁氏他日定要祸起萧墙,自取灭亡!”
郑义一怔,怒火渐歇,目露哀色,“难道要我此生不得手刃敌寇,为益恩报仇吗?”
郑玄沉默,坐回榻上拿起新注经籍。
嘴上宽慰郑义,心中一团乱麻,仇人的突然出现扰乱了郑玄的心绪,在书房枯坐一日,仍是心意难平。
次日午后,郑玄放下手中竹简,颓然一声叹息。
正要出门散心,忽报蔡邕弟子求见。
“蔡伯喈?”
听到故人之名,郑玄先是一愣,而后摊开郑义递来的拜帖,贴上字迹丝丝露白,像用枯笔所写,确实是蔡邕特有的笔法。
“高进?!怎会是他!”
待看到贴上所留姓名时,郑玄双眼顿然眯起。
“康成,见还是不见?”郑玄思绪万千,呆立半响,郑义出声问道。
“请来书房。”
听郑玄竟要在最为重视的书房里待客,郑义面露惊讶之色,不过并未开口多问。
返回书房,坐下不久,郑玄就看到郑义带着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
“后学末进,高进拜见康成先生!”
“无需多礼,行之请坐。”
细细打量一阵,郑玄邀请高进入坐,寒暄过后询问前来拜见缘由。
郑玄观察高进,高进亦在观察郑玄。
只见面前老者身长八尺,秀眉明目,容仪温伟,正应了那句“胸有诗书气自华”,甫一见面,其人一代文宗气度便令人心折。
想到郑玄以“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为志向,以研究和传承中华文化为使命,加上蔡邕不幸遇害后,其人曾叹息蔡邕既死,汉朝之事再无人可以考定,高进回答的语气又恭敬了三分,“进往常读书不求甚解,听闻康成先生住在高密,特来请教。”
郑玄也不客气,问高进有何不解之处。
“圣人微言大义,进每读之,常有不同理解,不知康成先生是否有注释容小子一观。”
郑玄治学博采众长,注遍儒家经典,着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听到高进的话,心中一动,从案上抽出一卷《论语》注释递给高进。
高进起身弯腰接过,摊开竹简,一目十行飞速阅览完毕,而后还给郑玄。
虽然心下已经确定高进此行不止为学问而来,但见其人举止轻佻,对自己呕心沥血的着作如此轻视,郑玄仍忍不住心生怒意。
“康成先生勿怪,小子读书向来如此,且生性耿直,做不来虚伪客套。”
“哦?不知行之可晓卷中所言为何?”听高进如此狡辩,郑玄气乐了。
“小子愚钝,虽已将先生大作记下,却不知本意如何,先生为何不替卷上文章添些句读符号?”
“句读符号?对啊,既已注释,为何不给文章添些符号,免得日后弟子曲解文中之意!”
郑玄先是一愣,而后震惊,心中话语不禁脱口而出,“你真为了向学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