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鸡蛋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言走到院里,看到陈氏背着柴火,赵云手上挎着的篮子里也装满了野菜。
两人脸虽然晒的通红,但都满脸笑容。
赵言也被她们脸上的笑容感染了。
“三郎,你回来啦。”陈氏看到赵言走过来,脸上有汗但是精神头看起来还不错,陈氏也就放下心来。
她生怕赵言第一次上山不适应或者迷路呢,幸好一切都还好。
“娘,我也是刚刚回来。”赵言笑着说道。
“三哥,你看,今晚我们有鸡蛋吃了。”赵云一边说,一边小心的用手扒拉篮子里的野菜。
上面的野菜移过去篮子的一边。
赵言这才看到里面居然还藏了两个鸡蛋。
“这是哪里来的啊。”赵言看这个鸡蛋个头不大,但是很干净,不像是野生的鸡蛋。
但是谁又能给他们家送鸡蛋呢。
鸡蛋在这里可是个金贵的东西,农家人都是攒着鸡蛋等大集的时候去卖钱的。
自己都舍不得吃。
那到底是谁给的呢?
赵云冲赵言调皮的眨眨眼,“这是我和娘刚刚遇见曹婶,曹婶给的。”
怪不得呢,原来是曹婶。
赵言立马想起了昨天才见过的妇人,脸盘有点圆,还带着笑,一看就觉得是个热心肠。
“曹姐是个热心人,看我们家有困难都愿意伸把手,你们俩以后要记得曹姐这份好啊。”陈氏提醒道。
赵言和赵云两人闻言点点头,表示听进去了。
本来今天曹姐给的鸡蛋,陈氏是不想要的,鸡蛋那么金贵的东西,不拿去换钱,给他们吃这不是浪费嘛!
陈氏想想都有点心疼。
可曹姐的一番话又说到了陈氏的心坎里。
“你别推辞,你不要我这鸡蛋,那你想想家里的吃的又还能吃多久,你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三郎和云儿想想啊。”曹氏苦口婆心的劝道。
“两个鸡蛋罢了,给孩子好好补补身子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当娘的不就是想孩子过的好吗。”
陈氏听进了这话,知道曹姐还是为了自己好,自己要是再不领情,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了。
于是这两个鸡蛋这才带回了家。
陈氏慢慢把柴火卸下来,赵言上去搭了把手,才发现这柴火的分量挺重的。
接着把所有柴火摊开,在院子里继续晒。
柴火只有晒的够干,才能烧的更好。
陈氏原本是打算砍点柴火去镇上卖,换点钱买些粮食的。
可又想到自家没有板车,单单靠人力背去镇上最多只能背三捆柴火,走去镇上脚程再快都要一个时辰多。
来来回回,时间都要浪费在路上了。
一捆柴火一文钱,去一趟就算全部卖出去才能挣三文钱,要是卖不出去,那可就一文钱都挣不着。
现在又不是冬天,买柴火的人又不多。
柴火能不能卖出去还真不好说,到时候可能还白忙活一场。
现在的新米十文钱一斗,陈米六文钱一斗,一斗他们一家四口人也就能吃五天左右。
卖柴火需要当家的去卖,这样当家的就不能扛大包了,扛三个大包能挣一文钱,当家的一天货源多的话能挣十个铜板。
这比卖柴挣的多了。
至于哪个更加辛苦,这个陈氏没考虑。
没有什么活是不辛苦的,能挣钱的活就辛苦不到哪里去。
这是陈氏一直以来的想法。
之前在赵家从早忙到晚,挣的钱连一个铜板都摸不着,现在挣的钱都能进自己的口袋。
相比之下,现在不管多辛苦,陈氏都觉得是幸福的。
陈氏越想越觉得卖柴火这个活计做着不赚钱。
所以她今天只是拾够了自家这几天够用的柴火而已。
不过柴火可以囤着,陈氏打算明天继续去拾柴火。
“娘,云儿你们看,这是我今天的收获。”
赵言指着放在他屋子门口的药材和柿子。
陈氏和赵云顺着赵言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果然有东西放在那里。
柿子她们都认识,就是那一堆草是什么东西就不知道了。
“三哥,柿子都没熟,你怎么都摘下来了。”赵云吃过的柿子不多,一共就吃过两次。
一次是娘上山砍柴偷偷给她摘的一个柿子,一次是去姥姥家,姥姥给的柿子。
赵云还记得柿子的味道,很甜,比她吃过的所有东西都甜。
但她记得柿子是红色的啊,红色才能吃,那三哥为什么要摘一堆不熟的柿子回来呢?
又不能吃。
“那是我摘回来做柿饼的,做柿饼就要没熟的柿子来做,柿子熟了反而不能做了。”赵言耐心解释道。
“可……三郎,你怎么突然就会做柿饼了。”陈氏很了解赵言,赵言是几乎没进过厨房的,怎么突然会做吃食了呢。
“娘,我之前在书院的时候同窗给我吃过柿饼,很好吃,但是价格太贵我买不起,所以我就翻了书籍,里面正好就有柿饼的做法,我打算试试。”赵言不急不忙的解释道。
从一开始打算做柿饼的时候,赵言就想好了托辞。
幸亏他演技还算不错,再说是看书得来的法子,按照陈氏她们对书籍的敬畏之心,很快就可以糊弄过去。
事实果然如赵言想的那样,陈氏信了。
“那你想做就做吧,有什么要帮忙的你就和娘说。”陈氏见儿子都这么说了,也就信了,但怕赵言没经验糟蹋东西,她还是忍不住提醒。
“三哥,我也要做柿饼,我也要做,做好了我能吃一个柿饼吗?”赵云雀跃的说道。
赵言笑了笑说“你当然能吃了,多吃几个都不是问题,不过柿饼做好没那么快,你还有的等呢。”
“对了,娘,那堆药材你们先别动,我待会再处理。”赵言怕陈氏不认识这是药材,把这些当杂草扔出去,那他今天就白干了,就赶紧提醒道。
越早打预防针越好。
陈氏习惯性点了点头,“药材吗?这也是你从书里学来的吗?”
“对,从书里学来的,这是我打算拿去卖钱的,等弄好了,我打算去药铺问问价钱,然后再卖出去。”
“行,那你要卖的时候让你爹领你去。”
陈氏也就小时候爹娘领着去镇里走了一次,后来娘病了,爹和大哥都在拼命挣钱给娘治病,陈氏也得操持家里的活计,一家人都忙的团团转。
她也就再也没去过镇上了。
嫁到赵家以后,不要说镇上,连娘家都不容易回。
对于镇上,陈氏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很多人。
还好孩子他爹农闲的时候会去镇上扛大包,还能带着三郎去药铺看看。
赵言听陈氏这么说,当然很乐意,他压根不知道去镇上的路是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走呢。
有人带路,他正巴不得呢。
赵言走到院里,看到陈氏背着柴火,赵云手上挎着的篮子里也装满了野菜。
两人脸虽然晒的通红,但都满脸笑容。
赵言也被她们脸上的笑容感染了。
“三郎,你回来啦。”陈氏看到赵言走过来,脸上有汗但是精神头看起来还不错,陈氏也就放下心来。
她生怕赵言第一次上山不适应或者迷路呢,幸好一切都还好。
“娘,我也是刚刚回来。”赵言笑着说道。
“三哥,你看,今晚我们有鸡蛋吃了。”赵云一边说,一边小心的用手扒拉篮子里的野菜。
上面的野菜移过去篮子的一边。
赵言这才看到里面居然还藏了两个鸡蛋。
“这是哪里来的啊。”赵言看这个鸡蛋个头不大,但是很干净,不像是野生的鸡蛋。
但是谁又能给他们家送鸡蛋呢。
鸡蛋在这里可是个金贵的东西,农家人都是攒着鸡蛋等大集的时候去卖钱的。
自己都舍不得吃。
那到底是谁给的呢?
赵云冲赵言调皮的眨眨眼,“这是我和娘刚刚遇见曹婶,曹婶给的。”
怪不得呢,原来是曹婶。
赵言立马想起了昨天才见过的妇人,脸盘有点圆,还带着笑,一看就觉得是个热心肠。
“曹姐是个热心人,看我们家有困难都愿意伸把手,你们俩以后要记得曹姐这份好啊。”陈氏提醒道。
赵言和赵云两人闻言点点头,表示听进去了。
本来今天曹姐给的鸡蛋,陈氏是不想要的,鸡蛋那么金贵的东西,不拿去换钱,给他们吃这不是浪费嘛!
陈氏想想都有点心疼。
可曹姐的一番话又说到了陈氏的心坎里。
“你别推辞,你不要我这鸡蛋,那你想想家里的吃的又还能吃多久,你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三郎和云儿想想啊。”曹氏苦口婆心的劝道。
“两个鸡蛋罢了,给孩子好好补补身子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当娘的不就是想孩子过的好吗。”
陈氏听进了这话,知道曹姐还是为了自己好,自己要是再不领情,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了。
于是这两个鸡蛋这才带回了家。
陈氏慢慢把柴火卸下来,赵言上去搭了把手,才发现这柴火的分量挺重的。
接着把所有柴火摊开,在院子里继续晒。
柴火只有晒的够干,才能烧的更好。
陈氏原本是打算砍点柴火去镇上卖,换点钱买些粮食的。
可又想到自家没有板车,单单靠人力背去镇上最多只能背三捆柴火,走去镇上脚程再快都要一个时辰多。
来来回回,时间都要浪费在路上了。
一捆柴火一文钱,去一趟就算全部卖出去才能挣三文钱,要是卖不出去,那可就一文钱都挣不着。
现在又不是冬天,买柴火的人又不多。
柴火能不能卖出去还真不好说,到时候可能还白忙活一场。
现在的新米十文钱一斗,陈米六文钱一斗,一斗他们一家四口人也就能吃五天左右。
卖柴火需要当家的去卖,这样当家的就不能扛大包了,扛三个大包能挣一文钱,当家的一天货源多的话能挣十个铜板。
这比卖柴挣的多了。
至于哪个更加辛苦,这个陈氏没考虑。
没有什么活是不辛苦的,能挣钱的活就辛苦不到哪里去。
这是陈氏一直以来的想法。
之前在赵家从早忙到晚,挣的钱连一个铜板都摸不着,现在挣的钱都能进自己的口袋。
相比之下,现在不管多辛苦,陈氏都觉得是幸福的。
陈氏越想越觉得卖柴火这个活计做着不赚钱。
所以她今天只是拾够了自家这几天够用的柴火而已。
不过柴火可以囤着,陈氏打算明天继续去拾柴火。
“娘,云儿你们看,这是我今天的收获。”
赵言指着放在他屋子门口的药材和柿子。
陈氏和赵云顺着赵言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果然有东西放在那里。
柿子她们都认识,就是那一堆草是什么东西就不知道了。
“三哥,柿子都没熟,你怎么都摘下来了。”赵云吃过的柿子不多,一共就吃过两次。
一次是娘上山砍柴偷偷给她摘的一个柿子,一次是去姥姥家,姥姥给的柿子。
赵云还记得柿子的味道,很甜,比她吃过的所有东西都甜。
但她记得柿子是红色的啊,红色才能吃,那三哥为什么要摘一堆不熟的柿子回来呢?
又不能吃。
“那是我摘回来做柿饼的,做柿饼就要没熟的柿子来做,柿子熟了反而不能做了。”赵言耐心解释道。
“可……三郎,你怎么突然就会做柿饼了。”陈氏很了解赵言,赵言是几乎没进过厨房的,怎么突然会做吃食了呢。
“娘,我之前在书院的时候同窗给我吃过柿饼,很好吃,但是价格太贵我买不起,所以我就翻了书籍,里面正好就有柿饼的做法,我打算试试。”赵言不急不忙的解释道。
从一开始打算做柿饼的时候,赵言就想好了托辞。
幸亏他演技还算不错,再说是看书得来的法子,按照陈氏她们对书籍的敬畏之心,很快就可以糊弄过去。
事实果然如赵言想的那样,陈氏信了。
“那你想做就做吧,有什么要帮忙的你就和娘说。”陈氏见儿子都这么说了,也就信了,但怕赵言没经验糟蹋东西,她还是忍不住提醒。
“三哥,我也要做柿饼,我也要做,做好了我能吃一个柿饼吗?”赵云雀跃的说道。
赵言笑了笑说“你当然能吃了,多吃几个都不是问题,不过柿饼做好没那么快,你还有的等呢。”
“对了,娘,那堆药材你们先别动,我待会再处理。”赵言怕陈氏不认识这是药材,把这些当杂草扔出去,那他今天就白干了,就赶紧提醒道。
越早打预防针越好。
陈氏习惯性点了点头,“药材吗?这也是你从书里学来的吗?”
“对,从书里学来的,这是我打算拿去卖钱的,等弄好了,我打算去药铺问问价钱,然后再卖出去。”
“行,那你要卖的时候让你爹领你去。”
陈氏也就小时候爹娘领着去镇里走了一次,后来娘病了,爹和大哥都在拼命挣钱给娘治病,陈氏也得操持家里的活计,一家人都忙的团团转。
她也就再也没去过镇上了。
嫁到赵家以后,不要说镇上,连娘家都不容易回。
对于镇上,陈氏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很多人。
还好孩子他爹农闲的时候会去镇上扛大包,还能带着三郎去药铺看看。
赵言听陈氏这么说,当然很乐意,他压根不知道去镇上的路是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走呢。
有人带路,他正巴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