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盘点家当
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将打下来的林胡部地盘设立五原郡,为维护统治,暂时以林胡王弟向也奇为郡守,白幕为郡尉。
征发匈奴降卒,招募林胡之民,在阴山之麓开采铁矿,白云鄂博丰富的铁矿石从此大见天日,成为汉国高质量军器的强大保障。
将原匈奴地盘设立北地郡,任命巴宁为郡守,爨襄为郡尉,在广袤的草原上建立汉国统治。
同时,由于匈奴已不复存在,章蟜所控制的陇西郡顺势北扩,将后世的宁夏平原一带也纳入管理范围。
至此,陇西、北地、朔方、云中、上郡五郡已经连成一整片,成为汉国最大的一片疆土。
鉴于此时西部疆土极大拓展,且与汉国首都成都又有重山远隔,俱酒决心效仿汉武帝,建立刺史部。
目前汉国实行的中“中央-郡-县”三级统治,刺史部的建立,就有如后世的行省。于是目前的统治层级就变成了“中央-刺史部-郡-县”四级。
从历史实践来看,在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的古代,建立“省”一级的刺史部,有利于对边缘地带的管理。特别是在目前情况下,汉国飞地较多,更有利于凝聚力量,统一管理。
但在首都附近,则继续实行三级行政体制,由中央直接管理,称为直隶。
刺史部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划定多个郡县作为一个区划,由中央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民治。
理论上刺史部只是行使监察职能,并不承担各郡县的行政管理及民生庶务。但在经过中央授权的情况下,可以负责重大外交军事事务。
以汉王俱酒对吴起的信任,他下令设立朔方刺史部,任命太尉吴起兼任朔方刺史,监察上郡、朔方、北地、五原、陇西五郡的行政治理,并统一指挥五郡兵马,为入主中原,一统天下做充足准备。
同时,以汉城郡、倭郡为主体,设立汉城刺史部,任命申不害为汉城刺史,统一管理两郡诸项事务。
对于越国方面,目前还需要维持越王表面上的统治,则是暗中任命卫鞅为吴越刺史部刺史,主管吴越四郡的相关事务。
至此,汉国已形成了两个封国(白马君、楼烦君)、三大刺史(朔方、汉城、吴越),十五郡(中央直辖巴郡、蜀郡、南郑、吐费四郡,朔方刺史部辖五郡,汉城刺史部辖两郡,吴越刺史部辖四郡)的喜人局面。
汉王俱酒颁下王令,命各刺史部以发展农桑、提升生产力、训练军队为中心任务,抓住诸侯耽于内斗,无暇顾及边角地段的有利时机,不断吸引人口,大练内功,做好战备。
完成行政区划的调整,俱酒立即找来兵部侍郎乐池,与他共同探讨对军制的改革事宜。
汉国自南郑起家,先建营,后组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可直接支配的军队有十二支,常备军总兵力十五万人左右。分别为:
一、蟜军:以章蟜为主将,驻陇西郡。按周制,一军满员一万两千五百人。蟜军常备军是满员,甚至超员的。
二、良军:以儿良为主将,驻蜀郡和南郑郡。常备军满员,一万两千五百人。
三、政军:以聂政为主将,驻巴郡。常备军满员,一万两千五百人。
四、浩军:浩军原以淳于浩得名,淳于浩前往越国之后,虽然主将已换,但仍叫浩军。以羊图为主将,丁季为副将。
这支军队也是开了汉国军队改制的先河,主将不必固守于自己的防区,必须服从君令,听从调动。军队的命名不必与主将有直接联系。
浩军为舟师部队,在南郑、巴、蜀三郡,汉水、陵水、长江上均有驻军,但以巴郡的鱼复为主要防区。
目前拥有大小船只一千余艘,水性超强的常备舟师士兵两千五百人。
五、中军:以吴起为主将,驻上郡。本来俱酒也欲用吴起的名字命名,但老吴不同意,所以起了这么一个名字,以示老吴的忠心。常备军满员,一万两千五百人。
六、御军:以端木伯御为主将的御军,这是汉国的主力骑兵部队,驻朔方郡。得益于对河南地和草原诸部的管理,御军常备军满员一万两千五百人,战马高达三万余匹。
战时草原诸部全民皆兵,战力还可翻番。
七、果骝军:以王廖为主将,以朝鲜特产果骝马组建的重甲骑兵部队,驻汉城郡。常备满员重骑兵三千人,轻骑兵七千人,战马一万八千匹。
还有息长耕、风飞矢率领的一支部队,驻守在倭郡,人数约在三千人左右,不能称之为军。而且初到倭郡,百废待兴,很多物资都需要越国和汉城郡供应,是故这支部队暂划入果骝军的范围。
八、艅艎军:以淳于浩为主将,驻琅琊郡。这是淳于浩进驻越国,由江水走向海洋之后,建立的新式舟师,其船只更为高大,更能适应海洋作战需要。
艅艎军吸收了越国舟师力量,大小船只两千余艘,其中大型艅艎舰二十四艘,已是战国第一舟师部队。
九、斩馘军:以卫鞅为主将,驻吴郡。这是卫鞅创立的军功爵制的产物,本来是要实行斩首记功的,在俱酒的劝说下,改为斩馘记功,简单一点说,就是割耳军。
斩馘军常备军满员,一万两千五百人。
十、太行军:这是易十七中原突围之后,率领的郑国旧部组成的军队,目前是身处敌后,是将俱酒的游击战争理论落实得最出色的部队。
太行军人数约在五千余人,本不成一军,但由于其独立作战、牵制多国诸侯的特殊性,仍按一军对待。
十一,白马军。由白马君介山恢领导,以原来的白马氐国为基础,国内闲时为民,战时为兵,可用兵力在两到三万之间。
十二,楼烦军。由楼夫人和公子信控制,以楼烦部为基础。名义上虽然还保持楼烦的称号,其实已经完全变成了一支可由汉王直接指挥的部队。可用兵力亦在两至三万之间,且多为兵民合一的骑兵。
间接指挥的一军:指狐哀、吕进率领的、当年的太行孤军,目前潜伏在中山国境内,虽然名义上不归汉国,但却是一支从上到下完全汉化了的军队。
为了保持其稳定性,长期以来俱酒未对该军做出任何指令,以保证其潜伏的安全性。
另外,还有怀木率领的御林军,主要负责成都宫城以及汉王本人出行的安全。
以上诸军都是常备军,总兵力约在十五万左右。按照战国特性,战时全民皆兵,一旦发生大的战事,可以将兵力迅速膨胀二至三倍。
将打下来的林胡部地盘设立五原郡,为维护统治,暂时以林胡王弟向也奇为郡守,白幕为郡尉。
征发匈奴降卒,招募林胡之民,在阴山之麓开采铁矿,白云鄂博丰富的铁矿石从此大见天日,成为汉国高质量军器的强大保障。
将原匈奴地盘设立北地郡,任命巴宁为郡守,爨襄为郡尉,在广袤的草原上建立汉国统治。
同时,由于匈奴已不复存在,章蟜所控制的陇西郡顺势北扩,将后世的宁夏平原一带也纳入管理范围。
至此,陇西、北地、朔方、云中、上郡五郡已经连成一整片,成为汉国最大的一片疆土。
鉴于此时西部疆土极大拓展,且与汉国首都成都又有重山远隔,俱酒决心效仿汉武帝,建立刺史部。
目前汉国实行的中“中央-郡-县”三级统治,刺史部的建立,就有如后世的行省。于是目前的统治层级就变成了“中央-刺史部-郡-县”四级。
从历史实践来看,在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的古代,建立“省”一级的刺史部,有利于对边缘地带的管理。特别是在目前情况下,汉国飞地较多,更有利于凝聚力量,统一管理。
但在首都附近,则继续实行三级行政体制,由中央直接管理,称为直隶。
刺史部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划定多个郡县作为一个区划,由中央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民治。
理论上刺史部只是行使监察职能,并不承担各郡县的行政管理及民生庶务。但在经过中央授权的情况下,可以负责重大外交军事事务。
以汉王俱酒对吴起的信任,他下令设立朔方刺史部,任命太尉吴起兼任朔方刺史,监察上郡、朔方、北地、五原、陇西五郡的行政治理,并统一指挥五郡兵马,为入主中原,一统天下做充足准备。
同时,以汉城郡、倭郡为主体,设立汉城刺史部,任命申不害为汉城刺史,统一管理两郡诸项事务。
对于越国方面,目前还需要维持越王表面上的统治,则是暗中任命卫鞅为吴越刺史部刺史,主管吴越四郡的相关事务。
至此,汉国已形成了两个封国(白马君、楼烦君)、三大刺史(朔方、汉城、吴越),十五郡(中央直辖巴郡、蜀郡、南郑、吐费四郡,朔方刺史部辖五郡,汉城刺史部辖两郡,吴越刺史部辖四郡)的喜人局面。
汉王俱酒颁下王令,命各刺史部以发展农桑、提升生产力、训练军队为中心任务,抓住诸侯耽于内斗,无暇顾及边角地段的有利时机,不断吸引人口,大练内功,做好战备。
完成行政区划的调整,俱酒立即找来兵部侍郎乐池,与他共同探讨对军制的改革事宜。
汉国自南郑起家,先建营,后组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可直接支配的军队有十二支,常备军总兵力十五万人左右。分别为:
一、蟜军:以章蟜为主将,驻陇西郡。按周制,一军满员一万两千五百人。蟜军常备军是满员,甚至超员的。
二、良军:以儿良为主将,驻蜀郡和南郑郡。常备军满员,一万两千五百人。
三、政军:以聂政为主将,驻巴郡。常备军满员,一万两千五百人。
四、浩军:浩军原以淳于浩得名,淳于浩前往越国之后,虽然主将已换,但仍叫浩军。以羊图为主将,丁季为副将。
这支军队也是开了汉国军队改制的先河,主将不必固守于自己的防区,必须服从君令,听从调动。军队的命名不必与主将有直接联系。
浩军为舟师部队,在南郑、巴、蜀三郡,汉水、陵水、长江上均有驻军,但以巴郡的鱼复为主要防区。
目前拥有大小船只一千余艘,水性超强的常备舟师士兵两千五百人。
五、中军:以吴起为主将,驻上郡。本来俱酒也欲用吴起的名字命名,但老吴不同意,所以起了这么一个名字,以示老吴的忠心。常备军满员,一万两千五百人。
六、御军:以端木伯御为主将的御军,这是汉国的主力骑兵部队,驻朔方郡。得益于对河南地和草原诸部的管理,御军常备军满员一万两千五百人,战马高达三万余匹。
战时草原诸部全民皆兵,战力还可翻番。
七、果骝军:以王廖为主将,以朝鲜特产果骝马组建的重甲骑兵部队,驻汉城郡。常备满员重骑兵三千人,轻骑兵七千人,战马一万八千匹。
还有息长耕、风飞矢率领的一支部队,驻守在倭郡,人数约在三千人左右,不能称之为军。而且初到倭郡,百废待兴,很多物资都需要越国和汉城郡供应,是故这支部队暂划入果骝军的范围。
八、艅艎军:以淳于浩为主将,驻琅琊郡。这是淳于浩进驻越国,由江水走向海洋之后,建立的新式舟师,其船只更为高大,更能适应海洋作战需要。
艅艎军吸收了越国舟师力量,大小船只两千余艘,其中大型艅艎舰二十四艘,已是战国第一舟师部队。
九、斩馘军:以卫鞅为主将,驻吴郡。这是卫鞅创立的军功爵制的产物,本来是要实行斩首记功的,在俱酒的劝说下,改为斩馘记功,简单一点说,就是割耳军。
斩馘军常备军满员,一万两千五百人。
十、太行军:这是易十七中原突围之后,率领的郑国旧部组成的军队,目前是身处敌后,是将俱酒的游击战争理论落实得最出色的部队。
太行军人数约在五千余人,本不成一军,但由于其独立作战、牵制多国诸侯的特殊性,仍按一军对待。
十一,白马军。由白马君介山恢领导,以原来的白马氐国为基础,国内闲时为民,战时为兵,可用兵力在两到三万之间。
十二,楼烦军。由楼夫人和公子信控制,以楼烦部为基础。名义上虽然还保持楼烦的称号,其实已经完全变成了一支可由汉王直接指挥的部队。可用兵力亦在两至三万之间,且多为兵民合一的骑兵。
间接指挥的一军:指狐哀、吕进率领的、当年的太行孤军,目前潜伏在中山国境内,虽然名义上不归汉国,但却是一支从上到下完全汉化了的军队。
为了保持其稳定性,长期以来俱酒未对该军做出任何指令,以保证其潜伏的安全性。
另外,还有怀木率领的御林军,主要负责成都宫城以及汉王本人出行的安全。
以上诸军都是常备军,总兵力约在十五万左右。按照战国特性,战时全民皆兵,一旦发生大的战事,可以将兵力迅速膨胀二至三倍。