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科学研讨会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多时,飞机已经飞回研究中心上空盘旋等待降落。
王海洋从舷窗望出去,下面数不清的工程机具正在围着纳米部长生阁等地方施工,远处的桥梁也已经重新架起了几个铁桥墩。
这时王建国正对王海洋说着什么,因为飞机巨大的噪音他根本听不清,只能本能的点点头。
直升飞机逐渐降低高度,螺旋桨带起一阵狂风,将地面上积累的灰尘和石子卷向四周,就像一场迷你风暴在工地上爆发。尘土飞扬,形成一道风沙屏障,将周围的建筑物和工地机械隐没在烟尘之中。王海洋眯起眼睛走出飞机,隐约看到几名全副武装的人员站在工地边缘,帽檐被风吹得向后扬起,紧紧地护住头盔。
“王厅长,辛苦了,工作组已经都在等候了。”一个中年人模样的武装人员对王建国说。看他的级别应该是现场武装人员的负责人。
“刘组长,我们不辛苦,还要感谢你们的付出,对了项目重建怎么样了?”王建国和王海洋随着一行人往研究园区深处走去。
“已经达到使用条件,后面这些附属工程也会很快建好,完全是按照战时生产标准,所有材料都是优先供应。”刘组长一路不停介绍。
“怎么还战时状态了?”王海洋一脸不解。
“现在就是战争状态,科技研究不出来,没有突破就是只能被打。”王建国严厉地说道。
一行人沿着道路前行,周围的景象让王海洋感到一股异样的压抑。宽阔的河流从远处绕过,园区与城市隔绝在这一片绿意和水波之间。河边的一座桥梁正在重新搭建,钢架结构的桥墩支撑在河水中,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在其间。
走到园区深处,王海洋远远就看到了那座正在重建的长生阁。原本充满道教色彩的建筑现在只剩下残破的框架,几台起重机正吊起巨大的金属材料,将它们一点点拼装回原来的位置。尘土在空中弥漫,工地的机器不断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几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指挥着施工进度,周围还有一些身着研究院制服的工作人员在核对施工图纸。
到了纳米部的大门,周围的工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重建工作,钢筋和混凝土的味道混合在空气中。
几名全副武装的人员守卫在纳米部的入口处,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当他们看到王建国等人时,纷纷敬礼,然后打开了大门,迎接他们进入纳米部。
进入大厅后一切都和上次来的时候一样,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前台已经不再有人值守。
“王厅长,王海洋你们可算是到了,赶快去会议室吧,大家都等着的。”一个穿着领导人经典黑色夹克的人从大厅里迎了出来。
“李司长,真是麻烦你了,没想到你也在现场。”王建国回答的时候显得很恭敬,王海洋可以猜到这人的级别应该比父亲大多了。
一行人匆匆走进了会议室,映入眼帘的是齐刷刷的人头,这个地方说是会议室,实际面积都快赶上刚刚进门的大厅了。布局是标准的的中国官方会议风格:前方是宽大的主席台,摆放着数张桌子,桌上整齐排列着麦克风和文件夹,背后挂着庄重的背景布,上面写的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炼虚计划,铸就辉煌。,前面还有党徽或国家标志。下面是一排排整齐的座椅,划分成几块区域,参加会议的人们按级别依次排列。靠近主席台的前几排坐的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后面则是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整个会议室显得庄严肃穆,气氛中弥漫着一种压抑而严肃的正式感。
王建国坐在第一排负责材料供应的区域,王海洋被安排在专家组区域。但他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扫视四周。虽然名为“天道会”分支,但如今的一切却与他想象中的邪教活动截然不同。每个研究员的脸上都带着一丝专注,仿佛这是一场纯粹的学术讨论。
会议开始后,几位负责人轮流发言,重点谈论了当前炼虚计划的各项科研进展与面临的挑战。王海洋注意到,会议的气氛严肃而紧张,甚至有些热烈。一位负责生物材料研究的资深学者发言了,他展示了一份关于“合成生物材料在人体组织修复中的应用”的报告:“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种与人体细胞相容性极高的生物支架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可以促进组织的自然再生,还能够为纳米机器人提供理想的操作平台。对于复杂的组织结构,尤其是神经网络的修复,这种支架能够提供稳定的微环境,确保纳米机器人在修复过程中不受干扰。”
王海洋目不转睛地看着投影屏幕上展示的各种生物材料图样,感觉置身于一场先进科技的盛宴中。那些生物支架的精细构造,如同树枝一般的多孔网络。
随后,讨论进入了关于能量供应和控制机制的话题。一位来自能源研究小组的研究员站起来,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概念——通过体内微型电池为纳米机器人供能。他说道:“我们正在尝试将人体的代谢能量转化为电能,使用这种微型电池为纳米机器人提供动力。虽然目前的转化效率仍然较低,但我们相信,随着生物电化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体本身将成为纳米机器人最好的能源来源。”
这一提议让会场响起一片讨论声。许多人低声交谈,讨论这种微型电池的可行性。王海洋对此也感到颇为惊讶,如果真的能够实现这种能量的自给自足,那么纳米机器人在体内的运行将变得更加高效、持久。
就在此时,会议主题逐渐转向纳米机器人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主持人宣布:“下面有请王海洋博士为大家讲解目前在纳米技术方面的突破,以及他在‘益元合剂’应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王海洋一时有些愣住,王建国在远处不停示意他起来发言,最后他站了起来,走向主席台。他拿起话筒,思绪飞速整理,最终开始了他的发言:“关于益元合剂中纳米机器人的应用,我们确实面临许多挑战,尤其是免疫系统的排斥反应。但在我的经历中,我注意到纳米机器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表现出的自主适应能力,这可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许我们可以探索它们如何在不同的体内环境下调整自己,甚至与宿主的细胞形成更和谐的共生关系……”
王海洋的发言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与肯定,现场甚至有掌声响起。
这时一位穿着实验室白大褂的中年人站起来,打开了投影屏幕,屏幕上立即展示出一幅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活动的三维模拟动画。他开口说道:“在目前的阶段,我们的‘益元合剂’在人体内的融合效果已经初步达标,但我们依旧面临纳米机器人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冲突问题。虽然我们采用了仿生化学包膜来减少免疫排斥,但仍有部分实验体出现了严重的排异反应。这一点,需要各小组加强协调与攻关。”
王海洋看着那动画——纳米机器人在血液中自由游动,修复细胞,甚至还能沿着神经网络精准地到达受损位置。所有这一切看起来如此科学、如此先进,与他脑海中关于邪教天道会的负面印象完全对不上号。
接下来,一位年轻的女科学家接过话筒,继续探讨纳米机器人与神经系统的整合问题:“我们的下一步目标是提升纳米机器人在神经元中的自适应能力,让它们能够更好地识别神经信号,做到精准的组织修复。这个部分的技术难度非常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突破这一点,我们在医学上的应用将会是颠覆性的,尤其是在脊髓损伤、脑损伤等领域。”
随着会议的深入,讨论逐渐进入到了分子生物学和信息技术的交叉领域。一位老科学家站起来,提出了一个关于量子计算在纳米机器人控制上的设想,他认为如果能够将量子技术与现有的控制系统结合,或许能够显着提升纳米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响应速度。这引起了台下一片窃窃私语。
王海洋坐在座位上,听着台上专家们的讨论,觉得自己似乎被带入了一个纯粹科学探索的世界。无论是纳米技术的突破、免疫系统的调控,还是量子计算的应用,这些议题都极具前沿性和挑战性,甚至可以说是关乎整个人类未来的重大课题。他一时间忘记了这里的复杂背景,忘记了这是一个由天道会势力建立的分支,忘记了炼虚计划最初给他带来的恐惧。
他突然看到刚刚那个神经科专家后面坐着一个人正看着自己,这人非常面熟,当然不是别人,正是徐静。
不多时,飞机已经飞回研究中心上空盘旋等待降落。
王海洋从舷窗望出去,下面数不清的工程机具正在围着纳米部长生阁等地方施工,远处的桥梁也已经重新架起了几个铁桥墩。
这时王建国正对王海洋说着什么,因为飞机巨大的噪音他根本听不清,只能本能的点点头。
直升飞机逐渐降低高度,螺旋桨带起一阵狂风,将地面上积累的灰尘和石子卷向四周,就像一场迷你风暴在工地上爆发。尘土飞扬,形成一道风沙屏障,将周围的建筑物和工地机械隐没在烟尘之中。王海洋眯起眼睛走出飞机,隐约看到几名全副武装的人员站在工地边缘,帽檐被风吹得向后扬起,紧紧地护住头盔。
“王厅长,辛苦了,工作组已经都在等候了。”一个中年人模样的武装人员对王建国说。看他的级别应该是现场武装人员的负责人。
“刘组长,我们不辛苦,还要感谢你们的付出,对了项目重建怎么样了?”王建国和王海洋随着一行人往研究园区深处走去。
“已经达到使用条件,后面这些附属工程也会很快建好,完全是按照战时生产标准,所有材料都是优先供应。”刘组长一路不停介绍。
“怎么还战时状态了?”王海洋一脸不解。
“现在就是战争状态,科技研究不出来,没有突破就是只能被打。”王建国严厉地说道。
一行人沿着道路前行,周围的景象让王海洋感到一股异样的压抑。宽阔的河流从远处绕过,园区与城市隔绝在这一片绿意和水波之间。河边的一座桥梁正在重新搭建,钢架结构的桥墩支撑在河水中,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在其间。
走到园区深处,王海洋远远就看到了那座正在重建的长生阁。原本充满道教色彩的建筑现在只剩下残破的框架,几台起重机正吊起巨大的金属材料,将它们一点点拼装回原来的位置。尘土在空中弥漫,工地的机器不断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几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指挥着施工进度,周围还有一些身着研究院制服的工作人员在核对施工图纸。
到了纳米部的大门,周围的工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重建工作,钢筋和混凝土的味道混合在空气中。
几名全副武装的人员守卫在纳米部的入口处,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当他们看到王建国等人时,纷纷敬礼,然后打开了大门,迎接他们进入纳米部。
进入大厅后一切都和上次来的时候一样,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前台已经不再有人值守。
“王厅长,王海洋你们可算是到了,赶快去会议室吧,大家都等着的。”一个穿着领导人经典黑色夹克的人从大厅里迎了出来。
“李司长,真是麻烦你了,没想到你也在现场。”王建国回答的时候显得很恭敬,王海洋可以猜到这人的级别应该比父亲大多了。
一行人匆匆走进了会议室,映入眼帘的是齐刷刷的人头,这个地方说是会议室,实际面积都快赶上刚刚进门的大厅了。布局是标准的的中国官方会议风格:前方是宽大的主席台,摆放着数张桌子,桌上整齐排列着麦克风和文件夹,背后挂着庄重的背景布,上面写的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炼虚计划,铸就辉煌。,前面还有党徽或国家标志。下面是一排排整齐的座椅,划分成几块区域,参加会议的人们按级别依次排列。靠近主席台的前几排坐的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后面则是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整个会议室显得庄严肃穆,气氛中弥漫着一种压抑而严肃的正式感。
王建国坐在第一排负责材料供应的区域,王海洋被安排在专家组区域。但他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扫视四周。虽然名为“天道会”分支,但如今的一切却与他想象中的邪教活动截然不同。每个研究员的脸上都带着一丝专注,仿佛这是一场纯粹的学术讨论。
会议开始后,几位负责人轮流发言,重点谈论了当前炼虚计划的各项科研进展与面临的挑战。王海洋注意到,会议的气氛严肃而紧张,甚至有些热烈。一位负责生物材料研究的资深学者发言了,他展示了一份关于“合成生物材料在人体组织修复中的应用”的报告:“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种与人体细胞相容性极高的生物支架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可以促进组织的自然再生,还能够为纳米机器人提供理想的操作平台。对于复杂的组织结构,尤其是神经网络的修复,这种支架能够提供稳定的微环境,确保纳米机器人在修复过程中不受干扰。”
王海洋目不转睛地看着投影屏幕上展示的各种生物材料图样,感觉置身于一场先进科技的盛宴中。那些生物支架的精细构造,如同树枝一般的多孔网络。
随后,讨论进入了关于能量供应和控制机制的话题。一位来自能源研究小组的研究员站起来,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概念——通过体内微型电池为纳米机器人供能。他说道:“我们正在尝试将人体的代谢能量转化为电能,使用这种微型电池为纳米机器人提供动力。虽然目前的转化效率仍然较低,但我们相信,随着生物电化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体本身将成为纳米机器人最好的能源来源。”
这一提议让会场响起一片讨论声。许多人低声交谈,讨论这种微型电池的可行性。王海洋对此也感到颇为惊讶,如果真的能够实现这种能量的自给自足,那么纳米机器人在体内的运行将变得更加高效、持久。
就在此时,会议主题逐渐转向纳米机器人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主持人宣布:“下面有请王海洋博士为大家讲解目前在纳米技术方面的突破,以及他在‘益元合剂’应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王海洋一时有些愣住,王建国在远处不停示意他起来发言,最后他站了起来,走向主席台。他拿起话筒,思绪飞速整理,最终开始了他的发言:“关于益元合剂中纳米机器人的应用,我们确实面临许多挑战,尤其是免疫系统的排斥反应。但在我的经历中,我注意到纳米机器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表现出的自主适应能力,这可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许我们可以探索它们如何在不同的体内环境下调整自己,甚至与宿主的细胞形成更和谐的共生关系……”
王海洋的发言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与肯定,现场甚至有掌声响起。
这时一位穿着实验室白大褂的中年人站起来,打开了投影屏幕,屏幕上立即展示出一幅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活动的三维模拟动画。他开口说道:“在目前的阶段,我们的‘益元合剂’在人体内的融合效果已经初步达标,但我们依旧面临纳米机器人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冲突问题。虽然我们采用了仿生化学包膜来减少免疫排斥,但仍有部分实验体出现了严重的排异反应。这一点,需要各小组加强协调与攻关。”
王海洋看着那动画——纳米机器人在血液中自由游动,修复细胞,甚至还能沿着神经网络精准地到达受损位置。所有这一切看起来如此科学、如此先进,与他脑海中关于邪教天道会的负面印象完全对不上号。
接下来,一位年轻的女科学家接过话筒,继续探讨纳米机器人与神经系统的整合问题:“我们的下一步目标是提升纳米机器人在神经元中的自适应能力,让它们能够更好地识别神经信号,做到精准的组织修复。这个部分的技术难度非常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突破这一点,我们在医学上的应用将会是颠覆性的,尤其是在脊髓损伤、脑损伤等领域。”
随着会议的深入,讨论逐渐进入到了分子生物学和信息技术的交叉领域。一位老科学家站起来,提出了一个关于量子计算在纳米机器人控制上的设想,他认为如果能够将量子技术与现有的控制系统结合,或许能够显着提升纳米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响应速度。这引起了台下一片窃窃私语。
王海洋坐在座位上,听着台上专家们的讨论,觉得自己似乎被带入了一个纯粹科学探索的世界。无论是纳米技术的突破、免疫系统的调控,还是量子计算的应用,这些议题都极具前沿性和挑战性,甚至可以说是关乎整个人类未来的重大课题。他一时间忘记了这里的复杂背景,忘记了这是一个由天道会势力建立的分支,忘记了炼虚计划最初给他带来的恐惧。
他突然看到刚刚那个神经科专家后面坐着一个人正看着自己,这人非常面熟,当然不是别人,正是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