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北平城到千帆卫,三百多里的路程。连护卫带运输,加上各类随行人等,饶是詹闶一路督促加快速度,也用了六天多的时间才到达。
等詹闶到千帆卫之后,只等了一天时间,阿棣也带着护卫到了。随行人员中还带着徐老四,詹闶向东瀛开拔后,他就要留下来熟练其余水军和部队,为进军安南做准备。
这样的安排,一看就是被枕头风给吹着了。大明正式对外扩张,拿下的第一块以“国”论的土地,这笔功劳足以把徐老四推到国公位置上去。
从此徐家一门两国公,至少说起来要比行道教还风光不少。徐老大和徐老四可都是善于领兵统将的名将,而且徐老四还在和张玉等人共同负责金陵城的防务。
不像詹闶跟老和尚都是那种对权利没什么想法,也不太喜欢参与朝堂政事的性子。詹闶还有个好色的风评呢,老和尚可就真没什么欲望了。
詹闶懒得去想那么多,反正阿棣是个耙耳朵,这特么根本就是绝症。再说徐家对大明也有不小功劳,跟自己还是亲戚,给他家留下两脉公爵延续,就当做回报吧。
想到老和尚,詹闶脑海中又出现了离开金陵前的那段对话。仔细观察一番阿棣的神色和语气,除了兴奋以外就什么都没了,看来那应该只是老和尚自己的念头,并没有扩散的想法。
想来应该也是这样,老和尚多聪明的人啊,不可能做这种蠢事的。别管阿棣多么仗义,对有功之臣如何偏袒维护,可终究还是皇帝,对某些事情的敏感天然就存在。
如果老和尚亲手种下这么一颗种子,那么在阿棣心里生根发芽的概率很有可能就会大到无限。猜忌一旦产生,实打实受害的只能是大明。
头天到了,时间上也来不及做什么,就是陪着阿棣东走走西串串,了解一下大致的情况。转天上午起来,才是正经检阅大明远征军的场面。
大明远征军,这个名字是詹闶起的,阿棣表示相当之满意。一个“远”字就把雄图大业说得明明白白了,以前那些什么东征、西征、北征之类的相比起来,明显就不是一个级别。版图的距离,不论东南西北,要的不就是一个远嘛!
这次检阅,也没有外人参与,詹闶索性就把千帆卫范围内能动的部队全安排上了。三卫黑甲军,包括战斗兵员和后勤、工程等等,每一卫就有五千零八十七人,再加上本来的千帆卫和其他辅助部队,拢共能有八万多人,效果真的是爆炸。
先是詹闶和阿棣在检阅台上简单讲话,徐老四也跟着露了个脸。接着就是选了一个后勤连连长、一个战斗连连长、一个工程营营长上台,代表军官和士兵讲话。
换个说法就是以表态的方式进行洗脑,煽动大家的集体情绪,膨胀荣誉感,减少畏惧和胆怯心理,俗称打鸡血。
然后就要正式阅兵了,和未来的大阅兵没什么不同,第一个环节就是阅兵式。阿棣站在一辆特别打造的马车上,两侧各有三辆马车护卫,由东向西进行检阅。
模式可以套用,可这口号就不行了,同志、首长、人民这些个词语,还不适合出现在这个时代。
所以詹闶也做了改编,阿棣的台词把“同志”换成“将士”,而方阵里则回答“陛下万岁”、“为大明效死”,听起来一样汹涌澎湃。
这种场面上,当然也少不了詹闶的最爱。锣鼓队是必须要上的,配合着铙钹和号声,演奏的是激昂燃血的《中国军魂》和《雄赳赳……》。
好在是只有音乐,没有唱出歌词,否则就真有点不太应景了。要知道《军魂》中的首句是“如果祖国遭受到侵犯”,《雄赳赳》也有“保和平,卫祖国”的歌词,可现在是大明要去侵犯别人,多少总会不那么和谐。
一圈检阅下来,阿棣回到检阅台上,仍然心潮难平,脸上都带着微微的潮红了,可见大老板们还是很吃这套的。
再下来才是阅兵的正牌好戏——分列式,军容、军姿、军威的整体体现,由此也可以看出一支军队的纪律性。
这个时代没有太多兵种,詹闶只能是多安排几个战斗兵员方阵,加上工程、后勤、军医等等,连炊事兵都凑了一个方阵,才勉强备齐十五个,再少就有点挂不住脸了。
这个过程中又有惊喜,那就是战斗兵员方阵在走过检阅台的时候,统一玩出了甩枪的套路。一杆杆上了刺刀的永乐一型步枪,齐刷刷顶在前排士兵脑后五寸位置,所有人都浑然不觉般保持着队形和速度,大明其它军队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詹闶练兵的水平多变态,阿棣是早就见识过的,能有这样的效果也并不意外,他在意的是那些刺刀。
一般人看来,也就是一把刺刀而已,最多会觉得可能比较锋利。但是在阿棣这个打老了仗的前头号塞王看来,可就不仅仅是刺刀了,而是更强的、更加随机应变的战斗力,以及在战场上拼到最后一口气的勇武和决心。
看到阿棣在关注刺刀,甚至胸口都有些因激动而起伏,詹闶也提前给他解释了一句:“陛下,这个叫做‘刺刀’,都需要在枪管上特别增加一个机扩锁扣,是最近才想到的花样,目前的产量只能供应到战斗序列,黑甲营要等到两个月后了。”
阿棣又不是嫉贤妒能的无脑皇帝,该兵败的道理还是明白的,当下摆摆手道:“无碍,黑甲营守卫皇城,如果有了步枪都要拼到靠白刃作战,作用也不会有多大了。倒是这样一种刀刃加在枪管上,稳固性可靠吗,有没有适用的技法?就像你说的,大明士兵金贵啊!”
发自内心地担忧士兵性命,这就是被行道教思想影响的结果,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做到。
詹闶对这个结果很满意,点点头道:“陛下放心,这刺刀有双环的卡扣固定,虽不敢说能抵挡千钧之力,但千斤之重还是可以应付一二的。技法只是贫道临时编排的,目前还不是特别完善,不过只要有枪矛刺杀训练经验,适应起来还是很快的。”
从北平城到千帆卫,三百多里的路程。连护卫带运输,加上各类随行人等,饶是詹闶一路督促加快速度,也用了六天多的时间才到达。
等詹闶到千帆卫之后,只等了一天时间,阿棣也带着护卫到了。随行人员中还带着徐老四,詹闶向东瀛开拔后,他就要留下来熟练其余水军和部队,为进军安南做准备。
这样的安排,一看就是被枕头风给吹着了。大明正式对外扩张,拿下的第一块以“国”论的土地,这笔功劳足以把徐老四推到国公位置上去。
从此徐家一门两国公,至少说起来要比行道教还风光不少。徐老大和徐老四可都是善于领兵统将的名将,而且徐老四还在和张玉等人共同负责金陵城的防务。
不像詹闶跟老和尚都是那种对权利没什么想法,也不太喜欢参与朝堂政事的性子。詹闶还有个好色的风评呢,老和尚可就真没什么欲望了。
詹闶懒得去想那么多,反正阿棣是个耙耳朵,这特么根本就是绝症。再说徐家对大明也有不小功劳,跟自己还是亲戚,给他家留下两脉公爵延续,就当做回报吧。
想到老和尚,詹闶脑海中又出现了离开金陵前的那段对话。仔细观察一番阿棣的神色和语气,除了兴奋以外就什么都没了,看来那应该只是老和尚自己的念头,并没有扩散的想法。
想来应该也是这样,老和尚多聪明的人啊,不可能做这种蠢事的。别管阿棣多么仗义,对有功之臣如何偏袒维护,可终究还是皇帝,对某些事情的敏感天然就存在。
如果老和尚亲手种下这么一颗种子,那么在阿棣心里生根发芽的概率很有可能就会大到无限。猜忌一旦产生,实打实受害的只能是大明。
头天到了,时间上也来不及做什么,就是陪着阿棣东走走西串串,了解一下大致的情况。转天上午起来,才是正经检阅大明远征军的场面。
大明远征军,这个名字是詹闶起的,阿棣表示相当之满意。一个“远”字就把雄图大业说得明明白白了,以前那些什么东征、西征、北征之类的相比起来,明显就不是一个级别。版图的距离,不论东南西北,要的不就是一个远嘛!
这次检阅,也没有外人参与,詹闶索性就把千帆卫范围内能动的部队全安排上了。三卫黑甲军,包括战斗兵员和后勤、工程等等,每一卫就有五千零八十七人,再加上本来的千帆卫和其他辅助部队,拢共能有八万多人,效果真的是爆炸。
先是詹闶和阿棣在检阅台上简单讲话,徐老四也跟着露了个脸。接着就是选了一个后勤连连长、一个战斗连连长、一个工程营营长上台,代表军官和士兵讲话。
换个说法就是以表态的方式进行洗脑,煽动大家的集体情绪,膨胀荣誉感,减少畏惧和胆怯心理,俗称打鸡血。
然后就要正式阅兵了,和未来的大阅兵没什么不同,第一个环节就是阅兵式。阿棣站在一辆特别打造的马车上,两侧各有三辆马车护卫,由东向西进行检阅。
模式可以套用,可这口号就不行了,同志、首长、人民这些个词语,还不适合出现在这个时代。
所以詹闶也做了改编,阿棣的台词把“同志”换成“将士”,而方阵里则回答“陛下万岁”、“为大明效死”,听起来一样汹涌澎湃。
这种场面上,当然也少不了詹闶的最爱。锣鼓队是必须要上的,配合着铙钹和号声,演奏的是激昂燃血的《中国军魂》和《雄赳赳……》。
好在是只有音乐,没有唱出歌词,否则就真有点不太应景了。要知道《军魂》中的首句是“如果祖国遭受到侵犯”,《雄赳赳》也有“保和平,卫祖国”的歌词,可现在是大明要去侵犯别人,多少总会不那么和谐。
一圈检阅下来,阿棣回到检阅台上,仍然心潮难平,脸上都带着微微的潮红了,可见大老板们还是很吃这套的。
再下来才是阅兵的正牌好戏——分列式,军容、军姿、军威的整体体现,由此也可以看出一支军队的纪律性。
这个时代没有太多兵种,詹闶只能是多安排几个战斗兵员方阵,加上工程、后勤、军医等等,连炊事兵都凑了一个方阵,才勉强备齐十五个,再少就有点挂不住脸了。
这个过程中又有惊喜,那就是战斗兵员方阵在走过检阅台的时候,统一玩出了甩枪的套路。一杆杆上了刺刀的永乐一型步枪,齐刷刷顶在前排士兵脑后五寸位置,所有人都浑然不觉般保持着队形和速度,大明其它军队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詹闶练兵的水平多变态,阿棣是早就见识过的,能有这样的效果也并不意外,他在意的是那些刺刀。
一般人看来,也就是一把刺刀而已,最多会觉得可能比较锋利。但是在阿棣这个打老了仗的前头号塞王看来,可就不仅仅是刺刀了,而是更强的、更加随机应变的战斗力,以及在战场上拼到最后一口气的勇武和决心。
看到阿棣在关注刺刀,甚至胸口都有些因激动而起伏,詹闶也提前给他解释了一句:“陛下,这个叫做‘刺刀’,都需要在枪管上特别增加一个机扩锁扣,是最近才想到的花样,目前的产量只能供应到战斗序列,黑甲营要等到两个月后了。”
阿棣又不是嫉贤妒能的无脑皇帝,该兵败的道理还是明白的,当下摆摆手道:“无碍,黑甲营守卫皇城,如果有了步枪都要拼到靠白刃作战,作用也不会有多大了。倒是这样一种刀刃加在枪管上,稳固性可靠吗,有没有适用的技法?就像你说的,大明士兵金贵啊!”
发自内心地担忧士兵性命,这就是被行道教思想影响的结果,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做到。
詹闶对这个结果很满意,点点头道:“陛下放心,这刺刀有双环的卡扣固定,虽不敢说能抵挡千钧之力,但千斤之重还是可以应付一二的。技法只是贫道临时编排的,目前还不是特别完善,不过只要有枪矛刺杀训练经验,适应起来还是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